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以“平抛运动”为例

2022-11-16

物理教学探讨 2022年10期
关键词:平抛运动建构主义建构

马 博

徐州市第二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0

1 引言

在传统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为中心,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占据主要位置,掌握课堂的主导权,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物理学习和实验[1]。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新课程教学强调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主张教师转变角色,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方式投入到教学之中。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2],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必要的学习工具和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理论倡导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揭示了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等等;同时也明确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即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在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的“平抛运动”为例,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时代[4]打造建构型的物理课堂。

2 教学设计思路

“平抛运动”是在学生学习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以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之后的具体应用实例。本节知识的学习是后期研究抛体运动规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规律的基础,在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曲线运动概念、曲线运动的特点及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所以本节知识的建构过程,是从曲线运动入手引入“平抛运动”的概念,再经过科学猜想、探究验证来展开学习的。整体教学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思路

3 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过程

3.1 新课引入

播放视频引入新课。视频内容包括:“2016里约奥运女排夺冠”“2009骑士VS火箭——姚明经典时刻”“游戏——愤怒的小鸟”,如图2所示。配套学习活动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平抛运动“新课引入”环节活动设计

图2 “平抛运动”引入视频 ——“2016里约奥运女排夺冠”“姚明经典时刻”“愤怒的小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视频观察“击出的排球”“投出的篮球”“发射出的小鸟”的运动轨迹,体会从现实生活走进物理课堂。复习曲线运动的概念,为引出抛体运动概念作铺垫。通过视频观察和问题设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复习已有知识,建立起已有知识和新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生成新知识建构好框架。

3.2 模型建构

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建构“平抛运动”的运动模型(表2)。

表2 平抛运动“模型建构”环节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动手实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过教师引导,对比“抛出纸飞机”与“抛出橡皮”轨迹的异同,让学生意识到空气阻力对于不同抛出物体的影响差别,进而抽象出“抛体运动”的概念。再结合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建构出“平抛运动”的模型,为“平抛运动”规律的学习打好基础。

3.3 科学猜想与探究验证

设计“问题串”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科学猜想和实验探究之后,总结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表3)。

表3 平抛运动“科学猜想与探究验证”环节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探究学习的条件。在“规律探究”环节,为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设置了一系列注重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通过现象观察或自主思考得出的学习成果,就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学生能根据教师引导或小组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就交由学生掌控。在“规律探究”环节中,重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体会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

3.4 知识应用

设置“例题”和“随堂检测”,引导学生运用“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配套学习活动设计,如表4所示。

表4 平抛运动“知识应用”环节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平抛运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二是通过小组“经验交流”活动环节,让学生之间加强互动交流和学习成果分享,以期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3.5 方法迁移

设置两道思考题,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究的空间(表 5)。

表5 平抛运动“方法迁移”环节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两道思考题的设置,一是为“解惑”,即由实验观察发现“平抛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于是引导学生运用本节“平抛运动”的知识探究解决这个疑惑;二是为“致用”,即知识的学习是为解决具体的问题,而现实生活中出现更多的是“斜抛运动”,于是引导学生运用“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斜抛”的运动规律,在挖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正向迁移。

4 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发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课堂教学,应注意两点:(1)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情,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原则;(2)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课堂中的“应变”,即课堂的发展进程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学设计的路线进行。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考虑到学习过程中的变数,做到以“教学设计”之不变,应对课堂发展之“万变”。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将本节课设计为“概念引入”“模型建构”“科学猜想与探究验证”“知识应用”及“方法迁移”五个学习环节。在具体环节中通过“问题串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小组合作探究设计”等学习活动的设置,引导学生高度参与课堂学习,发掘学生探究学习的潜力,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整体来说,教学过程顺畅,学生热情饱满,课堂参与度较高。美中不足的是考虑到课堂容量与课堂时间的匹配问题,在“科学猜想与探究验证”环节中的“探究验证”选用了实验视频探究,而非学生亲历实验过程,可进一步思考、改进。

总而言之,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物理课堂学习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利于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值得继续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平抛运动建构主义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巧解与斜面相关的平抛运动问题
巧用两个三角形 秒杀平抛运动问题
贯穿于日常教学中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研究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平抛运动”教材比较与教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