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姜子牙》谈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化探索

2022-11-13黄艺茹

戏剧之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封神姜子牙民族化

黄艺茹

(山西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姜子牙》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继《哪吒之魔童降世》后“封神宇宙”的第二部作品,不同于好莱坞工业体系下的泛娱乐化、商品属性第一的动画作品,也不同于以往老少皆宜的合家欢式国产动画电影,它有着民族化的风格呈现、立体的人物塑造、精湛的动画技术以及深刻的主题意蕴,以一种严肃艺术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现如今国产动画电影逐渐崛起,涌现了许多诸如此类的“成人向”动画作品,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对民族化进行了重新探索,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气韵,揭开了国产动画电影新的篇章。

一、中国神话故事题材

早在上世纪中期,国产动画电影就开始了故事题材的民族化探索。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就是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为蓝本,一经上映就轰动了海内外。除此之外,《女娲补天》取自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九色鹿》改编自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狼来了》《东郭先生》取自民间寓言典故。沿袭这一传统,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产动画电影都选择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和神话传说中找寻灵感,并且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挖掘和陈述。前有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进行拓展和演绎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有在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的前传作品《白蛇:缘起》,它们不仅为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动画电影拓宽了疆域,并以自身的商业成功和良好的口碑验证了动画电影题材民族化路径在当今社会的可行性。

《姜子牙》也是中国神话的一次成功转化。承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的故事同样脱胎于明代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构建了中华神魔文化中的经典框架,其描述的“兴周灭商”的故事寄托了人们对除暴安良的美好夙愿,因此脍炙人口,引得后世竞相传颂。《封神演义》创造了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充满了奇异的色彩和瑰丽的想象力,具有可供读者诠释的空间。《姜子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文本改写,重新对故事进行了想象和建构。与原著不同的是,电影并没有对姜子牙的丰功伟绩进行过多着墨,而是将叙事的焦点放在战后的封神世界中。姜子牙伐纣结束后,奉天尊之命斩杀九尾,可在行令之时姜子牙却突然犹豫了,九尾体内藏有无辜元神,他预感事件另有隐情。于是违背旨意的姜子牙被贬北海,在流放地开始了与自我内心的搏斗之旅。在赴幽都山的探寻之途中,他逐渐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并作出了选择。《姜子牙》背靠IP,又独辟蹊径,不失为动画电影民族化探索的一条新途径。

二、民族经典人物形象

经典人物形象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名片,能够反映出民族内涵和精神气魄。影片中姜子牙一角延续了《封神演义》中的经典文学形象,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解构与重新阐释。在三维动画开头的片段中,一个长发男子在江边垂钓,而他使用的鱼钩是直钩,且不设诱饵之食。结合他的身份,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到“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一家喻户晓的谚语,从而从心理上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姜子牙既是历史上记载的真实人物,又是神话小说里一战成神、代理封神榜的众神之首。他在原著中形象单薄,更像是弥合神界和人界的工具性人物,因此遗留下众多的疑团,可供读解的空间很大。《姜子牙》团队在不过分“魔改”的前提下,结合当下社会的议题,对人物进行了重新演绎,塑造出了一个背负天下大义的悲情人物。不同于嚣张跋扈、个性张扬的哪吒和齐天大圣,姜子牙的性格偏静默隐忍,行为上也泰然自若、处变不惊,这个设定符合他的凡人出身,也是团队在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和部分野史的基础上得出的合理推断。

除了主角姜子牙以外,其他配角甚至是神兽的设定都有迹可循。九尾这一原本魅惑人间的狐妖,在影片中被赋予了更多面,形象更为立体丰富。主创在保留了她的主要反派身份外,通过改写赋予其悲剧色彩,一反传统观念里人物非黑即白的粗暴划分。申公豹亦是《姜子牙》的重要配角之一,电影继续沿用原著中“异类”的人物形象,也保留其姜子牙师弟的身份设定。一反往常的是影片做出了大胆的改编,使姜子牙的头号劲敌摇身一变成为肝胆相照的侠义兄弟。四不相,设定也来源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它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也是姜子牙的坐骑。四不相被剥夺神力后,在电影中被赋予了人间形态,与文学作品中记载的“麟头豸尾体如龙,足踏祥光至九重”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感,令人耳目一新。玄鸟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上古神鸟,在影片内充当了引路人般的角色,它最终带领在战争中死去的商朝子民的冤魂回家,契合了玄鸟是商王朝祖先的神话背景。

三、中国风式审美印象

国产动画电影艺术风格的民族化还表现在美术设计上,美术设计包括了布景设计、道具设计、服装设计等,其最终目的是打造电影完整的视觉外观,表达一个统一的视觉主题。姜子牙的制作团队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全力为观众还原3500 年前的西周文化,打造出极具东方美学意蕴的魔幻世界。影片中出现的宿命锁、打神鞭等道具,其材质运用上突出了古代的传统特色。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的面部设计参考了商周时期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面具,封神之战中士兵所驾驶的马车样式复刻自汉代画像砖,冤死谷中的乌鸦造型源自八大山人的水墨画。幽都山、北海界、归墟等场景设定都来源于先秦古籍,《山海经·海内经》中详细地记载了“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山,黑水出焉”这一奇景。团队为了表现北海界的冰天雪地之感,专门远赴长白山实地考察。影片中表现苏家嫁女的片段中,小九头戴红盖头,出入花轿与洞房中,表现中国传统的婚嫁习俗。通过银幕,展现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道具、自然景观、民俗民风等,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具象化的呈现。

此外,美术设计的民族化还体现在影片营造出的国风气质和东方美学上。导演王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影片在制作上遵循的是西方的技术流程,但要表达出隶属于东方的视觉画面和观感。电影开头用一段美轮美奂的二维动画介绍了封神大战的故事背景,采用了类似敦煌壁画的美术风格,整体视觉效果上运用了传统文化中经典的金、红、黑三色,妲己的衣服和头发都镶上了金箔,呈现了一幅属于东方的古典画卷,极具鲜明的民族特色。电影在构图上追求极致的对称性,大部分场景、人物等皆被中轴线分成两个部分,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万物均衡的对称美学。中式园林艺术中先抑后扬、先藏后露的概念的也被引入影片,体现在前后景的对照关系上。例如影片中北海酒馆的镜头设计,就是通过空间和光线的层次变化来表现园林美学中的“先抑后扬”。植根于中国文化,才能将独属于华夏民族的思想与情怀融入区别于西方想象的封神世界中。

四、本土元素声音设计

一部电影中主要有三种声音类型:对白、音效和音乐。动画电影的声音制作不同于一般的电影,完全需要依靠创作者的想象去构建一个不存在的世界。为了使封神世界更加完整和具有逻辑性,声音设计与视觉画面就要做到相互匹配。影片成功营造出具有中国审美的视觉外观,那么声音设计就必须体现出相应的民族特色。

音效设计方面,声音团队希望通过中国元素来表达中国文化,于是采用了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的“五行”为主要框架,囊括了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声音团队以“五行”为概念,将传统元素融入进了现代听效体系,强调出每个角色自身的属性,例如申公豹是金系、师尊是木系、四不相是水系、九尾是火系、螣蛇是土系。为了使音效更具本土化特征,团队在拟音时融合了戏曲元素,运用了板胡、锣、鼓等中国传统民族乐器。除此之外,影片还将符合中国古代情境的特殊声音镶嵌了进去,比如锁链、铜鼎、战斧与其他物品产生交互的声音。声音团队希望通过声音展现故事的时代背景和整体风格,构建出一个让人信服的封神宇宙。

音乐制作方面也融合了中国风特色。制作团队动用了曾在《梁祝》《功夫》等国产电影中担任配乐师的黄英华老师为影片编曲,黄英华老师深谙如何表达古典韵味和传达故事情绪。张杰演唱了同名主题曲《姜子牙》,展现出战后封神世界的磅礴史诗气质,声音满含恢弘且沧桑之感,符合影片的整体基调和艺术风格。片尾曲《请笃信一个梦》由周深演唱,配以他空灵的嗓音和温柔的声线,诠释了“来世”“今生”“轮回”等具有中国佛学意味的概念。

五、结语

《姜子牙》取材于中国古典神话传说《封神演义》,姜子牙、九尾、申公豹甚至是四不相等主要角色的设定都有迹可循。影片不仅在设计服装道具、自然景观、民俗民风、美学风格上自觉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浸润与滋养,也在声音设计方面积极融入民族化的元素。尽管目前评论界对于《姜子牙》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大部分批评都集中在叙事逻辑和立意表达上,对其民族化的演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姜子牙》的经验和不足之处显示,国产动画电影在逐渐打磨自身的过程中虽然已经迈出了一小步,但距离真正的“封神之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产动画电影要想真正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国漫宇宙”,就要立足于传统文化,利用精湛的动画技术来讲述优质故事,在叙事的内容上百般锤炼。期待国产动画电影能够在将来大放异彩,重塑“中国动画学派”巅峰时期的辉煌。

注释:

①袁珂.山海经校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99.

②刘磊,孙天晨.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化探索与重思(2014—2019)[J].电影文学,2021,(01):43-48.

③程橙.水墨,园林……《姜子牙》的中国味道[J].电影,2020(10):49-57+46-48.

猜你喜欢

封神姜子牙民族化
七月,票房“封神”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姜子牙》中的历史
姜子牙(动漫电影《姜子牙》主题曲)
DEITY DEFYING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封神三部曲》开始配音工作 李雪健与乌尔善现身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战后好莱坞编剧作家的封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