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改良措施

2022-11-18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表观盐分孔隙

刘 勇

(汝南县园林绿化中心 河南 汝南 463300)

1 研究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必要性

不少地区及地域地形跨度较大,有山区、山前冲积角、平原、湿地等,造就了土壤类型的复杂性。不同的植物对土壤有不同的要求,所以,适地适树是园林绿化成败的关键。而土壤种类及其性质的差异,提醒着园林工作者在挖掘乡土树种和进行适地适树的设计实践中,应认真研究本地区的土壤地带性特点。

2 土壤的物理性指标及改良方法

2.1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分为四大类,即沙土、壤土、黏土和石质土。其中壤土肥力好,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改良土壤质地常用的是物理掺合法,即沙质土掺和黏土,或黏土掺加沙土,此类土壤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

2.2 土壤结构。团粒结构的土壤最好,浸水后不易散碎的团粒为水稳性团粒,是肥沃土壤的标志,其特点是孔隙适当,透气透水性好,而且保水保肥。腐殖质、黏粒、钙离子是团粒的胶结剂,因此,常用的改善土壤结构的有效措施有:增加土壤有机质、秸秆还田、往缺钙土壤中加钙、盐碱地增施石膏、酸性土增施石灰等,均可促进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

2.3 土壤表观密度。土壤表观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自然状态下土壤的干重,单位是g/cm3。土壤表观密度数值可作为土壤肥力指标之一。土壤表观密度值一般为1.0 ~ 1.8 g/cm3,黏质土为1.1 ~ 1.6 g/cm3,农业耕作的土壤表观密度以0.9~1.2 g/cm3较好。而大多数盆栽花卉对基质表观密度要求要小于1.0 g/cm3。

2.4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是指土壤颗粒或团粒之间的空间,分为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常充满水,非毛管孔隙常充满空气。结构不良的土壤总孔隙度仅25%~30%,结构良好的土壤总孔隙度为35%~65%,富含腐殖质的团粒结构土壤总孔隙度可达70%,草灰土总孔隙度可达90%。非毛管孔隙以占总孔隙的1/5~2/5 为好,这样可保证良好的通气透水性。

2.5 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措施。采取客土法,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增加围档和增加透气铺装,减少践踏;扩大树木栽植坑,改换栽植土;雨水允沛的地区和黏重的土壤在栽植坑底建立透气排水设施。

3 土壤化学性质及改良的方法

3.1 土壤酸碱性的测量

3.1.1 取土样。必须在同一时间内采取样品,一般不采用表层土。采样品时,最好采10 个以上样品。

3.1.2 制标准液。取5 g 被测土样,放入50 ml 的烧杯中,用量筒取25 ml 蒸馏水,倒入加土样烧杯中,搅拌1 min 完全混合后静放30 min 左右,过滤下的清液为待测液。

3.1.3 测试。简单比色法:试纸盒上有14 种颜色的标准色板。撕下一张试纸,蘸一点待测液,试纸很快显色。将其与比色板颜色对照,取相同颜色位置,即是被测土壤的pH 值。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可用探头的表针式或数字式仪器测量pH 值。

3.2 土壤中可溶性盐分的存在特点

3.2.1 盐分积累对植物的伤害。地下水分上升至地表蒸发后将盐分留在地表,形成盐分积累,土壤中可溶性盐对植物的生长可产生3 个方面影响:一是对植物有害的盐分引起的伤害;二是影响根的水和养分吸收;三是因盐分过高而导致磷、铁等营养元素处于无效状态,造成植物营养元素缺乏,最终导致死亡。

3.2.2 土壤溶液盐分浓度表现特点。首先是浅层地下水灌溉用水的含盐量直接影响土壤盐分含量,如用深水井的“淡水”进行灌溉和洗盐,可改善植物盐环境。二是土壤盐分浓度的位差,在干旱少雨、蒸发量大的季节,会使盐分滞留在地表,形成土壤剖面自上而下的位差。控制地表水的蒸发量,用覆盖地膜、树叶、烂草,增加植物被覆盖率等措施可减少盐分在土壤表层的聚集。三是土壤培面盐分浓度的变化规律受灌水和降雨量影响较大。如农田、苗圃的大水浸灌可使土壤表层盐分通过重力水带到作物根层以下,从而改善其根区土壤高盐环境,四是地区土层结构对盐分积累的影响。如果土壤耕作层下有沙砾层,地下水平位上升被隔断,相应地上耕作灌水通过重力水将盐分带到隔离层以下起到了排盐作用,造成根区土壤少盐环境。五是土壤盐分季节性变化规律对不耐盐树种的影响。春、秋盐分在地表集中最严重,常见地表结成一层白霜,0~10 cm 土壤含盐量可达达0.7%,会严重影响小苗和浅层根系的生长。

3.2.3 土壤盐分测定及含盐标准。在生产实践中,土壤的盐渍度是用标准状态下的土壤溶液的电导率EC值来表示的,通常把土壤被水饱和至正好呈脱黏点时的土壤溶液作为标准状态,如果这种饱和的浸提液在25 ℃时的电导率小于0.4 ms/cm,相当于土壤溶液中盐分小于0.3%,对绝大多数植物不会产生盐害;如果溶液的电导率超过0.8 ms/cm,溶液的盐分大约相当于0.5%,只有耐盐植物才可以生长。

4 几种常见土壤类型及其特点

4.1 石灰性土壤的特点。我国广大半潮湿半干旱地区的半淋溶土和钙质土,因淋溶作用较弱,土体中普遍有碳酸钙沉积,属石灰性土壤,呈中性至弱碱性(pH值7.0~8.8),北方由次生黄土形成的土壤(潮土)碳酸钙含量一般可达100 g/cm2。在山麓及冲击扇地形的黄土壤,其碳酸钙含量低于50 g/cm2。石灰性土壤比酸性土壤具有更好的形成团粒结构的条件,对改善土壤物理性、保水保肥性和提高耕作质量有重要意义。

4.2 盐碱土概念及其区域特点。所谓的“盐碱土”在土壤学中也称为盐渍土,广义的概念是,在盐土和碱土外还包括盐化和碱化了的其他各类土壤,这些土类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大量可溶性盐类,阻碍了一般植物正常生长。盐土可按盐分的类型(即所含盐的种类)进行分类,如碳酸盐、硫酸盐、氯盐等。我国的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内盐湖区,主要有:滨海海浸盐碱土区(即从北到南沿海岸线一带的滨海冲积平原)、黄淮海斑状盐碱土区(即黄河下游、海河、淮河流域中下游等地),此类地区具有土地低平、排水不畅、高矿化地下水等特点。

5 改良盐碱土的措施

5.1 土壤管理。松土可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改良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微生物活动,有利于难溶养分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可有效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因此,雨后、浇水后及时中耕除草是盐碱地地区绿化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5.2 水分管理。盐碱地区的地下水矿化度较高,不仅植物无法吸收利用,而且危害植物根系生长,树木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只有依靠外界提供。因此,及时适量供水是保证树木健壮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

5.3 养分管理。土生芽、气生根,加强肥料管理是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关键。及时松土、增施有机肥,不仅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以减少返盐现象的发生。追肥时应选择施用生理酸性肥料。

猜你喜欢

表观盐分孔隙
储层孔隙的“渗流” 分类方案及其意义
基于单片机原理的土壤盐分实时观测系统
林木动态与孔隙研究
海水这么咸的原因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小设问,展现细腻感受
摄影欣赏
赤山斜坡土体大孔隙特征研究
盐碱地变良田/盐碱地为什么不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