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教育类节目对教育均衡的辅助作用

2022-11-15王卫军

记者摇篮 2022年7期
关键词:儿童节目类节目儿童

□王卫军

一、儿童教育类节目的价值

1.提供教育服务

我国的大众传媒教育服务已经过多年的发展,为人熟知的大众传媒教育服务有学历教育和儿童教育。大众传媒的学历教育主要依靠国家开放大学,而儿童教育主要依靠电视节目,即国家和地方开设的儿童教育频道。我国的儿童教育类节目发展已经融合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作为大众媒介之一的电视媒介可以直接向儿童传递符合社会发展和儿童心理的知识内容等,因此,社会各界对儿童教育方面的传媒教育服务发展倾注了相当大的关注。

2.实现寓教于乐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特性,儿童最明显的特性是爱玩,因此,进行儿童电视教育需要注重儿童节目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尤其是低龄儿童,学习的自主性约等于零,所有的知识输入和学习都是无意识的,在进行教育内容设计时需要融入娱乐因素,对儿童进行潜意识的引导,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电视媒介与传统的师生教育和课堂学习有所不同,电视媒介拥有更高的开放性,所谓开放性主要指知识面和教育方式这两方面的开放性,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辅助儿童拓展知识面,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3.陪伴儿童成长

儿童节目与其说是一种娱乐性的教育形式,不如说是在家庭陪伴和同龄群体缺失的情况下,以电视节目的形式为儿童提供心理上的陪伴。通过荧幕向相近年龄段的儿童传达相同的内容,从而在儿童群体中产生共鸣。不仅如此,儿童节目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为儿童呈现丰富多彩的未知世界,在此过程中塑造儿童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成为儿童成长发展道路中的重要参与者。

二、儿童教育类节目特点及对教育均衡的辅助作用

1.观察——奠定儿童学习的基石

观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首要方式,儿童通过观察,完成大脑识别以及逻辑推理等系列认知。儿童教育类节目对0-6岁儿童进行观察引导,可有效提升儿童对事物表征认识以及逻辑推理能力;6-11岁的学龄儿童进入运算阶段,强化观察训练可有效帮助儿童区别客观世界与自我世界,此阶段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会赋予更多思维运算,能够深入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把握事物特征。因此儿童教育类节目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做好观察活动设计,为儿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山西少儿频道早教节目《积木宝贝向前冲》(后更名《积木宝贝闯世界》),针对0-3岁的低幼群体,以运动闯关为载体、科学育儿为目的,让宝贝在运动中充分观察体验,最大限度开发幼儿潜能。

节目分两种形式:一是幼儿为主角,运动闯关、亲子配合,辅以专家点评,以幼儿活动为载体传播科学育儿知识,譬如设计“视觉悬崖”等环节让低龄幼儿认知深度概念等;二是设计不同故事的人偶剧,通过认知颜色、数字、动植物、天气等,更好地吸引幼儿注意力,让故事引领幼儿认知。

节目由低到高递进设计,从基本认知到动手操作再到与人交往,慢慢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既满足儿童认知需求,又做到张弛有度。

2.求证——启发儿童学习解决问题的认知

6岁以上的儿童在观察基础上慢慢开展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进入这个阶段,便可通过运算推导解决思维认知中出现的问题。儿童教育类节目可对节目内容进行设计,训练儿童多种思维,儿童通过表象以及自己的猜测,一步步求证,最终得出结论,这对于儿童后续接受学习任务有积极作用。

日本有一档科学教育节目《像乌鸦一样思考》,借鉴伊索寓言“乌鸦喝水”,将物理科学分为观察、假设、求证、研究四部分。每一集都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研究,让儿童大胆提出假设,以实验的形式,求证假设正确与否,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由浅入深的教育方式能更好地锻炼儿童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认知准备。

3.启蒙——启发儿童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青少年时期儿童已经具备抽象思维,应进一步鼓励其不断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进而提升理性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儿童教育类节目可以根据儿童不同的发展时期进行设计,不断提升其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央视《小小智慧树》、深圳卫视《饭没了秀》等在节目中设置了一些“挑战”,鼓励儿童寻找线索,最终完成任务,既锻炼儿童观察和思考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独立自主能力,更好适应社会。

4.对教育均衡的辅助作用

儿童教育类节目承载着普及科学、传播知识的任务,为保证节目的科学性、权威性,大都由教育和传播等多领域专家策划、审核,通过不同故事设定、典型问题选择、多种形式表现,最终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其间更会邀请众多教育行业精英,集合各种优势教育资源。

教育类节目要善于利用多种渠道传播,广电媒体的巨大覆盖面和移动互联网的极大便利性,使优质教育资源更方便及时地送到观众和用户面前,打破了地域限制、家庭教育背景限制和教育条件限制,对推动教育均衡起到积极作用。

山西少儿频道《鼎鼎有名师》栏目邀请名师与学生互动,循循善诱、寓教于乐,让更多孩子接触名校名师资源,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

三、儿童节目制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平等开放的原则

电视节目经济效益来源于节目的收视率,节目想要获得良好的收视率必须保证节目的特色和调性,参考其他儿童节目的制作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儿童节目的吸引力。

2.新颖独特的原则

家长对节目的认可度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节目的收视率,所以,在制作儿童节目时需要将家长需求考虑在内,调动家长和儿童共同的积极性。现阶段,我国儿童节目还以传统的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为主,节目内容较为单一,且趣味性不够强,长此以往节目的收视率一定会呈现下滑趋势,甚至被直接淘汰。因此,节目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进行头脑风暴,在节目中充分体现新颖的节目形式和拍摄手法,制作出有意义的独创性节目。

3.与时代背景相契合的原则

儿童节目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但是也不能脱离现有的时代背景,儿童节目也要凸显时代性特征,需要通过特有的时代性特征传达出时代所要求的价值观,这样也可以有效把控舆论方向,在儿童节目中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四、当前我国儿童节目存在的不足

1.优质儿童节目数量少

儿童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儿童教育类节目越来越多。势头虽好,但依然存在创新不够、形式单一等问题,不能充分满足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2.同质化现象严重

当下大部分儿童节目,形式、内容上存在同质化情况,缺乏有效创新,许多节目泛娱乐化,虽然视觉冲击大,但深度略显不足,儿童广泛参与性也不足。

3.少儿节目投入不足

全国从事少儿节目生产的有广播电视台、传媒和教育等机构,除了少数头部机构凭借规模影响力、自有IP、产业支撑等因素有较高经济收益外,多数儿童节目生产机构盈利能力不强;少儿频道广告有严格限制,盈利能力较其他频道也有较大差距,虽然大家都谋求在文化教育、文旅研学、艺体活动等方面突破,但发展并不均衡。

五、促进儿童教育类节目发展的建议

1.树立媒体融合的发展理念

儿童教育类节目除通过广播电视传播之外,更需要以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多种传播手段和渠道进行传播,利用新媒体优势,更广泛地进行宣传,贴近儿童和家庭,增强其影响力和公信力。以《真的!很好玩之潮酷少年》为例,该节目在开播前便已通过微信、微博以及爱奇艺等互联网平台进行了广泛传播,有效提升了知名度。

2.增加节目知识含量,提升节目内涵

电视节目需要在广泛领域深度融合。要提升节目质量,必须结合传播规律,不断融合各学科专业知识;知识储备对于儿童节目的生产来说至关重要,教育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是儿童节目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助力教育均衡的关键;儿童节目要助力教育均衡,就必须更具广泛性和群众性,既发挥节目的社会公益属性,同时提高收视率和点击量,增加儿童节目的附加值。

同样,以《真的!很好玩》为例,该节目以儿童动漫为背景,采用了VR虚拟现实技术,在创作形式上可谓新颖,然而该节目并不局限在形式创新层面,而是重视知识科普,提升节目的观看性。每一季节目都设置了知识问答,多以活泼有趣的形式展现,深入挖掘了常见事物中不为人知的一面。

3.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儿童节目的趣味性

①增强互动,以增强受众的代入感,避免说教。对于儿童节目来说,唤起儿童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感是十分重要的,在儿童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需要带动儿童的参与感,简单来说,就是儿童认为自己也可以像电视节目中的孩子一样参与电视节目的录制,即便没有现场参与,也有同样的场外观看的沉浸式体验。儿童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无尽的求知欲,可以通过儿童的这一特征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拿《好奇魔学堂》为例,这是一档科学实验类的儿童节目,节目主旨在于通过科学实验的形式激发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节目环节设置十分合理,通过重重的疑问设置和探索解答,让儿童自行想象后再去验证自己的想象结果,不仅在节目开始为儿童设置思考环节,也通过适当的时间留白供儿童进行想象和思考,与场内的参与者得到相同的体验。

②难易适中,把握节奏,激起场外观众的尝试欲望。儿童成长过程中,专注力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但是,专注力的提高并不是直线升高的,而是阶梯状发展。若遇到的问题过难,其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从而形成抗拒心理;若遇到的问题过易,又会产生一定的自满与不屑。因此,进行儿童节目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对受众群体进行细致划分,确保问题难易适中。

③贴近孩子的内心活动,与受众产生共鸣。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儿童会独自面对一些未知的情况,独自进行情况分析和处理,这时候儿童就会出现心理状况的分化。节目需要善于捕捉儿童的微动作和微表情,运用镜头特写,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共鸣感,让儿童可以跟着节目主线进程一起思考。

以《小鬼当家》为例,这是一档季播节目,风格十分质朴亲民,以充分的娱乐性、教育性、思想性得到了儿童和家长的喜爱。《小鬼当家》取自电影同名,“当家”的过程中涉及理财、沟通、教育等相关内容,重点讲述家庭中的琐碎小事,琐碎却不平凡,平凡却又动人。节目内容不仅对青少年有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家长对家庭教育观的思考,思考家庭内部的代际关系及代际沟通模式,是一档综合性很强的节目。

节目《小鬼当家》的重要创作理念是充分纪实,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搬到荧幕中去。为了确保节目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也设计了一些游戏环节,但这些环节并不是喧宾夺主。节目属于季播,录制周期为一个月,旨在记录家庭原本的生活状态及家庭教育中产生的问题,包含一定的儿童理财内容。儿童在节目中成为家庭理财的主理人,以儿童为中心,展现家庭中的经济生活、亲子关系,发现家庭成员对一些事件的价值观和情绪反应,在经过家庭允许之后,通过微型摄影机进行镜头追踪和隐蔽拍摄,不去干扰影响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真实、生动。在发生情况或事件时及时对家庭成员进行访谈。虽然,节目的录制周期和制作周期比较长,但是能够真实反映一些问题,对孩子也是一种生活经历的积累,达到家庭即舞台、舞台即家庭的效果,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家庭生活中各种角色的扮演者,是孩子的父母,是彼此的伴侣,是父母的孩子,通过各个视角去理解家庭成员的想法。从节目的创作角度来看,创作者是无法控制事件发展的,因此,对创作者来说也具有无限的悬念,具体事件是否会影响家庭成员内部的关系,对创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遇到实在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可以由主持人介入,辅助调节,但尽量不去影响整个事件的进程,可以设置一定的任务去促进亲子互动,前提是不影响家庭生活。

六、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教育类节目对促进教育均衡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当前我国电视节目对儿童教育类节目的生产研发也处于不断探索中。面对当下节目同质化竞争、发展不均衡、动力不足等一些不利因素,相关制作机构应该进一步了解儿童个性需求,贴近儿童教育实际,对知识进行潜移默化地覆盖,通过多种传播手段服务更多的青少年儿童,以更加优秀的节目服务于国家教育均衡。

猜你喜欢

儿童节目类节目儿童
与孙子一起看看少儿节目
二胎开放政策下的儿童节目发展探究
留守儿童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乐趣”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