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管理在茶叶种植中的应用与推广

2022-11-18古丈县古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向玉凤

河北农机 2022年9期
关键词:茶苗茶树茶园

古丈县古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向玉凤

前言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以明确责任划分、减少管理成本为前提,实现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随着该模式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不断积累,被广泛运用在茶叶种植管理中,不但有效提升了茶叶种植各环节的效率,更推动了茶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由此可见,茶叶种植中开展精细化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1 茶叶种植精细化管理原则

1.1 基础性原则

这一原则重点在基础,强调精细化管理要落实,发挥其真实效果。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遵循该原则,从茶园选址、品种选择、水肥管理、田间监管、病虫害防治等多项环节出发,通过对茶叶种植进行基础性强化,从而切实发挥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性作用。

1.2 全面原则

对于茶叶种植而言,在此期间若想实施精细化管理,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是首要前提,需要对茶叶种植全过程开展科学的数据信息采集、系统的种植要点评估,深度挖掘茶叶种植期间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充分发挥其优势,有针对性地弥补其缺陷,从而确保茶叶品质得以提升。

1.3 适度性原则

茶叶种植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对种植人员的茶叶种植经验是一种考验,要求其要科学把握种植管理环节,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对茶叶生长状态的认知,确保茶叶全过程种植管理的科学性。同时,管理人员要结合茶叶市场实际需求,实行精细化管护、标准化采茶规范,进一步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从而实现茶园经济收益的有效提升[1]。

2 茶叶种植中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应用

2.1 茶园选址

种植园的选址对茶叶生产经营具有重要作用,是保障茶叶产品质量的关键,为了确保茶园选址的科学性,需要在这一环节应用精细化管理。第一,需要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尽可能避免靠近污染物排放严重的工业区及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的区域,防止环境污染对茶树产生影响。同时,需要建造在向阳缓坡带,控制好茶园的坡度值,有效避免坡度>25°,减轻自然环境对茶树生长的影响。第二,茶树健康成长与茶园土壤条件相关联,管理人员需对该区域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确定其pH值,尽可能选择在pH值4.0~6.0地区建园。同时,根据土壤中养分、微量元素含量,采取相关措施做好土质改良,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第三,可对茶园土壤施加有机肥料,如钠、镁、磷、钾等,改良土壤物理化学性能,进一步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选用化学改良剂,如白云石粉,将其与基肥掺和,或是磷矿粉、硝铵等碱性肥,对pH值<4.0的酸性土壤进行改良处理,进而促进茶叶产品质量的提升。利用动植物对茶园土壤质地进行改良,如豌豆、紫云英等植物促进土壤pH值的提升,如蚯蚓、蜗牛等动物促进土壤质地的改善。

2.2 品种选择

茶叶种植品种的选择对其生产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应遵循合理搭配茶叶品种的种植原则,落实好精细化管理思想,从而切实提升品种选择工作的有效性。第一,需要选择多品种茶苗进行混育,如将种植早、中、晚各类茶叶发芽品种进行合理配置,形成生态、品种多样性的茶叶生长种植环境,能够有效避免采摘高峰期间对茶树的损坏,进一步延伸茶叶的生产期间。第二,确定各类茶叶品种的适度性,结合市场对茶叶产品产量及品质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度性好的茶叶品种。比如,绿茶产区应搭配氨基酸含量高的龙井43号等优良品种;红茶产区应搭配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高的黔茶1号等优良品种。第三,根据各品种茶树的生长需求及自身抗性,需要在茶叶种植园区内合理搭配品种,并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良种,避免病虫害爆发对茶树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为茶树健康茁壮成长奠定好基础[2]。

2.3 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与茶苗生长情况有着密切关联,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确保茶苗定值密度的合理性。

第一,茶苗定植时间为每年的2月份和10月份左右,为茶苗提供充足适应土壤的时间,有助于后续茶树根系的生长发展,加上环境温度减缓地表上方茶树生长速度,避免根系无法满足地表部分发育所需养分,如图1所示。

图1 茶树栽培定植技术

第二,在茶苗定植前,需要开沟施肥,利用农业机械开挖种植穴,深度控制在10cm~12cm间,宽度>10cm以上。同时,定植茶苗时对其生长状态有一定要求,茶苗高度达15cm~25cm,茎粗>1.8cm,如果茶苗无法及时定植,可将其放置于临时茶园中,春秋季节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进行保管。

第三,茶苗定植方式主要采取双行单株法,将两行茶苗栽种一起,一行一株,严格控制好每行间距离,约为30cm左右。对于山区茶苗定植而言,由于茶园所处区域都有一定倾斜度,定植时要规划好幼苗高度,从而有效存储自然降雨。同时,待茶苗定植完成后,应压实茶苗附近土壤,确保其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并要在根茎周围用4cm厚度左右的稻草层覆盖,从而发挥保温保湿的作用。

2.4 土壤管理

土壤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基础,种植人员在对茶园土壤管理时,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一方面,需要每年定期对茶园土壤进行浅耕深耕,如每年要完成4次浅耕作业,每次深度控制在10cm左右,能够消除茶树根部土壤板结化,提高土壤的疏松度和透气性的同时,还可起到清除田间杂草的作用。每年1次深耕作业,时间最好选择在7~8月份间进行,深耕深度一般为30cm左右,并要施加足量的底肥为茶树生长发育提供充足肥力,满足其营养的需求。另一方面,茶园覆盖作业是为了提高土壤腐殖物含量,起到增强土壤肥力的作用。对于持续茶叶种植、基础设施完善的茶园,待每年茶叶采收季节结束后,在每个播种行间开挖出一条宽度深度均为50cm左右的长沟,再进行土方回填,并要施加有机肥料及土壤催化,能够有效改善茶园中的土壤环境,避免茶园土壤水土养分流失问题。

2.5 控制施肥

施肥是茶叶种植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施肥时间、肥料用量、施加方式等都会对茶树生长发育产生巨大影响,因而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这一环节中,从而有效提高施肥效果,保障茶树生长发育所需养分充足。种植人员要结合茶树实际生长情况,按照茶树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合理控制肥料使用量,确定有机肥与化肥施加比例。例如,在每年3月中旬或11月中旬,施加茶叶专用肥,并要定月追加一次尿酸,如果茶园劳动力不足,可在春夏季节分别施加一次尿酸即可。在对茶树施肥管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肥料与茶树根系间的距离,将肥料施加与其间隔5cm~10cm距离,深度12cm左右的土壤中,并用细土进行覆盖压实。需要注意的是,有机肥料一般在追肥时使用,如氮肥在幼年茶树施加时,比例控制在1:1;成年茶树则控制在0.4:0.6[3]。

2.6 修剪枝叶

茶树的枝叶修剪工作是茶叶种植中重要的管理工作,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爆发,促进茶树芽生长发育,对茶叶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提高茶树枝叶修剪效果。对此,管理人员要结合茶树品种、地理环境、生长情况等,全面考虑施肥技术、病虫害发生规律等种种因素,选择适宜的修剪枝叶的方法。第一,幼年期茶树。待茶苗生长高度达30cm,主干茎宽超过0.3cm后,进行定干修剪,需将茶园内所有茶苗高度控制在15~20cm左右,便于后续管理。待茶苗高度长至40cm时,进行第二次定干修剪,这时要将高度控制在25~30cm间。第三次定干修剪则在第二次修剪完成后一年进行。在此期间,要合理规定修剪时间,时刻观察其高度及干茎宽度,如果达不到修剪标准,则不能进行定干修剪,避免茶苗养分过量流失,并要在结束后进行浇水作业。第二,成年期茶树。在茶树成年期,每年可定期进行一次轻修剪,具体长度根据茶树成长情况决定,如长势旺盛则加深、发育低迷则减轻,并要逐渐增加修剪深度。深修剪要考虑茶树生长情况、实际产量等因素,依据鸡爪枝生长高度所决定,通常情况下修剪频率为每4年一次,一次深度为10cm~15cm左右为宜。

2.7 茶叶采摘

采摘新鲜茶叶为茶产品深加工提供原料,也会影响茶叶产品最终质量。茶叶采摘环节中应当落实好精细化管理思想,规范茶叶采摘操作流程,提升其采摘标准。第一,要依据茶树生长情况、天气情况、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选择茶叶采摘时间。一般而言,当茶树树冠表面有5%~10%的芽叶时,便可进行采摘。在此期间,要注意采摘方式,切忌用指甲直接掐断茶叶尖;避免在阴雨天开展采摘工作,防止病害从伤口侵入,如图2所示;当天采摘茶叶,当天完成炒制;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掌握采养结合管理原则。例如,春茶茶叶采摘时,可选择在清明、谷雨季节,每3天采摘一次的频率进行,实现分批次采摘作业。第二,要根据茶叶加工产品要求规定茶叶采摘标准,如春芽留至3~4叶;夏茶留至2叶采摘;秋芽留至1叶采摘,并要确保茶树高度为50cm为宜。

图2 手工采摘茶叶

2.8 病虫害防治

开展科学高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确保茶叶质量的关键,通过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茶树病虫害治理中,能够有效提高防治效果。目前来看,茶树病虫害种类繁多,如常见的虫害:假眼小绿叶、茶橙瘿螨等,病害则有茶炭疽病、叶斑病等。在病虫害预防治理期间,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进行防治工作。一是农业防治,通过进一步加强茶叶种植技术,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管理,避免病虫害滋生。二是物理防治,利用相关设备或工具对虫害进行防治,如清剪虫卵、清除杂草等。三是化学防治,如假眼小绿叶蝉,可喷施2.5%的鱼藤酮5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倍液进行防治;茶橙瘿螨,可喷施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进行防治。茶炭疽病,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四是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链上下级,在茶园附近培养虫害天敌进行治理[4]。

3 精细化管理在茶叶种植中的推广策略

3.1 完善推广体系

推广体系是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的基础,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健全该管理模式的推广体系,进一步提高推广效果。首先,搭建网络推广交流平台,利用互联网媒介传播快的特点,提升管理模式推广的速度。其次,加强对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茶叶种植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其应用效果,为推广工作提供有力凭证。最后,组建茶叶种植合作社,鼓励种植人员使用该种管理模式进行茶叶种植管理工作。

3.2 加强扶持力度

政府扶持是精细化管理模式推广的保障,为技术推广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技术推广范围。首先,加强对推广人员种植管理技术培训教育,使其清楚认知到精细化管理在茶叶种植中的具体应用。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帮助种植人员改造升级茶园内的基础设施,为新型管理模式应用奠定物质基础。最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技术应用技术,鼓励种植人员将该管理模式运用到实际茶叶生产经营中。

3.3 提升专业技能

种植人员是精细化管理模式推广的载体,提升专业技能有助于增强其对此项管理模式的认同感,为技术推广打下坚实基础。首先,加强管理人员与种植人员的联系,积极举办相关培训交流活动,鼓励茶叶种植人员参与,不断提高其对该项技术的认知程度。其次,邀请相关农业种植管理专业人才,定期开展相关技术座谈会或讲座,从而强化种植户专业技能。最后,评选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的先进代表,激励广大种植人员向代表学习,从而提高种植人员的责任意识[5]。

3.4 建设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是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效果的展现,要帮助种植人员意识到运用这一模式的优势与好处。首先,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确保种植人员进入基地后的种植技能学习效果。其次,应对茶叶种植人员开放,并为其提供技能实践机遇,进一步提高推广宣传效果。最后,搭建示范基地与种植人员间的沟通桥梁,最大限度提高其对新管理模式应用优势的认知,为其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推广宣传速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下的茶叶种植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迎合未来我国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趋势,只有形成精细化管理思维,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对此,种植户要根据该地区自然环境及市场需求,实施全过程茶叶种植管理,满足茶树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需求,并制定好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推广措施,进一步提高茶园的综合管理水平,从而促进茶叶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茶苗茶树茶园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茶树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