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种群演化视角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贸易关系研究

2022-11-14穆沙江努热吉赵国盛

商业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周边国家种群竞争

穆沙江·努热吉,赵国盛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中国周边相邻国家众多,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是我国长久以来的发展策略。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以邻为伴,并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2015 年,国务院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9 年国务院在《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当前,中国及周边主要国家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由于个别霸权国家极力遏止中国的发展,不断对中国重点企业的贸易和投资行为进行打压,加之新冠疫情的全球扩散,使得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进一步提升与周边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不仅有利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还可以加速中国“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等倡议的实施,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国家间的贸易发展与“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演化发展较为相似。贸易种群演化与生物种群演化发展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一是与自然环境对生物种群的重要性类似,贸易环境对贸易种群同样重要。新古典理论认为,包含经济发展水平、贸易政策、地理环境、资源供给等在内的禀赋环境对贸易关系的演化至关重要。二是贸易种群与生物种群一样,具有不断适应和改变环境的能力。内生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认为,贸易双方包含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内的禀赋环境改善不仅是自身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自身经济增长的重要体现。三是贸易种群与生物种群一样,受繁衍和死亡等规律的影响。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双方贸易规模除了受双方自身禀赋环境情况的影响以外,还与相关产业在双方国家的发展情况有关。四是类似相同环境中的不同种群存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竞争、互利共生等异质性关系。不同贸易种群国家在国际市场中亦存在不同程度的竞合关系,部分国家主动利用这种关系来塑造和强化本土禀赋环境。五是与生物种群类似,贸易种群的发展同样受双重作用的影响。一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同时受内部生产要素禀赋和外部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及问题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中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提升又与中国能否按照自己经济的比较优势来调整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根据现代经济学相关理论,可以从短期、长期两个角度解释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短期内一国经济增长需要由投资、消费、进出口三个因素来拉动。长期从供给的角度分析,经济的增长需要生产要素供给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一带一路”倡议是在我国面临世界经济、政治和外交变化新形势的背景下提出,国际贸易是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基础和纽带。从当前的国际情势看,“一带一路” 合作已经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重要支柱,但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各种担心、质疑也不绝于耳,中国对周边不少国家长期保持较大的贸易顺差。同时区域内第一经济大国,对周边的经济影响力却较低,这些因素阻碍了中国与周边进行深层次的经贸合作。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贸易关系,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学者们提出以下几点思路。其一,对政治沟通机制加强整合与调整。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中国对外经济战略布局的逐渐展开,周边经贸合作将不断加强,加强顶层设计,转变传统“经济导向”思维,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创新合作机制。其二,改善文化距离对贸易的影响。文化距离指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价值观,会增加国家间贸易的沟通、搜索成本以及诚信风险。针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一是要推动本国文化品质构建与优秀文化跨区域流出,二是要推动文化包容,将“和而不同”理念融入到贸易规则制定当中。尽管新冠疫情的爆发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和政策交流,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冲击,但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全球化分工深入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贸易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三,改善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条件。提升进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出口产品多样化能降低贸易成本、分散风险和避免“合成谬误”,进口产品多样化能够避免贸易保护政策的产生。可通过招商引资、向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贷款等方式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是国家之间贸易通商的硬性条件。在边境地区形成以经济一体化、安全共生性、文化趋同性为特征的跨境融合共生关系。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契机,进一步发展自贸区建设,促进沿边地区高质量开放。通过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引导企业生产逐渐转移到高附加值领域,实现经济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式发展。“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升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与统筹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注入了“平等协商”“开放共享”等理念。同时,进一步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经贸关系也为“一带一路”战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外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的学术支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详细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本文尚有进一步拓展分析的空间。较多文章研究中国与单一或几个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缺乏对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关系系统全面的评价。本文从种群演化的视角,构建Lotka-Volterra 模型,评估中国与周边陆地接壤及隔海相望等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分析不同条件对贸易关系的影响情况,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贸易关系的发展策略。

二、研究对象

根据对周边国家的概念梳理,基于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问题的角度,本文选取与中国陆地接壤及隔海相望的20 个国家和东盟十国中的新加坡、泰国、柬埔寨等23 个国家为研究对象,从国家地缘分布、区域经济一体组织分布、“一带一路”参与分布三种情况出发,评价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每种情况下的双边贸易关系状态,以此为依据分别判断三种情况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程度,并设计改善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贸易关系的策略。三种情况下的国家分布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各情况周边国家分类表

陆地接壤国家地缘分布情况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朝鲜隔海相望国家 日本、韩国、文莱、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柬埔寨区域经济一体组织分布情况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缅甸、老挝、越南、文莱、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柬埔寨非联盟国家 蒙古、印度、尼泊尔、不丹、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日本、韩国、朝鲜联盟国家“一带一路”参与分布情况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文莱、菲律宾、不丹、泰国、新加坡、老挝、蒙古、塔吉克斯坦、韩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尼泊尔、马来西亚非“一带一路”国家 印度、日本、朝鲜“一带一路”国家

三、模型设计及相关结果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灰色估计法来对模型进行分析,灰色估计法对指标数量的要求较少,只需要一个指标便可进行参数估计。在相关文献中,许多学者将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贸易水平的重要指标,因而本文选择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作为衡量指标。研究期为2000-2019 年。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和世界银行数据库。

(二)模型构建

首先,根据自然环境生物种群演化规律,来构建单种群贸易演化模型,借鉴(赵旭、高苏红等,2008)的方法:

然后,进一步扩展思路到反映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贸易关系的两种群演化情况,建立两种群演化的Lotka-Volterra 模型:

其中,λ和λ为双边贸易关系种群演化影响系数,分别表示国家2 货物进出口的规模增长饱和度对国家1货物进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及国家1 货物进出口的规模增长饱和度对国家2 货物进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若λ>0,则表示国家2 对国家1 货物进出口规模增长的具有促进作用,若λ<0,表示国家2 对国家1 货物进出口规模增长的具有阻滞作用。同理,λ>0 和λ<0,分别表示表示国家2 对国家1 规模增长的具有促进作用和阻滞作用。根据λ、λ的符号可以判断竞争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

需要进一步表明的是:由于本文中我国与周边国家双边贸易关系所表示出的竞合状态基于上述模型(3)中的实证结果而得出,因此这种关系是基于生态系统演化的视角得出的,尽管在模型中所用指标为进出口贸易总额,但本文的贸易关系不是指对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这种贸易关系所表现的是:在中国与周边国家所形成的贸易生态系统中,双方出现了生物种群视角的共生或竞争关系,这种关系的出现了代表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出现贸易摩擦可能性的大小。其中具体摩擦程度见表2。

表2 贸易关系对照表

竞合类型 λ 符号 解释竞争关系 - - 产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最大+ - 产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较大共生关系 + + 产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最小

考虑到微分方程的模型形式及灰色估计的性质,基于灰导数和偶对数的映射关系,本文对模型(3)稍加变形,采用灰色估计法对其进行参数估计。具体如下:

基于灰导数和偶倒数的映射关系,可得到如下关系式:

将t=1,2……..n 时的数据带入可得到矩阵方程:

(三)回归结果

将2000-2019 中国与周边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数据代入式(6),通过MATLAB 软件计算得出向量λ、λ的各个值,然后将λ中的值代入模型λ=r,λ=-(r/N),λ=λ(r/N)中,得到目标国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率r及目标国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演化影响系数λ,同理再将λ的值代入。具体实证结果见表3,表4。

表3 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贸易竞合关系表

国家间双边贸易 增长率r 演化影响系数λ 竞合关系中俄 俄对中中对俄0.29 0.30 1.02-0.90 弱竞争关系中哈 哈对中中对哈0.31 0.36 0.37-1.08 弱竞争关系中蒙 蒙对中中对蒙0.44 0.57-1.22-0.89 强竞争关系中巴 巴对中中对巴0.09 0.13-3.58-0.37 强竞争关系中吉 吉对中中对吉0.32 0.32-0.13-0.61 强竞争关系中塔 塔对中中对塔0.40 0.38-0.79-0.57 强竞争关系中阿 阿对中中对阿0.36 0.40-2.00-0.73 强竞争关系中印 印对中中对印0.29 0.35-1.77-0.74 强竞争关系中尼 尼对中中对尼0.37 0.27-3.98-0.62 强竞争关系中不 不对中中对不0.31 0.58 0.07-0.24 弱竞争关系中缅 缅对中中对缅0.28 0.18-0.16 2.78 弱竞争关系中老 老对中中对老0.30 0.06-0.02 9.04 弱竞争关系中越 越对中中对越0.33 0.17 0.00-0.64 弱竞争关系中新 新对中中对新0.21 0.10-0.68-1.35 强竞争关系中朝 朝对中中对朝0.37 0.01 0.00-97.79 弱竞争关系中日 日对中中对日0.13 0.05-1.06-1.15 强竞争关系中韩 韩对中中对韩0.21 0.14-0.62-1.46 强竞争关系中文 文对中中对文-2.73 0.23-2.75 5.97 弱竞争关系中马 马对中中对马-0.04-0.08-3.50-0.25 强竞争关系中印尼 印对中中对印0.25 0.23-1.31-0.94 强竞争关系中菲 菲对中中对菲0.28 0.00-0.01-14.78 强竞争关系中泰 泰对中中对泰0.03-0.05 2.00 0.48 共生关系中柬 柬对中中对柬0.33 0.15-0.24-0.47 强竞争关系

表4 不同情况双边贸易种群演化统计表

情况分类 竞争关系 共生关系强竞争 弱竞争地缘分布情况 陆地接壤国家 7 7 0隔海相望国家 7 1 1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分布情况联盟国家 6 6 1非联盟国家 8 2 0“一带一路”参与分布情况“一带一路”国家 12 7 1非“一带一路”国家 2 1 0

首先,从整体上看,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在种群演化视角下距离理想中的互利共赢状态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周边大多数国家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较大。在中国与周边23 个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中,只有一个国家与中国存在理想的共生关系,其他国家均为竞争关系,其中存在强竞争关系的有14 个国家,弱竞争关系的有8个。说明在周边国家中,大多都有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虽然,贸易摩擦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从当前的国际环境来看,避免与周边国家发生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发展更加有利。

其次,根据中国与周边国家在不同分类情况下的双边贸易情况结果进一步分析:

第一,在地缘分布情况中,中国与陆地接壤国家在双边贸易关系中均为竞争关系,而中国与隔海相望国家在双边贸易中除了竞争关系还存在共生关系,因此可以得出,中国与陆地接壤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发展是落后于隔海相望国家的。其中原因一方面在于经济发展状况,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在贸易发展水平上要普遍优于陆地接壤的国家,根据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大多数隔海相望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大于陆地接壤国家。另一方面在于政治上的选择,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中,除去日韩两国,其他国家均为东盟成员国,各国在政策选择上较为一致,均愿与中国不断深入合作,从而实现共同发展,而陆地接壤国家在政治倾向上则不统一,俄罗斯及中亚、东南亚各国倾向与中国不断加深合作,但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近几年在政治上受美国的影响更为强烈,频繁为双方合作制造障碍,严重影响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

第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分布情况中,中国同联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要好于非联盟国家。联盟国家中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数量少于非联盟国家,且在联盟国家中存在理想的共生关系,而非联盟国家中还没有国家与中国达到共生关系。主要从两方面解释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双边贸易结构的原因,在联盟国家中,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方面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孙林(2005)提出中国与东盟十国和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出口商品差异性较强,其中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互补性较大,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在矿产品贸易方面互补性较大。保健云(2008)提出未来中亚国家在我国能源与原材料进口方面的重要性会逐渐增加,而非联盟国家中的日本、韩国等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另一方面是政府间的沟通,在联盟国家中,我国同东盟之间不断深化政府间的沟通交流,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到2020 年已成功举办十七届,为双方创造了大量的合作机会,促进了双方的贸易往来。中国同欧亚经济联盟中俄罗斯的合作交流也不断深化,借助俄罗斯在欧亚经济联盟中的影响力,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交流也日渐频繁。而非联盟国家中的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受美国影响较大,在政治上支持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因而影响了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

第三,在“一带一路”分布情况中,仅印度、日本、朝鲜三个国家为非“一带一路”国家,其他周边国家均为“一带一路”参与国。在非“一带一路”国家中,印、日、朝三国均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未出现共生关系。在“一带一路”参与国中,虽存在共生关系,但整体上仍以竞争关系为主。因此,“一带一路” 参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要好于非“一带一路”国家,但当前我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双边贸易情况并不乐观。在“一带一路”参与国中,大部分国家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主要原因是中国目前出口产品中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占大多数,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且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初级加工产品方面存在较强的相似性。非“一带一路”参与国与中国双边贸易关系较差的原因主要是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影响,其中日本、印度两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针上积极配合美国的反华倡议,严重阻碍了中国与这两国的经贸合作进程。

四、相关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相关结论

本文首次采用生态种群竞争的研究视角来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贸易竞合关系。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仍需进一步发展,与周边大多数国家处于竞争关系,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较大。根据不同的分类情况可知,第一,在地缘分布情况中,根据Lotka-Volterra 生态种群竞争模型显示,中国与陆地接壤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比与隔海相望国家差,中国与陆地接壤国家存在大量竞争关系。第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分布情况中,根据Lotka-Volterra 生态种群竞争模型显示,中国与联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比与非联盟国家好,中国与非联盟国家存在较多的竞争关系。第三,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分布情况中,根据Lotka-Volterra 生态种群竞争模型显示,中国与非“一带一路”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较差,但“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双边贸易关系仍以竞争关系为主。

当前,中国与周边许多国家在双边贸易合作领域中均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首先,中国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关系持续向好,未来要把握时机继续深化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在其他中亚国家中,应不断拓展与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的经贸合作,开发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的经贸合作。其次,中国与印度的竞争程度较为激烈,接下来要继续深化与印度的经贸合作,并开发不丹与尼泊尔的经贸合作。同时,中国与日本、韩国、朝鲜也为竞争关系,但竞争程度较小,未来应继续巩固与日韩两国的经贸合作,开发与朝鲜的经贸合作。最后,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泰国为共生关系,新加坡、泰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未来应继续巩固与泰国、新加坡的经贸合作,拓展与越南、老挝、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文莱的经贸交流。但是,由于竞争关系意味着出现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并进一步阻碍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贸易的发展,因此应尽快进行改善。

(二)相关对策建议

1.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签订自贸协定,共建包容开放自贸区网络。中国与周边国家中的韩国、巴基斯坦、东盟、新加坡已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同韩国第二阶段以及中日韩三国的自贸谈判正在进行,中国同蒙古、尼泊尔的自贸区谈判正在研究。可以看到,周边国家中没有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占绝大多数。根据分析结果,中国与陆地接壤国家双边贸易关系比隔海相望国家差,其中原因一方面在于陆地接壤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较差,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会促进双方的贸易往来,为两国经济发展带来动力。另一方面,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会增加两国之间政治交流,从而为两国增加政治互信打下良好基础。

2.进一步扩大农、矿产品进口市场,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单边主义抬头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应积极融入世界市场中,扩大本国市场的对外开放,将贸易重点放在“一带一路”国家,给周边国家带来更多的“中国机遇”。对周边国家要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矿产品进口市场,中国同东盟十国中的缅甸、老挝,东亚国家中的朝鲜以及中亚各国主要的进口产品为农产品和矿产品。通过构建以农产品、矿产品为基础的跨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来扩大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进口贸易可以从两方面改善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贸易关系,一方面,周边国家农矿产品出口扩大,有利于增加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另一方面,周边国家农矿产品的出口扩大可以拉动我国农耕机械设备、采矿机械设备的出口。

3.推动沿边地区与周边相邻国家良好互动。沿边地区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交流的直接窗口,应该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支持,在紧紧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提下,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目标,推动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第一,要加快发展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化交流的机会,能够改善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关系。首先,通过中央政府间的协调交流,降低边民互市的关税、非关税壁垒,为边民互市贸易做出制度安排。其次,地方政府要积极作为,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最后,各个沿边地区边民互市贸易的开展要以地方特色文化为支撑,敢于创新。

猜你喜欢

周边国家种群竞争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竞争的合适位置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由种群增长率反向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
感谢竞争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2001年—2009年中国及周边国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正确面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