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城市形象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2-11-16陈意微冼丽铧

绿色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广州研究

李 静,陈意微,冼丽铧

(华南农业大学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01642)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广州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区域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交通、互联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地铁从无到有。2016年2月,国务院同意将广州定位从华南地区中心城市上升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1]。城市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亦带来了挑战。

在全球经济市场化环境条件下,城市形象是一项宝贵的无形资产。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对吸引外资和人才有重要影响。而资金和人才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又有着重大影响。广州如何维持自己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如何可持续地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形象成了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9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凯文·林奇(Kevin Lynch)提出了城市形象“The Image of a City”的概念[2,3]。同期,西方国家城市研究工作者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融入到城市形象理论研究工作中。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运用新的城市形象理论研究城市。到了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急需改善城市形象来提高吸引资源和人才的竞争力。城市形象研究成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的热门课题,城市形象研究论文数量急剧增加,有必要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基于此,结合笔者多年在国内外旅游的经验,本文通过文献搜集和通讯交流,试图对广州城市形象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旨在梳理广州城市形象研究重要成果,明确今后城市形象研究的主攻方向;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工作部门改善广州城市形象提供参考依据。

2 城市形象、城市标志及城市景观的内涵

2.1 城市形象

对于城市形象(City Image)的概念,学者之间还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一部分人认为城市形象是一种可以设计的文化表现与文化符号;另一部份人认为城市形象是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和观感,是城市性质、职能和文明的外在表现;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城市形象是审美主体的人对审美客体存在的对象物[4]。笔者分析认为:城市形象是城市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科学因素,包括地形、地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等作用于来访者或目击者,在受体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和记忆。

2.2 城市标志

城市标志(City Landmark)是指城市管理者对城市一些有形或无形资产,例如地形、地貌、建筑、文化底蕴、人物风情、经济、政治特征等,进行长期比较、筛选、综合、概括,抽象和提炼出来的最能代表城市本身个性和核心价值的具象或抽象文化符号的一种表现形式[5]。

城市标志可分为具象标志和抽象标志两种类型。①城市的具象标志多以一些实体建筑表述自己的个性。例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悉尼的悉尼歌剧院、新加坡鱼尾狮身像、北京的天安门、广州的五羊石像等;②抽象的城市标志多以城市文化或经济产业特征表示。例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水上城市威尼斯、花园城市新加坡、时尚之都巴黎和千年商都广州等。

2.3 城市景观

景观(Landscape)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界定。在风景园林学科,景观是指具备审美特征的自然或人工建成的地表景色,意同风光、景色或风景。在自然地理学中,景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地形、地貌、土壤、水体、植物、动物等构成的综合体[6]。本文在评述广州城市形象研究进展时,主要依据风景园林学科给出的景观内涵对各时期景观研究状况进行论述。

3 广州城市形象研究回顾

3.1 广州“羊城八景”评审结果的历史变迁

城市景点是开发旅游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自宋朝开始,广州就有由政府组织文人学者,乃至老百姓评选“羊城八景”的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市政府曾于1963、1986、2002和2011年,共4次组织专家学者和市民评审新的“羊城八景”。“羊城八景”评审结果的历史变迁情况见表1。

由表1可见:

(1)“羊城八景”多以“地名+风景”的方式命名。例如,云山叠翠是指白云山上层层叠叠的树林;古祠流芳是指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陈家祠。

(2)广州历代评选出的“羊城八景”均以白云山和珠江的山水景色作为选景的主体。各朝代与白云山有关的景点有:蒲涧濂泉、白云晚望、景泰僧归、白云松涛、云山叠翠等;越秀山是白云山的余脉,描写与越秀山有关的景点有:粤台秋月、越秀松涛、越秀连峰、越秀层楼、越秀新晖等;描写与珠江景色有关的景点有:鹅潭夜色、珠江秋色、珠江夜韵等。

(3)各朝代选出的“羊城八景”多位于秦汉时代南越王墓至南越国宫署遗址连线之间的地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年代的选点略有差异。1975年,广州的考古工作者在中山四路的儿童公园一带挖掘出南越国宫署遗址,这个地方正是宋朝的海山晓霁及明、清时代的番山云气和孤兀禺山所在地点;1983年,广州在象岗山考古挖掘出南越王墓,其位置就是粤台秋月和象山樵歌景点所在地点[8]。说明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3.2 广州城市综合形象及形象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概述

在21世纪,广州经济有了很大发展。2014年5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4城市经济竞争力蓝皮书》中,广州的经济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5,在中国大陆城市中排名第3[9]。根据吴福珍收集的资料,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的《2018全球城市报告》连续四年将广州的城市综合实力指数列为世界城市第71名,潜力指数列为第59名[5]。说明经济实力对城市形象有重要影响。

影响城市形象的组成因素既有自然环境因素,也有人文因素,谁主?谁次?在这些因素中,哪些因素需要进行改善的?张茹等[10]通过发放问卷和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的方式,向广州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咨询了他们对广州市容、市民文明程度等多个城市形象构成要素的满意程度。结果表明:被访问者对广州市容、商业服务态度和企业信誉等10多个项目评价较高;国外游客对市容、市民素质、服务态度和企业信誉关注度大。

朱其静等[11]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收集访穗商务人士网络微博、游记语义等方式,调查研究了参观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商务会展的游客的广州形象感受。结果表明:商务旅游者对广州的美食、购物和气候环境较满意;对广州交通、治安、房价、空气质量满意度较低。但是,后来的研究结果发现:旅游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对城市形象影响因素有不同反应[12]。

3.3 外国人眼中的广州城市形象

王毓等[13]对日本籍来穗人士,邹蔚苓等[14]对非洲籍来穗人士,昌敬惠等[15]对在穗求学的外国留学生先后进行过广州城市形象调查。这些研究成果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外籍人士对广州的综合形象,尤其是对形象构成因素中的美食、购物以及广州人对客人的包容态度等认可程度较高;对交通等方面认可程度较低,而且,认可态度的高低与被访问者的国籍有关:亚洲人、非洲人对广州形象认可程度高;美洲籍人士认可程度低[16]。

3.4 广州形象宣传推广研究概述

广州市有关主管单位和城市研究学者在21世纪做了大量城市形象宣传推广工作。2010年,广州市委宣传部执导发行了《千年羊城,南国明珠》城市形象推广宣传片;2015年发行了《广州因你而生》城市形象片;2016年推出了《广州欢迎您》城市形象片;2017年3月广州城市形象片《花开广州 盛放世界》在纽约时代广场滚屏播放24小时。但是,也有一些研究结果指出:这些视频存在镜头重复使用、城市定位不清晰、技术滞后、不接地气等问题。

3.5 图书、人文素质在城市形象评价中的作用

谢燕洁等[30]研究结果认为:公共图书馆可在城市形象建设和宣传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西雅图图书馆通过提供资源与服务,发起“城市读书计划”,号召社区居民定期一起阅读和讨论一本书,以此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结果,他们将西雅图塑造成了美国“最有文化”“最爱读书”的城市形象。

4 广州城市形象塑造与推广的建议

城市好形象的形成不是单纯地依靠城市物理因素,一些抽象因素,例如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对城市形象也会产生巨大影响。而且,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社会不同阶层对城市好形象也有不同的要求。吴晓松等曾从城市建筑的角度出发,对广州进行功能分区,试图重塑广州新形象[17]。刘青从公共管理视野出发,认为需加强景点、市民、政府、文化和开放五大形象的建设才能提升广州城市形象[4]。谭亮从美术的角度研究广州城市形象,认为增设文化创意艺术区是塑造城市品牌的一种有效途径[9]。可见,提升广州城市形象需要多学科密切合作。塑造一个良好的广州城市形象,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4.1 政府牵头,全民参与是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的关键

创新塑造城市新形象是一个社会资源循环再利用的过程,没有掌控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政府领导与支持,城市形象塑造过程将寸步难行;光有政府的意愿,没有市民参与,形象塑造只能是一句空话。

4.2 形象建设要硬件和软件建设一起抓

在城市硬件建设中,要加强对城市热岛效应和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风景园林学科应尽早研究出一套可消除热岛效应、消除雨天城市街道积水内涝的海绵式城市的规划方案。使广州真正成为一个宜居城市。

近代学者对城市建设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扩展到一定规模以后,会引发出一些不利于人类居住的环境因素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城市热岛效应及城市热浪,将引发居民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增加。英国的气象学者Lake Howard首次报道了伦敦市中心气温比郊区气温高这一天气现象[18]。Manley首次提出了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简称UHI) 这一概念,即城市郊区气温低,城市中心区气温高,高温的中心区犹如平静海面突出的海岛[19]。由于高温会危害人类健康,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周淑贞等报道了上海市热岛效应的年际、年内和日变化规律[20]。程迪等利用1959~2012年共54年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等9个城市高温热浪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我国国家气象局对高温热浪的定义,即当日最高气温≥35 ℃时,该日被确定为高温日;当高温日持续天数≥3 d时,即被确定为一个高温热浪过程。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高温热浪日数和强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升,2007年到达高峰;广州城市的热岛效应对夜间增温影响比对日间增温影响大[21]。李芙蓉等、王敏珍等先后综述了城市高温热浪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她们的研究结果表明:15~25 ℃是适合人居的理想气温;高温热浪可诱发人群心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病等疾病的发生,当地居民死亡率增加;老年人、儿童、婴儿受影响最严重;高温热浪影响依地区和人群不同而异[22,23]。

(2)城市扩展带来的第二个不利因素是降雨期间城市街道的积水问题。 城市街道积水造成交通堵塞、人民财产遭受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城市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海绵城市”(sponge city)这一概念,即把城市规划建成一个具备海绵性质的人类居住场所。雨天,它可吸水;旱天,它又可缓慢释放水分[24]。2016年,我国杭州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25]。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环境科学、城市建设和风景园林科学工作者对不同地域的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彭少麟等、蒋世章等、白杨等、苑睿洋等先后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方法、热岛效应的本质、危害情况、应对办法等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报道均认为:城市扩展后,下垫面性质的改变、空气污染物质的增加、人工热能的排放与聚积、城市设计的缺陷等均是诱发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雨天城市街道积水的对策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循环利用雨水、增加湿地面积比例、合理规划和改造城市等[26~29]。这些研究的发现和建议为解决城市热岛效应和建设海绵城市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但是,空气污染、人工热能排放、硬地面积的增加对城市热岛效应贡献率究竟各有多大?绿地面积(包括建筑物顶部绿化面积)需要多大?露天水池和湿地面积需要多大才能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对这些问题的定量研究报道还不很多,值得深入研究。

4.3 提倡全民读书,全民健身,全面提高市民的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

广州的文化事业与国内外一些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以公共图书馆为例,到2010年底为止,广州公共图书馆仅有16座,平均63万人才拥有一座图书馆,总藏书量不足1900万册,人均图书量1.9册/人。上海拥有公共图书馆29座,北京为25座;人均拥有图书量,上海为2.36册/人,北京为3.63册/人[30]。以上数据说明广州的文化事业有必要迎头赶上。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广州研究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