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思考

2022-11-11潘雨薇唐世凯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31期
关键词:返乡创业乡村振兴农民工

潘雨薇 唐世凯

摘要:文章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进程中的现状、动因及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有着改善农民工生活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等重要意义,但仍然存在诸如创业融资渠道狭窄、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不足、创业环境不佳、农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农村就业创业发展,提升农村就业吸纳能力,为有效完成乡村振兴任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工;返乡创业

返乡创业农民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至关重要。农民工返乡创业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有助于城乡进一步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当前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仍然存在,长期以来,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各种要素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发展资源严重不足。近年城乡资源要素虽逐渐更易进行市场交易,但资源仍主要集中于城镇,乡村振兴面临着人才缺失、乡村基础建设不足、资金短缺、乡村产业融合程度低等问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提出从根本要素上有效帮助城乡打破壁垒,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引导返乡农民工,尤其是青壮年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和自身技能的提升,是乡村振兴建设和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意义在于促进社会繁荣稳定发展及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与资金等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之路需要一支精通农业,根植农村,热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特别是在近年疫情影响下,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而创业具有倍增的就业效应,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可以有效稳定就业形势,也让留守老人和儿童的问题有了新的解决途径;返乡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积累的资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在创业过程中向亲朋好友筹措资金的举动也在无形中对农村闲余资金进行整合利用,有着正外部性。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但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仍有诸多进步余地,文章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分析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动因及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个人能力、现实环境等“瓶颈”问题,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和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助力。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农民工及其返乡创业规模增长,农民工逐渐成为返乡创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农民工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减缓,2019年相较2012年增长2816万人,年平均增幅达1.77%,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1.78%,总量虽有小幅缩减但基数庞大。其中,外出农民工比上年减少466万人,这说明农村务工人员向城镇流速变缓。2020年返乡创业人员总计突破1000万人,返乡创新创业者为乡村农业供给侧转型和价值提升提供新动力。表明,返乡农民工在振兴乡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农民工月均工资增速虽有所减缓,但其月均工资数值持续上涨。2020年相较2012年增长1782元,增幅达77.82%,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增长率幅度明显下滑,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比上年增长2.8%。表明,全国农民工收入上涨且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工资的上涨反映农民工生活水平的上涨以及产生富余资金的可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奠定资金基础。

青壮年返乡农民工已成为“三农”及乡村振兴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表1可知,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为青壮年农民工。青壮年返乡农民工社会经验丰富,本身就是人力资源,有一定的资金积累,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助力。由于大多数农民工房屋、土地和亲人还在乡村,在“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影响下他们的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得以融合。表明,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并逐步成为返乡创业的中坚力量。

(二)问题

1. 创业资金获取渠道有限

融资渠道受限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要困境之一。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资金大多靠在外务工积累,由于他们大多从事薪资待遇较低的基层工作,资本积累受限,不足以支撑创业所需,融资也就不可避免。在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地区信息交流存在滞后性,征信数据的收集和农户信用信息档案的建立较为困难,加大了农民工贷款尤其是信用贷款的难度,大多金融机构只为其提供小额担保型贷款,使其无法获得理想的创业资金。而政府资金支持往往审核较为严谨且手续较为繁杂,不能及时提供资金帮助。当专业金融机构难以满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的缺口时,部分返乡农民工选择向亲朋好友凑钱创业甚至是借取高利贷,这无形中加大了创业的风险。

2. 个人创业能力欠佳

返乡农民工个人能力欠佳也是返乡创业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全部农民工中,农民工学历大多集中在初中水平占比为55.4%,受教育程度作为创业决策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仍需加强。农民工创业的特殊性使其创业往往离不开农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至关重要,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认定和正在接受学历教育者占比44.1%,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普及工作仍有所欠缺,新型职业农民人才不足。市场变化日新月异,返乡创业者不仅需要过硬的管理和专业技术实力,更需要对市场的敏锐洞察,返乡农民工迫切需要进行系统化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

3. 创业环境亟待改善

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仍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但与城镇相比农村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物流等方面基础设施仍有改善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仍需改善;部分村庄没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认识不足,排污与垃圾处理问题也影响着农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无形增加返乡创业者的成本和风险;多数露天种植农产品受自然环境影响較大,使返乡创业面临更大的风险,有关风险防控监测机制有待加强。此外,返乡创业项目审核手续较为繁杂,所需经办部门和环节较多,这些手续的行政收费和所需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创业成本。

4. 农产品销售不畅

目前中国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较不稳定,农产品收入存在较大波动,加大了相关创业项目风险。农民工涉农返乡创业项目不仅需要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还要优化农产品销售渠道,保障农产品有产可销、有产必销,增强涉农创业项目应对风险的能力。当前占据主导地位的销售模式一是农民将农产品采摘收获后运输到较近的县城及农贸市场进行交易,这种传统的销售模式投入的人工成本较高而农产品售价却较低;二是通过中间商向农民收购农产品,再由中间商进行销售,中间商参与利润划分,农民的利润则进一步减少。由于农产品保鲜时效的影响,运输途中及滞销期间农产品质量无法保障,容易发生如腐烂、磕碰、损毁、虫蛀等不良结果进一步加大了涉农创业项目风险。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因

(一)政府建立政策保障体系

政府大力推行建立返乡创业政策保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党和国家制定与实施各项惠农政策,吸引他们重新返乡务农振兴乡村农业。同时国家出台各种政策建议,2015年连续下发两份文件支持返乡创业工作,表明对返乡创业工作的高度支持。各项政策保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之路保驾护航,进一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可行性。

(二)农民工城镇生活压力增大

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生活压力较大。一是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形势艰难。中国城镇就业人数持续上涨,乡村就业人数持续下降,2020年城镇就业人员约为乡村就业人员的1.6倍。2012至2020年城镇失业率为3%至4%,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城镇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增大。大多数农民工受自身能力所限,在城市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劣势,从事的工作不太稳定且薪资水平较低,在城市的生活开销就成了最难的问题。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消费不旺导致企业的人员需求减少,而待就业农民工的供给量基本持平,待就业农民工供给量大于就业市场需求量就导致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产生供求结构失衡,就业压力增大。在城镇生活的强压力下,返乡成为一种现实可能。二是农民工在城镇生活消费较大。2020年中国城镇人均消费支出为27007元,月均消费支出2251元,农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农民工月均收入4072元,城镇人均消费支出高出农村人均消费支出近一倍,城镇各项消费支出均远高于乡村消费支出水平,城镇生活压力较大。在就业困难及生活重担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农民工开始思考该如何创造更高的收入及平衡收支,返乡创业成为首选。

(三)家庭情感羁绊

情感思想的影响为返乡创业奠定基础。在2020年全部农民工中,女性占34.8%,未婚者仅占17.0%,丧偶或离婚者为3.1%,女性占比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但由于总量的上升,女性农民工数量也持续增加。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的女性越来越多,有配偶的务工人数更是高居不下,夫妻长时间异地分居所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离婚率不断上升,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严重,农民工在返乡后,能够与家人团聚,方便照顾家庭,有利于家庭和睦及社会稳定。此外,返乡创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之一,返乡农民工利用在外务工所累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等,返回家乡开创自己的事业完成自我成长,通过创业以获得财富、地位等方面的积累,获得自我认同,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反哺社会实现社会价值。因此,在家庭和个人情感影响下返乡创业成为更优选择。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結论

第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性及必然性,在解决乡村振兴的“短板”问题和乡村振兴要素的提供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第二,针对农民工现状,农民工返乡创业规模不断增长、农民工薪资水平不断上涨、青壮年农民工作为返乡创业主要力量的带动作用都使得农民工返乡创业有依据、有支撑。第三,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面临创业资金获取渠道有限、返乡农民工个人创业能力欠佳、创业环境亟待改善、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等“瓶颈”问题。第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动因是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撑、城镇生活压力的不断增长和个人家庭情感的影响,为今后更好地对因对点帮扶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提供了参考。

(二)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创办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的创业项目,引导创业项目顺应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简化手续,减低贷款难度,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打破返乡创业资金难题“围墙”。二是完善有关人才培育体系。把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放在重要位置,让技术和管理人才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对创业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公益培训,整合相关培训资源,逐步形成便捷的网络培训平台,有效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和对市场的信息敏锐度,降低创业风险。三是加快农村现代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现代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使农民工创业的良好发展与可持续进步;重视现代网络信息的作用,积极为农民工提供相关信息公开及咨询服务,打破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农民工及时分析市场信息、防范风险;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让互联网文化、公共服务、远程教育等真正在农村落地,打造新时代乡村基础建设的新发展路径。四是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结合现实需求根据各地区农产品生产优势分区块种植,避免集中种植同一农产品,导致该农产品市场价格过低和滞销等问题,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开创特有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和种类;建设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将卖方与买方纳入同一信息平台交易,在保障销售渠道通畅的同时进行良性竞争,以稳定农产品价格和带动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2]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熊璨.公平与效率视域下我国城乡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4]郑红友,俞林.论美丽乡村建设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互动机制[J].继续教育研究,2018(02):35-39.

[5]刘合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参与主体[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01):48-51.

[6]郑红友,俞林.论美丽乡村建设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互动机制[J].继续教育研究,2018(02):35-39.

[7]何建新.多管齐下促增收破解返乡农民工“收入差”难题[J].四川党的建设,2020,23(01):38-78.

[8]赵淑兰.打通农村融资“最后一公里”[N].经济日报,2021-07-07(009).

[9]徐锡广.基于资本禀赋的贵州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02):175.

[10]段慧昱,张立新,苗薇薇.乡村创业环境、风险感知与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的调查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2):74-79.

[11]年猛.中国农村创新创业进展及政策建议[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08):55-62.

[12]熊智伟,黄声兰.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风险预警研究——基于中部五省475份微观数据[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02):27-33.

*基金项目:2019年云南省三区人才支持项目(21902419)。

(作者单位:潘雨薇,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唐世凯,西南林业大学绿发院。唐世凯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返乡创业乡村振兴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障碍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返乡创业”,北京迈出扎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