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2022-11-17杨尚昆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食品卫生高校学生管理体系

杨尚昆,高 华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 264199)

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案件频繁发生,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已成为国内高校治理中较为突出的、关键的问题。由于学生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对劣质食物的识别能力不足,食用不卫生的食物后,会出现肠胃道发炎、甚至食物中毒的情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损害。因此,要做好高等学校食物安全管理,改善学校的食物安全管理条件,提升学校的食品安全监管意识,为学生们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1 食品安全概述

目前,食品安全的定义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标准。调查表明,生活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众多,可将食品安全分为绝对安全性和相对安全性。绝对安全主要指消费者食用某一食品后,发生危害身体健康的风险指数为零,但这种食品是不存在的。而相对安全是指通过合理食用食品,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目前的食品安全普遍是指食品的相对安全。

2 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各高校逐渐开始重视后勤服务工作。近年来,虽然高校在学生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有所行为,但由于硬件设施设备不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导致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发展停滞不前,还会出现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因此,要构建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制订完备的、可持续性的方案,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化被动监管为主动防范。高校组织全体职工参与系统化的培训,提升全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减少因人为管控不当出现的安全隐患,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并将其贯穿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流程中,从而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学生的饮食安全提供保障[1]。

3 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食品安全管理意识差

由于高校学生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知识学习及参与实践活动中,未能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养成了不良饮食习惯,如不按时吃饭、饭前不洗手、经常使用快餐和街边小吃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有不少学生在购买食品时,不注意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可能会购买到三无产品,学生的维权意识弱,在处理这些不合格食品时,会选择直接丢掉。此外,学校在食品安全方面开展的教育课程较少,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不广泛,难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3.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由于不少工作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差,即使在既定的制度下,很多后勤管理人员也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导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难以推行。若高校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不够重视,没有抓好管理工作,缺少专业的指示和实际案例警告,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3.3 加工环境及设备简陋

相比食品安全管理,高校在教育教学上投入的财力、人力更多。目前很多高校食堂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及环境建设缺少统一的标准,一些高校因建校时间久,未能及时对食堂和生产食品车间进行重建,部分高校生源较多,不得不扩建食堂,但在新建设的食堂中,未引进先进的设备,仍使用老旧设备生产和加工食品,因环境简陋、设备落后,卫生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2]。

3.4 周边食品安全有隐患

调查发现,高校食堂食品种类少、服务态度不好,且部分食品的价格偏高,学生不愿意在食堂就餐,更倾向于选择在学校周边的快餐店就餐,但这些小餐馆、流动商贩的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差,商家无法做到每日进行卫生消毒,且大部分餐饮店没有卫生许可证,严重不符合卫生标准。此外,大部分路边摊都在马路两侧摆摊,缺少防护措施,食品易受到污染,学生食用这类食品,会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3.5 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机制不完善、职能不明晰、分工不明确的问题,且对食物的购买、贮藏、加工和营销等环节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由于大部分从业者文化水平较低,不具备食品安全有关专业知识,对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掌握甚少,且这些工作人员缺乏严格训练,工作中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3]。而学校餐厅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相关人员若在其工作中出现失误,极易出现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4 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有效对策

4.1 增强食品安全管理意识

高校在注重学生常规教育的同时,还需设置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课堂或讲座,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知识的传播,使学生们了解到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引导其在食品方面进行合理地消费。此外,高校要致力于发挥学生社团的建设性作用,主要聘请或邀请卫生学专家,以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向在校学生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可利用信息技术,由师生共同搭建食品安全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上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启发思考,使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高校也应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举报电话,提高学生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如果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食物,应立即拨打监管举报电话,维护校园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4]。

4.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后勤服务部门还需建设完备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征询多方面建议和意见,根据学校的实际服务情况,形成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严格限制学校食堂人员执行,可以不定时地突击检查每个员工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表彰,对表现不好的员工可以进行惩罚,追究有关员工的责任,以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等有关文件要求,立足预防,做好准备,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及时应对、妥善处理食品安全问题。若在校内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要保留现场,并在第一时间如实上报,对事态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搭建全面预防、积极控制、妥善处理的处置制度,不断优化应急程序,强化高校食品安全危机处理能力。此外,高校要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宣传周,对表现优秀的商户给予一定奖金,从而促进商户继续维护食品卫生安全,同时鼓励其他商户向表现优秀的商户学习。

4.3 引进先进的食品生产设备

各个院校不能仅关注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需适当增加对院校餐厅的投入,购置先进的食品生产设施,为防止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必须要增加对院校餐厅的硬件投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好对餐厅的清洁消毒杀菌工作,保证室内空气清洁,无食品异味[5]。餐厅后厨必须实行每天“三杀”,对餐厅中过期的食品和饮食原料尽快进行处置,餐具、食品和食品设备均应放置整洁,以保证清洁卫生,可添购消毒柜、电子洗碗机、电冰箱等食品卫生安全设施,形成良好的食品生产环境。

4.4 严格把控食品采购来源

学校缺乏对食物源头问题进行严格把控的能力也是高等学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高等学校食堂可建立购买责任人制度,将学校每批次购买的新鲜果蔬肉品的责任人记载到制度表中,实行集中式供应管理制度,将不满足学校卫生标准的食物原材料及时进行处置。同时,提升购买人的专业知识素质,督促其认真学习有关食物原材料的识别技能。此外,高校后勤机关工作人员也应避免出现购买人与市场供货商串通的现象,提高购买人的安全意识,不得与具有严重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市场供货商交易。可通过与有名的中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企业联合合作,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确保食品安全[6]。

4.5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食品监管部门要强化对学校食堂、大型超市的管理与监察,定时对从业者开展体检活动,组织开展有关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增强从业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意识,做到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化和加工作业标准化。同时,高校应实行封闭式管理,从源头入手,推动高校食品卫生环境管理走向更健康和安全的发展轨迹。可以引入HACCP管理系统,使学校食堂的食品健康环境监管工作更精细、更全面,消除加工过程中每一环节的食物环境安全隐患,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确保食品卫生安全[7]。高校要尽快完善后勤改革管理服务机制,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公开招用有经验的、专业的大型餐饮服务企业及相关人员,对其服务质量进行监督,促进学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还要加大对校园周围商贩的整治,要求高校和工商部门共同协作,对不具备健康证照的商贩,学校不得准许其在校园附近经营摊贩。

5 结语

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要做好食品安全管理管理,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高校要结合食品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扩大宣传,增强安全管理意识,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引进先进的食品生产设备,督促相关人员严格把控食品采购来源,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猜你喜欢

食品卫生高校学生管理体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食品卫生档案科学管理方法分析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2018年某市铁路辖区动车配餐食品卫生安全现状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