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赋能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2022-11-16高尚兵杨轶

江苏教育 2022年68期
关键词:胜任育人特色

高尚兵 杨轶

大数据、虚拟现实、“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深度开发和运用为教育教学方式带来变革的同时,还有力地驱动着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以下简称“恩来红小”)基于本校红色文化育人的鲜明特色,依托智慧校园建设契机,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红色文化融合育人的探索,构建红色文化育人新生态,铸就了红色文化育人特色品牌,生动诠释了信息技术赋能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特色文化建设的强力引擎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加快重塑教育发展的新格局,科技与教育的双向赋能正在推进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品位和实效。

(一)“智能+”设备

当前,人工智能巨大的教育价值和应用潜能正在不断显现。学校可以通过电子大屏、激光投影营造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智能导览机器人介绍校园环境设计渊源及文化背景;可以通过校园电视台讲述党史故事,传递文化自信……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正在一步步地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塑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气质。

(二)“智慧+”环境

智慧校园建设优化了学校的物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学校的物理环境建设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科技感,使校园管理和教育教学更为便捷和高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正在转向多场景智能化,学校的特色文化场域建设也突出了实境、实感,让智慧物理环境加深学生的沉浸式、多感官体验。文化环境的塑造更多借助智能平台互联来实现,学校的广播系统、电子班牌系统、室外电子屏等构建起了立体、交互、多层次的文化育人情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校园文化的洗礼,传承具有独特风格的校园特色文化。

(三)“智联+”场景

智慧互联是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学校特色文化育人所呈现的主要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多终端交互体验感受科技赋予学校文化建设的创新动能。从恩来红小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看,物联、智联场景的打造为学校红色文化育人提供了更多可能,使红色文化育人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恩来红小民防国防教育园内的运-20模拟驾驶、周恩来精神智慧展馆内的互动闯关等都实现了基于人机交互的独特体验,让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变得可亲、可感、可触摸,增强了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

二、智慧平台:特色文化育人的联动终端

(一)资源库——共享共建

互联网时代的丰富数字资源让人尽享便利的同时却也不得不花费时间去甄别和筛选信息,为此建设贴合自身教育教学需求的资源库显得尤为必要。校际、教师间共享已有的教育教学素材,依托资源平台的筛选、整合、分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用户端的创新、共建、共享进一步丰富资源库的内容,使资源库处在实时更新的动态发展中。

(二)云教研——互联共创

恩来红小聚焦教科研的痛点,营造开放的智联教科研云环境,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数字化;打造师生教育科研、学科资源、成果共享一体化服务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构建开放互联的教科研创新空间;构筑“智慧云”“鸿合π”等云端平台,实现教育教研资源的实时共享。教师依托教研平台开展教学研究的同时,积极探索知识库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术水平、技术水平。

(三)家校社——互助共赢

整合家庭和学校育人资源,促进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家校社智慧互联、无障碍互通打破了以往碎片化的育人状况,发挥了育人共同体的整体性优势。恩来红小以家校通、电子班牌等实现学生在校信息的实时互通,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等数据的真实、安全并形成完整的信息链,利用大数据生成学生表现报告以保证立德树人表现数据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实现家校社互通共赢。

三、未来方向:科技文化共生的融合样态

2005年欧盟正式发布的《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框架》提出数字胜任力的概念,将其定义为21世纪公民在工作、就业、学习、休闲及社会参与中自信、批判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和学生数字胜任力的培养是支撑科学技术应用和学校特色文化融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实现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提升课程思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保障。

(一)数字胜任力的培养与提升

数字胜任力是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2022年3月,《欧盟公民数字胜任力框架》已更新到2.2版,系统提出了公民应具有信息域、交流域、内容创建域、安全意识域和问题解决域5个“素养域”。

1.教育工作者

数字胜任力的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广泛,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帮助学习者创造性和负责任地使用数字技术获取信息、创造资源和解决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数字技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包括数字资源开发、教育教学实践、评价机制变革、学习领域赋权等内容。

2.学习者

学习者数字胜任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信息和媒介素养、数字交际与合作、数字内容创造、责任主体性、数字问题解决能力5个分支领域。学习者需要学会分析信息需求、甄别资源真实性,需要学会运用数字技术开展交流与合作,能够运用数字技术去创造或改造更为多元的数字内容,能够运用数字技术恰当地解决问题,在使用数字信息时能够确保生理和心理健康。

(二)数字化视域下的课程思政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学校要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利用学科课程本身的特色和优势,提炼爱国情怀、文化自信、价值认同等核心要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让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数字化视域下的课程思政需要融合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教育工作者的合作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坚持“四个自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信息技术正处于不断更新的高速通道上,推动着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创新、可持续发展。学校要紧扣时代要求,直面教育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更好地履行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的使命与责任,拓宽视野,打造智慧教学环境,推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推动教育科研向数字化转型,重新定义教与学的模式,加强对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数字胜任力培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的需求。

猜你喜欢

胜任育人特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