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共享趋势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2022-11-18耿艳军

职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财务共享

摘 要: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财务共享模式的出现使社会对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人才需求明显下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会计行业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应当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对接“1+X”证书制度、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举措,培养财务共享趋势下既懂业务又有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型技能人才。

关键词:财务共享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 课程体系优化

课 题:本文系2020年度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编号:azcg110)、2021年高校优秀人才支持项目(课题编号:gxyq2021091)、2020年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SK2020B005)的研究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出现在财务领域,而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将不同国家、不同区域子(分)公司的业务进行集中化、标准化、规范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服务水平。

2005年,中兴通讯成为第一家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随后的十几年,一批管理领先的企业纷纷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进行了有价值的实践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财务共享中心的出现使企业对原本的会计从业人员要求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记账向财务分析、战略管理转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而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课程体系设置优化,如何构建符合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所要求的课程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财务共享中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财务工作具有现有数据不足以支撑企业管理分析需求、内部信息无法及时有效传递、流程标准没有统一以及大量依赖人工判断处理等局限性,财务共享模式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了一场新的变革。

(一)对企业组织权责的影响

财务共享中心作为集团财务部下属机构,与各级财务部门并不是完全分离的两个体系,通过建立标准化、精简高效的财务流程,为各级公司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报账处理、会计核算、资金收付、数据提供等方面的服务,与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平台公司、专业公司)相互支撑,协调融合,同时也秉承管理职责不变、资金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会计责任主体不变的原则为各级公司服务。

(二)对财务岗位分工的影响

财务共享中心覆盖全集团大量业务场景的单据审核、财务核算、资金结算、发票管理以及档案管理工作,因此衍生出四类新的财务岗位,分别是会计核算岗、总账报表岗、资金结算岗、运营支持岗。

会计核算岗主要负责单据审核和发票管理,实现对业务单据的标准化核算,审核过程嵌入风险管理和核心内控点,同时将业务场景与核算规则进行匹配,实现财务集中核算,并将电子发票、电子档案归总。

总账报表岗主要负责财务核算和报表编制,进行内部稽核,总结、反映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资金结算岗主要负责资金的使用,对接预算管理系统,实现自动的资金预算控制,出具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表。

运营支持岗负责为财务共享中心系统机构、部门、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同时进行运营支持。

(三)对业务流程以及应用技术的影响

在财务共享中心出现之前,传统的财务流程是由各部门业务员发起,将纸质或电子的原始单据收集后交由各级领导审批,其间由于流程不熟悉或材料不规范而不断返工,最终交由财务部门入账、出纳付款,整个流程费时又费力。在财务共享中心出现后,业务员只需要提交报账单及原始单据,各级财务部门完成原始单据的初审和扫描并提交相关领导在线审核,审核后的单据会传送至财务共享中心集中处理,生成会计凭证,交由资金管理系统批量结算,待记账凭证生成后,各级公司的业务财务部门将凭证单据匹配装订并存档。

由以上可知,财务共享中心通过数据标准化、流程线上化,结合智能技术手段,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在数据源头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二、财务共享模式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影响

财务共享模式给企业带来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如何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对路的会计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数量的影响

财务共享中心通过整合优化业务资源,将分散在不同国家、不同区域,大量的、同质性的业务集中统一起来,规范业务流程,重构业务模式,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财务核算流程进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在此模式下,对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专业人才数量的需求将明显下降,而对管理型人才以及精通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人才数量的需求将大量增加,这将极大影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

(二)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优化

财务共享模式的出现,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整个会计业务流程中,每个岗位负责一部分内容,各个岗位之间互相协作,对会计业务的精细化程度要求较高,针对底层的核算型工作人员数量的需求在减少,而懂业务、会分析、善管理的人员数量的需求在增加。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仍以学习传统核算业务为基础,给学生灌输的是全面核算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仍以会计核算为中心。虽然开设管理会计课程,但与财务共享所需的高端管理人才仍相差甚远,导致会计人才结构性供需不平衡。

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课程体系分成了两大部分:一是专业必修课,包括财务会计、纳税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二是专业限选课,包括电子商务概论、证券投资、资产评估、会计英语等。

可以看出,传统的课程体系缺乏模型分析、人际关系管理、風险管理、战略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同时对新出现的大数据、云计算、财务共享、财务机器人等也较少涉及。在课时分配上,仍然是核算类课程课时较多,管理类课程课时较少,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问题。

因此,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如何有效整合传统课程和新技术相关课程,以应对财务共享模式带来的会计人员职业技能需求变化,是高职院校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三)对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促进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使得大量的会计核算业务脱离了原来的手工账务处理,依托互联网或计算机软件操作完成。在财务共享中心,传统的财务科室可能大量缩减,取而代之的是财务共享或财务外包,对专业的会计人员需求也会减少,而企业全员、社会化人员甚至是产业链相关人员会加入进来。会计职能将由核算监督转变为智能型、价值创造型财务,记账的依据从纸质原始凭证逐步变为电子票据、电子影像。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与现实需求有一定差距,这也制约着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院校虽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大量的实践课程,如财务手工账、会计电算化、纳税申报等,但这些课程仍以基础性信息处理为主,对信息分析及运用方面的训练较少,而且教学模式延续的是教师先模拟示范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手工或电算化操作,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业务处理流程,缺乏真账真做等实操演练。

虽然高职院校安排了学生在大三阶段进行六个月的顶岗实习,但由于一系列限制条件,大多数学生需要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导致顶岗实习往往流于形式。

因此,在实践课程教学方面,高职院校要深入挖掘,实施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实训项目,改变教学模式,将企业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引入课堂教学。

(四)对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的流程、精细化的分工对会计人员综合素养提出了更多要求。传统的会计人员虽然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而财务共享中心的员工除了应具有专业知识以外,更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以及战略分析、风险管控等综合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时,可以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效结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提高职业能力,从而适应行业发展带来的大变革。

三、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扩充课程资源库

高职院校应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进行修订完善,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将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弥补现有体系中学生对大数据、财务共享等知识理解不深、技能融合不足的缺陷,并结合会计专业的发展,将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引入教学。

具体的做法如下:一是适当删减或合并传统核算类课程的课时或学分,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中重复的内容可以缩减;二是新增财务共享方面的相关课程,如财务共享、云财务、智能财税、财务机器人等,将具体工作中先进的财务处理流程、案例、经验介绍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技能,以适应财务共享下企业的需求;三是引入跨专业课程,如大数据应用、风险管理、绩效考核等,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决策应对,同时也要开设商务谈判、人际交往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达到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二)积极对接“1+X”证书制度,实现课证融通

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应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对接“1+X”证书制度,将与财会方面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融合。如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面向的是财务共享中心财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会计智能核算、智能报税等岗位群。

(三)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探索校企合作

为更好地适应财务共享带来的变革,高职院校应积极推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将优秀企业的“产业学院”引进学校,不再是单纯地请一些企业专家开办讲座介绍案例,而是完全将企业的真实案例、操作流程展现给学生,甚至由学生自己完成财务共享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真账真做。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就业后能与岗位无缝对接。在校外,与合作企业进行资源共建,开发完整的实践教学资源,如共建活页式工作手册、开发财务共享软件操作技能等微课视频以及制定日常操作中常见问题解决方案等,实现财务共享中心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

(四)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1.通过“派出去,引进来”双结合的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采取选派教师挂职锻炼、制定申报项目奖励办法、出台教师离岗进入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出台服务企业政策等措施,支持并鼓励教师和企业联合开发与财务共享相关的新系统、新技术,提高教师产学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教师的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让教师在企业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另一方面,聘请校企合作中有财务共享方面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兼职讲师,指导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案例中灵活运用,与行业一线密切接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牢记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实战能力的同时,高职院校也应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基础上,教师应深刻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牢记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坚持“四个相统一”,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严谨治学、诚实守信,在学术和教育教学上下苦功夫,及时调整知识结构,积极投身教改实践,引领学生探求真知、追逐梦想。

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促使团队中每一位教师加强自身品德修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较强、乐于奉献的教师团队。

四、小结

面对人工智能、财务共享等新技术、新管理模式的冲击,高职院校要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使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从而从容地面对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达到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耿艳军.财务共享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办公自动化,2021(9).

[2]张越.财务共享服务下高职会计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投資与合作,2020(10).

[3]李成艾,葛越钦.财务共享趋势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7).

(作者单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财务共享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