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食品制造业成本核算管理现状

2022-11-14王冰山东每日良食食品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18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核算管控

王冰 山东每日良食食品有限公司

引言

在新常态经济下,国内经济趋于稳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食品制造业作为重投入行业,设备、原料和人力在经营成本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也是成本核算管控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经济背景下,食品制造业必须高度关注成本核算和管控工作,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一、食品制造业成本核算相关阐述

(一)成本核算涵义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指对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归集,利用会计核算方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营效益。在成本核算管理中,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对成本费用进行统计,还需要开展成本数据差异分析、生产成本预测等,帮助管理者制定科学的产品生产决策、战略布局等工作。同时,通过成本核算过程和核算数据,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和生产材料,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益。

(二)食品制造业加强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首先,食品制造业加强成本核算有利于整合分配内部资源。科学精准的成本核算体系能帮助食品制造业合理规划生产计划,如批次、数量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集团规模化发展和批量成本最优目标,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其次,加强成本核算有利于及时掌握内部各项生产物料。车间负责人可以对生产原料、工时、人力等消耗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及时把数据反馈给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通过预算对比、数据分析,能及时对生产流程和计划做出调整,提高成本效益。最后,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还能对上下游供应商及客户之间的商业谈判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食品制造业产品定价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成本,二是市场平均价格。企业为了保证市场核心竞争力,必须掌握定价权,生产质高价廉的产品。因此,加强成本核算管理能增强供应商材料谈判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谋求更大利益。

二、食品制造业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对成本核算重视不足,核算理念落后

当前,我国食品制造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管理者管理思维落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市场和业务,对内部管理和财务成本核算比较忽视。成本核算管理理念仍以传统会计核算为主。在成本核算管理过程中,通过报表形式来对固定资产情况、物料人工费用情况等进行展示。其核算数据不能精准的用于企业生产规划,无法对企业物料管控和一些市场订单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成本核算结果尚局限于财务部门工作中。其次,食品制造企业内部管理成本核算会计理念落后于生产流程,没有在企业经营中有效运用。目前,大部分食品制造企业在开展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时,是把其纳入财务会计中管理,而不是管理会计体系下。这导致成本核算工作及核算结果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企业成本核算降本增效作用不明显,经济效益提升缓慢。

(二)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制度不明确

一般而言,食品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主要是由四个部分组成: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反馈。首先,很多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由于制度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成本核算混乱。在管理制度上,部分企业缺乏严格的生产控制机制,存在着预算计划不落实、产品生产不可控等问题,增加了企业产品成本消耗。同时,在核算管理中,企业财务核算部门没有相应的监督权,监督机制不完善,财务核算部门无法对生产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而是作为后勤部门进行数据核算,导致成本核算数据可能并不符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其次,食品制造企业未建立一个专业的成本管理部门,没有明确成本核算权限和相应职责及义务。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着车间现场管理缺失、产品成本控制数据不完善等问题。最后,企业内部沟通渠道不畅通。随着企业规模扩张和精细化管理要求,产品生产制造流程工序也开始日益复杂,生产过程涉及材料多,参与人员广,单凭财务核算人员是无法准确做好成本核算工作,还需要其他部门人员进行配合。但实际上,大部分食品制造企业缺乏完善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成本核算工作严重依赖核算部门,成本控制分散片面。生产车间、销售、成本控制、采购等多部门协同效应差,信息孤岛严重,其他部门参与少。而财务人员缺乏对生产流程的了解,导致成本核算工作质量不高或费用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发生,为后续相关工作造成了较大压力。

(三)成本核算范围小,费用分摊方式单一

首先,当前我国食品制造业生产经营成本根据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制造成本三大部分。这种成本划分把成本核算工作局限在了产品制造层面,对前端材料、后端销售等环节所产生的成本没有严格计算,影响了企业成本核算质量。其次,在成本核算方式上,当前大部分食品制造企业采用的是品种法和分步法。这两种方式虽然能快速计算出核算数据,但随着企业发展,不同生产产品的核算要求也不一样,品种法和分步法在一些多制造流程企业中,存在着精准度偏差问题。同时,一些食品制造企业财务人员为了降低工作难度,故意精简流程,对核算数据进行更改,造成成本核算数据失真。最后,相关费用分摊方式单一。一些企业把厂房等固定资产与管理人员薪资和相关维护费用一起计入成本,均以制造费来统一核算,这种简单的划分严重降低成本核算结果的精准性,不利于成本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成本核算管理和绩效没有充分结合

在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绩效考核作为重要管理指标,通过绩效数据来对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而部分企业在成本核算管理中,忽视了成本管理和绩效工作的有效结合,没有看到绩效考核对成本控制的促进作用,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在企业基层和生产车间难以推动,员工重视度不高。首先,绩效考核片面。如在生产环节上,只是把生产环节的最终生产结果作为绩效考核成绩,忽视了生产过程,没有将绩效考核细致拆分到生产各个环节中。其次,绩效考核数据不准确,缺乏严谨的绩效考核方案。一些食品制造业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落实了绩效考核工作,也根据生产流程和阶段细分了绩效考核成绩,但在绩效数据设置中不准确,没有完全和生产任务及战略目标相结合,导致人工生产效率低、材料浪费严重,没有达到总体成本控制目标。

(五)食品制造企业缺乏专业的成本管控人才

目前,在食品制造企业组织架构中,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基本是由财务部门负责。但是,大部分食品制造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不能有效发挥成本管控作用。首先,部分食品制造企业财务人员大多为会计核算型人才,擅长对企业生产经营所产生的财务数据进行核算统计,但缺乏数据分析能力,无法对财务数据进行再次加工分析利用。其次,财务人员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和相关成本管控知识不熟练,成本核算和管理知识无法与时俱进,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同时,在企业管理中,财务成本核算人员权力较小,无法在企业决策中发挥作用,成本管控效果和自身利益关系不大,影响了成本核算人员工作积极性。最后,成本核算人员对业务流程和产品生产流程不够了解。企业成本管控作用想要得到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必须对原材料市场、产品生产、销售等有一定了解。但目前,食品制造企业业财融合工作开展缓慢,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交流较少,使成本核算管控无法掌握精准及时的数据信息。

三、完善食品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建议

(一)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增强成本核算控制意识

在全面成本核算管理中,成本管控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人员工作,它涉及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和方面。对此,食品制造业必须要更新内部成本核算理念,提升全体成员成本控制意识,为成本核算管控工作的开展营造氛围。首先,企业管理人员要增强对成本核算控制重要性的认识,重视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其次,食品制造企业要定期在内部召开相关成本核算会议,要求中层管理者必须参加,提高车间负责人和采购人员成本控制意识,为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奠定一定基础。最后,要加强全体员工对成本核算的重视。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控制结果,拿出部分效益分派至员工,根据员工成本控制落实成绩来获得奖励,从而提高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积极性,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

(二)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

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是成本核算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成本核算工作的核心。首先,食品制造企业应成立相对独立的成本核算部,对采购、生产、销售等进行成本核算管理。企业要明确成本核算部职责,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该部门不对相关业务进行插手,仅仅作为监督机构对其经营数据进行统计。如设置各生产车间分部,由车间负责人进行管理,定期向成本核算部门汇报生产数据,成本核算部门统计后,向管理层汇报。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优化完善,从而确保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和成本管控效果。其次,落实成本核算管理制度。食品制造企业要注重成本控制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事前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战略,做好财务规划。事中,企业要对经营期间涉及成本相关环节进行核算监督管理。事后,要开展成本核算与控制分析工作,对一些存在问题的环节及时调整。再次,要健全交流沟通渠道。增强各部门与成本核算管控部门的交流意识,实现部门之间协同效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资源整合,为成本核算控制提供精准数据。最后,企业要建立成本核算监督机制,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扩大成本核算范围,丰富费用分摊方式

首先,企业要扩大成本控制范围,提高成本控制效益,改变传统的单一产品生产成本控制,挖掘各环节可优化流程。如采购部门根据多方对比选择优质材料;销售部门通过针对性营销提高客户数量,降低营销成本;研发部门结合市场和客户反馈,对产品进行优化,降低成本。同时,在成本核算细化过程中,企业要建立相关模型,对经营成本进行模拟计算,搭配生产组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其次,要改善相关费用分摊方式。企业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摊。把实际费用摊销法和不规则摊销法结合起来,在降低避税费用的前提下,尽量按照项目进行分摊,使企业能清晰掌握各项成本支出,为成本管控提供科学数据。

(四)注重成本核算控制和绩效考核的结合

成本核算体系的健全,离不开绩效考核机制。食品制造企业通过绩效考核,能有效激发全体员工参与成本核算控制的热情。首先,食品制造企业要明确自身战略和生产经营规划,结合成本核算预算编制来确定绩效考核计划。根据各部门生产经营任务来分解绩效目标,细化绩效考核指标,使各个部门及人员熟悉自身成本核算管控任务。其次,增强绩效结果运用。为了确保员工对成本核算控制的重视,企业应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反馈,把成本核算绩效结果纳入员工薪酬中去。最后,完善绩效考核反馈。考核结束后,应对现有成绩进行总结归纳,找出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判断现有成本核算机制是否符合企业经营生产,从而从整体上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核算质量。

(五)培养专业素质高的成本核算人才

首先,食品制造业为确保财务核算数据质量,要加快推进内部业财融合工作。在现有市场经济下,财务和业务联系愈发密切,企业不能将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相隔离,对于企业成本核算人员而言,必须充分了解生产流程和相关成本细节,车间负责人和产品销售人员等也应熟悉成本核算需要哪些具体细致的数据,并安排好相关人员进行详细记录保存。通过这种举措,能极大提高企业成本核算人才综合素质,增强核算科学性和准确性。其次,食品制造企业要加大成本核算人才培养力度,为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培养一支专业性强的管控团队。一是要掌握较高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技术;二是要转变人员管理思维,从核算技术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转变,使成本核算结果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建议。最后,增强成本核算人员信息化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工作对信息技术和相关软件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成本核算人员通过相关系统可以更加便捷地分析出各环节成本支出点,发现成本支出是否存在问题,使成本核算真正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结语

在新经济时期,食品制造企业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企业在扩大的同时,其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此,食品企业应加强对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重视,增强成本核算意识,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和成本管控制度,扩大成本核算范围,优化成本核算方式,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成本核算人才,从而使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真正发挥作用,使成本核算管理为企业精细化发展提供支撑,实现食品制造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核算管控
高校成本核算现状研究
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水暖工程造价管控的要点分析
深基坑工程的监理管控探究
房地产工程成本管控措施及其策略研究
我国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研究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