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视域下的习作单元教学策略

2022-11-18孙红东

文理导航 2022年36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孙红东

【摘  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安排了习作单元,进一步体现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从编排结构上看,也体现了习作内容序列化,呈现出螺旋式结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树立整体教学观,顺应教材习作单元架构需要,推进精准施教,提升习作教学效益。本文对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架构下的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占据语文教学半壁江山。写作文,一直是学生难以逾越的“鸿沟”,教师找不准指导的方向,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又收效甚微。如何破解当下语文作文教学难题,让学生走出“无序、无效、无法”的尴尬处境。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编排结构,找准语文要素,优化教学指导方法,帮助学生领会写作的要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统编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为例,该单元习作任务要求“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要想写清楚一件事,需要从哪些方面积累素材;写一件事,这件事有哪些细节,起因、经过和结果都要写清楚。这件事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怎样写出生动形象、条理清楚的一件事?同样,对照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能力要求,学生要学会一定的观察方法,能够将所见、所闻写下来,能够将印象最深刻、最受感动的一件事融入自己的想象,写出新意。显然,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着学情实际,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潜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提升。

一、解读教材习作单元编排意图,细化作文指导要点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始于兴趣。如果学生不爱写作,不知道如何写作,写作能力就无从谈起。结合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编排特点,教师要从纵向、横向两个视角,厘清编排意图,细化作文教学要点。

(一)纵向梳理语文要素,聚焦“写事”重点

在解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时,该单元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在写事之前,联系三年级上册的习作要素,第二单元要求学生“写日记”,第五单元,指导学生去“观察”,并将所看到的事实写出来。第七单元,谈“想法”,并写出自己的想法。第八单元,要求写一件简单的事,可以将最有趣的玩耍活动写出来。三年级下册,習作单元呈现螺旋向上。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将“观察”应用到植物上,观察某一植物的生长过程;第二单元,要求学生将“写”与“绘画”衔接起来;第三单元,围绕“传统节日”,要求学生写一写关于节庆的活动。第四单元,以“小实验”为主题,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写出来,着重强调学生的观察力。进入四年级,学生从观察、想象中,逐步转向对“写事”的练习。

回顾过去的作文要求,比如,写一篇日记,写日记与“写事”之间有何关联?日记主要是基于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对身边发生的一些人、事、景进行描述。通过写日记,学生在平时多留心观察、多用心思考,积累生活素材。写作能力的提升,与学生的生活素材积累密切相关。很多学生不爱写作文,关键在于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以致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再回到本单元“写事”这一语文要素,学生从前面的日记、观察、联想等积累中,思考“一件事如何写清楚”,这件事不仅要写出来,而且要写 “清楚”。不难看出,对于“清楚”,要求学生将事写得更具体、更真实、更丰满,学生要找准与这件“事”相关的重点,将所看、所听、所想都呈现出来。

(二)横向解析单元内容,借鉴基本写作方法

回到本写作单元,围绕“把事写清楚”这一习作策略展开,精读课文有《麻雀》《爬天都峰》,两篇习作例文《杏儿熟了》和《小木船》,以及交流平台、习作《生活万花筒》等内容。对于“事”的写作,要有与之相关的素材。我们通过阅读《麻雀》《爬天都峰》,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对“事”中的场景、人物等描写,为学生提供了写“事”的范例和依据。在《麻雀》一文中,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面对猎狗,毫不畏惧,这种精神,体现了老麻雀对小麻雀深深的、伟大的“爱”。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该文过程中,对所描写的麻雀、猎狗之间的事件,看似普通,实则令人敬佩。也就是说,在写“事”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晰写这件事的基本意旨,从这件事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发。我们结合课后练习和交流平台,让学生通过对精读文本的梳理,了解这件事的基本要素。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通过描写这件事,要将这些要素按照一定顺序交代出来。只有这样,这件事才能写得更清楚。同样,作为“事”的亲历者,学生在写“事”时,还要注重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描写,让“事”更生动。

比如,在读《麻雀》时,作者将所看到、所听到的、所想到的都写了下来,猎狗与麻雀之间,最初的小麻雀,面对猎狗,感到无助;老麻雀的出场,以不畏强暴的勇气,与猎狗对峙,用身躯来掩护小麻雀。将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描写得充分、具体,更有力量。在读《爬天都峰》时,该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暑假与爸爸一起爬天都峰的故事。在爬山过程中,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奋力爬上峰顶。该文在描写爬山过程中,着重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描写,让爬山过程更详细、更清楚。同样,阅读《杏儿熟了》时,该文的写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奶奶的“打杏” “分杏”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有了前面两篇精读和习作例文的铺垫,在“初试身手”中,观察静态图画和动态生活场景,让学生看图说话,并用文字来描写所看到的场景。这一环节,教师要引领学生应用观察、想象,将人物的形象、语言、动作等进行描写,让故事更生动。另外,通过对精读课文的解析,从《爬天都峰》中,让学生认识谋篇布局,掌握“按顺序写作”的方法;在读《小木船》时,引领学生关注“友谊破裂前的过程”,“临别赠送小木船的过程”,这两个过程作为重点来写,而在吵架后,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过渡,从中让学生认识“详略得当”的布局方法。对于一件“事”,学生要注重哪些地方要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以突出写作主题。

二、整体提炼语用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生活素材的积累

四年级学生,从三年级开始作文写作后,对“写事”这一习作要求,也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但是,很多学生面对“写事”时,不知道如何选择素材。素材是构成作文的基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指引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

(一)明晰单元习作策略,提炼“语用”要素

在平时,小学生喜欢说话,乐于分享,但在书面表达上,很多学生找不准表达重点,写作文变成了记流水账,看似写了很多,却没有入题。或者用大半篇幅来入题,却在重点事件的主干,寥寥几笔一带而过,这种“头重脚轻”的写法很普遍。在本单元习作策略中,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联系生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精彩趣事;二是,将事写清楚,把握写事的方法。本单元,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讲解,不宜在阅读理解上用太多课时,而是要聚焦“语用”知识点,关注学生从课文阅读中,习得写事的一般方法。

比如,在《麻雀》中,通过阅读课文,梳理该文写了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何?同样,对于该文的描写,重点是什么?对老麻雀的描写,有动作、有声音;对猎狗的描写,有攻击、有退缩。从该文“语用”方法归纳中,对于“事”,要明晰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看《爬天都峰》一文,该文在教学上,重点要抓住两点:一是该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二是作者从哪些地方写“爬山”这件事。显然,对于“爬山”,从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三个时间点展开。对“爬山”过程,着重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中,写清这件事。对比《杏儿熟了》一文,在写法上,作者抓住动作、语言描写,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分杏”的过程。再看《小木船》,作者在写这件事时,重点在于对“友谊”的描写,详写的是“友谊”破裂的过程,对“我”与“陈明”的矛盾,一句話作结。从中让学生明白,对于“事”的描写,要确立详略重点,对重点部分,要描写得更详细、更丰满。写作能力的养成,离不开阅读。在本单元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阅读中提炼写作方法。从一件事的描写中,让学生抓住“六要素”,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去找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向学生提供直观的写作支架。

(二)依托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积累中提高写作

能力

习作单元,除关注习作策略外,还要指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围绕“写事”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处处都有鲜活的故事,让学生在平时,通过日记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比如,在家里发生的一件事,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事,在回家的路上发生的一件事等,指导学生人手一本“生活集锦”,每天都要用一段话来记述有意义的生活事件。通过“生活集锦”记录活动,学生在平时增强对生活的感知度,认识到生活中有多姿多彩的故事。这些生活化、真实发生的故事,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每周,教师对学生的“生活集锦”进行检查,启发学生去观察生活,用文字记录生活。写作能力的提升,从来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通过记录生活素材,才能在写作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素材。同样,对于本单元习作策略的运用,教师要做好科学引导。作文指导,重在“指导”,而指导的关键是为学生搭设习作支架,突破学生写作难点。从课文教学、阅读与生活素材积累中,让学生学习和借鉴课文中的写法。

比如,对于《麻雀》的描写过程,由猎狗看到小麻雀,想吃小麻雀;小麻雀恐惧,老麻雀保护小麻雀;老麻雀与猎狗对峙,展现“爱”与“无畏”精神;猎狗退缩。抓住这一关键点,再对照阅读《杏儿熟了》,让学生找出起因、经过和结果,从中学习和体会“写事”的方法。另外,对于“交流平台”的应用,结合习作单元,教师要对写作方法进行巧妙穿插。在本单元中,“写事”,就如何写清楚展开交流,延伸与“事”相关的基本要素。对于谋篇布局的交流,着重从“事”的详略上让学生讨论,抓住主要内容,把“事”写清楚。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学中,单元语文要素的提炼,要指向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抓住教材序列化编排特点,从纵向衔接、横向勾连上,明确习作单元的教学意图,以整体视角,带领学生精读课文,做好素材的日积月累,让作文指导更精准。

【参考文献】

[1]彭昌平.统编理念下习作单元教学的整体规划[J].今日教育,2022(6):64-67.

[2]吴银霞.统编教材习作单元中落实语文要素策略窥探[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5):59-60.

[3]李骏.统整视域下的习作单元教学问题及策略[J].阅读,2022(31):7-9.

[4]彭小芹.统编教材中习作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2022(6):29-33.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