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绘本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以绘本《巴比提的坏心情》的阅读教学为例

2022-11-17■文/钱

幸福家庭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师应绘本笔者

■文/钱 丽

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语言能力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绘本的图画丰富多彩,故事情节生动、富有趣味性,深受幼儿的喜爱,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以绘本故事《巴比提的坏心情》的阅读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如何利用绘本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深挖绘本内涵,选择合适的绘本素材

绘本的种类繁多,教师要在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谨慎选择。首先,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绘本故事。例如,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内容比较简单的绘本故事,带领幼儿学习其中的简单句型和词汇。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可以为其选择故事情节较复杂的绘本,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大致的故事情节。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丰富、故事情节较为曲折的绘本,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教师应选择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绘本故事,以充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绘本阅读并乐于表达,从而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其次,教师应仔细观察绘本的图画,结合文字内容,整体把握绘本的主题,思考幼儿能从中获得什么。绘本具有较高的情感教育价值和思维塑造价值,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价值观。因此,在选择绘本时,教师要思考绘本所传递的思想观念是否积极、正确,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并在阅读教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

最后,教师应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语言领域的教学目标,仔细选择绘本素材,并在阅读教学中突出重点,以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提问,引导幼儿尝试建立图画和故事内容之间的联系,促使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故事内容。在提问时,教师应紧紧围绕绘本内容,并适时追问,以调动幼儿参与绘本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绘本《巴比提的坏心情》的阅读教学中,笔者问幼儿:“巴比提的好朋友们想让它开心起来,它们用了哪些方法?”促使幼儿认真观察绘本的图画,仔细阅读绘本内容并讲述自己的发现。通过观察图画和阅读文字内容,幼儿发现巴比提的好朋友们用了表演杂技、翻跟头、学走路、欣赏风景等方法。接着,笔者问幼儿:“这些方法好不好?”促使幼儿联系绘本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追问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并根据幼儿的回答提出有针对性的反馈,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被尊重的,以激发幼儿的表达欲,促使幼儿自由、大胆地表达自我,从而锻炼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幼儿在讲述绘本大致故事情节的同时,也会不断地思考,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增强了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在利用绘本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时,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幼儿积极思考与表达,促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二、探索绘本阅读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绘本的作用

绘本阅读教学的过程固然重要,但幼儿后续的表现也值得教师留意。例如,在一次自由游戏时间,笔者听到一名女生一边照顾玩具娃娃,一边给玩具娃娃讲《巴比提的坏心情》。在讲到各种方法时,她突然记不起来了,便询问旁边的幼儿:“还有什么方法来着?”旁边的幼儿便接着这名女生的话继续讲了下去。过了一会儿,笔者观察到刚刚吵架被笔者分开的两名幼儿想和好,只见一名幼儿凑到另一名幼儿身边帮忙递积木,另一名幼儿没有拒绝,伸手接了过去,接着,他们开心地抱在了一起,嘴里还嘟囔着:“巴比提的方法还是挺有用的嘛。”这时,笔者突然意识到,绘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幼儿的学习不应局限在教学活动中。于是,笔者以“绘本可以怎么讲”为主题开 展了谈话活动,询问了幼儿的意见,以期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绘本,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在谈话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都很感兴趣,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根据幼儿的想法,确定了三种开展绘本阅读的新模式,即故事接龙、故事配音和故事表演。

在幼儿阅读绘本的基础上,笔者组织了“故事接龙”游戏,让幼儿围坐成一个圈,从某名幼儿开始轮流讲述故事,讲述内容按照个人掌握的内容或想说的量来定。在明确规则后,笔者带领幼儿尝试了几次,从一开始的缺少内容、不敢参与、某些情节不熟悉,到后来的参与人数增加、绘本故事情节熟练、讲述充满激情,幼儿的进步很明显。由此可见,这种方式既能照顾到每名幼儿,又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反复倾听故事,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印象,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幼儿熟练掌握故事内容后,笔者找了一些幼儿看过的动画片的配音,让幼儿了解什么是配音。在此基础上,笔者带领幼儿重新阅读绘本故事《巴比提的坏心情》,提醒幼儿注意图画中动物的表情,想象它说这些话时的心情,并鼓励幼儿回忆自己伤心、开心、惊喜时的样子,将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代入绘本角色。

在幼儿了解并体验了给故事配音后,笔者决定开展故事表演游戏,让幼儿提前选择自己心仪的角色并做好准备。在精读和细读的基础上,幼儿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为更好地诠释角色作准备。在幼儿准备就绪后,笔者组织幼儿按照绘本原本的故事内容进行了第一次故事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幼儿能大胆地表现自我,但肢体语言有些欠缺。于是,笔者针对这个问题与幼儿进行了讨论,鼓励幼儿加大动作幅度,根据自己的理解增加细节动作,让表演更加生动。在讨论过程中,有幼儿提出可以增加原创的情节和台词,让更多同伴加入进来,如“让心情变好的方法还有什么呢”“可以给它买好吃的呀”“听好听的音乐也不错”等。热烈的讨论让幼儿欢欣鼓舞,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表演增加情节和台词后的故事。

幼儿主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取知识和经验。在利用绘本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时,教师不应局限于集体教学,而应采取多种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绘本中人物的情感,灵活再现故事内容。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述,让幼儿学会耐心等待、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三、鼓励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创作并表演绘本故事

绘本阅读的新模式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他们时常跑来向笔者讲述一些奇思妙想或亲身经历,并提出想要记录下来,编成故事演一演。笔者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鼓励他们自制绘本故事。过了几天,一名女生拿着自制的绘本,开心地向笔者介绍了故事内容:“老师,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只猫,有一天,小猫回到家,走到桌子那里准备做饭。过了一会儿,它的好朋友来了,它们一起吃完饭出去玩,它们在外面玩得很开心。”在幼儿讲述完故事后,笔者先表扬了幼儿,肯定了幼儿的作品,然后指着只画了主角和房子的两幅图问该幼儿:“这两幅图差不多,我们怎么看出来它们是回家还是出门呢?”幼儿先是愣了一下,反复翻看并仔细对比,然后问笔者:“好像是看不出来,那怎么办呀?”笔者提醒她:“你要不要去看看教室的门是怎样工作的呢?”她点了点头,走到门口仔细钻研起来,最后发现进出教室时人的位置和门的方向是不同的。于是,她赶紧回到座位上修改了图片内容,并找来几名幼儿,想要合作表演故事。接着,这名女生向其他幼儿讲述绘本的内容,并与其他幼儿一起讨论台词,指导他们表演绘本故事。其他幼儿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想加入更多的内容,制作属于自己的舞台剧。于是,幼儿聚在一起商量故事的主题和情节,有的幼儿将自己想象的或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加了进去,并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有的幼儿主动寻找素材制作舞台背景,如将废旧书本中动物的形象裁剪下来。幼儿在生活中的所思所见、所闻所想,都给他们的表现、表达提供了灵感,为他们创作出更加精彩的绘本故事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绘本阅读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绘本,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促使幼儿主动表达,以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为幼儿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教师应绘本笔者
绘本
绘本
绘本
老师,别走……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