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栀子的药物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2-11-15陈冠宁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药剂科吉林长春1300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11期
关键词:藏红花药理作用栀子

●陈冠宁(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药剂科 吉林 长春 130000)

中药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1],又名黄栀子、白蟾,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以泻火除烦、凉血解毒为主要功效,内服用于消渴、热病心烦、血淋涩痛,外敷用于扭挫伤痛。栀子的主要成分包括环烯醚萜类京尼平、栀子苷,二萜类西红花酸、西红花苷,黄酮和有机酸酯等多种化合物,其成分代谢产物和提取物具有一定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神经保护、降血糖等药理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2]。本文对中药栀子的药物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中药栀子的研究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1.1 环烯醚萜类

环烯醚萜是栀子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环戊烷和半缩醛是其主要的母核结构,醇羟基属于半缩醛羟基,其性质不够稳定,多与葡萄糖形成环烯醚萜苷,在栀子果实中以苷的形式存在。环烯醚萜包括环烯醚萜烷、环烯醚萜二缩醛酯、环烯醚萜苷和裂环烯醚萜苷4类,不同类型成分结构框架不同,但均发挥一定药用价值。其基本生物框架经过羟基化、芳香酸酯化和环氧化可发挥不同的生物活性,该类化合物也是多种植物药的活性成分。栀子中环烯醚萜以环烯醚萜苷为主要成分,其化合物包括6'-O-E-芥子酰京尼平苷(1),6"-O-E芥子酰京尼平龙胆二糖苷(2),4"-OE-香豆酰京尼平龙胆二糖苷(3),6'-O-E-肉桂酰京尼平龙胆二糖苷(4),4"-O-E-香豆酰京尼平苷(5),京尼平香豆酰葡萄糖苷酸(6),10-丁二酰京尼平(7),1-O-乙酰京尼平(8),京尼平葡萄糖苷(9),10-O-乙酰京尼平葡萄糖苷(10),京尼平异麦芽糖苷(11),10-葡萄糖基京尼平苷(12),京尼平-1-β-龙胆二糖苷(13),京尼平(14),京尼平葡萄糖苷酸(15),鸡屎藤次苷甲酯(16),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17),6-甲氧基去乙酰车叶草甘酸甲酯(18),E-P-香豆酰玉叶金花苷酸(19),Z-P-香豆酰玉叶金花苷酸(20),ixoroside(21),山栀子苷酸(22),栀子酮苷(23),栀子苷(24),各化合物结构框架详见图1。

图1 栀子中环烯醚萜结构框架

1.2 单萜苷

单萜苷是多种中药中的有效化合物,其结构类型以无环、单双环、三环为主,栀子中的单萜苷以单环结构为主,包括苦藏红花酸(25),栀子酮(26), 栀子二醇(27),jasminosideA(28),6'-O-sinapoyljasminosideA(29),jasminosideD(30),jasminodiol(31),jasminosideB(32),6'-O-sinapoyljasminosideC(33),jasminosideC(34),jasminosideE(35),jasminosideI(36),jasminosideH(37),jasminosideG(38),jasminosideF(39),epi-jasminoidess(40),crocusatin(41),各化合物结构框架详见图2。

图2 栀子中单萜苷结构框架

1.3 二萜类

栀子中还含有二萜类化合物,属于藏红花酸衍生物,是构成栀子黄色素的主要化合物。二萜类包括西红花酸、E-藏红花素-二-β-D-龙胆二糖酯等18种化合物,化合物属于水溶性色素,对酸碱盐的稳定性较好,其构成的栀子黄色素安全性较高,可用作天然色素,目前在工业染料和食品添加剂中得到广泛应用,因藏红花素

的独特性结构,其药理作用是临床研究的工作重点。

1.4 三萜类

栀子果实中含有环烯醚萜类、单萜苷、二萜类化合物,其花和茎皮中含有三萜类化合物,目前发现的化合物有熊果酸、铁冬青酸等10多种种类,对于研究栀子的药理作用,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1.5 黄酮类和有机酸酯类

在栀子果实,栀子花和树胶中还存在黄酮类和有机酸酯类化合物,张忠立等[3]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测定发现槲皮素等12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和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为首次发现。有机酸酯类主要存在于栀子果实中,包括3-咖啡酰奎尼酸、4-咖啡酰奎尼酸、槲皮素-3芸香糖苷等,其中3-咖啡酰奎尼酸含量最高。

2 主要药理作用

2.1 免疫系统

当机体发生炎性变化时,体内白介素-6、白介素-8等炎性细胞趋化因子大量释放,诱发炎症反应进行,白介素-8等炎性因子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微循环血流抑制,器官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导致组织坏死,功能完全丧失。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病原体的主要系统,当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将抗原破坏清除,维持机体正常状态。中药栀子抗炎作用显著,且因栀子苷结合靶点具有广泛性,其抗感染治疗具有多系统多靶点的作用特点。栀子苷可抑制细胞黏附分子和白介素-4等细胞炎性因子的基因表达,将P2Y14受体激活,抑制ERK1/2信号通路,减少细胞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在降低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同时激活和增殖T淋巴细胞,积极推动机体免疫应答,并降低促炎因子细胞表达,通过免疫T细胞的调节而发挥抗炎作用。此外,栀子苷在抑制免疫应答时,可明显降低前列腺素水平,在神经系统炎症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

2.2 消化系统

《本草衍义》中指出,仲景治伤寒,虚烦不得眠,栀子豉汤治之,胃中热气可消,利腑脏润养[4]。栀子具有一定保肝利胆、促胰液分泌的作用。四氯化碳通过活化肝细胞P450酶,产生自由基,对肝脏造成损害,而肝脏内的谷胱甘肽可与自由基反应,减轻毒害作用。栀子苷可抑制四氯化碳肝中毒的小鼠血清中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从而增强肝脏谷胱甘肽的含量,发挥保肝作用。此外,栀子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可进一步增强保肝作用。栀子中的环烯醚萜苷等成分具有利胆作用,藏红花酸、藏红花苷等化合物可增加胆汁的分泌量,促进京尼平成分发挥抗胆碱能作用,经十二指肠可抑制胃液的分泌。京尼平苷可降低胰淀粉酶水平,胰腺炎发生时,栀子通过利肝胆改善胃肠系统发挥治疗胰腺炎的药理作用。

2.3 神经系统

脑缺血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与活性氧和炎性刺激的作用有关,栀子药物有效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状态,降低一氧化氮合成酶、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脑出血模型大鼠使用栀子苷、黄芩苷配伍,大鼠炎性反应上游信号通路可得到抑制,避免脑缺血后组织发生继发性损伤。脑血管病变、炎症反应、脑挫伤等引起脑水肿的病理过程需要中枢神经系统水通道蛋白的参与,栀子苷可降低水通道蛋白-4水平,从而保护脑组织降低继发性脑水肿的发生风险。

2.4 心血管

栀子乙醇提取物可抑制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栀子中的西红花苷及代谢产物可对胰脂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实现降血脂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脉管系统疾病。藏红花酸等化合物可降低机体血清中乳酸盐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活性,可提升心肌组织中三磷酸腺苷含量,改善心肌血氧状态,预防心肌梗死。京尼平苷和京尼平可降低血液中血小板聚集度,抑制磷脂酸酶活性,表现抗血栓作用。

2.5 内分泌系统

《药性论》中指出,栀子明目,治时疾,除热消渴。栀子黄色素对α-葡萄糖具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碳水化合物向葡萄糖转化,同时减少小肠对糖类物质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5]。栀子苷作用于胰腺β细胞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提升因血糖升高反射性引起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高糖刺激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实现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呈现降血糖作用。

3 总结

中药栀子含有环烯醚萜,单萜、二萜、三萜类,黄酮及有机酸酯等功能成分,其化合物的代谢产物和提取物主要通过抑制炎性通路表达、缓解氧化应激等方式达到抗炎、改善免疫、神经保护、利肝护胆、降血糖的作用。因此,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对栀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为今后治疗药物的开发和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藏红花药理作用栀子
原来藏红花这么贵啊,那我找的这款岂不是白捡?
苦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市场价一克一百元的藏红花,师姐给你们搞到了20元!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藏红花泡水,适合谁饮用
栀子(赵润怀 摄)
伊朗的茶(上)
栀子金花丸中3种成分溶出度的比较
瑞香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