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2022-11-14曾敬强

师道·教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创新性针对性知识点

曾敬强

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是一个让数学教师从以传统授课为主的“定向型”教师转化为“智慧型”教师的重要举措。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不断升级和优化,通过有效性提问跟学生建立起互动,也是一个自我教育技能提升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对探知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走向有重要意义,这让作为受课者的学生可以对课堂枯燥的教学产生兴趣,有较好的课堂情感体验,能够自主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设计没有实际意义。在小学数学课上,一些老师缺乏足够的课堂提问知识,当可以随意提问时,提出的问题与实际无关,使学生难以深入思考。例如,有的教师习惯问“是不是?”“对不对?”等毫无意义的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无法得到有效锻炼;还有的教师在讲完一个重要知识点后,没有进行总结性提问,以帮助学生强化知识重点,而是以“听懂了没?”“还有没有问题?”提问学生,甚至还没等学生思考,就开始梳理自己刚才所讲的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识记。这种提问没有任何价值,对学生的学习毫无帮助。

(二)教师没有事先对课堂提问进行规划设计。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也是不一样的。一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上不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事先没有对提问进行科学的设计,在课堂中期学生注意力涣散、出现认知疲劳时不注意使用课堂提问,而在一节课将要临近尾声,学生已经无心学习,等待下课的时候提出大量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无心思考和回答教师的提问,课堂提问的效果自然很不理想。

(三)提问缺乏创新性及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牢记知识,并有针对性地点拨学生,启发其思维,强化学生某方面的学习能力。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很容易忽略问题的创新性及针对性。问题的设置较为死板、灵活性差,几乎成为了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通病。教师在提问时,往往没有顾及到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问题难度失衡,导致学生无法对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作出正确的回答。结果,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并产生了对回答课堂问题的恐惧感。

三、提高课堂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问题质量。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切实掌握学习内容,因此,问题质量非常关键。首先,要避免问题空洞。教师在提问时,不能为了所谓的全面性,而提出一些过于空洞、空泛的问题,以免学生无从下手,导致问题无效。该问题应具体且针对性强。这是让学生拥有清晰心态并真正从思维过程中受益的唯一方法。其次,问题不要过窄。在实践中,教师通常会提出过于笼统或过于狭窄的极端问题,或者提出的知识点太少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会趋于单一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不高。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这个狭窄的问题还倾向于将学生限制在教师的思想领域。因此,教师要结合知识点提出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知识找出解决方法。最后,问题要难度适中。为了充分展示问题的价值,确保问题在课堂上的有效性,并鼓励发展基础数学课程,问题不应该太难或太容易。

(二)加强对课堂提问内容的规划设计。要想让课堂提问取得良好的效果,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提问的时机上进行合理的把握,把课堂提问用在最需要的教学环节中,使用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兴奋,并鼓励课堂提问以激活学习环境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应对课堂教学任务进行合理设计,在课堂教学的前期,应在课堂导入方面提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但是只让学生思考而不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把问题的答案隐藏在后续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听课学习,自然发现问题的答案。在课堂教学的中期,學生出现了认知疲劳、注意力分散等情况,教师应设计一些难度较低,通过多项选择或相关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可以回答这些问题,以鼓励他们积极响应,课堂学习的氛围会再次得到激活,从而营造出积极热烈的课堂环境。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采用简短的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提问,重申课堂导入的问题,并直接给出答案,要求学生注意一些数学知识的要点,这样可以起到巩固这一节课的知识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要点的作用,并使一节课的教学前后呼应,具有较高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增强提问的针对性及创新性。教室中提问的一个好特征是确保提问有效。教师需要了解具有某些知识点的学生可以接受程度的,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这也是实施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和发挥的主要价值。考虑到这一点,当在教室里教书时,我们必须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使教室中提出的问题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确保提问适当,我们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目标,使他们了解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要对教学知识进行规划和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弱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年纪尚小的学生来说,不具备吸引力,容易使学生的思维跳脱,远离课堂。教师应当在提问时,对不同的知识或不同的学生群体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避免学生出现漫无目的的思考。同时间题的创新性对学生来说也有着较大的影响,教师应当突破陈旧问题的框架,将课本固定的知识融入生活中,提出创新性提问,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志愿服务,并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有教无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问时也要顾及所有学生,切不可“偏心”。为避免问题过难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问题过易难以激发学优生的思考欲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分层,即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问题,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首先向才华横溢的学生提出更多问题,鼓励学生改变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并帮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课堂;其次,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要为他们设计综合实践性问题,让他们经过一定思考即可回答,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对于学困生,要围绕基础知识设计问题,帮助他们夯实数学基础,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到各层次的学生,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创新性针对性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