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2022-11-21姜海军

教师博览 2022年7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情境文章

姜海军

(南丰县子固小学,江西抚州 344500)

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语言去描述事物或表达自身情感、思想的一种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到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交际。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语言表达知识有一些欠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阶段,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小学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当明确,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让学生理解语言的构成,感受语言所包含的各种情感和信息,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具体应用,帮助学生深思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思想内涵。为此,教师应当明确语言表达对学生成长及学习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由于小学语文科目的特殊性,语文中所涵盖的知识点较为丰富,并且内容也较为广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对部分知识点的学习不够明了,导致对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丧失信心,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压力。在此情形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强学习体验,还能够让学生在发现自己的不足时,第一时间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更加乐于表达,从语言的特征中掌握语言知识的共同之处,进而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增强学生的兴趣,实现语文学习的长远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学会用语言记录自身的感悟体会等。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完成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往往会布置大量书写类作业或作文,让学生增强这方面的能力。但这种方法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初衷,给学生造成了学习上的压力,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在学习新鲜的知识之后,学会用语言表述出来。用有趣、丰富多彩并且伴有感情的语言进行表达,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会选择动手记录自身的语言,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拓展教学内容,丰富语言知识

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匮乏,导致学生在语言素材的积累上相对薄弱,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1]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给予学生锻炼语言能力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完善语言表达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这节课的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效果及分析能力,学生语言表达素材的积累并未得到充分关注,这也就导致学生的素材积累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素材。

(二)自主复述课文,参与表达实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丰富学生表达素材的同时让他们充分运用,而通过自身语言表达复述课文就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2]复述课文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师教学之后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培养。

比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除了教学基础知识,还可以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复述,让学生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一篇典型的游记,在写作层次上主要是根据游览的先后顺序叙述的,从去双龙洞的路上到洞外的景象,再从洞外到双龙洞内部依次进行描写。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时可以不必运用这种表达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身的语言与思路进行表达。例如,学生可以先从洞内的景象进行描写,随后反方向去描写来时的路。让学生通过组织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出作者游览的经过,或者让学生表述出作者返回时可能会见到的场景,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

(三)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准确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教学情境能够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构建教学情境主要是指教师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构建与文章情境相符的课堂,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结合发散性思维进行语言表达。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结合情境进行精准的思考和语言的应用。

比如,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节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表述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表达准确度作为主要的培养导向去构建教学情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在课堂中为学生直观展示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尝试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述情境内容。

(四)开展交流活动,重视语言表达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积极地开展相应的活动。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交流,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一些内容和实际生活的一些素材,畅谈自身的体会和体验,鼓励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记录自己深刻的思想感情。学生学会用这种方式,用自己独特的体会和自身的情感去打动他人,帮助他人理解自己所说的内容,以此真正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本篇课文是站在作者幼时的角度描写的文章,并且文章的语言具有天真活泼的特点,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相类似,教师就可以此为主题,给学生讲解文章中的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对比自己生活中的事件深入体会,鼓励学生比较文章中动态的语言,讲述自己最近一次出去旅游或者游玩时所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融合自身的感情,带着欣喜、后悔或者怀念等情绪,向他人进行诉说。最后,让互相交流的学生反思这段故事是否打动了他人,是否能够从对方的语气中感受到对方的心情,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明确自身语言表达的不足,促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多样化的策略和多方向的培养方法。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需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情,以及班级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语言表达教学的策略,严格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情境文章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小小主持人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