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对策探讨

2022-11-18官占军阙兴贵宋丽华张家喜马彪刘大锷

作物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种量桃源县双季稻

官占军,阙兴贵,宋丽华,张家喜,马彪,刘大锷*

(1 桃源县剪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桃源 415719;2 桃源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桃源 415700;3 桃源县茶庵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桃源 415725)

桃源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日平均气温16.5 ℃,年均降水量为1 447.9 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日照时数1 531.4 h[1]。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大县和商品粮基地县。水田面积7.17 万hm2,水稻是第一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0.42 万hm2以上。近几年来,受粮价及稻米镉超标问题的影响,本地稻谷价格普遍偏低,农民销售的普通稻谷价格在2.4 元/kg 左右,优质稻谷价格在2.5 元/kg 左右,由于气候、水源、种植季节、技术培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种植农户生产效益低,部分种植户甚至亏本,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为全面了解本县目前水稻生产现状,对全县30 个家庭农场2020—2021 年的水稻生产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调查水田面积521 hm2,种植水稻636 hm2,其中早稻115 hm2、晚稻119.6 hm2、一季稻240.4 hm2、再生稻161 hm2,对水稻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提高农民种植水稻效益的对策。

1 不同种植模式的效益分析

桃源县的稻田主要种植模式有双季稻、一季稻和再生稻3 种,各种种植模式的效益如表1。

表1 水稻不同种植模式效益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enefits of different rice planting patterns

1.1 再生稻

(1)头季。每年每公顷物化成本8 760 元,土地流转费3 000 元,生产用工5 625 元(37.5 d/hm2,按照150 元/d 计),合计成本17 385 元。平均产稻谷8 370 kg/hm2,销售均价2.44 元/kg,销售稻谷收入20 422.8 元,纯收入3 037.8 元/hm2。加上稻谷、农资补贴,年收入3 825.3 元/hm2(表1)。

(2)再生季。每年每公顷物化成本2 325 元,生产用工1 125 元(7.5 d/hm2按照150 元/d 计),合计成本3 450 元。平均产稻谷3 825 kg/hm2,销售均价3.0 元/kg,销售稻谷收入11 475 元,纯收入8 025元/hm2。再生稻两季年收入11 850.3 元/hm2。

1.2 双季稻

(1)早稻。每年每公顷物化成本6 735 元,土地流转费1 500 元,生产用工5 625 元(37.5 d/hm2,按照150 元/d 计),合计成本13 860 元。平均产稻谷6 075 kg/hm2,销售均价2.44 元/kg,销售稻谷收入14 482.3 元,纯收入963 元/hm2。

(2)晚稻。每年每公顷物化成本7 725 元,土地流转费1 500 元,生产用工5 400 元(36 d/hm2,按照150 元/d 计),合计成本14 625 元。平均产稻谷6 870 kg/hm2,销售均价2.5 元/kg,销售稻谷收入17 175 元,纯收入2 550 元/hm2。

双季稻纯收入3 513 元/hm2,加上稻谷、农资补贴,年收入5 268 元/hm2。

1.3 一季稻

每年每公顷物化成本8 940 元,土地流转费3 000元,生产用工5 400 元(36 d/hm2,按150 元/个计),合计成本17 340 元。平均产稻谷8 475 kg/hm2,销售均价2.44 元/kg,销售稻谷收入20 679 元,纯收入3 339 元/hm2。加上稻谷补贴502.5 元/hm2,农资补贴285.0 元/hm2,年收入4 126.5 元/hm2。

这30 个家庭农场种植水稻效益,在不计政策性补贴时每公顷收入表现为再生稻(11 062.8 元)>双季稻(3 513.0 元)>一季稻(3 339.0 元);加上政策性补贴后每公顷收入,双季稻为5 268.0 元,一季稻为4 126.5 元。

2 提高种植水稻效益的对策

2.1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政策保障

2.1.1 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水旱无忧

抓住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契机,搞好机耕路和园田化建设,为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打好基础;在农田整理的同时,要确保不影响植保无人机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山、丘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种粮面积。

2.1.2 发展订单生产,解决稻谷销路

在目前稻谷销售难的情况下,可以与隆平好粮、兴隆米业、金健米业等企业签订收购合同,走订单农业道路。同时办好涉农的供销合作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帮助广大农民解决“卖粮难”问题,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稻谷销售成本,增加农民种田效益。

2.1.3 引导农户购买水稻保险,防范种稻风险

水稻保险是国家保障农民防范种粮风险、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措施之一。水稻种植风险性较大,遇到自然灾害保险可减少损失。如2020 年9月上旬湘北地区“寒露风”来的早,持续时间长,给桃源县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种植户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有的田块收获的稻谷仅3 000 kg/hm2左右,有的田块甚至绝收,购买了水稻保险的农户获得了3 000~4 500 元/hm2的理赔,没有购买水稻保险的则由农户承担损失。因此,必须引导农民购买水稻保险。

2.1.4 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调整要与农资价格相匹配

据调查,从2021 年末到2022 年4 月复合肥价格平均上涨1 000 元/t 左右,氯化钾价格平均上涨2 000元/t 左右,尿素价格平均上涨900 元/t 左右,部分农药的价格上涨1/3。2022 年桃源县种植早稻的能享受农资价格补贴945 元/hm2,种植一季稻的则不能享受。如果稻谷价格补贴维持2021 年不变,稻谷最低收购价只上调了0.04 元/kg,实际种水稻的农户很难获利甚至亏本。因此中央政府应加强对农资价格的调控,防止上涨幅度过大,基本稳定种粮的物化成本,保障农民的利益。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要与农资价格相匹配,推动粮食收购价格合理化[2]。

2.1.5 建立村级土地流转托管中心,严防耕地撂荒

耕地细碎化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问题,影响乡村振兴与村集体土地的投资改良[3]。为遏制耕地抛荒,适应种植大户连片流转土地,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建立村级土地流转托管中心,由村集体将农户不愿意耕种的和无劳力耕种的土地统一收回,村托管中心统一发包给种植大户,按照流转费总额的5%作为托管中心的工作经费,剩余部分按面积发给原承包户。这样既解决了耕地细碎化与耕地抛荒问题,又可方便大户连片机械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效益。

2.1.6 加大扶弱培强力度,支持适度规模经营

规模经营并非越大越好,规模过大带来劳动力和农业机械设备的集中使用和供应不足。按照地域特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家庭为单位2 个劳动力最好种植水稻面积10~20 hm2,同时种植模式最好是再生稻、双季稻、一季稻各占一定比例,可缓解劳动力和农业机械设备集中需求的问题[2]。

2.2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技术保障

2.2.1 全程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已成为普遍现象,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是必然之路[4]。在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因农艺复杂、用工量大等问题,水稻种植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最大的难点[5]。桃源县为平区、丘陵、山区地形,适合山丘区使用的小型农业机械较少,需要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企业[2],研发适合山丘区使用的小型农业机械,尤其要在农机与农艺配套的薄弱环节开展研发,加快农机调整升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工成本,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2.2 合理安排种植模式,主推优质杂交水稻品种

根据地域特点、家庭劳动力、农机拥有量等合理安排种植模式。水稻品种是水稻的“芯片”,好的品种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同一丘田种植不同的品种,产量不同,效益也不同,品种选择至关重要。据贾先勇等[6]、刘芳清等[7]研究,优质高产杂交稻品种可为种企增加更多利润;米企可获得优质粮源;米质优化,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1)发展再生稻。在温光资源种植双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以及因劳动力短缺或其他条件限制不愿种植双季稻的地区可以发展再生稻。再生稻具有省工、省种、省肥、省农药、省秧田等优点,再生季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农药,因此再生季米质好、食味佳、无污染,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加大发展力度[2,8]。种植好再生稻能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效益。要严格按照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生产,可选择抗倒性强、稳产高产、再生能力强、抗稻瘟病、生育期适中的中晚稻杂交水稻品种,如Y 两优911、晶两优华占[9]、隆晶优1212 等。

(2)稳定双季稻。在温光条件适宜种植双季稻的地区巩固双季稻面积。种植双季稻单产比一季稻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用大。近年来,双季稻种植面积在逐年下滑,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需要各级政府部门认真调研多管齐下,从农资价格、粮食价格、政策性补贴等各方面协调,让农民种双季稻有较大的收益,才能恢复和稳定双季稻面积。早稻品种宜选择使用抗倒性、稳产高产、抗稻瘟病、全生育期在110 d 之内的品种,确保在7 月15 日前能成熟收获,实现全年高产[10]。晚稻品种宜使用抗倒性强、稳产高产、抗稻瘟病、抗稻曲病、耐低温、米质优、全生育期在115 d 之内的品种,确保在9 月15 日前能安全齐穗。早稻品种可选用株两优35、陵两优211 等;晚稻品种可选用桃优香占[11]、隆香优华占[12]、恒丰优金丝苗等。

(3)种好一季稻。一季稻品种宜选择抗倒性强、稳产高产、抗稻瘟病、抗稻曲病、全生育期135 d左右的杂交水稻品种。如晶两优华占[9]、晶两优534、昌两优8 号等。

2.2.3 大田用足种量

大田用种量的多少决定产量的高低,在一定的用种量范围内,用种量越大产量越高。根据示范,抛秧或直播,再生稻大田用种量30~33.75 kg/hm2才能获得两季高产。早稻杂交稻大田用种量52.5~60 kg/hm2;晚稻杂交稻大田用种量30~37.5 kg/hm2。一季杂交稻大田用种量22.5~30 kg/hm2。机插的适当加大用种量,人工移栽的适当减少用种量。

2.2.4 确定好播种适期

再生稻视品种生育期长短宜在3 月20 日至4月10 日播种,生育期长的早播,生育期短的迟播。在适宜种植双季稻的地区做好播种的衔接时间,早稻3 月15-30 日播种;晚稻确保在9 月15 日前能安全齐穗,防止寒露风的影响,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6月15-30 日播种。一季稻4 月20 日-5 月25 日播种,要求抽穗扬花期尽量避开高温季节。

2.2.5 科学管理肥水,防止倒伏

按照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合、重施基肥的原则,基肥施腐熟的菜饼375 kg/hm2、40%(20-8-12)测土配方复合肥375 kg/hm2;追肥施尿素150 kg/hm2,晒田复水后追施氯化钾112.5 kg/hm2。早稻适当减少肥料用量。再生稻在头季收获前10 d 施尿素112.5 kg/hm2促芽萌发,收割后当天及时灌水,并追施尿素112.5 kg/hm2。

后期倒伏是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止倒伏除了选用抗倒性强的品种外,要晒好田,在分蘖盛期,苗数达300 万/hm2左右时开始晒田,晒至田边开细坼、田中牛皮硬、下田不陷脚即可。

2.2.6 多措并举综合降镉

稻米镉含量超标导致了桃源稻谷收购和销售价格偏低,影响了农民的利益与种植积极性。除了农业科研和种业部门选育镉低积累品种外,必须从栽培措施降低稻米镉含量。据沈欣等[13]、刘大锷等[14]研究,在整个生长季除了晒田脱水外,全生育期浅灌水配合基施生石灰1 500 kg/hm2,能有效降低稻米镉含量。

3 结论

从全县30 个家庭农场水稻种植情况来看,稻谷销售难、价格低、收益不高是不争的事实,种植1 hm2双季稻加上国家政策性补贴年收益只有5 268.0元,略高于一季稻(4 126.5 元),远低于再生稻(11 850.3 元)。从粮食单产来看,种植1 hm2双季稻要比种植一季稻单产高4 470 kg,比种植再生稻略高,种植双季稻或再生稻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是社会效益。如何解决农民愿意种粮的难题,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保障农民种粮有较好的效益。

猜你喜欢

种量桃源县双季稻
油菜机械离心式集排器排种量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海南杂交水稻双季稻单产突破1500千克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桃源县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与策略
关于桃源县茶产业的研究报告
临川区一晚(中稻)杂交稻直播不同用种量试验初报*
浅谈桃源县水利信息化建设
咨询台 要大力发展双季稻生产
桃源县返乡农民工现状调查与建议
不同用种量对甘蔗生育和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