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2022-11-14孙亮临沂市城乡建设服务中心

财会学习 2022年18期
关键词:预算法借款会计核算

孙亮 临沂市城乡建设服务中心

引言

新《预算法》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法定性、透明性、全面性和权威性上都较为完善,从我国总体上的发展情况看,新《预算法》的颁布既是法制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财政制度建设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在新《预算法》的不断落实中,有效提高了预算制度在新时代下的透明化和规范化。不过从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看,还存在风险意识不能满足新《预算法》的要求、预算制度不能满足新《预算法》的要求和预算支出不能满足新《预算法》的要求等问题,下面将对问题和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一、预算法的演进进程

对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应用新《预算法》的情况来看,其演变的进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51年8月,《预算决算暂行条例》中便对预算的核定、执行和编制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明确。第二阶段,1991年10月,针对预算国务院颁布了《国家预算管理条例》,内容中对预算的收支范围、编制、调整、管理职权、执行和监督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在《国家预算管理条例》的影响下,对国家预算的分配和管理进行了强化,也凸显了国家预算调控和监督的职能。第三阶段,1994年10月,针对预算法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内容中对预算编制、预算监督和管理职责权利进行了明确,不仅提高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完善了在预算上的管理工作。第四阶段,1995年11月,针对预算法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在内容上对预算法条款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提高预算法的落实效果。第五阶段,2014年8月,针对预算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上通过了《预算法》的修订案。在内容上结合了我国的实际发展详情进行了修订,且在现行的预算法基础上增加了22条内容和82处改动,使《预算法》更具有规范性。第六阶段,2020年8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29号修订,自2020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开始施行。此外,《预算法》的修订案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既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为我国未来预算管理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调。

二、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新《预算法》有利于会计风险管理的增强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而言,通过对新《预算法》的利用可以对单位内资金偿还和资金的来源进行明确规定,既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上的保障,也能够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在新《预算法》的实际落实中,国家便限制了地方政府的债务举债,并且针对这一点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借款主体上进行了限制,明确了只有省级政府可以借款,其以下单位不能借款。第二,在借款用途上进行了限制,明确了借款用途只能用于公共事业债务资本的支出,也就是专款专用不能用于公共事业以外的用途。通过以上两点既能使政府满足对债务的管理,也能提高政府对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力度,利于更好地发挥出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效果。

(二)新《预算法》有利于优化财务预算控制方式

在新《预算法》制度的不断推进和落实中,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各个部门严格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对预算平衡机制进行构建,同时针对年度预算资金而言,需要用公共预算中平稳的资金进行填充,保障好年度预算的平衡,使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年度资金的合理调度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新《预算法》与现行的预算法相比,变化重点在于收支平衡上,在新《预算法》重视收支平衡下,可以有效降低突击消费行为的概率,而且也能在促进控制预算目标的完成下,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控制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新《预算法》有利于约束财务预算支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发重视可持续的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而言,在利用新《预算法》时可以利用其中勤俭节约的原则,对内部运行和活动开展所使用的费用进行控制和约束,既可以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能将节约的资金用在提高人民服务质量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中常常出现预算超额的问题,在落实新《预算法》后可以有效进行整改,在有效对责任进行落实下可以更好地对相关会计负责人进行监督管理。所以在新《预算法》勤俭节约的原则影响下,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预算起到良好的督促和控制作用,保障各部门资金利用的有效性。

(四)新《预算法》有利于提高财务预算工作的全面性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利用新《预算法》时可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性。通过新《预算法》的具体规定可以了解到,我国政府单位在日常经营中所有的支出费用和收入费用都需要纳入预算工作中,这样有效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工作的全面性和预算过程的高度统一性。在利用新《预算法》后会增加会计工作的范围,在财务工作的效率上便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当前单位中的预算工作一般包含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公共预算、国有资源经营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等方面,在实际对新《预算法》的应用中会对预算审查的工作范围和时间限度等进行规定,所以有效提高了单位财务预算工作的全面性,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五)转移支付体系的成型

在当前新《预算法》的不断落实中,转移支付的地位也获得了提高,一些受到市场竞争能够进行调节的项目可以不进行转移支付,不过多级政府共同开展的工作中则需要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进行指令的下达,从而确定转移的金额,列入本级预算数量当中。对于专项的转移支付而言,就不能让下级政府来顶替上级政府的承担资金。所以从该角度看,转移支付的制度和相关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完善,同时也促进了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

三、会计核算中落实新《预算法》出现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不能满足新《预算法》的要求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中所使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补助和借款,在新《预算法》的不断落实中,一少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过于重视自身的利益,在借款数额的频率和额度上逐渐增大,但是受到自身还款能力的限制,在不能及时向政府还款时便会影响自身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资金的浪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缺乏风险意识下,便无法有效认识到自身的会计核算问题,在落实新《预算法》的过程中,便会因各种风险意识的缺失影响新《预算法》制度的有效落实,尤其在出现不考虑自身发展实际情况而进行盲目借款时,就会影响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预算制度不能满足新《预算法》的要求

新《预算法》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推进中,为了保证新《预算法》落实的效果,事业单位一直在针对会计核算工作寻找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满足新《预算法》落实的要求,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在新经济时代中的健康发展。从目前新《预算法》的落实情况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一些制度上还未健全和完善,无法使会计核算工作得到有效的制度支持,在会计核算工作遇到问题时,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会影响很多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完成。因此,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便对新《预算法》产生了消极的使用情绪,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展开财会工作。另外,当前单位进行的资金管理工作中过于重视预算支出的细节,并没有从整体上对预算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会出现预算细节处理到位但整体预算和实际需求偏差严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类经济活动和单位的正常运行,使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运营方面的风险。

(三)预算支出不能满足新《预算法》的要求

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工作时,其内部各个部门在运行资金的使用上是严格按照统一的预算进行的,如果没有了解好实际的资金支出情况,便容易出现资金支出不合理问题,无法使新《预算法》满足预算和会计核算等工作中的要求。当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不合理时,便会阻碍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需要相关人员制定好标准参数并对预算的支出项目进行严格规范。在单位的会计核算中,除一些突发事件和应急事件外,其他方面的资金支出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具有合理科学性,使预算支出满足新《预算法》的要求。

四、会计核算中落实新《预算法》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财务风险的防控水平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遵循谨慎安全的原则,积极做好财务风险的评估工作,有效降低单位的经济损失。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财务工作中没有严格遵循谨慎安全的原则,在心理上没有重视财务风险的危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位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的效果。从目前新《预算法》制度的落实和推进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想要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需要积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借款金额要进行控制,一旦超过规定数值便可以不予批准。其次,需要对借款方式和使用方向进行限制。在方式上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采用债券等方式进行借款,既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借款行为的安全,也能避免一些滥借和滥用问题的发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在对借款用途上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只能将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在新《预算法》的不断落实中,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借款工作上的合理性,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价值发挥。同时在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后,也能不断提高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和水平,进一步降低了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二)建立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制度对于各行业而言都有着重要价值,通过完善的制度不仅可以使对应的工作得到制度支持和引导,也能明确各岗位中的职责和义务,能更好地提高各项工作的监督效果,实现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就预算制度未完善而言,容易出现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重视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完善与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为新《预算法》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新《预算法》中的预算内容要求不断完善会计核算的制度,并要求相关管理人员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提前对会计核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做好解决方案的制定,降低制度完善不及时或者制度缺陷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进行。另外,在对现有的收付制度进行完善和权责相统一后,可以适当应用成本核算来完善体制,这样能够大大加强收支制度的合理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既可以提高资金利用率,保证财务工作效力的高效发挥,也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进行的绩效考核工作质量。

(三)提高预算执行的质量

提高预算执行的质量可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价值,为此需要从以下几点提高单位资金预算执行的质量。首先,单位要结合新《预算法》中的规定对会计核算的科目进行有效划分。一般包括基础建设款项、在建工程和基础建设完成后的剩余款项等,要在细节上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健全。其次,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支出进行控制,及时制定有效的标准制度使会计核算工作可以按照标准制度进行,有利于对单位的支出成本进行控制,使预算的支出得到降低,实现新《预算法》的价值,不断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最后,做好监督工作,注重各个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细节,要在监督过程中落实一些奖惩措施,提高监督效果。在有效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和监督工作后,可以不断减小预算支出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差距,保证预算支出具有合理性。

(四)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第一,要删除资产负债表中重复的收入、支出内容,使之更加符合资产负债表的本质。第二,调整好单位中的相关资产、净资产和负债的设置。第三,对单位收入支出表中相应的会计要素与整体框架进行调整,并且按照权责发生制下的财务收支概念,编制对应的收入支出表。第四,结合单位的实际需要,增加现金流量表格,针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经营收支业务的事业单位,因为其收支表中的收入和支出并不能完全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现金收入和流出的情况,所以编制现金流量表就尤为重要。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规范,可以起到优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不断落实新《预算法》下,给单位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不过也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需要事业单位结合内部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利用新《预算法》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新《预算法》的应用情况看,需要及时提高财务风险的防控水平、建立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加强预算执行的质量,从而发挥新《预算法》的价值。在行政事业单位能更好地适应新《预算法》后,可有效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保障单位在新经济时代中获得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预算法借款会计核算
涂料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妻子的借款该如何认定债务关系呢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落实新《预算法》应解决两大问题
人大修法紧扣改革脉搏
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永恒的主题
《预算法》修改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