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语文阅读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2022-11-16王艳玲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养成策略阅读习惯高中语文

王艳玲

摘 要: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中,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是最基础的教学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引起重视。在对高中生进行教学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进而促进学生独立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想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及语文水平,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训过程中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这不仅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还能有助于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习惯;养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2-0115-04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reading habit

WANG Yanling  (Dongfanghong Middle School, Anding District,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In the Chinese course of senior high school, helping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Chinese learning ability is the most basic teaching requirement. On this basis, teacher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subtly cultivate and train students' reading habits, so as to promot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wareness and learning ability. Therefore, in order to further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language ability and language level, it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 habit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which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bu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the future. .

【Keywords】High school Chinese; Reading habit; Developing strategies

在語文这门学科的设立和运行过程中,指导学生了解阅读习惯对自身学习和发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即能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又有助于对其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培养。然而,在高中这一特殊且重要的教学时期,教师往往会受到高考的相关压力,因此,在对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时,偏重于传统教学模式,一再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化的反复记忆。这样一来,不仅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意识、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阻碍了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相关学习特点以及教学的特殊性,帮助学生改善相关的教学策略,培养其形成阅读习惯,通过良好习惯的养成,进一步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培养高中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想要真正实现对高中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就需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及生活中,对任何的阅读内容都能进行习惯性阅读,而非功利性阅读。高中生由于近十年来的语文课程学习以及知识的积累,相对来讲,学习能力及文化视野都得到了培养,但是在对阅读习惯的养成方面却相对存在缺陷。以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阅读能力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提升,对语文学科学习以及今后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有效促进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广泛阅读,并结合读书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阅读能力,并学会运用阅读方法,才能通过日积月累的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推动学生语文课程的高质量学习得以实现。以此为据点,就可得知,帮助高中生培养阅读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能通过丰富的阅读知识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还能进一步加快语文课程的学习进度,使高中课堂教学效果得到相应保障。

2.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意识的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全民阅读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虽然在高中校园内,学校对相关的教育政策作出了回应,并在校园当中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相关阅读活动,但是在实际的开展及进行过程中,却没有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针对文本所需学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授,而忽视了课外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因而不仅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意识的培养无法起到促进作用,还会由于传统教学的单一化和枯燥性,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向消极方向发展,更不易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及养成。

(2)受传统语文教学影响,学生机械式地学习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受到传统的语文教学影响,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重视,而是一味地想得到满意的教学成果。督促学生对重点知识内容一遍遍地进行机械式学习,对已有的相关学习结论,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记忆。这种机械式的学习过程,从根本上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习惯的养成都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若以此学习状态持续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就会渐渐消失殆尽。学生只需要对语文知识进行背诵和记忆,便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学生的语文测评,这样一来,学生无法运用自身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对知识点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不仅会对语文知识无法长期进行牢固记忆,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毫无促进作用。

(3)对学生阅读环节忽视,缺乏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在对高中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所谓的阅读教学,只是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学习,而不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并结合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完成教学设计任务。由于教师受到授课压力、教学目标等影响,无法在有限的讲课时间中专门划分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这样一来,学生缺少了自主阅读和阅读体验,只是听从教师的教导以及相关课件内容进行文章的学习。对阅读环节的忽视,使学生缺乏对文章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并没有真正进行体验阅读,从中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还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都无法得到有效发展。

(4)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在阅读课上,有些教师过分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存在很大的实用主义倾向。一些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点”,强调知识的传递,忽略了在阅读中渗透道德教育;还有一些教师把自己置身于题海,许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既没有指导学生观察体会,形成自己的生活经验,也不重视引导学生建立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将阅读与感悟人生结合起来。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对课文作了简单的解释,或者仅仅强调对课文知识的领悟,对学生讲授和灌输知识,而忽略了他们的阅读水平。新课程标准的有关概念在课堂中的应用并不到位。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多个层面的综合素质,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师对教学任务缺乏深刻了解的情况下就进行各类活动,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没有发现课程内容与形式的革新。为了提高中学语文的阅读效率,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各种学习任务进行重构与融合。在一定的时间里,要确保任务的完成率,这无疑给中学语文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具体策略

(1)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目前,高中生正处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树立立德树人、弘扬优良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道德教育融入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立德树人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中的道德教育资源,强化教学设计,实现与学生的对话。文学作品是作家内心的一种投影,因此,作品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作家的个人经历、时代和思想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作家的生命资源,特别是作家的高尚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读者会被作家和作品中的人物所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树立起高尚的爱国情操。比如,在教授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时,要让学生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1925年十月,毛泽东途经长沙,又一次见到橘子洲的美丽秋色,便作了这首诗。教师要让学生在听完这首词的朗诵后,一遍又一遍地读,感受毛泽东豪放、积极、有力的话语,并对这首词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请学生根据前面的讲解,讲一讲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教师在学生讨论后作出总结:毛泽东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信念、有胸怀天下、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人。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的交流,体会到毛泽东的伟大革命精神和崇高的追求,了解作家关心民族的命运、关心民族的未来。

(2)加强家校合作,优化家庭阅读环境

在现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运用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实现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桥梁的搭建,进而帮助学生在家中优化阅读环境,进一步为阅读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语文教师应为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不能让学生只是一味地学习,对学习成绩过于在乎,而应当重视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通过家长会或通过班级内的微信群向家长进行相关介绍,使家长能为学生创造安静良好的阅读环境,并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供学生进行阅读,进而有效点燃学生对文字的阅读热情,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促进语文课程的有效开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鸿门宴》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对文章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过程中,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和思考,了解本文线索,按时间顺序逐一理清故事发展,并进行细致分析和深入学习,对课堂教学起到升华作用的同时,还能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这样,学生在家中是否拥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就需要有效借助家校合作教学模式,进而推动学生对文中项羽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开设阅读主题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提供高中生需要完成的阅读计划以及阅读书单,让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安逸的阅读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他们购买优秀的书籍,并且监督他们进行阅读;者与其进行共同阅读,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评选“书香家庭”激励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3)改善授课手段,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想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应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有助于課堂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而实现对学生阅读意识、能力和习惯进行持续培养。高中语文课本中所涵盖的知识点内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使其能获取文章的中心特点以及作者所隐含的情感内容。需要教师进一步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广泛利用多媒体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枯燥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相关影像课件资料,进而有助于学生对语文课堂更好地进行参与,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对阅读习惯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例如,在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蜀道难》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应结合所要学习的文言文内容,借助多媒体寻找并播放作者李白的相关简介资料,了解本诗在创作之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而助力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的同时,使学生对课文进行主动阅读和深入思考。对文言文重点知识进行进一步学习和记忆,有助于学生对经典古文的积累,使综合语文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在改善授课手段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规定文章的数量、阅读的时长等,这样才能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讲解一些名著文章时,需要注意高中生对名著阅读还尚未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所以应该让他们阅读2~3本名著作品,并且将阅读的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长此以往,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养成。

(4)营造阅读气氛,促进交流讨论学习

为了帮助高中生减轻学习压力,使其在学习之余拥有进行放松的空间,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为学生建立图书角,结合高中阶段学生所需要学习和阅读的相关书籍,将之进行收集和摆放,供学生在学习之余,为其营造浓厚的班级阅读气氛,动员大家共同进行阅读,并通过交流讨论学习,帮助学生进行共享,开阔彼此视野,丰富思想的同时,促进学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荷塘月色》一课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解学习,通过班级内的图书角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通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题目含义的理解,以及作者对自由境界的向往,进而获得深入的阅读心得和阅读体验。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气氛,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还能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作者心理变化过程,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不断丰富,强化语言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等,进而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得到稳定培养。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围绕阅读文章中的某一问题或者中心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过程中体会作者或文章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与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加深阅读体验。

(5)制订学习计划,有计划地组织阅读活动

目前中学的语文课上,学生的读书习惯只能在教室里培养,这种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学习意识也会逐渐消退。因此,教师应指导他们进行有计划的读书,要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规范,也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保证自己的阅读量和时间。比如,在教授《论语》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次有计划的朗诵,因为这是一节经典著作的引子,因此,每一名学生都要在课外进行,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学习方式,名作阅读过多,也可能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因此,高中生一年看两三本经典著作即可。

(6)加强素质培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积累、梳理和探究”是新课标中“语言结构与应用”的核心能力的基础。根据语文课程的特性,“语文学科的特色是以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为基本目标,而语文课程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质和使用能力。”这一过程的重点是“理解和应用”,“理解”是先决条件,应用是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积累大量的语言资料,使他们能在特定的上下文中领会词汇的含义,理清古今词义的差异,掌握语法规律,并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窦娥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戏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实践。一部戏有四个部分,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分角色、写台词、选择道具、表演各种场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神态,适时地加入讨论中,并针对他们的需求提出意见。通过实验,笔者发现,学生的讨论非常活跃,每个人都投入自己的角色中,想要将自己的角色作用发挥到最大。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比教师的讲解更加深刻。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7)课外阅读延伸,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步调逐渐加大、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很难坐下来静心阅读,从阅读中体会文字的魅力以及阅读的乐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对文本知识进行讲授,还要与学生共同探究、分析,结合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拓展和延伸,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对拓展的课外资源进行阅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文章《祝福》时,教师以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作为学习基础,对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延伸,进而引导学生对鲁迅的小说集《彷徨》《故事新编》《呐喊》等书籍进行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深刻思考的学习环节,逐渐帮助学生规范阅读行为,进一步促进对文章的学习,重点找出祥林嫂的形象特点,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并通过长期有计划的阅读活动,来有效引导学生对自身阅读习惯进行培养,进而有效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加深对语言文字魅力的体会,进而逐渐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使个人修养以及语文水平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让其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难以理解词语和词汇进行圈点和评注,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阅读中生动形象、描写细节到位的语句进行摘抄,进行朗读和背诵,分析其写作手法和内容等。

(8)构建班级阅读图书角,提升阅读水平

为了进一步营造阅读气氛和环境,教师可以发动班级全体学生的力量,建设班级阅读图书角,按照图书不同的种类,如梦幻科学、史诗作品、童话故事、诗歌、人物传记、小说等,让每名学生提供1~2本不同题材且自己喜欢的图书,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记录下来,并且与提供本书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閱读水平和能力,让其在此过程中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愉悦,促进阅读。除此之外,教师为了鼓励和激励学生热爱阅读,可以在教室中设置每月阅读之星展示栏,粘贴优秀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后感、阅读标语和评价等。

4.结语

综上可知,在高中时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所需担负的教学责任不单单是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获取和掌握,还需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进而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可以帮助高中生完成学习任务,能通过丰富的阅读资源并结合实践训练,促使自身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强化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特点,并加之高效的培养策略和教学方案,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阅读环节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实现阅读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子涵.高中生语文阅读习惯自我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版),2018(11).

[2]贾健麒.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

猜你喜欢

养成策略阅读习惯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优化幼儿午睡管理的实践研究
阅读视角下理工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策略
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生卫生习惯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中职生数学习惯养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