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与创新
——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为例

2022-11-19王思涵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植物学惰性艺术设计

王思涵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广西北海 536000

《园林植物学》是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学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与《景观设计》《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景观园林史》等专业课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园林植物学》主要学习植物分类、形态剖析、植物配置等内容,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而言,植物识别与应用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及难点,开设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切身的实践能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理解力、认知力、空间感知能力,这也是高等学校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1 实践教学环节改进的重要性

《园林植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植物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对自然植物的形状、颜色、形态等有实际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艺术设计创造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园林植物学》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视频和图片教学会导致学生认知片面,而植物学课程内容枯燥琐碎、涉及面广,也会加重学生畏难情绪,实践教学环节的设定有助于学生形象记忆,巩固已学知识并且加深印象[1]。然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并不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学生也在实践学习中有一定的惰性,改进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更好地发挥该环节在整个园林植物学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植物的学习兴趣和识别能力,对课程后期的植物搭配学习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2 《园林植物学》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

2.1 教师单向输出效果欠佳

以往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通常以教师户外讲学的方式进行,相当于将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形式换到了户外环境当中,单向输出的教学方式在学生人数众多、户外教学环境多变的双重条件下,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有效识别植物都没有起到比较有效的作用,而讲授模式也不适用于开阔的户外空间,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也成了形式教学。

2.2 学生学习惰性影响实践教学成效

通过与教师、以往修这门课的学生交流,以及其他班实践教学环节的观察发现,本科生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难以克服的惰性,在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课前课后点名签到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但还是有部分学生由于天气问题、蚊虫叮咬等问题在签到之后逃课,这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并不好,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回归课堂后经常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现象,甚至由于没有及时复习,导致之前的理论知识也记忆模糊。

2.3 理论与实践教学联系不够紧密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相关知识时,实践教学环节中受季节、环境等影响,有时学生并不能观察到植物完整的细节,只能看到植物阶段性生长状态,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性,这也会大大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另外,实践教学结束回到课堂,教师继续进行接下来的植物配置学习,对学生实践活动成效也没有过多的检验,这也导致实践与理论脱节。

3 实践教学环节改进方法与教学创新

3.1 制定实践活动任务书,增加实践教学趣味性

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之前会在课堂上讲授基本的植物理论知识,基于此,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对植物并不陌生,对植物的近距离观察和识别则成为实践教学环节的关键。大部分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并不清楚此环节的教学目的,也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在实践活动之前,为学生们制定合理的实践活动任务书(图1),让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使实践教学环节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

图1 园林植物教学实践活动任务书

例如,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活动任务书根据活动场所的植物类别排好序号,按照随机号码为每位学生安排一定数量寻找植物的任务(图2),学生需提前通过网络搜索等形式在图片上观察植物形状、颜色、根茎叶等特征,在目标活动场地自行找到植物并近距离观察植物,在探索寻找的过程中运用植物识别APP(如形色、花伴侣等)认识了其他植物,使实践教学环节充满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跃度。

图2 学生寻找植物任务卡

3.2 多方面落实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克服惰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实践活动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对抗惰性心态有助于实践教学环节效果更佳,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植物的过程中设置一定的环节,以免学生出现惰性心理[2]。例如,要求学生找到任务植物并与植物拍照的形式,让学生留下实践活动的证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自行组成行动团队,通过手机进行沟通,与植物拍照,并分享各自找到的植物,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图3)。

图3 寻找植物实践图

3.3 课后归纳整理再描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活动之后,为了让学生再度重温植物相关知识,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实践任务书要求对自己的目标植物进行手工绘制,并将该植物的基本信息,如名称、科属、类型、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等特征进行整理和总结,加深记忆,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手绘能力(图4)。

图4 学生手绘植物图

3.4 回归课堂再温故,检验成果作总结

回归课堂后,教师可以用看图识别植物、植物习性知识等内容组织植物识别比赛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学生通过抢答、问答等形式与老师进行互动[3],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学生也进行了多次记忆。学生对植物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帮助教师检验实践教学成果的好坏。

4 实践教学环节改进后的效果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初步尝试了对园林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与创新,教师从中进一步认识到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单向输出,还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克服惰性、不断重复,进而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将创新后的学生作业成果与传统教学对比,可明显看出创新后的教学效果更佳,学生作业质量更高(图5)。

图5 学生作业成果对比图

此外,受实践活动的启发,有部分学生绘制了校园文创作品(图6),在学习本课程之余有了新的创意,也从侧面反映出改进实践教学环节成效明显。

图6 学生创意作品图

5 结束语

园林植物的学习内容庞杂、教学课时有限,植物识别的学习仅仅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时长是远远不够的,仅学习实践活动场地的植物也是有局限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正确运用身边资源条件和工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敢于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更为理想的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培养更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植物学惰性艺术设计
离散分布对惰性基弥散燃料传热的影响研究
列举法的惰性——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新定义集合篇)
《星.云.海》
《花月夜》
刺破天空的“忍者飞镖”——美军神秘的新型惰性制导武器
基于惰性基质燃料PWR嬗变技术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植物学
植物学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