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声势律动教学的内涵及开展策略研究

2022-11-19/曾

名师在线 2022年6期
关键词:声势律动节奏

文 /曾 妍

引 言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学校对音乐课程教学日益重视。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给学生带来视听感官体验,有助于启发学生的艺术欣赏力,让学生不断拓展个性发展的空间,进而促使学生在音乐艺术氛围的熏陶下获得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对声势律动教学方法展开具体的探讨,希望借助这方面的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一、声势律动教学的内涵

声势律动教学的内涵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声势教学;二是律动教学。声势是指将个体的身体作为乐器,将肢体动作作为音乐中的韵律节奏,起到音乐的发声作用,通过声势直接表现出发声主体的情感。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利用肢体动作进行声势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还可以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在逐渐熟练掌握声势学习的要领后,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知识[1]。律动是学生在进行声势练习的基础上,运用自身的肢体动作,保证肢体动作的频率与音乐节拍保持一致。教师开展律动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声势练习过程,利用自己的肢体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协调能力。经过教师的声势律动教学方法训练,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如何利用肢体与音乐的规律性节奏形成配合,积累一定的经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教学法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创造力

节奏感是音乐有规律性的表现形式。随着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的不断增加,以及对声势律动方法的熟练运用,他们会逐步具备一定的音乐节奏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音乐内在的情感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有节奏的肢体动作展现出来,进而提高音乐节奏感和肢体动作的配合度[2]。教师还可以对声势律动教学进行延伸拓展,将音乐的节奏感与舞蹈动作结合起来。这对学生节奏感的掌控要求更高,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音乐节奏感,就可以运用富有创造性的舞蹈动作将音乐演绎出来。当教师教授学生用声势律动方法感知音乐时,学生会对音乐产生反射感应,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各种动作。同时,教师可以优化音乐教学内容,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使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比如,学生可以借助各种物体,通过击打发出的不同音色来创作和演绎音乐。此外,教师在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时,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鸟小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展示几幅风景画,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景色。然后,教师这样引导:“小鸟非常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下面我们就来听一首歌曲《小鸟小鸟》,请同学们听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声势律动教学法,带领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并通过创编活动和演唱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歌曲风格,理解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对表现歌曲情绪的作用,以及歌曲的强弱规律。

(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树立良好心态

教师可以利用声势律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拍手或跺脚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或者借助不同音色的物体发出声音,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声势律动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让学生放松心情,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情感的体验。

例如,在教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西班牙斗牛舞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融入“西班牙斗牛”形象特点及起源背景知识的介绍,讲解“西班牙斗牛”是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斗牛表演。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与学生一起聆听乐曲,让学生深入体会乐曲的风格和基本特征,通过身体的律动感受音乐的乐趣,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三)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不仅有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探究热情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此外,声势律动教学法可以有效达成音乐素养的培养目标,转变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给枯燥的音乐课堂增添更多活力。

例如,在教授《丝绸之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介绍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和曲作者的创作经历,然后让学生聆听音乐,并让他们在聆听后运用简短的词语描绘对这首音乐作品的感受,分析作曲家是如何描绘“丝绸之路”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乐曲的结构、主题及变化的基础上,通过身体律动表现出乐曲的节奏、力度等,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从以往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态度来看,很多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不高,这一方面是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态度存在偏差;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需求,所以很难让学生自觉接受音乐的熏陶。调查显示,学生普遍反映对所学习的音乐不感兴趣,无法体会到音乐蕴藏的美感。因此,音乐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完成学习目标。而声势律动教学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教学中,在音乐的陶冶下愉悦身心,学会鉴赏音乐。

例如,在教授《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乐器或者多媒体设备演绎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出的青春朝气。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有关青春的电影、流行歌曲引入课堂,让学生从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内容出发来理解《青春舞曲》这首歌曲的内涵,产生共鸣。此外,教师还可以融入舞蹈部分,与学生一同结合表达青春热情、活力的舞蹈视频做相应的动作,从而使学生既能感受到音乐课堂的趣味性,也学到音乐知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初中音乐课堂中声势律动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教授学习方法

初中音乐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音乐知识,更要教授学生音乐学习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但是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在课堂上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需要以兴趣引导为激励方式,结合学生的心理活动,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声势律动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首先,教师介绍《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的创作者贝多芬及这首乐曲的背景,“贝多芬在失聪和失恋的连续打击下展开了与命运的斗争,他在最痛苦的时期创作出这一经典不朽的传世之作”。然后,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着视频一起演唱,或者教师先示范一遍,再由学生跟着唱。教师要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在伴奏的带动下,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对音乐课堂有重新的认识。教师通过对声势律动方法的运用和有针对性的引导,会使学生逐渐感受到这首乐曲充满了悲壮激昂的战斗情感。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欣赏歌曲,从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二)借助多媒体设备提高声势律动教学效率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音乐教学方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声势律动课堂教学效率[3]。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十面埋伏》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并导入舞台音乐情景剧《又见国乐之十面埋伏》。教师可通过视听传达模式开展声势律动教学,让学生一边听着歌曲、一边观看情景剧,以此加强听力的锻炼以及听觉和视觉的协同配合能力。当然,教师开展声势律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韵律及节奏,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调动感官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三)模仿节奏,提升音乐节奏的素养

声势律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课程包含的知识逐渐增多。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立足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能够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对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学会把握音乐的节奏,深入理解音乐作品,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节奏的模仿,建立对音乐的基本认识,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步体会音乐的内涵,把握音节,并能够辨别音符变化,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节奏。

例如,在教授《歌唱祖国》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将歌曲中的节奏和音符以声势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双手或者击打乐器来模仿音乐节奏。此外,通过声势律动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歌曲整体结构和段落安排上进行分析。歌曲主要包含三个段落,虽然每个段落表达的内容是有差异的,但是每个段落的节奏是相同的。教师可以在每个段落都教一遍音乐节奏,让学生仔细体会和学习第一段落,然后通过模仿,按照第一段落的节奏来学习和演唱第二段落、第三段落的内容。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寻找和思考音乐节奏特性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四)以声势的形式,开展教学互动活动

初中音乐课程包含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每个作品都有不同的主旋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声势律动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分析音乐节奏的特点,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和体会音乐节奏所表现出的氛围感。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开展音乐互动教学活动,以声势的形式进行音乐歌词接龙,这一方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教授《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围绕歌曲中采取的齐唱、轮唱、合唱三种演唱方式,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一种演唱形式。首先,教师让全班学生齐唱一遍歌曲,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整体演唱氛围和音乐节奏;其次,进行音乐接龙活动,让负责轮唱的小组学生进行练习,这时学生会感受齐唱方式和轮唱方式应用下音乐节奏的变化,并且从中深入体会抗日军队英勇奋战的情景;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合唱,使学生在音乐伴奏下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

结 语

综合上述,通过对初中音乐声势律动教学内涵、应用作用及教学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声势律动教学是借助主体的肢体动作所表现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同时通过教师的科学设计及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声势律动节奏
和谐律动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轻快漫舞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奏响小学音乐课堂的新篇章
运用“稳定拍声势”突破歌曲难点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