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孪生大藤峡建设与探索

2022-11-18温鹏,甘郝新,刘斌

中国水利 2022年20期
关键词:洪水调度可视化

大藤峡水利枢纽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干流大藤峡出口处,控制西江流域面积的56.4%、西江水资源量的56%,控制洪水总量占梧州站洪量的65%。其作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标志性工程之一,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综合效益于一体,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水利枢纽。

明确定位 厘清思路

数字孪生大藤峡建设综合考虑工程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五大功能,以打造水利行业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标杆为目标,确立数字孪生大藤峡“一台双赋三化四预”总体思路。“一台”指建设一个数字孪生平台;“双赋”指对工程建设管理与工程运营管理双向赋能;“三化”指支撑公司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四预”指开展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研究与应用。主要建设任务包括搭建数字孪生平台,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业务应用智能化水平,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强化软硬件及数据、门户等内外部系统集成等。

数据底板方面,完成库区重点防护区DEM(数字高程模型)、正射影像、倾斜摄影模型建设。完成库区范围黔江、红水河、柳江、洛清江等河段共261个大断面地形测量。基本完成工程主坝、船闸、副坝、鱼类增殖站土建及金结部分的BIM(地理信息模型)建设。通过大藤峡数据中心,汇集接入实时水雨情、安全监测等数据。通过珠江委数据接口,共享接入珠江流域相关河道站与水库站空间位置及水情信息。

模型库方面,已初步搭建来水预报模型、防洪调度模型、洪水淹没模型、水量调度模型、大坝安全监测预警模型。

可视化平台方面,初步构建三维可视化平台,集成GIS、BIM、三维实景模型等空间数据,承载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阶段产生的信息,初步实现工程多时态、全要素数字化映射。

系统开发方面,防汛与水量调度“四预”平台已基本完成二、三维一张图,态势感知,预报预警,调度预演和调度预案等主要功能模块开发,平台整合“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等综合信息,初步实现了“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等“四预”功能应用。

工程安全风险与健康评估系统结合三维可视化平台,以点、面、体多种形式融合展示工程结构、监测设施、监测数据、安全预警等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安全监测预警模型,初步实现工程安全性态预测、安全风险预警等功能,并为工程安全会商决策提供支撑。

健全机制 守正创新

数字孪生大藤峡建设涉及水文水资源、水动力、水工、建筑、遥感、图像学、计算机等多学科。通过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逐渐优化了工作机制,沉淀了核心技术。

大藤峡公司第一时间建立工作专班与联合工作机制。通过工作专班,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统筹,压实各部门责任,确保落实“需求牵引、应用至上”要求,凝心聚力,加快项目推进;通过联合工作机制,将行业内外有实力的单位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专长,集中办公、专题攻关,为数字孪生大藤峡建设推进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大藤峡主坝高保真可视化场景

制定详细任务清单,挂图作战,细化分工、紧跟进度;督促参建单位按分工按时提交项目周报、月报,及时组织召开协调会议、专题授课,打破各单位工作衔接与技术融合壁垒,共同探索、研究开发方向,解决各类技术与商务问题,确保数字孪生大藤峡建设如期保质保量推进。

通过数据中心建设汇集各类基础数据、监测数据、业务管理数据以及跨行业共享气象、社会经济数据等,接入1985张表,汇聚45.68亿条数据,信息资源存储量达1024.01GB。开展数据治理和数据挖掘,实现数据模型标准化、数据关系脉络化、数据加工可视化、数据质量度量化、数据服务自动化,为数字孪生大藤峡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建设适配不同预见期的来水预报模型。拟定模型计算范围包括龙滩至大藤峡区间、柳江流域及大藤峡至梧州段,考虑的主要预报节点有14个。接入多种预报降雨模式,强化气象水文模型耦合,建设预见期融合数值降雨预报的来水预报模型。为考虑上游水工程调度对下游预报断面的精度影响,考虑上游龙滩、岩滩、红花水库调度情况,建设预报调度一体化计算模型。

针对工程为河道型水库的特点,建设静动库容耦合的防洪调度模型。一是掌握上游龙滩出入库流量与库水位情况,以及上游水库调蓄后,红水河迁江、柳江柳州、洛清江对亭等3个水文站洪水过程;二是掌握大藤峡库区迁江、柳州与对亭—坝址无控区间降雨与产汇流情况;三是分析大藤峡水库不同出库方案,对库区河道水位、库区防护区与坝下浔江两岸及西北江三角洲的防洪影响;四是考虑极端状况下在遭遇水库超标准洪水而发生溃坝时,可能对坝下造成哪些淹没影响。在整体模型中,龙滩、岩滩和红花采用静库调洪方法,大藤峡库区采用动库调洪方法。

> 大藤峡风光

为支撑不同业务应用、不同用户对可视化场景的需求,采用GIS引擎提供流域大尺度场景,采用游戏引擎提供工程精细化场景。在游戏引擎中加入坐标系统,实现大地坐标向直角坐标系转换以及在不同引擎下场景无缝切换,保证了系统整体的高保真、融合性、流畅性。

实践探索 成效显著

2022年汛期(3月15日至9月30日)每日按时发布24h、48h预见期的日均来水预报,其中24h预报合格率100%,48小时预报合格率95%。

2022年西江第四场编号洪水中,通过系统应用产生巨大防洪效益,准确预测大藤峡的入库洪峰过程,在洪水来临前,提前腾空库容,成功拦蓄约7亿m3洪量,最大削峰3500m3/s,并发挥错峰作用,将洪水出峰时间推后一天,成功避免了西江、北江洪水恶劣遭遇,为北江洪水宣泄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在洪水来临和泄洪前,以短信形式向有关库区和下游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航运交通部门以及相关群众发布风险预警提示和泄流通告。

> 工程安全风险与健康评估系统首页

> 宏观微观相结合的预演

有力支撑近期向61m正常蓄水位蓄水的全过程安全管控,通过工程安全风险与健康评估系统持续监测大坝安全与健康状况,为安全监测人员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场景直观展示预警信息与风险隐患,有力保障蓄水过程中的工程安全。

通过数字孪生大藤峡建设,可实现工程管理精细化、趋势预测精准化、决策支持科学化,必将有力保障大藤峡水利枢纽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工程综合效益发挥。

>数字孪生大藤峡总体框架

> 数据中心建设框架

猜你喜欢

洪水调度可视化
基于智慧高速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基于增益调度与光滑切换的倾转旋翼机最优控制
基于强化学习的时间触发通信调度方法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短道速滑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动态窗口的虚拟信道通用调度算法
又见洪水(外二首)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