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新加坡服务贸易对比分析与启示

2022-11-14

商业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竞争力服务业新加坡

张 悦

(沈阳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59)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经济服务化已成为经济结构变迁和产业演变的基本趋势与客观规律,[1]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提升,2015 年中国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首次突破50%,但服务贸易竞争力羸弱,贸易逆差巨大仍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事实。2019 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高达2178 亿美元,大大抵消了货物贸易领域的顺差。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其服务业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同时新加坡也是与中国服务贸易往来最多的东盟成员国。自2009 年《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以来,中新经贸合作不断升级,2018 年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的升级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的签订,使两国在服务业领域开放、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合作等方面更加深入。截至2019年,新加坡已连续七年成为中国第一大新增外资来源国,同时新加坡也成为中国第二大新增对外投资目的国。2019 年新加坡对中国投资较上年增长45.7%,投资领域主要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领域。因此,通过对中新两国服务贸易结构及竞争力进行比较,将为中国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有益启示。

一、中国与新加坡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国与新加坡服务贸易总体规模比较

从总体规模来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从表1 可以看出,2019 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为7850 亿美元,与2006 年相比增长了5812 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除2009 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之外,其余年份,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稳步增长,2019 年达到2836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2019 年与2006 年相比较,增长了4005.6 亿美元。2008 年之后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逐年扩大,呈井喷式增长,这与中国在货物贸易领域的大量顺差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新加坡是东盟十国中最发达国家。上世纪80 年代后期经历了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时期”,奠定了新加坡以高科技、高效率为基础的经济体制。2019 年新加坡服务贸易总额由2006 年的1314亿美元上升到5802.9 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从2006 年的662.8 亿美元增长到2019 年的2962.8 亿美元,进口则从2006 年的651.2 亿美元增长到2019 年的2840.1亿美元。

表1 中新两国服务贸易总体国际市场占有率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UNCTAD 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可得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中国 3.6 3.8 4.2 4.0 4.6 4.7 4.6 4.5 4.5 4.4 4.2 4.3 4.6 4.9新加坡 2.3 2.5 2.6 2.2 2.5 2.6 2.7 2.6 3.9 4.0 3.8 4.2 4.4 4.6

(二)中国与新加坡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来看,运输、旅游等传统产业始终占据着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体地位,体现出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特点,其中旅游部门所占比重较大,2006-2016 年占比在20%以上,2017 年后有所下降,2019 年占比为12.2%。金融部门出口所占比重最低,多数年份出口占比在1%以下。其他商业服务出口所占比重,考察期内除2015、2018 和2019 年外,其余年份占比均在30%以上,其中2016 年达到39.5%。从进口结构来看,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占据了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大部分比重。金融部门占比相对较少,保险、通讯、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进口占比也不高,总体反映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仍然集中在传统服务领域,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占比较低,现代服务业开放程度相对不高。

从新加坡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来看,新加坡运输、旅游等其他商业服务在出口贸易中也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点与中国相类似。但同时新加坡在金融、保险服务部门出口比重明显高于中国。金融服务出口占比由2006 年的11.4% 上升 至2019 年的14.2%,2017 年 达到最 高 值14.7%,且在2014 年后出口占比已超过旅游服务出口,成为新加坡的第三大服务出口部门,反映出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持续优化。从进口结构来看,新加坡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占比同样较大,与出口相反的是,金融部门进口贸易占比相对较少,但呈逐年增加趋势,占比由2006年的2.2%上升至2019 年的3.5%。

二、中国与新加坡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中国与新加坡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MS)比较

通过对比中新两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可以看出,2006 年至2019 年中新两国服务贸易总体MS 指数均较高。2019 年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4.9%。新加坡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但与中国相比有一定差距。如单从该指数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强。

从服务贸易分部门MS 指数来看,中国建筑部门的MS指数最高,2017 年突破20%,新加坡则是运输部门指数较高,达到了9%左右。通过对中新两国主要服务贸易部门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出新加坡运输和金融服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而中国则在旅游、建筑服务部门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两国在金融部门的MS 指数相差较大,2019 年中国较新加坡低4.8%,反映出在具体服务部门竞争力的差异,新加坡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而中国在传统服务部门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

表2 中新两国服务贸易主要部门国际市场占有率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UNCTAD 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可得

运输 旅游 建筑 保险 金融 通讯、计算机与信息年份 中国 新加坡 中国 新加坡 中国 新加坡 中国 新加坡 中国 新加坡 中国 新加坡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3.7 4.1 4.3 3.4 4.2 4.0 4.4 4.0 3.9 4.3 3.9 4.2 4.2 4.1 3.6 3.8 4.0 4.2 4.3 4.3 5.3 6.4 7.8 8.3 8.4 9.0 9.3 9.1 4.5 4.3 4.2 4.5 4.8 4.5 4.5 4.3 3.5 3.7 3.6 2.9 2.7 2.8 1.0 1.0 1.1 1.0 1.5 1.7 1.7 1.6 1.5 1.4 1.5 1.5 1.6 1.5 4.0 6.2 9.2 8.7 14.6 13.3 10.8 11.0 14.2 17.0 13.7 23.1 24.4 24.1 0.9 1.3 1.3 1.1 1.3 1.5 1.6 1.6 1.7 1.8 1.8 2.1 1.9 2.0 1.0 1.2 1.7 1.7 1.8 3.1 2.9 3.1 3.3 4.0 3.2 3.0 3.4 3.2 2.6 2.2 2.4 3.1 4.4 2.9 3.1 3.8 3.9 4.0 3.9 3.9 4.0 3.9 0.3 0.3 0.4 0.2 0.5 0.5 0.6 0.7 1.0 0.5 0.7 0.8 0.7 0.7 3.0 3.3 3.5 4.0 4.4 4.3 4.8 5.1 5.2 5.2 5.4 5.4 5.4 5.5 1.9 2.3 2.7 2.7 3.4 4.9 5.5 5.3 5.2 6.4 6.3 5.9 6.7 7.2 1.8 2.0 2.5 2.6 3.2 4.5 4.9 5.0 5.1 5.2 5.3 5.3 5.4 5.4

(二)中国与新加坡服务贸易RCA 指数比较

中国服务贸易的RCA 指数在0.40-0.57 之间,且呈下降趋势,2016 年仅为0.399,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处于弱势水平;新加坡的RCA 指数在2006 年之后一直高于0.8,并且在稳步上升,2012 年后保持在1.1 以上水平,2013 年达到1.156,相比较而言,两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

在中国服务贸易主要行业中,只有建筑行业的RCA指数大于1.25,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其他服务行业的RCA 指数大多小于0.8,国际竞争力较弱。中国传统服务运输业和旅游业RCA 指数呈下降趋势,这些传统服务业不仅在对外贸易中缺乏竞争优势,且竞争力在不断减弱;但在建筑、保险和通迅、计算机与信息行业的RCA 指数增速较快。通过横向比较,新加坡运输、保险和金融业的RCA 指数超过或接近1.25 的水平,显示出较强国际竞争力,2018、2019 年RCA 指数均达到2.0 以上。中国在保险和金融业的RCA 指数水平较低,2019 年分别为0.74 和0.2,体现为较弱竞争力,表明中国在资本技术密集型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表3 中新两国服务贸易总体RCA 指数

数据来源:由UNCTAD 数据库整理可得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中国 0.570 0.560 0.542 0.500 0.498 0.471 0.493 0.430 0.445 0.411 0.399 0.400 0.413 0.421新加坡 0.849 0.915 0.987 0.969 1.024 1.087 1.122 1.156 1.149 1.137 1.122 1.131 1.137 1.143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中国和新加坡服务贸易总量、结构与竞争力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服务贸易总额高于新加坡,两国服务贸易结构有所不同,中国现代服务贸易比重相对低于新加坡,发展相对滞后。通过对总体和分部门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可以看出新加坡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水平高于中国,并在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反映出新加坡服务贸易结构总体优于中国。

中国与新加坡同为RCEP 成员,同时新加坡也是东盟各国中最具经济实力和政治话语权的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服务贸易模式不断创新的今天,未来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应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特别是在2018 年,中新签署《议定书》后,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更加深入和广泛,合作方式不断创新,在推动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应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表4 中新两国服务贸易主要部门RCA 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UNCTAD 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可得

运输 旅游 建筑 保险 金融 通讯、计算机与信息年份 中国 新加坡 中国 新加坡 中国 新加坡 中国 新加坡 中国 新加坡 中国 新加坡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03 1.14 1.17 0.98 0.90 0.85 0.94 0.93 0.91 0.96 0.93 0.93 0.95 0.97 1.52 1.66 1.78 1.80 1.88 1.91 1.95 1.93 1.93 2.06 2.01 1.99 2.00 2.01 1.40 1.19 1.14 1.29 1.04 0.98 1.00 1.00 0.82 0.83 0.85 0.69 0.71 0.68 0.44 0.47 0.49 0.45 0.59 0.68 0.68 0.65 0.64 0.55 0.62 0.61 0.63 0.65 1.57 2.19 3.02 3.19 3.74 3.44 2.85 2.55 3.33 3.83 3.27 5.47 5.28 5.63 0.42 0.45 0.50 0.51 0.47 0.66 0.65 0.70 0.68 0.37 0.46 0.38 0.41 0.44 0.22 0.28 0.37 0.46 0.39 0.60 0.60 0.71 0.77 0.89 0.76 0.72 0.75 0.74 0.84 0.81 0.88 1.11 1.41 1.14 1.18 1.22 1.23 2.02 1.86 2.04 2.01 2.03 0.02 0.02 0.02 0.03 0.09 0.05 0.11 0.17 0.23 0.12 0.17 0.19 0.21 0.20 1.09 1.37 1.42 1.48 1.46 1.65 1.80 1.85 1.87 1.87 1.97 1.99 2.01 2.00 0.24 0.27 0.32 0.31 0.36 0.41 0.42 0.39 0.42 0.48 0.51 0.49 0.48 0.49 0.23 0.29 0.30 0.35 0.36 0.43 0.41 0.69 0.67 0.76 0.94 0.87 0.90 0.93

(一)持续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中国金融等服务部门出口占总出口比重2013 年后呈下降趋势,结合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指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竞争力不强,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以旅游、建筑等资源劳动密集型为主,传统服务贸易部门占比较大,高技术附加值部门逆差较大,而这是导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2004 年以来中国和新加坡服务贸易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中新服务贸易总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平均比重为0.3%,中新服务贸易总额占新加坡贸易总额的平均比重为3.73%,均呈上升趋势。中国和新加坡在运输、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部门具有较强互补性,中新可在此方面开展更多合作,通过发掘两国互利共赢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创新经贸合作模式来增强双边贸易结合度,进而实现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升级,提高贸易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二)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中国服务业价值链层级

服务贸易开放程度与服务贸易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根本之策还在于走改革开放发展之路。OECD 公布的2018 年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显示,中国几乎在所有领域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指数均高于平均值。从中新RCA 指数对比来看,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较弱,技术附加值较低。中新《议定书》的签订为双方实现在更多领域和部门的开放奠定良好基础,双方不断提高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对服务业贸易投资影响显著。比如:可通过扩大开放,制定现代服务业产业政策,积极引导新加坡服务业企业在中国建立研发、结算中心,设立地区总部、营运基地等,通过“干中学”、技术溢出等效应获得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促进形成中国服务贸易技术型动态比较优势。另外,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世界主流趋势,新技术、新智能的应用使跨境金融服务成为国际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可借鉴新加坡在金融领域的开放经验,通过打造创新载体,承载科技、产业、资本、生态、空间等各要素最优匹配,打造要素自由流动市场,加快实现金融、电信等新兴服务贸易的突破性发展。通过构建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提升中国服务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层级。

(三)重视中新科教人力资本合作

现代服务业属技术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国服务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较低层级,多数服务业从业者从事低端服务行业,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创新意识、适应信息化时代服务贸易发展的高端服务贸易人才,这一现状也制约了中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升级。新加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其制度化、体系化的国家精英教育运行体系密不可分。两国可通过合作办学,交换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形成教育交流合作机制,比如:设立联合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培养中新在高端服务业中的急需人才,以适应人才需求市场的动态变化;通过合作办学项目,建立配套的资助政策来丰富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等。中新双边的教育交流合作,还将进一步带动中国- 东盟区域在教育和人力资本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区域服务贸易发展奠定人才优势。另外,教育服务贸易本身就是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内容,中新在此方面展开合作也将拓展双方贸易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模式。

(四)加强服务贸易政策实施针对性,完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贸易政策与产业投资政策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中国在贸易便利化措施等方面已有较大改善,但在知识产权、电信、自然人流动等方面与世界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相比较仍有较大差距,在跨境服务等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尚处于模糊、缺失状态,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新加坡及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服务业投资。因此,从法律层面推进服务业开放的顶层设计与实现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对内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放宽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限制,打破产业边界,鼓励数字技术与服务业及一二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立适应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比如:规范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和体验经济等的管理制度;对外应进一步深化“负面清单”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针对服务贸易中的关键性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在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基础上继续完善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为中新以及区域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五)以中新经贸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

“一带一路”合作是中新经贸合作的重点,新加坡的经济实力与地理位置决定其在“一带一路”实施中发挥重要协调和节点作用。在国际经贸合作从多边向双边转换的趋势下,深化中新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新加坡1981 年开始,先后实施“国家电脑化计划”、“国家IT 计划”等,2006 年启动“智慧国2015”,2014 年启动“智慧国家2025”等数字经济战略,中国可借鉴新加坡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基于中国在数字经济尤其是电子商务领域的优势,创新两国以“数字+”为代表的新服务,这将成为中国下一轮服务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合作也将对“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起到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推动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并带动区域传统服务业的数字化升级。

[责任编辑:潘洪志]

[实习编辑:李文雯]

猜你喜欢

竞争力服务业新加坡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新加坡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