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数据的初中数学螺旋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2022-11-14黄敏瑜

师道·教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反比例螺旋函数

黄敏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教育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和“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开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技能、更新教学理念、改良教学措施以及提高教学成绩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意实践基于学习数据的初中数学螺旋型教学模式,在整个数学教学流程中,具体做法如下:首先通过智慧学习平台收集和处理教学大数据信息,提炼出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数据,并对其展开量化分析,以数据分析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等做出价值判断,为教学活动作出教学诊断;再以初中数学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策略调整、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螺旋型教学,教师灵活运用每一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准备课前预习案和课堂教学内容,构造螺旋型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螺旋式课程”设计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埃利斯借鉴布鲁纳“螺旋式课程”的理念提出:螺旋式课程的思想是首先确定各个学科的关键概念和方法,然后学生反复地学习和再学习这些关键概念和方法,学习的难度随着学习的次数递增而上升,从而迁移出新知识,并掌握新技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中也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模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基于学生的认知储备”,“在呈现相应的数学内容与环节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

二、教学模式的流程设计

在以学习数据为基础和精准掌握学生学情的前提下,教师通过“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层层递进的螺旋型教学,高效完成教学核心目标。其中,学习数据包括学生个人信息、知识数据、行为数据、情感数据和环境数据等;螺旋上升是指在深度、广度等方面都要有实质性的变化,即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要求。一是通过“课前”为教学设计、调整符合学生认知储备的教案,组合、选择、编制设计各个环节的练习、作业、测试等,将相关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整理好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课堂活动;二是“课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内容,以任务为引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探究激发内部学习动机和學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实现层层递进、螺旋升级的教学原则;三是“课后”总结归纳,作业设置注重分层、基础和递进升级,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的成果,达到熟练运用知识的目的,三个环节实现螺旋递进。

三、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

反比例函数复习课。

(二)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预习评测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意义、图像和性质、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基础知识已经基本掌握。

(三)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待定系数法列方程(组)确定函数表达式、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求三角形的面积及不等式的解集,对K值的几何意义、结合两交点的坐标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三角形的面积,进而由三角形的面积求点P的坐标,以及延伸相关的综合问题等,掌握数型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

(四)教学过程

1.环节一:课前预习

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学生先复习教师整理好的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回顾整理,再通过“高分云”学习平台操作完成预习评测任务;教师同步通过学习平台反馈的预习评测,获取数据信息分析学生的学情以进行教学诊断,并调整课堂内容、精准备课。

2.环节二:课堂学习

(1)情景导入——引入视频进行章节知识点复习

借助微信公众号“教学界”的相关视频,复习相关概念和性质,再通过讲评预习中的思维导图、预习评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补充优化。

(2)探究新知——借助“洋葱学院”中“参数K的几何意义”进行复习,并对应用K值的几何意义、动点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3)复习巩固——以学生为主体对预习评测的易错题进行答疑点拨和方法提炼

通过讲解预习评测的易错题,指导学生解决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联以及面积的求解,为下一步螺旋深度上升的课堂学习做基础铺垫。

(4)变式训练

通过对预习评测数据反馈的错题进行变式训练,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提炼和升华创新思维。

变式:如图1,直线y=2x+4与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A(1,a),与x轴交于点B,平行于x轴的直线y=m(0<m<4)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M,交AB于点N,

①求a的值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②当m为何值时,△BMN的面积最大?

③若点P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坐标。

对变式进行变形延拓、综合发散,让学生在掌握理解变式一后由单一的思维转变为发散性思维,开发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思维广度,使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综合性能力达到质的飞跃,也激发了学生尝试挑战难题、探索深度学习的浓厚兴趣。

(5)总结归纳——鼓励学生总结本次课的收获和疑问,反思在解题思路、方法速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合作总结提炼出最优的解题思路、规律策略和思想方法,由知识的表面认知升华到深度理解。

3.环节三:课后反馈

我们在学习平台上操作课后测试,使学生达到课后复习巩固和学习效果检验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及时反馈课堂学习的数据。本节课学习效果良好,虽然课后测试内容难度比预习检测有了一定的提升和拓展,但教学目标已基本达到。教师可对答题情况较差的内容进行课后补充答疑,对答错题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并对本节课进行反思总结,分析学生学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改进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为下一阶段的新授备课做准备。

四、结束语

随着“双减”落地,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管理、把立德树人的重心转向课堂,推进和实现有效教学、减少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和目的。根据螺旋型模式指导课堂教学,教师制定高效可行的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规程和教学环节,可以扎实学生的基础、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通过学习数据分析在螺旋型教学模式中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学习数据在数学螺旋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能够更加精准地确定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使教学效果呈高效螺旋递进。基于学习数据的初中数学螺旋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论教是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教学评价的核心思想,运用它去指导教学,既增强了信息反馈的教学力度,也贴近了师生紧密配合的主观感;对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智力及技能以及提高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欣欣.中职螺旋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益阳市第一职业中专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潘洪建;蒋武超;戴晓琳;孙向丽;谢婕;田晓玲;许英;吴娟;梅琳;卞爱萍;杨金珍.螺旋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笔谈)[J].当代教育评论(第11辑),2021.07.01

[3]陈金碧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思考——以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学为例[J].新课程(中),2019(6): 30-33.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习数据的初中数学螺旋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批准号:2020YQJK170)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反比例螺旋函数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螺旋变变变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