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2022-11-14李凤平

师道·教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习题学困生教师应

李凤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班级都有学困生群体的存在,学生在知识水平、技能、品格、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学生的智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存在可变性、相对性、暂时性的学困问题。因此,教師在对待学生时,应结合其实际学习情况制定转化策略和补偿措施,从而有效地转化学困生。

一、充分认识学困生转换工作的重要性

教师应本着一视同仁的原则对待每一个学生,公正处理学优生与学困生群体。老师若对学困生群体不能给予足够的关注,整个班集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水准也将无法提高。所以,教师应把学困生转换工作置于关键地位,有效结合对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训练以及学校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学困生转换的重要意义。

二、将学困生转化工作融入教学中

学困生转化工作需要老师长时间的努力,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融入学困生转化工作。

1.针对学困生设计相应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课堂提问,这能够帮助教师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学优生的培养上,课堂提问环节也通常会优先提问学优生,对学困生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其实,学困生也是课堂主体中的一员,也是教育关注的重点,因此教师们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并根据各个阶段的学生特点设定各种难度的题目。例如,在对学困生进行询问时就可围绕语文课本中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询问,以减轻学困生回答的困难并培养其对学习的信心;而在针对小学高年级学困生进行询问时也可相应地提出一些探究性、思考性的,具有深度的语文问题。

2.语文作业和教学评价应当体现出层次性

教师在进行语文习题的设计工作时,应对学困生的学情予以充分的考虑,开展有层次的教学。适当降低学困生习题难度,对作业减量布置,但要求其自行完成。在考试时,也要区别对待学优生与学困生。在对学困生进行考核时,教师可以采用一对一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考察学困生是否独立完成了布置的语文习题,并经过自身的努力而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只要学困生愿意提升自己,教师就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予以鼓励和认可,从而保持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考试分数不应该是教师对学困生评价的标准,学生的学习过程才是评价工作关注的重点,如学困生的学习进步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等。教师应对态度端正、有所进步的学生予以及时的鼓励,充分关注学困生对学习的情感投入,确保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3.采用不同的激励策略,促进学困生的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具有积极的教学情感。教师应详细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与肯定,并恰当地使用鼓励策略实现学生学习情感的提升。针对学困生们在复习中所得到的进步,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点名表扬,让学困生感受到努力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从而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更加积极地投入。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班级中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学习,让学困生体会到集体的关心和鼓励,缓解其自身对学习和生活的消极情绪,使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

三、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

一些学困生通常对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缺乏足够的积极性。教师应细致地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主动引导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称赞学生,通过正强化慢慢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来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和增强积极性。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积极地和学困生进行交流,并给与充分的关注与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学困生的指导,及时对他们的进步予以表扬,适当包容学困生的缺点和不足,并引导其改正。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习题学困生教师应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