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翻译观视角下的壮医药膳菜单英译

2022-11-16韦健常颖

食品工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主料药膳英译

韦健,常颖

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530200)

广西地处南疆,自古以来,因其气候及地理优势,拥有丰富中草药资源。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广西现有中药资源7 000余种,位居全国第二[1],被誉为我国的“天然药库”及“中药材之乡”。

壮族是广西“土著”,作为世代在广西这片边陲繁衍生息的少数民族之一,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在经年累月的与恶劣生存环境及有限医疗条件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智慧与才干,因地制宜,利用丰富中草药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壮医药文化。

壮医药膳是在壮医药理论指导下,基于“寓药于食”“药食同源”等我国传统中医思想,由天然中草药、食物原材料及调配料三者,以不同的搭配形式,通过烹饪技巧或其他食品加工方式,精制而成的“亦药亦食”的食品。其既讲究色、香、味、形等壮族美食文化,又强调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壮族医药文化,具有浓郁的广西少数民族地方特色及壮民族医药特色。

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新时代少数民族医药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依托少数民族地区优越自然生态环境及独特民族文化医药资源,顺势而为,以传承发展为目的,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少数民族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和理念。同时,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医药走出国门,将其独特医药文化传播海外[2]。2020年广西《关于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壮医药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内容,鼓励壮医药“走出去”。同时,强调发展壮医药相关健康产业,将壮医药文化内容纳入国民教育[3]。

壮医药膳是广西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我国中医药膳文化宝藏中的奇珍异宝。其“美食”的讨喜呈现形式,在中华美食日渐为世界所接受甚至追捧的今天,更容易为外界所认可。因此,壮医药膳菜单翻译及对外传播对于讲好广西少数民族医药故事,让世界了解并认可广西民族医药文化,不失为一种另辟蹊径的好路子。

1 文化翻译观视角下的壮医药膳菜单英译

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在与安德·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合著的《翻译、历史与文化》(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一书中,首次提出“文化转向”(cultural shift)的翻译研究新方向[4]。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的具体内涵包括:(1)翻译的基本单位是文化;(2)翻译是一种交流行为;(3)翻译应注重文化功能等值;(4)翻译原则与规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尽相同[5]。根据文化翻译观,文化是翻译的基本单位。翻译的目的是文化转换。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不应仅仅停留在将源语文本中的语篇信息转换为目的语。翻译等值的目标为源语文本与目的语文本的文化功能对等[6]。巴斯内特同时指出完全的文化功能等值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译者要实现文化信息的等值转换,让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同样的文化体验,需对源语文本进行文化操纵,进行适度的改写或重构。文化操纵的目的是为使译文更好地在文化信息传递中实现功能对等[7]。

壮医药膳蕴含的文化符号、意识观念、民族特质、精神脉络、价值理念等元素具有深厚少数民族烙印,是壮族人民由古至今在生存与繁衍过程中口耳相传的民族文化智慧结晶,也是对外传播翻译难点。壮医药膳药食同源,是“药”与“膳”的完美结合,因此,在进行壮医药膳菜单翻译的时候,需从“药”与“膳”2个角度考虑翻译策略的选择。换言之,壮医药膳菜单翻译,既要体现出其“药”的作用,又要具有“膳”的吸引力。其翻译,要考虑到“药”的民族性、科学性、实用性,也要考虑“膳”的信息力、表现力、说服力。

基于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壮医药膳菜单英译应以文化转换为目标,将壮民族文化、壮医药、壮族饮食文化等多种元素综合考虑,采用具有自身特色的药膳菜单英译策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传达壮民族饮食文化及壮医药膳文化关键信息,对中文菜单进行适度文化操纵,在尽可能保留中文菜单文化特征前提下,充分考虑文化差异,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写与重构,在英译菜单中体现出壮医药膳的“医”“药”“壮”“膳”等多重特性,使英译文本既能保留原菜单壮民族文化精髓,亦能在目的语中发挥等值文化功能,使目标读者获得等值文化信息的同时,领略异域文化之美。

壮医药膳菜单英译的格式可适当考虑将菜单翻译与药品说明翻译相结合,通过对药膳所用中医药食材、烹饪方式、食用方法等信息传递,既展现“膳”的基本信息,又突出“医”、“药”的功能,及所蕴含的特殊“壮”文化魅力,吸引餐饮消费者。

例如,《实用壮医药膳》[8]中的五仁粥,是将白果仁、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薏苡仁5种中草药食材研磨成粉状,与粳米一起熬煮成粥。该粥可化痰毒,补精血,非常适合哮喘体弱者于哮喘缓解期食用。

壮医药膳五仁粥的菜单英译如下:

Congee with Five Nuts’ Powder,Zhuang Style

Use:For removing phlegm-dampness and tonifying blood and essence

Note:Not recommended for guest in any stage of asthma attack

其中,壮医药膳五仁粥的菜单英译,并未直接采取直译,翻译为中文菜单英译中常用的“Five Nuts Congee”,而是通过适度的文化操纵,在遵循菜单翻译的简洁原则,提供基本“膳”的信息量的基础之上,通过强调“Powder”及“Zhuang Style”,突出“壮”的特色,体现作为壮医药膳五仁粥与日常五仁粥的差别:前者“五仁”为白果仁、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薏苡仁,后者“五仁”常为花生仁、芝麻仁、核桃仁、杏仁、瓜子仁;前者“五仁”为粉状,后者“五仁”则多为碎状。而“use”及“note”则是参考药品说明书英译。没有选择药品中常用的“indications”(“适应症”)及“precautions”(“注意事项”),是为弱化异域餐饮消费者由菜单联想到西药说明书所引起的不适感或不快感,转而使用适用范围广泛的“Use”及“Note”以说明药膳中“药”与“医”的特性,尽可能使异域餐饮消费者获得等值文化信息的同时,感受到壮医药的神奇魅力。

2 文化翻译观视角下壮医药膳菜单英译策略

壮医药膳命名多样,且具有较强的民族特点。根据药材、主料、配料、烹饪方法、菜品呈现类型(简称“菜型”)等,可大致分为八大类,包括药材+菜型(如菊花粥)、药材+主料(如胡椒鸡蛋)、药材+主料+菜型(如水牛角豆腐汤)、烹饪方法+主料(如酿制花生仁)、药材+烹饪方法+主料(如五味子浓汁浸鸡蛋)、药材+功效+菜型/主料(如山药固精粥)、药材+喻体+菜型(如鲜奶玉液),以及含文化禁忌词菜名(如灵芝田鼠窝)等。

从文化翻译观的视角出发,参考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文菜单英译标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9](以下简称为《美食译苑》)中的菜单英译策略,充分考虑壮医药膳的“医”“药”“壮”“膳”等特性及特色,提出壮医药膳英译策略如下。

2.1 以“主料+with/in+药材”的方式进行翻译

属于“药材+菜型”类型的核桃糊,可英译为:

Walnuts Paste,Zhuang Style

Use:For nourishing blood and skin

Note:Especially recommended for guest with pale complexion

属于“药材+主料+菜型”类型的菊花鱼球,可英译为:

Fish Balls with Chrysanthemum

Use:For clearing away liver-fire and improving eyesight

Note:Not recommended for guest having deficiency of yang qi and aversion to wind and cold

常用中文菜单英译策略用于壮医药膳菜单英译同样具有普适性。壮医药膳核桃糊与家常核桃糊相比,用料更丰富,除核桃仁外,另含大豆、白及、粳米等。制作方法亦完全不同。此药膳中的核桃仁,并非磨成粉状熬煮,而是取其与粳米混合浸泡过滤后之汁液,倒入大豆、白及粉中,煮成糊状食用。翻译时,增译“Zhuang Style”,可强调该药膳“壮”的特征,突显“膳”的不同。中式菜肴中亦有菊花鱼球,但其“菊花”一词指菊花形花刀,是中式烹饪所用花刀技法之一。而壮医药膳菊花鱼球中的“菊花”,则指中草药菊花。做法是将白菊花去蒂,花瓣切碎,与鱼肉及其他配料搅打至起胶,制成圆球形鱼丸。在壮医药文化中,菊花具有清泄肝火之功效,而鱼肉则能养阴生血。此药膳可清肝降火,明目退翳。翻译时可直译,用“with Chrysanthemum”的表述,将“壮”与“膳”特色突显,同时,通过文化改写,附上药膳功效(“Use”)及温馨提示(“Note”),说明该药膳的“医”与“药”,以达到壮医药膳英译过程中文化功能的等值。

2.2 以“表示烹饪方法的动词过去分词+主料+with/in+药材”的方式进行翻译

属于“药材+主料”类型的三七鸡,可英译为:

Stewed Whole Chicken with Sanchi

Use:For invigorating blood and qi,and dredging blood vessels

Note:Not recommended for guest having a cold

属于“药材+烹饪方法+主料”类型的茯苓蒸鲤鱼,可英译为:

Steamed Carp with Poria Powder

Use:For replenishing qi and protecting liver

Note:Not recommended for guest with exuberance of heat toxin

属于“烹饪方法+主料”类型的清蒸甲鱼,可英译为:

Steamed Turtle with Mashed Chicken Breast

Use:For nourishing liver and kidney,and keeping fit

Note:Not recommended for guest having a cold or a fever

此策略突出药膳的烹饪方法。翻译时,可适当考虑食材或药材的“形”,以为餐饮消费者提供更多关于“膳”的信息量,突出“壮”的特色。中式菜肴关于鸡的处理多种多样。形式可为鸡丁、鸡块、鸡条、整鸡等。壮医药膳中的三七鸡为整鸡。本着文化功能对等及突出“壮”特色的原则,可将主料完整翻译为“Whole Chicken”,给予目的语餐饮消费者对等的文化及菜品信息。茯苓蒸鲤鱼中的“茯苓”作为中药材,可分为茯苓片、茯苓块、茯苓粉等。此药膳中的茯苓为细末状,故英译时,将茯苓具体形状进行文化信息补全为“Poria Powder”。清蒸甲鱼的通常做法是直接清蒸主料(甲鱼)。《美食译苑》将其英译为“Steamed Turtle”[10]。壮医药膳“清蒸甲鱼”做法特别,是将主料甲鱼与鸡肉泥及其他调料一同放入碗中,隔水蒸熟食用。英译时,通过文化操纵,可增译“with Mashed Chicken Breast”,突出药膳中“壮”与“药”的文化特征,同时提高“膳”的信息量,让潜在餐饮消费者对该药膳有更直观的了解。

2.3 以“表达喻体内涵的形容词+主料+with/in+配料”的方式进行翻译

属于“药材+喻体+菜型”类型的翡翠凉拌菜,可英译为:

Jade-Green Assorted Vegetables

Use:For losing weight

Note:Especially recommended for guest who has a strong constitution and wants to lose weight

中文菜单中的部分菜肴名称中含有美好蕴意的修辞,尤其以比喻最为常见。此类菜名或蕴含美好愿望,或含有对菜品色、香、味、形等的美好比喻,如《美食译苑》中的全家福(Stewed Assorted Delicacies)、如意鳗卷(Fried Eel Rolls)、黄金玉米(Sautéed Sweet Corn with Salty Egg Yolk)、浓汤金华四宝藏(Four Kinds of Vegetables in Broth)[11]等。为达到将菜肴食材及菜型等重要信息传递给潜在餐饮消费者的目的,《美食译苑》中的对应菜品英译选择放弃相关蕴意或比喻等文化内涵的信息传递,直接将食材、做法、菜型等译出。这样的译文清楚直白,利于异域读者了解菜肴的大概构成及做法,但菜肴名称的文化功能在翻译为目的语之后大打折扣甚至无法传递,有一定缺憾。壮医药膳中也有寄托美好愿景或形象比喻的药膳名称。如翡翠凉拌菜中的“翡翠”用以体现本药膳的“色”——蔬菜的翠绿颜色。翻译时用“Jade-Green”表示喻体,修饰主料“Assorted Vegetables”,体现该药膳色泽。如此处理,既能保存源语的原滋原味,亦能给餐饮消费者带来一定美感与即视感,激起其好奇尝试之心。

2.4 以“表示功效的形容词+表示烹饪方法的动词过去分词+主料/菜型(+with/in+药材)”的方式进行翻译

属于“(药材+)功效+菜型/主料”类型的四参养胃鸭,可英译为:

Stomach-Nourishing Stewed Duck with Four Herbal Roots

Use:For invigorating qi and nourishing stomach

Note:Not recommended for guest having exuberant dampness and thick tongue fur

属同类型药膳名的驻容奶茶,可英译为:

Forever-Young Milk Tea,Zhuang Style

Use:For invigorating qi and blood and retaining youthful looks

Note:Especially recommended for guest with darkish complexion and dual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中国自古以来皆有养生传统,故中式菜肴中会出现“养生”或“滋补”等表述。如滋补砂锅大虾这一菜名,强调菜肴的“滋补”功效。其在《美食译苑》中的译名为“King Prawns in Casserole”[12]。该译名进行省略翻译,没有将菜肴功效译出。壮医药膳作为药食同源的特殊文化,其药膳名中包含功效说明的亦不少。因其“药”与“膳”的特色,翻译时,建议强调其功效,以尽可能将文化信息等值传递。如四参养胃鸭,翻译时,将“养胃”(“Stomach-Nourishing”)的功效作为菜型或者主料的修饰成分译出,既尊重源语,又实现文化功能的对等。壮医药膳驻容奶茶的做法与普通奶茶有所不同。其强调以木柴火煮牛奶为佳,因此,增译“Zhuang Style”,可在众多奶茶饮品中突出本药膳“壮”的文化信息。

2.5 以“功效+菜型/Specialty+Zhuang Special(Get more information before order)”的方式进行翻译

属于“含文化禁忌词菜名”类型的壮阳狗肉汤,可英译为:

Yang-Strengthening Soup,Zhuang Special(Get more information before order)

Use:For replenishing yang-qi and raising blood pressure

Note:Not recommended for guest having a cold and a constitution with heat manifestation

属同类型药膳名的猴头菇蒸胎盘,可英译为:

Qi-and-Blood-Invigorating Specialty,Zhuang Special(Get more information before order)

Use:For invigorating qi and blood and nourishing spleen and stomach

Note:Especially recommended for guest weak from chronic disease or childbirth

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触及目的语文化禁忌,伤及目的语读者感情,又能同时将药膳信息传达给潜在消费者,使其能准确接收到药膳食材、烹饪方法等重要信息,是进行此类具有禁忌词药膳名翻译的难点。翻译过程中,需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双方兼顾,通过文化操纵,进行改写,采用强调“医”“药”“壮”,弱化“膳”,避免出现禁忌食材的方式进行处理,并充分利用餐饮行业服务人员这一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将源语文化信息,通过多种传递渠道,尽量等值地传递给异域餐饮消费者。壮医药膳壮阳狗肉汤中的“狗肉”为禁忌,翻译时,可将其译为“Yang-Strengthening Soup(壮阳汤)”,并强调“Zhuang Special”,同时加上“(Get more information before order)”这样的温馨建议,提示此药膳的特殊性,引导潜在消费者咨询餐饮服务人员,进一步获取信息。如此处理,层层递进地传递药膳信息,可在尽量避免饮食文化冲突的基础上,给潜在消费者一个慢慢接受源语饮食文化的缓冲期,避免菜单上直接视觉冲击引起消费者不适或不快。猴头菇蒸胎盘中的“胎盘”既是药材又是主料,翻译时可避开“胎盘”这一文化禁忌词的直译,用“Specialty”一词取代,并突出其“药”的功效,处理为“Qi-and-Blood-Invigorating Specialty”。

3 结语

壮医药膳作为一种亦药亦食的膳食,是广西壮族饮食文化及壮医药文化的宝贵财富。将其通过菜单翻译的方式传播出去,使其能够作为中华美食文化的一份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少数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医药文化及民族医药文化的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好方法。在进行菜单翻译时,强调“医”“药”的功效的同时,也应突显“膳”的信息量及说服力,以避免给异域消费者一种“吃药”的感觉。同时,作为壮民族特色,壮医药膳中的“壮”特色也应在翻译中加以考虑。翻译壮医药膳菜单时,可根据文化翻译观,在尊重源语文化信息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文化操纵,对源语文本做适当改写与重构,以达到源语文本与目的语文本在文化功能上的对等。在尊重两种文化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进行等值文化信息传递。壮医药膳菜单英译时,在参考中文菜单英译策略的同时,可参考药品说明书翻译策略,加入“Use”及“Note”两方面信息,将药膳的“医”与“药”的信息传递给异域餐饮消费者,以便其掌握足够信息量进行菜品选择。英译时,应以文化转换为目的,基于五大翻译策略,灵活处理,以实现翻译中文化功能的对等,将壮医药膳特色文化准确传递出去。

猜你喜欢

主料药膳英译
Chinese medicinal food 中国药膳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卫嘴子说津菜:煎烹大虾
鲜虾砂锅粥
花样乳蛋蛋饼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中餐菜单翻译中的异化思想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
“小”的英译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