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动课堂,源自生动情境
——论情境教学法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2-11-19江苏省南京市秦淮特殊教育学校

亚太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培智生动数学知识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特殊教育学校 王 敏

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中,为了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培智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培智儿童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形象、生动、逼真、直观的教学情境,即运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示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让培智儿童在惟妙惟肖、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中通透理解、牢固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情境教学法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培智儿童数学核心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教师既要了解情境教学法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也要知晓情境教学法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意义,还要掌握情境教学法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在培智学校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应用时机不当、应用形式单一以及应用效果不好。

(一)应用时机不当

在培智数学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重在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重在解决培智儿童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等。然而,在当前的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并不能准确把握应用时机。如,当需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时,教师很少或者从不应用情境教学法;当培智儿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难点问题时,教师不能够准确、恰当、及时地应用情境教学法化难为易;等等。反之,在一些完全不需要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地方,教师却大量地应用。如,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培智儿童完全可以自主理解,完全没有必要再创设情境,而教师却在此时花费大量时间创设情境,白白浪费了本就有限的课堂时间。

(二)应用形式单一

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多元有趣的。然而,通过对当前培智学校数学课堂进行深入调查,笔者发现: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仅仅用几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很少或者从不利用交互式一体机的交互功能利用栩栩如生的微视频,以及一些实物教具等创设更为逼真的教学情境。单一的应用形式,不仅会让情境教学法的效果大打折扣,还会严重削弱培智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三)应用效果不好

在培智数学课堂中,尽管教师在积极尝试应用情境教学法,但是其应用效果并不好。如,教师费尽心思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不能辅助培智儿童深入、通透、细致地理解数学知识,还会转移培智儿童的视线,分散培智儿童的注意力,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再比如,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形式单一,导致情境不够形象、逼真、直观、生动。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导致情境教学法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欠佳。

二、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于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师而言,究竟为什么要在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呢?或者说,培智学校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广泛应用情境教学法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可以说,趣化学习过程、突破学习难点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等,都是教师在培智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趣化学习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一个人处在兴奋状态时,这个人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都高于正常状态。正因为如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培智儿童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趣味盎然,进而提升培智儿童学习的实效性。将情境教学法巧妙地应用到数学课堂中,正是趣化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让培智儿童进入一种兴奋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更为深入地理解、更为大胆地想象以及更为牢固地记忆等。

比如在教学“认识左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实物,诸如玩具小汽车、泰迪熊布偶、布娃娃、积木、魔方等,创设了一种教学情境。在该教学情境中,教师利用拼图地垫铺就了一条曲曲折折的小道,在这条小道的左右两侧,教师分别放置了玩具小汽车、泰迪熊布偶、布娃娃、积木等各种玩具。之后,教师引领培智儿童开启了一种游戏闯关模式,为了顺利通过每一道关卡,培智儿童必须准确无误地描述各种玩具分别在小道的哪一边,即在左边还是右边。

显而易见,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将“认识左右”这项数学知识巧妙恰当地融入情境闯关游戏之中。类似于这样的游戏闯关模式,能够让培智儿童进入一种愉悦、兴奋的状态,能够让他们的注意力更加专注,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二)突破学习难点

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中,培智儿童受限于自身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他们在理解相关知识时,总是会遇到一些现实困难;或者说,面对课堂中的教学难点,他们总是会产生各种学习困难。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以引领培智儿童突破学习难点为目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指导培智儿童学习“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时,尽管他们可以清晰、准确、快速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但是他们对于“元角分”之间的换算进率始终一头雾水,这一点也成为培智儿童学习这一课的难点。为了引领培智儿童突破该学习难点,教师创设了“超市购物”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在该教学情境中,教师为培智儿童提供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学具,并且将各种生活物品的图片张贴在黑板上。紧接着,教师扮演“收银员”,让培智儿童扮演“顾客”,并要求扮演“顾客”的培智儿童用人民币学具购买自己心仪的物品。在此过程中,需要付钱、找零,因此扮演“顾客”的培智儿童对于“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也就会理解得更加透彻,同时培智儿童也就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本课时的学习难点。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情境教学法在引领培智儿童突破学习难点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培智儿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活动,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益等。

(三)联系现实生活

培智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是让每一位培智儿童在扎实、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更为巧妙、恰当、合理、准确地运用数学知识,有序、有效地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因此,在培智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架设一座连接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桥梁。依托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而生动、形象的情境也会成为连接多彩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知识的一座桥梁。

以教学培智生活数学“年月日”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联系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让培智儿童认识、了解、掌握与“年月日”相关的知识。如,教师可以将“年月日”与儿童节、劳动节、建军节、国庆节、春节等各种节日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形象、生动、逼真的生活情境。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培智儿童呈现与这些节日相关的一些节庆活动,如儿童节文艺表演活动、劳动节有意义的劳动实践活动等。通过关联各种节日与节庆活动,教师可以让培智儿童聚焦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细致入微、卓有成效地理解和掌握与“年月日”相关的数学知识。

很显然,如果教师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多彩的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在一起,那么,就可以为培智儿童创设更为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据此为培智儿童搭建一座连接多彩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桥梁。

三、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既然情境教学法在提升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就应该采取一些科学、合理、有效的策略,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中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如,用形象生动的情境为培智儿童开辟一条探究新知的渠道,用形象生动的情境为培智儿童搭建一种课堂练习的载体,用形象生动的情境为培智儿童搭建一座拓展知识的桥梁等。

(一)用形象生动的情境,为培智儿童开辟探究新知的渠道

探究新知,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奠基石。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自始至终地凸显培智儿童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鉴于培智儿童认知能力较低的现实状况,教师可以想方设法围绕教学内容,基于培智儿童的认知能力,精心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据此为他们开辟一条探究新知的渠道。

比如,在教学培智生活数学“小数的读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项生活小调查活动——调查了解各种生活物品的价格。首先,教师可以为培智儿童精心设计一份调查表。在这份调查表中,教师可以设计大米、食用油、食盐、醋、白砂糖、面粉等各种生活物品的名称。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种交互式的超市教学情境。在该情境中,每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仅有数字显示,还有语音播报。同时,这些生活用品的单价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培智儿童只需要点击多媒体课件中生活物品的价格,交互式一体机就会语音播报该商品的实际价格。在此过程中,培智儿童就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掌握小数的读法。

再比如,在学习培智生活数学“认识各种平面图形”时,教师也可以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为培智儿童开辟一条探究新知的渠道。同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功能,将各种平面图形无序地排放在课件中。紧接着,培智儿童可以点击任意一个自己想要认识、了解的平面图形。之后,多媒体课件中就会自动弹出一段微课视频,该微课视频会从不同的角度向培智儿童细致入微地讲解该平面图形的名称、特点等。不仅如此,该微课视频还会向培智儿童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包含平面图形的物品,并让培智儿童思考、寻找这些物品中包括哪些平面图形等。

在上面的两个案例中,教师为培智儿童创设了形象、生动、逼真、有趣的教学情境,当培智儿童置身于这样的教学情境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探究、细致了解、牢固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可见,形象、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可以成为培智儿童探究新知的一条渠道,可以为构建灵动的课堂铺路架桥。

(二)用形象生动的情境,为培智儿童搭建课堂练习的载体

在准确理解数学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让培智儿童更为通透地理解、牢固地掌握以及灵活地运用这些数学知识,教师应该组织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些课堂达标练习。但是,如果教师只是设计一些计算题、解决问题等题目,那么培智儿童完成这些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降低,课堂练习在促进培智儿童巩固知识方面的作用也会大幅下降。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调动培智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兴致勃勃、卓有成效地参与课堂达标练习呢?

形象生动的情境,可以为培智儿童搭建一种有趣、有效的课堂练习载体。以教学“认识元角分”这部分内容为例,当培智儿童对“元角分”的概念有了清晰、准确的认识与理解之后,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情境化的课堂达标练习。如,教师可以将课堂达标练习设计为一项“营救活动”:可怜的熊二被光头强关在了一个铁笼子里,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熊大、毛毛、吉吉国王急得就如同是热锅上的蚂蚁。尽管他们着急营救熊二,但是在营救熊二的途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果熊大、毛毛、吉吉国王不能够有效解决、克服这些困难,那么他们也就无法成功营救熊二。在营救熊二的途中,遇到的困难都是与“元角分”知识相关的一些问题。因此,对于刚刚习得“元角分”知识的培智儿童来说,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就完全有能力帮助熊大、吉吉国王营救熊二。听到可以为营救熊二助一臂之力,培智儿童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以多媒体课件为媒介,教师引领培智儿童,跟随熊大、吉吉国王他们踏上了营救熊二的征程。

在营救熊二的征程中,培智儿童、熊大、吉吉国王等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根据语音提示,选择相应面值的人民币,参与营救行动的每一位培智儿童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些问题。在此过程中,培智儿童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了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与理解。紧接着,在第二关中,也就是营救小组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根据出示的一些人民币,准确说出这些人民币的总金额。因为有了之前的学习以及第一关的铺垫,所以营救小组中的培智儿童也能够顺利、圆满地完成此项任务,解决这些问题。接下来,在第三关中,营救小组遇到了一些更加有难度的、与“元角分”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王阿姨在超市购买了西红柿、黄瓜、韭菜等,一共需要支付67元。现在王阿姨给了超市收银员一张100元面值的人民币,那么超市收银员应该为王阿姨找回多少元?在第三关中,有类似这样的三个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位培智儿童都救熊二心切,所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形象、生动的“营救熊二”情境,将枯燥乏味的课堂达标练习变得有趣、有效。通过完成这些课堂达标练习,培智儿童不仅深入理解了“元角分”知识,还逐渐形成了运用“元角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了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用形象生动的情境,为培智儿童搭建拓展知识的桥梁

教材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着力培养、全面发展培智儿童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还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引领培智儿童适时适度地拓展相关知识。依托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就可以为培智儿童搭建一座拓展知识的桥梁。

例如,在教学“认识厘米、分米、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身高测量器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基于该教学情境,教师首先向培智儿童展示了利用身高测量器测量身高的方法。紧接着,教师鼓励培智儿童利用身高测量器自主测量身高。当然,在读数的时候,他们可以请同学帮忙。出于好奇,每一位培智儿童都想要知道自己的准确身高,于是他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加入测量身高的队伍。在测量身高的过程中,培智儿童需要通过身高测量器准确读出身高。以此为契机,培智儿童对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就会有更加清晰、具体、准确、通透的认识与理解。

再如,在教学“认识克、千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培智儿童提供一些天平、电子秤、台秤、各种不同重量的蔬果等。之后,教师可以为每一位培智儿童发放一张调查表,让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计重称,准确称量每一种蔬果的重量,并做好翔实的记载。以此为桥梁,每一位培智儿童就可以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克、千克等重量单位。

实践证明,教师在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授课的基础上,联系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可以为培智儿童创设一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这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成为教师引领学生拓展运用相关知识的一座桥梁。

总而言之,在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情境教学法在构建高效课堂以及发展培智儿童核心素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巧妙地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培智儿童开辟探究新知的渠道、搭建课堂练习的载体以及搭建拓展延伸的桥梁等。如此一来,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支架,教师就可以逐渐构建一种精彩灵动的生活数学课堂。在精彩灵动的生活数学课堂中,培智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效果会更好,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会不断增长。

猜你喜欢

培智生动数学知识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