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2022-11-17朱玉才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11期
关键词:汽车教学模式专业

朱玉才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0444)

0 引言

在1990年后,汽车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代替人类步行的工具,人们对汽车从设计到使用等环节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例如汽车乘坐的舒适度、对大气污染情况、购买汽车所需金额等要求,汽车结构随着技术发展变得更为复杂,汽车所附带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1]。机械智能已成为现代汽车的重要基石。随着不断推广的新型汽车,人们逐渐意识到汽车维修的重要性,促使汽车维修正朝着信息网络设备的现代化方向发展[2]。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汽车的维修现如今不只是局限在简单的拆卸安装等过程,而是变为科技诊断故障并代替维修的方式,这要求汽车维修与检测人员不仅要对拆卸过程了解,还要掌握诊断仪器的使用及维修技术。衡量一个汽车检测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就是其综合技能和专业技术知识[3]。因汽车维修的难度越来越高,相应的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要求不断增多。所以在汽车检测与维修领域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必须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及高水平高技术的全方位人才。

我国汽车销量连年增加,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缺口较大,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国家为了应对这种状况,启动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行业非技能性的人才培养计划,汽车检修和维修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在逐渐增大。

1 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根据我国的发展情况,国产汽车已经逐步普及,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然而,从实践角度看,这门重要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1 专业定位不一致

高职类院校与大学的定位在专业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既有以业务为导向的,也有以岗位为导向的。由于岗位定位的差异,各高校的课程体系也不尽相同,学生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2 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标准不符

汽车作为一种综合机械,结构组成较为复杂,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学生在就业时主要从事汽车的维护、检测与维修等相关工作,因此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从各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内的学科布局可以看出,大多数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而忽视了实践应用能力,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偏离企业的实际需要[4]。另一方面,由于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相关专业的学习也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汽车产业更新迭代的速度。

1.3 缺乏合理的教育计划

目前,许多高校在制定教育计划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生源结构(如招生渠道、知识基础、学生技能等),导致教学模式同质化。此外,教育计划灵活性,执行过程相对严格,没有考虑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不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1.4 教育模式刻板,实训基地设施相对薄弱

目前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存在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在理论实践方面,教学刻板,课堂学生参与度不够,气氛不活跃;其次是教师讲课模式传统、单一,主要按照教材进行讲解,作为知识的“搬运工”,这种传统的讲授法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是不重视学生的实践课程学习,“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依然存在现代教学方式中,学校实训基地不单独对学生进行开放,设备使用率低,更新设备所需资金数额较大,实训基地建设落后,基础设施不足等因素都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发展[5]。

2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2.1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思路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可以参考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教学模式进行(图1)。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围绕课时学习任务开展教学,主要教学过程包括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分组实施和评价反馈等。为了保证教学方案的顺利实施,教师应该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如教学资料、实训基地建设、师资条件等。

图1 基于工作导向优化教学方案

2.2 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法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2.2.1 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

学生的方法能力是指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工作中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具备独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2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具备从事相关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动手能力,掌握坚实的汽车维修基础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汽车检测与维修能力分析

2.2.3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适应岗位发展的技能,主要包括人际交往能、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团体协作能力和团体意识。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具备上岗的专业技术。

3 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3.1 树立与时俱进的课程建设观念

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需求,紧密联系社会发展需求,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紧跟时代变化,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潜能的发展。

3.2 构建“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中,应该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的探究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3 实施“多元化、过程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不再是课堂理论学习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应该从多元化、多维度的方式评价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4 结论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汽车产业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汽车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与技术支撑,发展潜力较大,未来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需求也会逐渐提升。制定符合汽车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探析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是全面提升汽车人检测与维修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策略。本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研究目标,通过大量调研探明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教学模式与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研究结果对于提高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汽车教学模式专业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