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2-11-20黄凤珠

名师在线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文章内容教学法多媒体

文/黄凤珠

引言

情境教学就是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般来讲有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表演情境等,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效果,不过相同的是,都可以拉近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情境教学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教学的教育优势,是当前语文教师亟待研究的课题,下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情境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要想引导学生投入新文章阅读,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学生主动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缺乏积极性的阅读对于学生而言通常是无效的。学生即使阅读完所有内容,也不会留下阅读印象,甚至不知道文章主旨大意[1]。部分学生在考试中做阅读理解题时出现读完依然不知如何解答的情况,就是因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导致阅读仅流于表面。而情境教学法可以改变学生这一状况。在多元化情境中,学生可以从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从教师要求阅读转化为自主阅读。在积极性的驱动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可见,情境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巨大,可以深入学生内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有效发挥文章对学生的教育价值,而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就是学生具有阅读积极性。

(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下,学生可以理解王维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怡然自得,可以理解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报国壮志,感受古诗文之意境,感受现代文之哲理,感受美景,感受心境,感受情感。情境教学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环节。在相关的阅读情境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一种情感,在情感的指引下深入探索文章蕴含的哲理。人教版语文教材收编了大量的优秀现代文章与传统古诗词、文言文等,对学生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而要将文章的教育价值践行于实际生活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就要依附于情境教学。在情境中,学生能够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共鸣,领悟文章的内涵[2]。

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的关键阶段,教材中的文章是教育者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编订的,开发教材的教育价值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强的辅助作用。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借助情境教学法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

(三)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阅读教学关系着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在阅读新文本的过程中,学生要启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解读新知识,将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反复积累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众所周知,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较难攻克的板块,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正是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学生只有在阅读中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将其科学应用于自己的写作过程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法的丰富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性的驱动下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明确其教育价值[3]。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教育哲理视为自己学习的方向,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使学生在阅读、理解、践行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循序渐进地得以提升。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中小学应充分重视的,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法符合时代教育需求,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教师应充分重视情境教学法在阅读中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故事情境,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故事情境法就是结合教材中的文章内容创编一个故事,可以讲述关于文章的时代背景,也可以联系更多内容优化教学环境,其目的主要是在过程中吸引学生,借助故事把学生带入文章,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故事情境法是当前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手法,不需要过多的教学设备,以口头表达引入情境为主,不占用过多课堂时间。下面,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为例。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讲述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民间有个传说,每年的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会在鹊桥相会。后来,人们就认为每年的七月初七是男女之间喜结连理的日子,并将这一天定为情人节,关于鹊桥,古文中也有描述[4]。那么,牛郎织女每年能否通过鹊桥见一次面?他们是否真的被银河隔开?他们又是怎么认识的?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文章学习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故事情境中,学生会迫切产生想要了解文章内容的想法,阅读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阅读《牛郎织女》这篇文章可以满足学生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好奇心。在故事情境中,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发生彻底转换,从被动阅读转向了主动阅读。如此,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也会更高,阅读教学实效性也会随之提升。在《牛郎织女》的阅读中,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故事情境进一步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技巧。

(二)问题情境,给予学生阅读指导

小学生缺乏足够的阅读能力,在面对一篇新文章时,通常不知道该如何通读,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文章的价值。基于此,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将学生快速引入文章阅读中,引导学生结合问题阅读文章,在文章中找寻问题的答案。问题情境是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主要方法,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将其视为线索进入文章阅读中[5]。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问题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问题设计多元化,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设计问题情境呢?接下来,本文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为例,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问题情境法。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教育宗旨设计问题:文章为什么以“穷人”二字命题?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文章中哪些场景描写了穷人的生活?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桑娜的丈夫是一个怎样的人?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什么?课文中只描写了穷人的“穷”吗?他们真的穷吗?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问题中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穷人》表现了生活在底层的贫苦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团结、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在环境描写中可以看出渔夫的生活很艰苦,但是通过温暖的炉火、干净的桌台等描写可以看出桑娜是一个勤劳、贤惠的人,尤其是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时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桑娜是善良的女性,精神上的富裕可以打败物质上的贫穷。在阅读文章时,学生可以尝试感受贫苦百姓的生活,感受他们善良、朴实的美好品格。问题对学生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是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主要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践行文章中的优秀品质,感悟文章的育人哲理。

(三)多媒体情境,多重刺激学生感官

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最直观且最有效的一种资源。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可以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具有较强的辅助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古诗词,其中的意境美、情感美、韵律美,学生是难以感受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图像等,将抽象化的知识点变得具象化,满足学生的好奇心[6]。对于古诗词、文言文教学而言,多媒体情境的创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在多媒体情境下,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文中的意境,感受其中的文字之美。接下来,本文以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囊萤夜读》为例,深入分析如何利用多媒体情境实现有效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萤火虫在夜晚自由飞行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萤火虫的微微亮光,抑或是播放关于《囊萤夜读》的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这则文言文的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文言文中的教育内容设计微课视频,将《囊萤夜读》与《孙康映雪》两则故事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多媒体情境的创设中,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车胤囊萤夜读的不易。《囊萤夜读》主要讲的是车胤用白纱包裹萤火虫,借助其身上的光照亮黑暗,刻苦读书的故事,与其相似的还有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在这则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如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等,引导学生理解读书的重要性。又如《铁杵成针》,主要是教导学生读书应持之以恒,不可轻言放弃。教师在教学这则文言文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李白写的诗,从侧面表现李白少年读书的勤奋刻苦。抑或利用多媒体播放《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拥有好的学习环境,于是三次搬迁,最终孟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留下了不少旷世奇作。多媒体情境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对学生的导向作用,力求将语文阅读教学落到实处。

(四)表演情境,还原阅读真实性

表演情境是一种以动作行为为载体的情境创设方式,可以由学生表演,也可以由教师表演,主要目的是借助表演将学生引入文章情境,发挥情境的辅助作用。表演情境可以用于动作性较强的文章,在表演中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提高阅读能力[7]。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表演中理解文章的情节、动作描写,体会文章的艺术魅力。关于动作描写,五年级(下册)第六课《景阳冈》这篇文章较为经典。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武松打虎的一系列动作。相传施耐庵在描写武松打虎这一段前,躲在树后观察了好一段时间老虎的习性,最终将武松打虎写得活灵活现。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没有练习过武术。假如班级有练习武术的学生,教师可以邀请其在讲台上表演一段,或者教师结合文章中武松打虎的动作表演一段,在表演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武松打虎的力量。如其中的扑、闪、猛打等,都清晰地刻画了武松打虎的经典动作。在阅读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模仿武松打虎,在动作表演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表演情境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大部分学生都愿意投入表演,在表演中展示自己。除了课堂表演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表演,体会文章中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在情绪表演与动作表演中,辅助其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使其在表演中提升实践能力,感受文学那种难以言说之美。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充分借助情境教学法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利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主要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而详细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希望对语文教学有所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文章内容教学法多媒体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Harry Potter
70 Days in a Lifeboat
THE THREE MOST INTELLIGENT MACHINES FOR YOUR HOME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