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潮剧“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
——以潮剧《情断昆吾剑》为例

2022-11-13黄映雪

戏剧之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潮剧译介戏剧

黄映雪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83)

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有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戏剧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翻译和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剧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戏剧之一,享有“南国奇葩”的美誉,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 年10 月,习总书记到广东潮汕地区调研时,强调要对潮剧进行有效传承和传播,增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以戏剧艺术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既能促进国家间的情感相连、文化相融,也有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因此,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背景下,以潮剧《情断昆吾剑》在新加坡的译介为例,探讨潮剧“走出去”译介模式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潮剧海外传播历程及译介现状

(一)潮剧海外传播历程

潮剧起源于潮汕,广泛流传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并且枝蔓海外,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花结果,后来伴随着海外潮人的足迹,远播到澳洲、美洲、欧洲一些国家,成为连接海外潮人的文化纽带。潮汕地处南海之滨,潮汕人从唐宋开始就漂洋过海谋生。清代期间,汕头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潮汕人与海外商人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越来越多的潮汕人移居海外。身处异国他乡的潮汕人在逢年过节祭祖、酬神时,一些宗亲或者豪门大户就会聘请潮剧戏班表演助兴,这些演出活动为早期的潮剧海外传播奠定基础。

潮剧的海外传播历程大概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海外潮剧移植期。泰国是潮剧海外演出最早、最兴盛的国家。据资料记载,潮剧在泰国的传播开始于1767年。当时的国内潮剧戏班在汕头乘坐“红头船”直达泰国曼谷。在泰国演出后,有的戏班选择在泰国落地生根,并发展为当地职业潮剧戏班,随后向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开拓演出市场,逐渐形成了以曼谷为中心的潮剧海外基地。二是海外潮剧黄金期。20 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潮汕地区经济萧条。戏班的成员为了生计逃到东南亚国家谋生,促成当地出现潮剧戏班骤增的现象。也因当时国内潮剧影片《苏六娘》《火烧临江楼》《闹开封》等相继在新加坡等地发行放映,对当地潮剧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当地潮剧团模仿学习和改革创新,使得潮剧出现了新面貌,迎来海外传播黄金期。三是海外潮剧低谷期。随后由于政治原因,国内潮剧戏班中断了国外演出交流。二战后,东南亚等地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处境困难,无心欣赏戏曲。也因为新一代的潮汕人不愿把子女送去当“戏仔”,导致戏班招人困难,从而使得潮剧海外传播出现低谷期。四是海外潮剧复苏期。70 年代印支战争爆发后,居住在东南亚等地的潮汕人向欧洲、美洲、澳洲移民,促进了潮剧从东南亚向欧美等国家传播。80 年代,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潮剧团的中外演出、交流机会越来越多,潮剧在海外的传播逐渐恢复生机,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局面。据广东潮剧院统计数据显示,广东潮剧院自建院以来已经组团110 多次赴东南亚、大洋洲、欧美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进行演出交流,交流人次达6000 多,演出1300 多场次。1993 年至今,汕头已举办五届“国际潮剧节”,来自海内外的潮剧团相聚汕头进行潮剧演出交流。

(二)潮剧译介现状

潮剧译介研究有利于扩大潮剧海外受众面,促进潮剧的海外传播。在中国知网上,以“潮剧”为主题,再以“翻译”“英译”和“译介”为主题分别在结果中检索,截至2021 年7 月,共得5 篇相关研究文献,仅占潮剧研究文献总量的0.4%。在极有限的潮剧研究文献中,学者们认为:可学习效仿昆曲、黄梅戏等翻译策略,坚持潮剧文本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保持韵律,在做好潮剧的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通过翻译促进潮剧的海外传播。但由于潮剧是极具潮汕地方文化特色的戏曲,存在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潮剧翻译困难,韵律翻译就是难点之一。翁漪柔(2018)认为:在英译潮剧《陈三五娘》和诗歌时,译者应在保证“意似”的基础上,选择性遵循“三和”原则,翻译出潮剧的“音美”。新加坡学者李玉云(2019)基于可演出性视角,对潮剧《情断昆吾剑》进行唱词英译,助力该剧在新加坡维多利亚剧院成功卖座上演,促进了潮剧在新加坡有效传播。

回顾潮剧海外传播历程及译介研究现状,不难发现,潮剧的海外传播存在“重介轻译”的现象。“重介”是指潮剧的海外传播主要以剧团演出、访问交流为主,而互联网或其他新媒体传播形式则很少见,可见潮剧海外传播渠道单一。“轻译”是指潮剧优秀剧目众多,但是至今并没有发现潮剧外文翻译剧本。在广东潮剧院官网或其他网络上都无法搜索到潮剧外文剧本,关于潮剧的外文简介也较为缺乏。这些不利因素使得潮剧的海外传播之路漫长而艰辛,因此,加强潮剧译介模式研究是促进潮剧“走出去”的根本。

二、译介学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译介学认为翻译的本质是传播,通过翻译将戏剧文化推向世界并非单纯的文本翻译,而是戏剧译介。“译”即是翻译,“介”强调传播。戏剧译介要考虑翻译文本是否贴近受众的语言特点、意识形态,更要考虑文本传播的有效性。拉斯韦尔认为传播由“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五大基本要素构成,既“5W”模式。潮剧“走出去”既是翻译行为,也是跨文化传播行为。将“5W”模式应用到戏剧译介,戏剧译介模式则是由“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五大基本要素构成。基于译介主体、内容、途径、受众和效果,探讨潮剧“走出去”的译介模式,有助于促进潮剧的海外传播。

三、潮剧“走出去”的译介模式

(一)译介主体——中外合译

Pvais(翻译家、戏剧家)认为:戏剧翻译是一种超越戏剧文本的语言转换,其翻译应基于舞台表演的层面上进行。戏剧文本所蕴含的意义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得以完整呈现,但是观众对演员表演的解读又具有即时性,而且剧本中的词、表演动作等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意义。因此,戏剧文本翻译要比单纯的文本翻译复杂得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求同存异,务必使译本贴近受众的意识形态。只有这样,戏剧翻译文本才有可能被受众接受,并逐渐产生一定的文化影响。那么,潮剧“走出去”的译介主体应该是谁?黄友义认为,“中译外绝对不能个人译,一定要有中外合作”。如果译者是中国潮剧学者,但对受众的“意识形态”把握不准,译文语言表达也不够贴切,这就需要外国学者在文化上、语言上给予帮助。如果译者是外国汉学家,就需要中国潮剧学者助其理解戏剧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因此,潮剧的译介主体模式应是中国潮剧学者与国外汉学家合译的模式。

(二)译介内容——贴近受众意识形态

译介内容选择是翻译文本能否得到有效传播的关键因素之一。剧本内容和主题思想如果贴近受众的主流意识形态,就会取得良好的译介效果,反之,则达不到预期译介效果。因此,潮剧“走出去”,首先要从内容、价值观、情感等方面引起国外受众的共鸣。2019 年新编潮剧《情断昆吾剑》(以下称“该剧”)在新加坡成功卖座上演三场并获得当地观众及媒体的一致好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剧本内容的改编与创新。编剧黄剑丰先生撇开固有的戏曲理念,把原本更流行于影视舞台的武侠故事通过戏剧手法来呈现,而且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在新加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根据现场观众问卷调查可知,48%以上的观众都是因为喜欢剧本内容而喜欢该剧。因此,潮剧“走出去”,译介内容不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要贴近国外受众的意识形态。

(三)译介途径——拓展译介途径

通过翻译促进潮剧“走出去”除了考虑译介主体和译介内容外,还要考虑译介途径。译介途径是指受众接受文本信息的途径,例如:报纸、书籍、电视、网络等。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潮剧海外传播带来了新机遇。为了使国外受众认识、了解和喜欢潮剧,除了继续发挥传统媒介优势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媒介大力宣传潮剧。还要与国外潮剧社、高校联合举办潮剧演出、交流研讨会,扩大潮剧在国外的影响力,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影响。广东普宁籍作家黄剑丰先生10年前就已经完成了潮剧《情断昆吾剑》的创作,但是10 年来无人问津。直至2017 年新加坡南华潮剧社负责人卓林茂先生到潮汕进行交流时才发现该剧,并邀请新加坡李玉云女士对该剧唱词进行英译。该剧于2019 年3 月在新加坡首次上演3 场之后,在新加坡引起了广泛关注,有效促进了潮剧在国外的传播。因此,促进潮剧“走出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媒介的传播优势,同时也要重视与国外潮剧社、高校的多方合作,拓展潮剧译介途径。

(四)译介受众——明确受众定位

受众是文本信息的“解码者”,也是传播效果的“反馈者”。潮剧要“走出去”,应该明确受众定位,选择符合受众需求的剧本内容。在翻译之前,译者必须要明确为谁翻译、选择哪种翻译策略。潮剧是用潮汕语演唱的地方戏曲,既具有中国传统戏剧特点,更具有潮汕地方文化特色。80、90、00 的年轻一代将是潮剧的主要受众,这一代人对潮剧文化理解不深。翻译时如果过度强调潮剧文本的原汁原味,将不利于受众认识和理解潮剧。而且潮剧译介面对的是对中国戏剧文化有一定兴趣的普通受众,并非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的少数汉学家。所以,翻译潮剧文本时,应在兼顾韵律、可表演性的基础,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为受众提供易于接受的译本。

例如《情断昆吾剑》中的唱词:

陈雪梅(唱):他他他,一助朱明圈天下,功遂遁入贺兰山,卖主求荣、良心散尽、恶毒心肠,他的名字叫云舞阳。

译 文:He helped Emperor Zhu Ming to rally the country.He retreaded into the Helan Mountain after he succeeded.He betrayed his master for glory,he is devoid of conscience,he is a very evil person.His name is Yun Wuyang.

“卖主求荣”“良心散尽”“恶毒心肠”三个词语都带有贬义色彩,用于形容人为了私利出卖朋友、坏事做尽、心狠手辣。三个词语的重叠使用把陈雪梅对丈夫的讨厌、憎恨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英语注重形合,强调句子结构的衔接和连贯,因此,李玉云女士采用归化策略,把这三个词语译成三个简单句,不但与中文唱词的并列结构相呼应,也使译文符合国外受众的语言表达方式。

因此,潮剧翻译应基于可表演性,采取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帮助受众认识、了解和接受潮剧,逐渐扩大潮剧国外受众范围。

(五)译介效果——重视受众反馈

译介效果是检验传播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译介效果是指受众对文本信息的接收,只有文本信息被受众接收并对其产生影响时,传播才有效果和价值。所以,受众的反馈是检验译介效果的最直接、最有效依据。潮剧“走出去”应重视受众对传播效果的反馈和及时调整译介策略。在译本传播的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量化方法监测译本销量、版数等,也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受众对译介主体和内容的评价。再根据反馈信息评估译介效果,明确之前设定的译介模式与受众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优化译介模式,提高译介效果。

四、结束语

潮剧译介研究正处于尝试阶段,中国戏剧文化在国外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潮剧“走出去”译介模式首先要考虑国外受众的语言、文化需求,以助潮剧文化逐渐被国外受众接受并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潮剧“走出去”译介研究不断深入,潮剧“走出去”译介模式将会在不断实践中得到调整和改善。

注释:

①数据来源:笔者于2020 年11 月前往广东潮剧院调研交流所得。

猜你喜欢

潮剧译介戏剧
姚璇秋:潮水不尽 潮声不息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有趣的戏剧课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戏剧类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
西方兵书的译介与晚清军事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