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鸾翔新时代:恩来精神锤炼儿童品格

2022-11-20

江苏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恩来爷爷精神

赵 华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以下简称“恩来红小”)在学生品格提升实践过程中,凝练周恩来精神的深刻内涵,聚焦儿童品格生长的关键要素,秉持新时代儿童培根铸魂的宗旨,形成恩来精神化育儿童品格的红色品牌,让恩来精神的光芒闪耀在时代上空,浸润在儿童心中。

一、恩来精神的时代内涵

1.鸾翔新时代,发现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

恩来红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六个杰出楷模”(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热爱人民、勤政为民;自我革命、永远奋斗;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作为研究核心,并将之转化为儿童悦纳与乐行的表达,即“五心”:忠心报祖国,立大志;爱心献社会,讲奉献;孝心敬长辈,知感恩;关心给他人,诚合作;信心留自己,能创造。

2.追根溯源,清晰恩来精神的“精神脉络”。

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精神内核。学校在深入研究当代关于“周恩来精神”的众多图书和文献之后,以“六个杰出楷模”为核心,追寻恩来精神的文化脉络。陈晋在《领袖与人格》一文中说:“中国儒家的仁爱,追求道德的自律与完善,道家对于功名利益的超脱淡薄,墨家的勤苦和为民众的事业的献身精神,以及法家的严谨与务实,都可以在周恩来的身上找到一些影子。”学校结合学者梁衡在《大无大有周恩来》一文中提出的恩来精神的“六无六有”,将“六有”,即“大智”“大勇”“大才”“大貌”“大爱”“大德”,概括为儿童易理解的“大爱”“大德”“大智”“大勇”。

3.学习传承,设计“五心”习养的“五学”行动。

为将恩来精神学习和传承落到实处,学校设计了“五学”行动:忠心报国者——学周爷爷立志,爱心奉献者——学周爷爷立德,关心他人者——学周爷爷立行,孝敬长辈者——学周爷爷立仁,自信阳光者——学周爷爷立能。在学周爷爷立志行动中,学校设计了三项内容:一是读书立志,师生共读《少年周恩来》《周恩来传》等经典书籍,在恩来园开展“周爷爷诗歌大家诵”“周爷爷名言大家记”“周爷爷品质大家忆”等活动;二是仪式立志,组织学生参加“周爷爷十岁我十岁”活动,学生们在恩来园庄严宣誓;三是实践立志,红军娃们在学习实践、劳动实践和体育锻炼中体悟周恩来爷爷的大志和大智。

二、恩来精神的红小表达

学校采用沉浸式学习和体悟式学习的方式,设计了三大行动:“五心”场境自主表达行动,“五心”习养课程构建行动,自主养德评价体系构建行动。场境自主表达行动重在体验、感悟,课程构建行动关注恩来精神的“课程化表达”,评价体系构建行动注重儿童自我评价的系统化,强化儿童品格的“自证”性。

1.构建恩来精神的学习场境。

学校设计了恩来精神主题展馆、恩来书院和恩来精神研究中心。在恩来精神主题展馆建设过程中,学校组织儿童走向社会,广泛征集周恩来各个时期的工作、生活、学习图片,恩来精神主题展馆设计了立志篇、奋斗篇、丰碑篇、乡情篇、传承篇五大展区。在各个展区,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开展传承恩来精神“微设计”活动,以微漫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恩来精神的理解。在恩来书院建设中,学校将儿童学习生活场景与恩来学习生活场景的“时间轴和空间轴”进行对照,模拟设计了“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再现“周恩来练字、晨读、温课”的场景,让儿童在模拟环境中共情、共鸣、共生。学校的恩来精神研究中心,围绕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周恩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周恩来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等主题,引导师生在研究、探索中深入理解恩来精神的丰富内涵。

2.开发“五心”习养课程。

学校开展全科融浸恩来精神的课程思政实践,自主构建恩来精神涵育红军娃的“五心”习养行动课程体系。在人文类课程中,教师梳理相关学科内容,融合恩来精神,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在数学及科学课程中,融入周恩来对科技报国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行动,学生通过搜集科学家与周恩来的交往、周恩来在国家建设中的科学决策,感受周恩来的科学精神;在体艺习得课程中,学校在长征园开展“重走长征路”“体育嘉年华”等活动课程,定期举行“恩来精神我来诵、我来讲、我来演”“恩来歌曲大家唱”等艺术活动。

3.开展学习恩来精神的特色活动。

学校特别注重特色活动的设计,每年定期开展“永远的怀念”“总理在我心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系列活动。

在“零距离恩来精神”活动中,儿童倾听周恩来总理生前秘书纪东、赵炜宣讲恩来精神,聆听总理亲属周秉德、周尔鎏的讲述,与罗源将军一同植树,与总理扮演者刘劲共读周恩来的作品。

在恩来精神寻访活动中,红军娃们“沿着周爷爷的足迹前进”,走进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体会“爱心献社会、关心给他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重走长征路”活动中,红军娃们探长征遗址、访红军小学、瞻仰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娃在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之路上,相互扶持,以苦为乐,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悟写在每天的寻访日记里,深刻理解“不怕牺牲、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长征精神,立志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在“周恩来班”创建活动中,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周恩来班”创建活动,“人人学恩来,个个做表率”,各班级以“学习周爷爷”为主题,开展主题墙的创造性布置,创建“处处有恩来故事,处处有恩来精神”的班级学习环境。

在新劳动风采展示活动中,儿童在劳动过程中知行合一,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种植园里,“小农人”在各自的承包地里翻土、播种、施肥、浇水、除草;学校餐厅里,儿童积极参与卫生管理和纪律检查;校园里,习惯养成教育一日常规检查中,儿童在不同岗位上各司其职;在家里,“小当家们”教爷爷奶奶学习使用社交软件,为家人烹制可口的菜肴……

4.实施恩来精神习养的过程评价。

学校实施“小小讲解员”评价:一是“红色讲解员”“金色讲解员”进阶评价,学校要求每个儿童都能讲一个恩来故事、一个恩来学习工作场景、一个新时代楷模;二是“小小宣传员”评价,学校组织儿童学习“恩来的外交风范”,体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让人理解有价值的行动”,引导儿童与环境和谐共生,发现地球生存环境的变化,唤醒儿童保护环境的意识;三是“小小安全员”评价,让儿童懂得“自护和他护”;四是“小小美容师”评价,引领儿童学习“恩来的得体礼仪”,注重内在自我形象管理和外在环境美化;五是“小小园艺师”评价,围绕“我是小小园艺师”主题,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劳动与技术教育,突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评价。

三、恩来精神的实践反思

恩来精神如何转化为新时代儿童品格提升的动力?学校在接下来的实践中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1.恩来精神的本源意义。

恩来精神是儒道文化的合流,是知行合一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锋。理解恩来精神的本源,学校要设计儿童喜欢的场景,讲好恩来精神的故事,做好恩来精神的时代对接。

2.恩来精神的时代表达。

新时代儿童具有这个时代的特征,全球化、文化多元、文明渗透、信息交汇,这些都使文化认同变得比任何时期都要艰巨,因此,恩来精神的时代表达要智慧创造,学校要用“儿童听得懂、喜欢用”的方式进行创造性表达。

3.恩来精神的实践坚守。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任务,但恩来精神的追寻和坚守不能发生动摇。恩来精神是“四个自信”的集中体现,学校要在实践中坚守,在实践中创生,在实践中升华理解。这种实践坚守,要内化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坚定意志,要引导儿童树立远大理想,贯通奋斗的意义、生命的意义。

猜你喜欢

恩来爷爷精神
邓颖超:悼念恩来要尊重历史
虎虎生威见精神
邓颖超:悼念恩来要尊重历史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冬爷爷
站着吃
拿出精神
在深圳名师马恩来老师退休会上的讲话
爷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