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大民族文化生态区保护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2-11-21杨泠泠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彝族文化遗产物质

文 杨泠泠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熊丽芬 云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

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多措并举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助推云南乡村振兴。

实践及成效

民族医药文化保护与发展实践。一是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楚雄市共种植中药材36511亩,种植品种丰富,有茯苓、红花、木香、天麻、白芨等,实现产值28519万元。二是推动医药工业建设。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生物资源、彝药特色、区位条件等优势,以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充分发挥作为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国家中药现代化云南基地、首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级重点医药工业园区、云南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的平台优势,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了民族医药产业中药饮片、原料药、药品制剂、植物提取物、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等多产品多门类的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三是加快培育壮大医药企业。以神威施普瑞、瑞药金方等企业为龙头,重点抓好基地建设和深加工,引进、培育一大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楚雄高新区共有制药企业38家(其中建成投产24家,在建11家,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3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户,省级创新试点企业3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户,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户,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十三五”以来,全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增加值从2016年的10.5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43.82亿元,增长4.76%;完成销售收入30.17亿元,增长10.78%;完成工业增加值累计增幅6.39%,成为全省集中度最高、最具发展活力的民族地区经济和民族医药产业基地之一。四是多举措强化服务。推进民族医药重点项目建设,金七药业三七系列健康产品项目已建成投产,2亿支三七口服液生产线已通过GMP认证;盘龙云海与钟南山院士团队达成合作进行灵丹草颗粒二次开发项目研究;神威药业国家一类新药灯盏细辛冻干粉研发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加快建设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园;研究制定中药配方颗粒标准546个,中药破壁饮片备案53个;《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6条措施意见》《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7条措施意见》等相关文件落地见效,对骨干民族医药企业给予知识产权贯标、新产品研发、创新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411.885万元奖励支持。

生态文化保护与发展实践。近年来,大姚县结合县情,按照生态经济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全国核桃产业发展良机,把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按照大姚建设成为以核桃产业为特色的绿色经济强县“一大目标”,围绕把大姚建成全国重要优质核桃种苗基地和核桃产品加工交易基地“两个定位”,突出政府服务力、科技支撑力和企业带动力“三力支撑”,注重实现体系、产品、文化、形象“四个提升”,坚持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品牌化打造“五化联动”,全力营造核桃产业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坚持不懈地发展核桃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实践。姚安县马游坪村是典型的彝族聚居区,是彝族民族民间文艺之乡,是具有千年历史、被誉为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百科全书《梅葛》创世叙事史诗的发源地。近年来,通过对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竭力打造成为以民族生态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集学术考察、艺术创作、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体验区。目前,完成了以村委会驻地自然村为核心的《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姚安马游坪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规划》,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梅葛文化、彝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多方面对马游坪传统文化、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建设。自2006年《梅葛》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马游坪村相继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被州、县确定为中国彝族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梅葛文化传承地和民族文化名村,陆续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有郭有珍、罗英、罗文辉等24人。楚雄州各级政府对马游坪传统文化、自然生态、村庄建设发展高度重视,制定了《马游坪梅葛文化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马游彝族传统文化保护措施》,2015年,省文化厅正式通过了《姚安县官屯乡马游坪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规划》。整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夯实,完成了村义学堂、梅葛文化传承室、梅葛展演广场、彝族优秀文化长廊、传统民居修缮改造和建设以及整村亮化、绿化、美化等工程。挂牌成立了“中国彝族梅葛文化传习所”“彝族刺绣研习所”“云南画院写生基地”“马游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室等,其中“梅葛文化传承”已成为“文化姚安”的重要品牌,青州马游坪希望小学成为传承梅葛文化的主要阵地,有效地推动了马游坪自然、文化生态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极大地促进农旅文有效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经验启示

坚持把握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原则。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是根本,产业是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大力挖掘文化产业资源、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促进作用。

健全保护与传承体系。一是加强资源普查。实施记录工程,建立数据库,整合资源,成果利用共享。二是健全完善项目评审管理。优化代表性项目结构,健全完善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三是加强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健全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及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和动态管理,完善退出机制。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加强传承梯队建设,开展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带徒授艺传习活动。四是制订实施科学保护规则、标准、方法、机制,提高传统文化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提升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水平,制定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推进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完善评估退出机制。深入挖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创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五是加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六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设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干力量。七是加强理论研究。大力支持创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以及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队伍建设,推出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

提高保护与传承水平。加强分类保护,有效组织实施优秀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加强民族传统节日的活态利用。进一步推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互融发展。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脱贫地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调查、记录、联合保护、创作。

猜你喜欢

彝族文化遗产物质
彝族美神故里 生态山水画廊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物质至简,精神至盈
Tough Nut to Crack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