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儿童发展为本 构建“园本化”课程评价新样态

2022-11-20尤莉君

名师在线 2022年14期
关键词:园本儿童评价

文/尤莉君

引言

园本课程评价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下,幼儿园需要高度重视园本课程评价,顺应教育民主化的趋势,提高园本化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园本化课程属于地方性课程,与幼儿生活环境的联系更加密切,是幼儿课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对园本课程评价的改进有利于整个幼儿课程体系的完善,能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以儿童发展为本,构建‘园本化’课程评价新样态”的项目缘起思考

2020年1月,幼儿园成功申报了“江阴市评价改革优质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全园名优教师为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建设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追寻教育评价的价值意义,思考为什么评价、谁来评价、怎么评价的问题。基于园本实际,我们再次审视,将目光聚焦课程评价的研究,努力探寻评价与课程、课程和幼儿发展之间的联结,从理念到实践聚集智慧和思考,逐渐形成价值认同、行动改变,多方互动、合力呼应的课程评价新样态。

二、“以儿童发展为本,构建‘园本化’课程评价新样态”的项目研究路径

(一)理念先行,形成课程评价的价值认同

1.问题梳理

幼儿园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已有评价板块,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以往课程的评价样态重新进行了梳理,在探索各种评价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继续找寻在原有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生长点。例如,评价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评价与课程之间会产生怎样的联结?这样的联结如何形成助推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些问题引发我们深度思考,使我们逐渐确立园本化的课程评价文化价值认同:为什么评价的问题——助推幼儿的发展;解决谁来评的问题——促使多方评价共同体机制的建立;研究怎么评的问题——研磨园本化实施评价的工具;评了又怎样——建立评价循证机制,优化课程方案。

2.专业赋能

幼儿园关注教师的专业需求,依托园内外各类资源,积极开展园本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评价能力。通过三级研学模式,幼儿园以菜单自选、沙龙研讨、浸润学习、网络研修等形式开展园本培训,为专业赋能。在专业赋能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学习教育评价的理论知识,借鉴其他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经验,针对园本课程的评价理念、评价方法、实践措施、行动效果等进行系统化分析,撰写了丰富的学习笔记,掌握了课程评价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了解了课程评价与课程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学习,我们对园本化的课程评价有了基本的理解。课程评价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持续促进幼儿发展,另一方面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帮助幼儿园不断完善课程方案,促进课程品质优化。幼儿、教师、园本课程之间拥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发、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才能充分发挥园本课程的价值,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二)实践指引,构建课程评价的支架

理念与实践需要联结,行动与思考需要支架。我们不断思考如何让不同经验、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都能学会运用有效的手段实施课程评价。在实践中,我们将孕育课程评价的实践指引作为研究支架,让教师明确课程评价的标准、内容、工具与方法,让课程评价工作真正落地。

1.明确课程评价标准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支持及导向性的指引,它能帮助教师对幼儿的动态发展进行系统的观察及评价。我们一方面依托《指南》五大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依托园本课程目标将两者有效结合,进行园本化调整,内容涉及社会交往、健康运动、语言交流、科学探究、艺术表现等,我们多渠道采集评价信息,确定课程评价标准,自主研发课程评价样表,通过观察、评价促进幼儿的发展、优化课程的实施。

2.开发课程评价工具

随着对课程评价的深入探索,我们整合现有的各类研修工作,将零散的、碎片化的内容汇总起来,开发课程评价工具,让教师进行常态化使用,对课程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发展进行分析,了解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学习品质、习惯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帮助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评价幼儿的发展,从而推动课程的进行。课程评价工具能够让课程评价更加科学、系统,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课程评价工具收集课程活动的具体信息,从实践教学入手,真正发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让课程活动指向幼儿的健康发展,提高园本课程的质量。

照片影像——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化手段记录幼儿在课程中的精彩瞬间,捕捉高光时刻和问题时刻,如活动次数、参加人员、操作时长等,保留幼儿的学习痕迹,通过采集、统计、反馈等手段确保教师高质量、全方面、系统化地观察、判断、评价幼儿的发展情况。照片影像是课程评价的一手资料,能够充分反映出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帮助教师做出正确判断,提高课程评价的真实性。

幼儿表征——我们采集有价值的幼儿绘画涂鸦、建构作品、调查图标等,对幼儿的行为表征进行观察解读,了解其兴趣和内心想法。幼儿的作品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学习状态和身心发展状态,展现出幼儿的兴趣,对课程评价提供指引和帮助。

云端会议——我们采用录制小视频、语音、视频会议等方式,通过师幼之间的对话、交流,共享倾听不同场域的声音,让幼儿的心声能够被听到。

课程故事——我们通过对课程活动进行探究,形成具体化的“课程故事”,最终整合成体现幼儿探究过程、学习方法与成果展示的故事书。我们通过问题导向、回顾反思、画面评说、画面赋议等多种策略开展多维度的评价。

星级闯关——我们根据《指南》目标,结合课程中五大领域的目标设计“一人一区星级评价表”“一区多人星级评价表”,采用星级梯度的形式,通过给幼儿打“☆”来进行评价。

通过对这些工具的使用,教师能够了解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关注如何发生,形成支持策略,思考并找寻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资源中的优化途径,以强化对课程的支持。

3.建立课程评价主体

多元参与是课程管理中值得推崇的模式,幼儿园的课程评价同样需要多主体、多角度进行[2]。我们形成了园长、教师、幼儿、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其他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的六方课程多元评价体系,倾听来自不同层面的声音,为课程的动态化运行提供可行的依据。以教师为主体发起的评价通过观察幼儿行为表现,与家长分享,共商支持策略。以家长为主体的评价让家长和教师共同确定评价内容,产生教育合力。以幼儿为主体的评价将全体幼儿纳入评价主体,更好地激发幼儿的自我评价意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

4.确立课程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是评价的核心问题,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组建课程评价组,制定课程过程性评价制度。我们以“评价”和“课程”为焦点,从课程出发,追踪儿童的发展。我们将三个关键要素作为园本化的课程评价内容。

(1)课程方案评价。通过三级审议,我们研发了不同指向的课程审议样表,从幼儿经验、课程目标、思维导图、预设活动、环境呈现等板块明确主题的价值认同、内容预判,理清主题脉络,连接园本内核。生活游戏场域包括科学探索、快乐阅读、室内运动、生活数学、绘本演绎、趣味运动、室内建构、户外建构、艺术创想、创意种植、旧物改造十一个区域游戏,从环境创设、材料提供、教师指导、发展评价四个板块帮助教师理解并满足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每个板块都研发了具体的操作清单,形成操作范式。《区域活动评价操作手册》为教师的操作性评价提供指引,让课程真正服务于儿童。

(2)课程过程评价。为深化课程改革,提升课程适宜性,我们形成“四轮驱动过程评价模式”,即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环境、课程效能评价。课程评价组通过现场调研、组内研讨、自我反思定期对课程实践情况进行整理、总结、调整,不断推动课程的发展。课程内容的审议评价,不断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和形式,让课程真正服务于儿童;课程资源的价值评价让我们重新审视课程资源的内容,挖掘教育内涵,拓展教育资源的深度,形成课程资源库;课程环境的评价通过点、线、面,以及室内、户外场域的联动对课程环境进行优化;课程效能的评价一方面看教师在课程的推进过程中评价理念的落实及课程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看幼儿的发展轨迹。

(3)幼儿发展评价。随着课程评价的推进,幼儿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探究、想象、表达、交流的空间,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和新的发展。我们运用多种方法追踪儿童的发展足迹,全方位了解儿童,感受儿童的成长。

第一,幼儿发展评价的信息。①一日一观察。在一日生活中,我们用文字、照片、符号等记录捕捉幼儿发展的痕迹。②一周一交流。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交流会共同探寻支持策略,及时发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活动方式进行改进;以家长为主体的评价交流会充分发挥家长对儿童的指导作用,增强对儿童观察的立体性;以教师与专家为主体的评价交流会,让评价更科学。通过多方面的评价交流,教师、家长、专家的教育理念将会发生激烈碰撞,教师可以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家长可以更加关注儿童,掌握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课程评价的科学性。③一月一故事。每月一次评价故事,记录发展的典型表现,客观呈现和描述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成长故事。④一季一分享。线上线下交流,相互研讨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提供有效的支持策略。⑤一学期一分析。每学期一次评价反馈,向家长具体描述幼儿的发展状况,与家长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在幼儿的发展评价中,我们设置了运动之星、文明之星、智慧之星、快乐之星、全能之星,充分发挥个性化评价的价值,注重对幼儿个体的观察,发现幼儿身上存在的闪光点,从而形成基于实证的幼儿发展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第二,“一起长大”成长档案评价。我们开发了具有多项功能的“一起长大”成长档案记录,用档案加强对幼儿成长的观察,提高评价的阶段性、层次性特点。对照评价板块中的指标和内容,我们运用不同的方式,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幼儿“学习的证据”,把握幼儿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细节和关键事件,形成个体成长记录,展现成长过程。

三、“以儿童发展为本,构建‘园本化’课程评价新样态”的项目阶段成果

(一)教师在评价中的专业成长

1.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改变

园本化的课程评价让教师边实践边体会,边反思边积累。经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教师的转变最终指向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评价观念和教育理念,它引领教师主动发现、主动思考,从课程的角度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助力幼儿成长,推动课程发展。

2.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提升

通过评价,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发展和提升,教师会自主改进课程方案,调整环境材料,寻找存在的问题,反思课程架构等,逐渐形成专业自觉与专业习惯。经过评价的历练,教师的行为逐渐由外在转变为内需,促使自身的评价观、课程观、儿童观不断提升,让专业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二)幼儿在评价中的学习发展

评价给幼儿成长发展带来了变化:幼儿的自我意识增强,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形成自我管理意识,进行自我促进与激励。幼儿逐渐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或发生的事件,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同时关注周围环境,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评价让幼儿体验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强化了自我认知。幼儿个体得到充分尊重与适切的引导,他们的自主意识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同伴评价中提升自我价值认同感。我们发现,评价不仅能强化幼儿的参与感与主体地位,使幼儿自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还能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质与学习能力。评价带给教师深刻而丰富的感悟,同时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结语

课程评价的最终目标指向的是儿童更全面的发展,我们通过可视、可理解、可操作、可参与的方式,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要找寻当下适宜可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让评价目标更全面,并坚定课程评价立场,学会赏识儿童,看见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园本儿童评价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留守儿童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六一儿童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