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叶菌唑SC等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试验研究

2022-11-19张爱华车燕萍王中信孙继明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病指赤霉病白粉病

张爱华,车燕萍,卜 锋,王中信,孙继明,朱 凤

1.江苏省泰兴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泰兴 225400;2.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南京 210036

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都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重要病害,一般年份均可导致小麦减产10%~20%,严重的甚至减产50%以上。此外,赤霉病菌产生的毒素还能导致人畜中毒,对小麦生产构成重大威胁。近30年来,随着生产条件、耕作制度以及气候的改变,包括种植数量、密度以及施肥量的增加等因素,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发病程度也在不断加重[1]。

经多次试验,已知10%叶菌唑SC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2]。为探索其对白粉病的兼治情况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又开展了10%叶菌唑SC单用及其与430 g/L戊唑醇SC复配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0%叶菌唑SC(上海赫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430 g/L戊唑醇SC(山东百农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5%戊唑·咪鲜胺EW(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8%氰烯·戊唑醇SC(江苏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24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EC(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麦甜+麦甜伴侣(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250 g/L丙环唑EC)以下简称“麦甜组合”(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1.2 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13个处理(表1),3次重复,共39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6.7 m2。

表1 10%叶菌唑SC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试验处理设计表

1.3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江苏省泰兴市滨江镇苏坔村,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一般,前茬水稻。供试小麦品种为“明麦133”,田间长势基本一致。试验分2次用药,所有处理第1次于2021年4月9日上午(小麦扬花株率5%左右)进行,第2次于4月15日上午(施药时田间全部扬花)进行。2次施药前后24 h均未下雨,以晴好天气为主。采用3WB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兑水量40 L/667 m2。所有处理防治蚜虫、黏虫药剂均为22%噻虫·高氯氟10 mL/667 m2。

1.4 病情调查

1.4.1 赤霉病发生情况调查5月17日调查田间赤霉病发生情况(赤霉病病情已经稳定)。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300穗,共调查1 500穗,以枯穗面积占整穗面积的百分率进行分级,记录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分级如下:0级:全穗无病;1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1/4以下;2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1/4~1/2;3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1/2~3/4;4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3/4以上。根据田间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3]。

1.4.2 白粉病发生情况调查首次用药前分别目测各处理区白粉病发生情况。5月6日最终调查田间白粉病发生情况,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调查每株的旗叶及旗叶下第1片叶的发病情况。

所有数据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使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比较各处理防效的差异显著性。

1.5 产量调查

收获前(6月1日)测产:在小麦蜡熟期,各处理区随机3点取样,每点取4个0.25 m2,将各点收割分装,晒干后逐个脱粒,称各点千粒重和每平方重,折算成每667 m2的产量,分析各处理分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6 安全性观察及对作物的影响

施药后不定期观察试验药剂对小麦是否有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程度。观察并记录对作物生长是否有其他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赤霉病的防效

试验田赤霉病自然病穗率9.2%,病指5.53,赤霉病属轻发生(表2)。从表2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含有10%叶菌唑SC的7个处理中,以处理5~7的防效最好,其病穗率防效在66.67%~68.84%之间,病指防效在72.27%~74.38%之间,其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与处理8相当,略差于处理12;处理2~4防效次之,其病穗率防效在58.7%~60.87%之间,略差于处理9~11,病指防效在70.46%~72.57%之间,略好于处理9、10,与处理11相当;防效最差的是处理1,其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38.37%、57.14%。

表2 10%叶菌唑等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表

2.2 对白粉病的防效

试验田最终的白粉病自然病叶率84.33%,病指32.47,白粉病属偏重发生(表3)。从表3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含有10%叶菌唑SC的7个处理,防效一般。相对较好的为叶菌唑与戊唑醇复配的处理4~7,其病叶率防效在54.54%~65.22%之间,处于处理8、11、12和处理9、10之间;其病指防效为83.52%~92.08%,也处于处理8、11、12和处理9之间,与处理10相当;叶菌唑单剂不同用量的处理1~3对白粉病防效差,其病叶防效、病指防效均低于50%。

表3 10%叶菌唑等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结果表

2.3 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4的测产结果来看,所有含有10%叶菌唑SC的7个处理区的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区。其中处理2~7这6个处理产量较高,产量在571.13~608.31 kg/667 m2之间,与用麦甜组合50+33 mL/667 m2、24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EC 50 mL/667 m2、40%丙 硫·戊 唑 醇SC 40 mL/667 m2处理区产量相当,较空白对照增产14.60%~22.06%;处理1的产量为563.39 kg/667 m2,高于用45%戊唑·咪鲜胺EW 50 mL/667 m2、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50 mL/667 m2处理区产量,但无显著差异,较空白对照增产13.05%。

表4 10%叶菌唑等药剂防治小麦穗期赤霉病、白粉病试验测产表

2.4 安全性

施药后不定期观察,本试验所有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均表现安全,田间均未发生任何药害现象。

3 小结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所有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均有一定防效,且对小麦抽穗扬花、灌浆结实均无不良影响,安全性好。

(2)本试验在小麦赤霉病一般发生年份,用10%叶菌唑SC 50~60 mL/667 m2或10%叶菌唑SC 40~50 mL+430 g/L戊 唑 醇SC 20~30 mL/667 m2,对 赤霉病防效均较好,其防效与用40%丙硫·戊唑醇SC 40 mL/667 m2相当。

(3)通过本试验可知,在小麦白粉病重发年或重发田,不可单用叶菌唑,可用10%叶菌唑SC 40~50 mL/667 m2+430 g/L戊 唑 醇SC 20~30 mL/667 m2,对白粉病防效较好,其病指防效在83.52%~92.09%之间,与用40%丙硫·戊唑醇SC 40 mL/667 m2、麦甜组合50+33 mL/667 m2、45%戊 唑·咪鲜胺EW 50 mL/667 m2相当,优于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50 mL/667 m2,而单用10%叶菌唑SC 30~50 mL/667 m2,对白粉病效果不理想,其防效低于50%。

(4)通过本试验发现,叶菌唑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同时,表现出了较好的增产作用。今后在同时防治小麦穗期赤霉病、白粉病时,10%叶菌唑SC可以作为推荐药剂,建议与戊唑醇进行复配施用,10%叶菌唑SC用量为40~50 mL/667 m2,430 g/L戊唑醇SC用量为20~30 mL/667 m2。如扬花期遇连阴雨,间隔5~7 d需用好第2次药。

猜你喜欢

病指赤霉病白粉病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空心病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