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阳市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路径初探

2022-11-15

农业装备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丹阳市农业机械社会化

鲁 砚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关键字: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服务中心;对策建议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为其他农业生产者提供各种农机服务,包括机耕、机播、植保、机收等服务,以及相关的农机维修、农资供应、中介、租赁等有偿服务的总称,是推进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丹阳市通过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内容的不断拓展,积极发展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1 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现状

1.1 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概况

通过30多年的努力,丹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农机服务组织126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94个,农机维修经营点33个。农机服务组织作业服务面积达23.53万hm2,农机服务年收入达到38 243万元。同时丹阳市拥有的农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21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8 836 kW,拥有中大型拖拉机2 135台,乘坐式水稻插秧机1 356台,谷物联合收割机1 134台,植保无人机163架,特色农业机械3.01万台。自2020年以来,丹阳市已建成2个省级“服务中心”、5个市级“服务中心”,见表1。

1.2 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成效

1.2.1 降低农户农机使用成本

农业机械逐渐成为粮食耕种、植保、收获及后续加工等作业的必要选择,而机械收割、机械耕种的农机价格偏高,并不是所有农户都有能力购买,即便是有这类农机,油耗费、人工费以及维修费等一系列成本也很难承担。目前实践推进的“服务中心”,既能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的服务,又能在农机维修、农资配送、农产品后续加工等环节提供综合服务,保障农户收入稳定。据表1统计,目前丹阳市11个省、市级“服务中心”共配置各类大型农业机械245台(套),总投资达到2 985万元,“服务中心”的建设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大大降低了农户农机使用成本。

1.2.2 缓解小农户劳动力短缺困境

受城镇化建设影响,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小农户生产陷入劳动力短缺的困境,实行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小农户的最佳选择,而由于购买农机的不经济性,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其进行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佳途径[1]。小农户通过服务中心可以轻松选择农机作业服务,也可以接受培训指导等业务,不仅有效缓解了小农户无人种田的困境,也有利于小农户获取更多农业信息,促进其收入增长。人工成本、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也会因农业机械化而大大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也随之减少[2]。据表1统计,目前丹阳市11个省、市级“服务中心”可为周边1 480个小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服务小农户数占全市农户的比例达到19.60%,较好地缓解小农户劳动力短缺困境。

1.2.3 促进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

据表1统计,目前丹阳市11个省、市级“服务中心”粮食种植总面积达到1 073.33万hm2,“服务中心”积极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生态型犁耕深翻、精量播种、高效施肥、精准施药、绿色烘干等农机新技术,2022年开展农机新技术作业服务面积达到1.31万hm2。当前,通过建设“服务中心”,加快了农机新装备、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农户可以更加便利地使用农业机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机械在各农户中的实际运用,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也可以通过农机维修记录以及农户的使用反馈等,总结农业机械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升级,促进农机科技创新发展。

表1 丹阳市“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统计表

2 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化程度不高

“服务中心”经营主体的成员结构仍然多为农业经营者,与专业人员相比,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无法适应制度设计[3],从而阻碍自我发展。同时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在农闲时节的机构和人员组成还能勉强维持运营,但到了农忙时节,管理和服务上的需要就无法很好地满足了[4]。因此尽管制定了“服务中心”的管理制度,但其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和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使其无法建立并实施规范的制度,没有这种长远的发展规划,“服务中心”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2.2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内部规划仍需调整

目前,丹阳市已建成2个省级、5个市级“服务中心”,2022年新建1个省级、3个市级“服务中心”。从“服务中心”数量上来看丹阳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安排得当,对未来的建设发展也有良好的规划。但是从“服务中心”的内部设立的基础设施出发,“两库两间两室两中心”的设立可以使“服务中心”内部的运作顺利,但是考虑到不断扩大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等实际情况,与农机作业相适应的配套措施设置还需增加,包括道路、宜机化农田、服务示范基地等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机作业的配套设施都需进一步完善。

2.3 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信息环境不完整

从市场的供需双方来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两方都以农业经营者为主,其中又多为普通农民,在有关管理及经营方面缺乏相关知识,对信息化平台运用并不熟练,不能及时掌握相关的优惠政策信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由于供需双方在政策法规方面的意识淡薄,在进行决策时具有随意性的特点,或是在签订合同时采用口头协议等方式,在后续的农机服务中易造成纠纷,影响农机服务组织进一步发展[5]。

2.4 资金匮乏阻碍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

建设一个“服务中心”,需要配置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初加工等重点环节大型机具近20台套,投资额一般达180万元,维护这些农业机械也会产生后续费用。同时由于“服务中心”提供的是综合农事服务,在有关人员培训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农机服务组织没有雄厚资金的支持,又缺少融资渠道,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导致设施建设、农机投入资金不足[6]。

3 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高质发展的建议

3.1 强化农机信息化建设

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高质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等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化平台应运而生,同样,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来说,通过完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促使供需双方充分沟通,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了解农机服务情况,探索网上预约制,网上销售等方式,减少供需双方之间的交易成本,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高质运行发展。监督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对“服务中心”的交易、制度建设以及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及时发布相关政策信息。

3.2 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管理水平

为提高“服务中心”的管理水平,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根据粮食作物的季节性特点,保持好农忙期与农闲期之间的管理平衡,安排好农闲期关于人员培训及农机维护等方面工作,同时也设置应对突发事件的专业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其二,要加强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适当引进优秀人才。对组织内部人员要加强其法律政策意识,杜绝“口头协议”。同时也要重视人才引进,吸收宝贵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加强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人才的培养以及对农业新型高效机械的研发[7],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发展。

3.3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的“服务中心”在配套基础设施上仍需改进。首先需要推进与农机配套的道路建设,解决好农机的出行问题;其次将分散田地改造成宜机化的农田,满足农机作业需求,减少农机作业成本。最后要做好示范建设,选取优秀“服务中心”,重点扶持,根据粮食耕种的实际情况,划分出不同的种植区域,进行分类指导,扩大“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

3.4 加大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服务中心”这种农机社会化服务新业态,对经济效益好、示范效应明显的“服务中心”,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其示范带头作用;总结分享成功经验与做法,录制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宣传播放;同时组织农机服务组织的人员进行观摩、学习,充分体现政府与农机服务组织之间的紧密联系[8]。通过加快推进“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高质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丹阳市农业机械社会化
丹阳市开展汛前安全检查 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丹阳市强化安全生产“行刑衔接”
丹阳市直击痛处 全面提升执法质量
农业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