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退出RCEP 的行业性根源及其回归的可能性分析

2022-11-14曹广伟

商业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谈判印度

曹广伟,张 振

(河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2020 年11 月15 日,RCEP 第四次领导人会议期间,15 个成员国代表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标志着这一历时8 年、历经波折的区域一体化进程终于取得一个圆满的结果。随着其成员国审批通过,在东亚地区将建立起一个涵盖15 个国家、22.7 亿人口、26 万亿美元GDP 总量,5.2 万亿美元出口额的巨型自由贸易区。RCEP 作为新生事物,其强大的生机也将在实施后逐渐显现。就区域维度观之,RCEP 的达成将优化区域内的生产分工体系,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以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总体绩效,为发展中经济体向区域价值链上游攀升创造有利条件。就全球维度观之,RCEP 的达成将会借助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推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往区域化的方向转型,对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推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正向作用力。

各方在签署RCEP 协定的同时,还发布了《关于印度参与RCEP 的部长声明》,指出印度的参与对创建区域价值链,造福各国人民,推动全球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承诺协定自生效之日起即对印度加入保持开放——只要印度提交加入RCEP 协定的书面申请,各签约方将立即启动与印度的谈判,为印度未来加入留下随叫随开的后门。根据RCEP 签署方达成的协议,印度在加入协定前可以以观察员身份参加RCEP 会议,以及RCEP 签署方举行的经济合作活动,充分表达了各方对印度重新加入RCEP 协定的强烈愿望。

既然各方对印度充满期待,为何在既往谈判中分歧严重又难以弥合?什么原因迫使印度政府选择退出谈判,游离于RCEP 协议之外?当前印度回归RCEP 的条件是否具备?未来印度重返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几率几何?回答上述疑问,首先要从印度参与参与RCEP 谈判的历程说起,谈判中印度一直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坚持关税保护的强硬立场,拒绝在原产地规则、市场开放等方面做出妥协,并在“自动触发保护机制”谈判中不断提高要价,最终导致各方逐渐失去等待印度回心转意的耐心,先行达成协议,待印度条件成熟后再吸纳进来。可见,印度游离于RCEP 进程之外并非是因遭受到其他各方的孤立与排斥,而是其保护主义政策、强硬不妥协立场导致的结果。通过对印度谈判立场追根溯源的考察,可以发现其贸易政策深受国内产业和民众因素的影响,每一项强硬立场的背后都有着强大的行业利益支撑。

基于此,本文希望从行业呼声和利益诉求契入,探讨印度参与RCEP 谈判的政策及最终退出的国内性根源,尝试发现其谈判立场形成的内在机理和逻辑,进而研判印度未来重返亚太一体化进程的几率和可能。

一、世界贸易体系重塑压力下印度加入RCEP 谈判,希望藉此分享一体化红利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体系加速调整:全球层面,WTO 框架内“多哈回合”谈判无法突破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的瓶颈而陷入僵局,经济全球化面临逆转的风险;地区层面,美欧日迅速调整战略,顺势推进大型区域一体化进程,在太平洋、大西洋两岸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和日欧经济合作协议(EPA)谈判,意在于发达国家之间(也包含少数发展中国家)率先建立起高标准、自由化经济集团,书写新一代国际经济规则,抢占未来经济秩序主导权;国家层面,美国在全球发起贸易战,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自由贸易机制弱化,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世界贸易体系的调整与重塑,深深影响着印度的贸易和投资。印度的商品、服务和劳务人员在欧美市场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发达国家鼓吹的公平、对等原则进一步压缩印度享受差别性优惠待遇的空间;大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各类生产要素产生强劲的虹吸效应,印度面临投资、贸易转移的风险;高标准规则的创设将持续阻碍国际资本向印度的流动,印度的仿制药生产和相关产品出口将遭受重创。怀有大国雄心的印度,更担忧被排斥于此轮世界贸易体系重塑的圈子之外,失去对全球经济的参与权和国际规则的制订权,遭受被围堵、被边缘化的厄运。

面对全球性挑战和区域性压力,印度政府坚持对内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深化与东盟、日本、韩国,以及南亚国家的自由贸易关系,推进与欧盟、澳大利亚、海合会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积极拓展自由贸易伙伴。2012 年,欣然接受东盟抛出的区域一体化橄榄枝,积极加入RCEP 谈判进程,希望融入高速增长的亚太经济圈。参与谈判伊始,印度态度积极主动,认为RCEP 是印度应对TPP 挑战的有力支撑,在一个规模巨大、规则适中的自由贸易框架内更有利于印度产业优势的发挥。经过论证,印度政府认为低关税下进口增加将降低厂商的投入成本,提高了印度产品竞争力、扩大消费者需求,并一再敦促出口商与政府相向而行,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充分利用印度自由贸易伙伴国的关税优惠,打开印度商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

但是,随着谈判的深入和现有自贸区的消极效应逐渐显现,印度参与RCEP 谈判的立场渐趋摇摆、退缩。印度政府认为RCEP 旨在消除关税、非关税壁垒的目标与“印度制造”、农业安全所仰赖的高关税保护之间存在难以弥和的张力——在高壁垒保护下发展起来的 “印度制造”,以及脆弱的农业不愿面对关税削减后大规模中国商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奶制品的冲击。因此,谈判中,印度代表团一方面希望留在RCEP 内促进服务业出口、享受16国统一大市场的红利;另一方面又希望继续维持高关税政策,保护国内产业发展,实现两方面获利。但是,贸易谈判本是讨价还价、相互让步的过程,其他国家不可能一味迁就、满足印度。相关产业和民众从眼前利益出发,认为政府在RCEP 框架下将无法继续有效保护国内市场,自身利益将遭受外来商品涌入的冲击,于是在国内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反对政府加入RCEP 协议的抗争。

二、农业领域:小农经济缺乏国际竞争力,坚决抵制政府加入RCEP 协定

印度参与RCEP 谈判遭遇最强烈的反对声音来自农业部门。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占有世界8%的可耕地,7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但印度不是一个农业强国,大多以家庭传统生产方式经营,农业基础设施、生产资料投入不足,生产效率低下,大多数农民依靠国家补贴生产、生活。为维护国内脆弱的农业安全,印度对农产品贸易长期采取高关税、高壁垒的保护措施,对农产品的约束关税率普遍定在100%-300%之间,平均实施税率也在30%以上。面对RCEP 在农产品,特别是农副产品领域的自由化雄心,印度农民和农业协会充满警惕,担心中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的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淹没印度市场。农业专家认为RCEP 将迫使印度对东南亚、澳大利亚开放农产品市场,届时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牛奶和乳制品,东盟国家的鱼类、豆油、橡胶、大米、棕榈油、茶叶、咖啡、胡椒和家禽,中国的加工农产品将大量涌入印度国内。民间社会组织已多次组织民众游行抗议,提出商工部应增加谈判的透明度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度,并要求各邦政府在保护农民、渔民和小型工业利益方面发挥带头作用。部分农民和农民工会忧心忡忡,担心印度被迫大幅削减农产品关税。他们认为,加入RCEP 意味着印度农产品市场将遭受廉价进口产品冲击、压低农产品价格,使印度农业生产者无利可图;剥夺农业工人的就业机会,使本就生活困顿的农民家庭面临新的威胁。各地的农民工会相互联合,逐渐形成了农民运动协调委员会领导之下的有组织抗争,向莫迪政府、谈判代表团表达对加入RCEP 的担忧和不满,要求政府在谈判中更多地照顾农民利益。

在奶制品领域,RCEP 遭受的反对更为强硬。目前,新西兰每年的牛奶产量为2200 万吨(MMT),其中出口1900万吨(占总产量的86%);澳大利亚的产量为1500 万吨,其中出口400 万吨(占总产量的26%)。两国控制着全球超过35%的乳制品贸易和超过50%的RCEP 成员国乳制品贸易。基于对新西兰、澳大利亚乳制品生产、贸易能力的认知,印度奶业协会认为,一旦在RCEP 框架下大幅削减或取消牛奶或乳制品关税,当地奶业将很难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同行竞争。印度农民运动协调委员会表示,任何根据自由贸易协定向国际贸易开放牛奶市场的企图,都将遭到所有奶农组织的抵制。RCEP 北京部长级会晤前,农民工会向国务部、商工部提交《反对开放奶制品市场的备忘录》中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正在积极寻求进入印度庞大的乳制品市场,倾销他们的产品;受此威胁的主要是那些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其全部生计都依赖于牛奶和奶制品;如果开放乳制品市场,依赖乳制品为生的1.5 亿印度畜牧养殖户将遭受毁灭性打击,敦促莫迪政府将乳制品行业排除在RCEP 之外。

农民组织质疑,在经济正在经历放缓时期、许多行业都存在担忧的情况下加入RCEP 的益处何在?同时,强调印度农业部门的脆弱性,一旦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廉价农副产品必将大量涌入,对印度的农产品价格产生负面影响。在RCEP 最后阶段的部长级会议、领导人会议前夕,印度全国各地的农民、工人、渔民、奶农、制造商、妇女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各种抗议行动,反对加入RCEP。包括“印度农民运动”(INDIAN FARMERS MOVEMENT)和“农民救济论坛”(FARMERS RELIEF FORUM) 在内的印度五大农民组织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称,如果印度参加RCEP,最终将因进口农产品的增加导致农民的危机。

来自农业领域强大的反对声音,使得印度在RCEP 谈判中投鼠忌器,不敢对农产品贸易采取全面的自由化,在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产品坚持高关税保护的同时,又寻求打开中国农产品市场,印度这种两面性的做法招致各方的不满,致使农产品贸易谈判进展迟缓。

三、制造业领域:新兴的“印度制造”,不愿在RCEP 框架下直面国际竞争

二战后,印度由于受到国内民族、宗教、地区矛盾的牵绊发展水平不高,直至1991 年效仿中国实施开放政策后才迎来发展转机,但产业结构依然畸形,农业、服务业占比较大,制造业力量微弱,无法形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吸纳,迟滞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因此印度政府长期肩负着“实现工业化”的使命。近年来,由于中国人口红利消退、产业优化升级,再加上世界贸易争端四起,导致亚太生产链、供应链、贸易链重新调整,依赖廉价劳动力的低端制造业开始由中国向外转移之势。印度希望凭借其庞大的“人口红利”,承接制造业转移,发展出口加工贸易,成为继中国之后的新一代“世界工厂”。

2014 年,新上台的莫迪政府推出“印度制造”,对内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外扩大开放、降低外资准入门槛,试图模仿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利用人口规模优势发展制造业,提出到2025 年将制造业产值提高到GDP的25%,以重启经济增长计划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其基础设施陈旧,道路、铁路和港口无法满足运力要求,经常性停电更是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工厂的装备落后,产业链配套不完整,产品质量难以把控;工人多处于无组织状态、技术型人才匮乏,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不足,生产效率低下;民主政体下各邦各自为政,缺乏强劲、统一的领导,国内市场相互分割,营商环境不佳;种姓遗毒思想犹存,社会包容缺失,难以建立平等、开放的社会关系,抑制现代性元素的增长。当前“印度制造”正在以一种披枷戴锁的姿势奋力向前,很多产业需要在政府的扶持、保护下发展。

莫迪政府为发展“新生”的制造业,在“印度制造”的口号下大幅提升关税保护力度,控制外来商品流入,鼓励进口替代。考虑到自身发展的短板和国际竞争的惨烈,印度制造业对开放市场准入并不积极。自RCEP 开启以来,印度商工部和其他相关部委已召开100 多场利益攸关方磋商会,广泛听取金属、化工、石化、医药、塑料、农业、纺织品、汽车和机械设备等行业的意见;印度工商联合会、工业联合会多次组织召开行业咨询会,收集整理企业意见向中央政府反馈;商工部也与多个邦进行会谈磋商,了解各邦的特殊利益和需求,并定期与其首席部长或官员接触,通报RCEP 谈判情况。通过一系列会谈磋商,印度政府深切了解到制造业、工商界对加入RCEP 的担忧与恐慌。印度产业界认为拟议中的RCEP 不会为各方创造双赢的局面,从已实施的贸易协定来看,低关税使外国公司更便捷地进入印度市场并占有了更大份额,但印度制造业由于竞争力不足,尚无法从这样的贸易协定中获得好处。在印度海德拉巴举行RCEP 第19 轮谈判期间,印度工业界向本国代表团表达其对RCEP 协议立即取消大部分商品关税的担忧,认为此举将导致中国货物激增,摧毁国内相关产业,希望谈判代表能够降低关税削减比例、争取更长时间过渡期,逐步控制或适应来自中国商品的冲击。2019 年7 月,在印度商工部部长戈亚尔举行一系列调研会上,来自工程、汽车、化工、制药、皮革、农业、海洋、食品加工、乳制品、铜、锌、铝、纺织品和宝石等不同行业的代表,表达了对RCEP 协议的“有害”后果感到恐慌,其中多数人强烈反对这笔交易,担心中国商品大量涌入,以及印度服务无法进入RCEP 国家。一位行业代表指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每当印度匆忙加入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时,贸易逆差总是会扩大。我们担心加入匆忙进行的RCEP 谈判,而又没有采取谨慎保护措施,印度可能面临‘自杀’的危险”。在RCEP 最后阶段的部长级会议、领导人会议前夕,印度全国各地的产业工人、制造商、小生产者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各种抗议行动,反对加入RCEP。警告政府如果参加RCEP,最终将因进口工业品的增加导致工商业危机。为防止中国商品借道东盟、日本、韩国等低税率国家涌入印度市场,印度建议订立更严格的原产地标准:享受关税减免待遇的商品,其最终出口国在其中的附加值应达到40%-60%的下限;建立更严格的“自动触发机制”,要求将更多种类的商品纳入“机制”适用范围,一旦某种商品进口超过给定的限额,自动增加进口关税,以限制该商品的进口量,保护印度脆弱的工业体系。该提议遭到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东盟10 国的联合反对,为RCEP 谈判又增加一项难以弥合的分歧。

在印度制造业强力反对下,印度对待RCEP 的态度一直犹疑不决。虽然其政界、学界一再强调“印度的未来在于加入RCEP,深度融入最为活跃的亚太价值链”,但印度政府也不敢对行业的激烈反对漠然置之。因此,在RCEP谈判中谨小慎微、立场保守,不愿做出有关货物关税削减的大胆承诺,致使RCEP 谈判一拖再拖,至今无法完结。

四、服务业领域:放宽人员流动限制的诉求难获满足,支持RCEP 的动力减弱

印度发达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以及随之成长起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奠定了其在RCEP 软件信息服务领域中的突出地位,力求各方大幅降低服务准入门槛,推动本国信息服务出口和专业技术人才跨国移动。从RCEP成员国间已签署的FTA,特别是与印度有关的FTA 来看,各方针对模式1(跨境交付)、模式2(境外消费)、模式3(商业存在)已达成确保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规则,大多以正面清单形式列明了开放承诺,深化了印度关注的电信服务、金融服务和商业服务等领域的开放力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还将金融和电信服务设立了专门章节,确保金融、电信服务的开放与透明。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各方的承诺也在不断深化,澳大利亚、新西兰承诺对模式1、模式2 和模式3 不做限制;日本对新增服务领域分部门大多没有限制,对部分提升开放程度的部门则从“不作承诺”到“没有限制”;韩国、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则不断取消或放宽对市场准入的限制,提升“没有限制”分部门比例。可见,在现有FTA 下,成员国对模式1、模式2和模式3 的承诺已达到一定的开放程度,能够基本满足印度服务出口的需求。但模式4(自然人流动)领域,各国基于维护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对劳动力市场开放持相当谨慎的态度,担心外来人口冲击国内就业市场、挤占国民就业机会,以及随之而来的外来文化“倾销”危及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制度。因此作出的承诺较少,对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业资格、办公地点本地化、服务提供者数量作了严格规定,开放程度普遍较低。

基于各方对服务贸易领域差异化开放的现实,印度紧紧抓住自然人流动议题不放,力求为国内专业咨询、技术人员跨境自由流动争取更多权力。因此,谈判中一改货物贸易领域的谨慎态度,力促各方放宽商务人员临时入境限制,特别是对以商业存在形式进入缔约国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进出入限制,探索推动自然人流动自由化的可行路径,确保不构成对跨境服务贸易的障碍;希望在谈判中纳入专业服务条款,成员国间达成对律师、工程师及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所需的资格认定和相互承认,以降低自然人移动准入门槛,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跨境服务创造条件;为服务和服务供应商提供国民待遇,提高跨境服务政策透明度等等。印度希望建立基于规则的人员流动条款,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在RCEP 各成员国间平稳有序地自由流动,从服务贸易尤其是商业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类(例如医生、IT 技术人员)的贸易中获得更多的盈余,以弥补不断扩大的货物贸易赤字。

各方对于放宽自然人流动限制,接纳国外技术人员进驻工作心怀疑虑,担心扰乱本国就业市场,威胁国家安全稳定。面对服务贸易谈判流于形式、本国IT 业竞争优势颇受束缚,印度对RCEP 谈判充满矛盾,既想加入RCEP,深度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又对RCEP 重视货物贸易自由化漠视服务贸易需求怀有诸多不满。因此,在谈判中不愿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做出过多让步,逐渐成为阻碍RCEP 达成的最大障碍。

五、部分新兴产业:担心利益遭受RCEP 规则侵害,质疑政府参与谈判的行为

医药领域,印度拥有高度发达的仿制药体系,被称为“世界药房”,对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充满警惕。因此,当日本、韩国在RCEP 知识产权章节谈判中提出“延长专利期限”和“数据排他性”等条款时,遭到印度仿制药生产者的激烈反对。他们指责此举将进一步强化医药公司对药品的垄断,“专利期限延长”可能意味着,人们必须在强制性专利垄断20 年后再等5 年,才能使用更便宜的新型救命药物;“不少于五年的数据排他性”,则构筑了阻碍仿制药生产商进入的壁垒,意味着批准低成本非专利药的生产时间将进一步推迟,限制低收入患者廉价药的获取。他们还与无国界医生组织、东南亚的低收入群体、农业组织,和相关国家疾病患者及家属建立起统一战线,在各类国际场合,特别是在RCEP 谈判、磋商中示威抗议,坚决要求将上述条款排除在RCEP 框架之外。多国民众的激烈抗议进一步强化了印度反对“专利期限延长”和“数据排他性”条款的决心,经过数年抗争,最终联合东盟、中国迫使日韩同意撤回提议,保住了其仿制药生产的奶酪。

电子商务领域,印度反对过度开放电子商务市场,坚持“数据本地化”。贸易专家和活动人士警告,开放电子商务的承诺将损害印度小、微型零售商利益,以及关税财政收入,冲击印度制造业发展。一旦“电子商务便利”和“电子交易支持”等条款获得通过,政府未来对电子商务的监管将更加困难,国内经济将成为不受监管的全球数字业务的一部分。同时,贸易专家坚持电子商务“数据本地化”,警告称,如果印度屈从于支持掠夺性全球数字业务的国家制定的全球数字贸易范式和规则,接受全球数据的自由流动,将牺牲本国的数字决策权力和主权。电子商务专家和活动人士的建议深深地影响到印度政府对待RCEP 的立场和态度。在谈判中坚持“数据本地化”,避免在电子商务领域做出过多承诺和让步,致使电子商务章节的谈判长期停滞不前。

六、印度谈判政策和立场形成的内在机理和逻辑

退出RCEP 虽然暂时可以保护印度特定行业和民众的利益,但长远来看将导致印度产业更加内卷化,最终伤害国内产业和经济。如,印度的普通制造业长期存在规模小、分散化、产能落后、效率低的缺点,需要外部力量注入才能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反观东亚国家的成功模式,落后国家要想实现发展必须进一步打开国门,吸引外来资本和技术,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实现资本、技术、劳动力和市场的充分有效结合。其次,印度诸多支柱产业,如钢铁、电信、汽车等被权贵资本垄断,成为工商- 政治共同体的赚钱工具。这种官僚资本既牺牲了印度社会的经济效率,还损害了印度的民主质量。加入RCEP,条约性强制力量必将打破垄断,冲击工商- 政治复合体,形成开放倒逼改革之势,为印度经济注入新的动力。第三,加入RCEP,将为开拓其他RCEP 成员国家的服务业市场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有利于发挥印度在软件和服务业上的优势。最后,加入RCEP,有助于印度巩固其南亚经济枢纽地位,有机会成为外国企业进入南亚的桥头堡。退出RCEP 协议,意味着以上诸多利好将化为乌有。同时,随着印度的退出和协议生效,RCEP 形成的投资、贸易转移效应将导致印度的产品难以进入成员国市场,并刺激跨国公司从印度撤资,转而在成员国投资设厂、开展贸易。据朱庆华等学者基于GTAP 模型的分析,发现印度退出RCEP 后经济增长将下降0.30%-0.59%,自身福利也将减少62.7-144.2 亿美元。

通过对印度媒体信息的梳理可以发现,印度参与RCEP 谈判的战略和立场深受上述三大因素的影响。其中第一大要素是促使印度加入谈判的动力来源,印度希望借助RCEP 平台深度融入活跃的亚太经济圈,为实现“大国梦”寻求可靠的战略依托;亦或避免被排除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之外,遭受被挤压、被围堵的风险。第二大要素是印度基于国内产业发展情况的外在反映,希望在参与RCEP 的同时给予缺乏竞争力的国内产业有效保护,避免相关产业在自由化的贸易环境中遭受国外产品的蹂躏和摧残。这种在各方致力于自由、全面、互惠的贸易谈判中过度寻求关税、非关税保护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印度参与谈判的动力和热情。第三大因素与第二大要素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均在于寻求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但第三大要素更多地体现了政府对抗议行业和民众情绪的关照,是执政党基于执政满意度和选票的一种现实考量,亦可看做是政府对抗议民众的妥协,并非对国家利益的准确、全面反映。三大原因也即印度在谈判中希望达到的三大目标,融入RCEP 分享经济红利、有效保护国内产业、平息民众不满。

但RCEP 谈判是讨价还价、利益交换的场所,其他成员国不可能一味迁就、满足印度的过分要求。三大相互抵充的诉求,不但无法形成推动印度加入RCEP 的合力,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印度参与谈判的努力。同时,三大因素在影响甚或决定印度立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参与谈判之初,融入区域经济圈、开拓海外市场是其第一需求,第二、第三大因素因尚不确定加入RCEP 可能的负面冲击,对印度的谈判战略牵制较少,最终促成印度参与谈判的积极立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与东盟、日本、韩国自由贸易关系中赤字增加、产业冲击的效应显现,第二、第三大因素的作用力越来越强,推动印度立场趋于谨慎、保守、强硬。最终,当保护国内产业、平息民众不满的诉求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时,印度选择退出谈判,拟在其关注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时再重返RCEP。

可见,三大因素在此消彼长的相互作用中共同构建了印度左右摇摆且日益强硬的谈判立场。同时,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特别是执政者及其政党为保住选票,总是试图照顾方方面面的利益和诉求,在诸多问题上进退维谷,在不断的妥协和退让中做出次优的选择和短视的决策。自由贸易本是一把双刃剑,在为部分行业和群体带来福利的同时;必然也将对其他行业和群体带来利益损害,破除其在国家政策保护下享受的特殊待遇;长远来看,RCEP 致力于构建的统一、自由大市场为印度带来的福利增进必将往往远高于福利减损。这就需要印度通过国内的再分配机制对利益进行重新分割,使得全体民众受益或减少相关行业的损失。但是,印度相对于社会的弱势政府缺乏对内部各行业板块、各利益群体的调整能力,导致其无法在国内实现对蛋糕合理的再次切分。签署协议自然会引发国内利益受损群体和产业的坚决反对,这也成为印度重返RCEP 谈判的最大障碍。

七、结语

根据RCEP 的规定,协议生效至少需要15 个成员国中的9 个批准,其中至少要包括6 个东盟成员国和3 个非东盟成员国。目前,各方正在加快国内批准程序,努力推动协定早日生效。面对RCEP 生效后可能带来的诸多利好,以及对本国的胁迫和压力,游离于RCEP 能朋友圈”的印度又将何去何从?展望未来,印度政府不应只看到国内生产商的游说团体,激烈反对的农民协会和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的特定行业民众,还应该看到广大沉默消费者的利益。贸易保护主义通过消除市场竞争、保护落后产能,剥夺了印度消费者享受质优价廉产品的权利。在全球化、信息化、自动化正迅速改变市场之际,继续保护其手工作坊式的传统制造业免遭外国对手的竞争,必将对印度的工业化雄心和“印度制造”带来长期伤害,没有一个国家能在封闭落后的情况下实现较高的制造业增长。

印度虽为国内行业性问题所困,但其重归RCEP 的可能性依然存在。RCEP 及其即将构建的区域价值链依然是印度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所在。一方面RCEP 生效形成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对印度产生柔性吸引,另一方面RCEP 形成的投资贸易转移效应及区域价值链重构将对印度产生刚性胁迫。基于此,印度应积极发挥国内特定利益集团的正面拉动作用,以务实态度早日重返RCEP 协议。

[注释]

①FICCI,"FICCI Survey:Business Beyond Barriers 态,PP.11 -14,Oct 31,2013, https://www.slideshare.net/ficciindia/asean-survey-report.

②Arun S,run SLINK "https://www.thehindu.com/profilAmul"mThe Hindu,Jul 26, 2017,https://www.thehindu.com/busi -ness/zero -duty -to -hit -indian -dairy -industry -amul/article19359886.ece.

③"Minister has allayed dairy farmerso-fears",The Hindu,Jul 31, 2019,https://www.thehindu.com/news/national/minister-allays-dairy-farmers-fears/article28776303.ece.

④Rakesh Mohan Chaturvedi,Mohan Bhagwat's speech vindicates RCEP stand: Rss Affiliates,Oct 09, 2019,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politics-and-nation/mohanbhagwats-speech-vindicates-RCEP-stand-rss-affiliates/articleshow/71497707.cms.

⑤CEP 海德拉巴谈判期间,印度政府代表团与工业界代表举行了90 分钟会议,听取利益攸关方的反馈意见——包括来自钢铁、IT 服务、制药(包括仿制药)、乳制品、汽车、化工、纺织和石化等行业的20 多家公司代表,包括塔塔 集 团、Aditya Birla Group、Jubilant、Amul、Mahindra、Reliance Industries 和Mylan,以及CII 和SIAM 等行业组织。摘自,Arun S,""un SLINKia Inc. against quick elimination of dutiesL,The Hindu,Jul 23, 2017.https://www.thehindu.com/news/national/telangana/rcep-india-inc-against-quickelimination-of-duties/article19337802.ece.

⑥Suhasini Haidar,""hasini Haidarps://www.thehindu.com/profinefits: Australia",The Hindu,Jul 28, 2019,https://www.thehindu.com/news/national/industry-cautious-on-rcep-deal/article28739731.ece.

⑦模式1(跨境交付):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方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在中国境内通过电信、邮政、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实现对境外的外国消费者的服务;模式2(境外消费):指服务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中国公民在其他国家短期居留期间,享受国外的医疗服务;模式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在后者领土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外国服务类企业在中国设立公司为中国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模式4(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进入另一成员方的领土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某外国律师作为外国律师事务所的驻华代表到中国境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⑧Arun S,""run SINK "https://www.thehindu.com/pr", The Hindu,Oct 22, 2017,https://www.thehindu.com/business/easing-e-com-norms-to-hit-small-units/article19897676.ece.⑨Parminder Jeet Singh,arminder Jeet SinghwwwThe Hindu,Jul 22, 2017,https://www.thehindu.com/opinion/op-ed/ digital-trade-games/article19326776.ece.

猜你喜欢

谈判印度
印度总统定了
俄乌第五轮谈判
哲理漫画
《绝地谈判》
如果可以去印度
印度是这样使用自行车的
第十三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北京举行
最高警察
印度数字
印度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