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湾区时代下粤语的传承与保护

2022-11-11黎婷王文初王鹏辉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粤语普通话广州

□黎婷 王文初 王鹏辉/文

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粤语的传承与保护将起到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影响。本文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背景,阐述了粤语的传承与保护的现实意义,并对粤语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粤语是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声调语言,它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地区方言之一。当前全球约有1.2亿人使用粤语进行交际,这些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州、香港、澳门等地,以及东南亚、欧美等地的华人华侨聚居区域。粤语分布地域如此之广,导致粤语使用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其中最明显、最直接地体现在语音的差别上。粤语注音和读音曾在一段时期里莫衷一是,处于混乱的状况,直至1993年香港语言学学会制定出来一套简单、合理、易学、易用的粤语语音转写方案,混乱境况才有所改变。待粤语拼音方案确立后,粤语才有了正式统一的读音,使粤语的文化输出和粤语的传承效能进一步加强。

1 粤语面临的危机

1.1 粤语的传播力阻滞

早在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众媒体以及娱乐事业的繁荣,一度使粤语在亚洲地区有非常强的文化输出力。但辉煌过后粤语也沉寂了好一段时间,再加之当时全国推广普通话的热潮,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粤语的影响力一直不进反退。如今,不仅香港传媒行业衰退,而且曾经在广东地区风生水起的粤语节目,如“桌桌有娱”“全民放轻松”,如今也面临少人问津的窘境。而广州台原有粤语播报的“晚间新闻”已改成普通话“广州新闻联播”,一些老牌的粤语综艺如“健康100分”“科学大求真”都变成普通话节目。

不仅仅是媒体传播,粤语的人际传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广州作为粤语和普通话共存的双语城市,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和推普工作的有效进行,普通话的语言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粤语的语言环境的语言地位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具体表现为: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工作到位,使得人们的普通话水平显著提高;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导致普通话、客家话等多样化的交际语言共存;粤语的使用大多仅发生于本地人日常交流。

1.2 粤语的自信力受损

自20世纪50年代中叶,全国开始推广普通话后,在很长一段时间粤语的影响力便一直不进反退。2010年广州筹备亚运会期间,考虑到国内外游客了解本地资讯的需求,广州市政协部门希望广州电视台适当增加普通话的播出时间,为此广州市政协专门在网上发布了《广州电视台播音情况调查问卷》,征求广州市民对这一调整的想法与建议。这一举措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展开了一场粤语存废之辩。一方坚持从保护粤语、保护方言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提出质疑,另一方则认为为了加强亚运会软环境的建设,可以适当减少粤语在广州语言环境的比例。随着辩论不断升级,2010年7月25日,在广州市海珠区江南西地铁口发生了千人聚集“保卫粤语”事件,事件最终以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明确指出“推普废粤”是个伪命题而得以告终。

“推普废粤”虽然是个伪命题,但却引出了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粤语的影响力确实在不断消减,人们的担忧也并不全是空穴来风。在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和保护粤语、保护语言多样性迫在眉睫。

2 传承与保护粤语的现实意义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成为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新举措,粤语被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来,作为将大湾区紧密联系起来的语言纽带,承担着时代赋予的重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广州年轻人粤语使用现状及粤语传承与保护进行深入研究至少具有以下三重现实意义。

第一,从政治层面看,目前至少有三个省级政府在支持粤语的传播,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出于统战需求的广东省人民政府,这三个地区政府所管辖的人民大多以粤语为母语,作为日常交际语言。在香港和澳门地区,粤语甚至享有官方承认的语言地位。同时,它可以作为连接港澳地区人民和海外侨胞的情感纽带,作为相互沟通的桥梁,增进彼此密切联系,在增强港澳与内地人民的亲近感、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增进全球华人归属感和认同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从经济层面看,在大湾区这一区域内,粤语有着强势方言的地位,而任何一种强势方言的发展状况,必然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自国家划定大湾区以来,湾区人民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这为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了更多工作机会,也有利于促进粤港澳三地经济社会发展。而在这些可喜的发展成效中,不能视若无睹的便是粤语起到的推动作用。由于历史原因,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人们通常以粤语和英语作为主要交际语言,相对而言普通话的水平较低,因此在大湾区这一区域内,粤语就可以作为湾区人们沟通的重要媒介,起到一定的消除语言隔阂、促进湾区商业贸易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三,从文化层面看,粤语蕴含着漫长的历史文化背景,除了自身包含的语音、词汇等语言资源外,还产生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如被称为“南国红豆”的粤剧就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粤语讲古也是一种老少皆宜、寓教于乐的通俗曲艺,粤语流行曲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香港流行文化的兴起更是风靡全国,甚至对亚洲歌坛也影响颇深。这些以粤语为基础衍生出的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全方位地展现出粤语和粤文化丰富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文化内涵,为中国文艺百花齐放添加了多彩的元素,也为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3 传承与保护粤语的可行性建议

3.1 个人多听多讲多用粤语

一种语言需要有人使用,它才会变得有意义、有活力。目前广州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在公共场合使用粤语正是对自己的母语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我们需要把文化自在变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让母语使用者自发地多听多讲多用粤语,在此过程中,找回自己的母语习惯。

多听多讲多用粤语,就是要积极融入粤语语言环境,自觉地运用粤语,在合适的场景,尽量使用粤语进行交流,例如与同为粤语母语使用者的亲人、朋友交流时尽量使用粤语,如此便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传承和传播粤语和粤语文化的效果,与之交流的人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甚至于身边的年轻一代们也会由于粤语交流带来的这种亲近感而更加喜爱粤语。此外,语言会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碰撞,迸发出新的活力,这对粤语创新发展也是很有裨益的。

3.2 多方引导年轻人关注粤语及粤文化教育

现在重视孩子方言教育的观点回归到了大众视野,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学校和父母都应该对孩子们加强粤语及粤文化教育,积极引导孩子关注广州本土方言。家庭内部需要注意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讲粤语的习惯,父母除了在家庭中有意跟孩子用粤语交流外,还可让他们多跟爷爷奶奶这一辈的人接触,身处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孩子们便可以从老一辈人处接受到口耳相传式的粤语及粤文化教育,了解到很多地道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而学校在大力倡导使用普通话的同时,也应该留一些语言空间给粤语,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粤语教育,或者在组织相关的教学和教育活动时,适时适当地用粤语作为活动语言。教师也可以在音乐课堂上教授“粤语童谣”或流行粤语歌曲,让学生多方面感受粤语文化的艺术魅力,而不仅仅是觉得粤语歌曲很好听、很铿锵有力;还可以利用学习到的粤文化知识、粤语童谣,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粤语进校园、粤语方言文化宣传、粤语歌曲比赛的活动,以起到促进粤文化交流和宣传的作用。

3.3 举办粤语传承与保护社会化活动

适当在全省范围或全市范围内举办一些大型的粤语文化活动,以激起人们学习粤语的热潮,吸引人们自觉融入到体验和传承粤语文化的队伍中去,最终在公众中引起较大反响。如广东广播电视台组织举办一年一度的粤港澳青少年广府话大赛便是如此,观众在收听收看该项比赛时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广府文化的魅力。类似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化活动,都是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喜爱广府文化、丰富粤语传承与保护形式的有效举措。

此外,很有必要将粤语活动与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相结合,让粤语在公共服务中迸发巨大能量。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指挥中心、岭南派出所就曾在2013年11月广州文化公园开展过“讲古防诈骗”的特色宣讲活动,他们融合时事,以“粤语讲古”的形式讲述诈骗手法、诈骗套路,并教授老年朋友防骗要点,帮助他们提高防骗意识。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老年人听懂且印象深刻,从而达到宣传公共管理的理想效果,同时也不失为宣传粤语和粤文化的良好契机。

3.4 让粤语以艺术之名走近生活

为了传承优秀的粤语文化,一些传统的艺术文化就需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2021年新上映的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就对此进行了大胆尝试,它将传统戏剧以电影的形式拍出,将粤剧搬上了大荧幕,这不仅提升了粤剧的知名度,也向人们证明了粤剧的艺术魅力,说明了粤语与当前流行艺术结合之后可能产生的良好效果,以及在年轻人中可能形成的较大号召力和影响力。

粤语的魅力不应该以艺术之名高居于殿堂之上、显得遥不可及,而是应以与时俱进、开放兼容的艺术形式长久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持久地展现其语言文化之美。

3.5 利用现代化网络传播手段扩大粤语影响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使用方言录制节目的YouTube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而后在近4年的时间里,数量仍在不断增长,足以看出方言短视频的潜力,文化评论家Louis甚至将YouTube称为21世纪文化遗产保护工具。YouTube、抖音、快手等都只是现代网络新媒体的部分代表,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语言和文化的传播、推广获得了,亘古未有的便利。

如今只要留意网络媒体内容,就不难注意到网络平台上主打粤语、粉丝过百万的自媒体主体变得越来越多,粤语内容的粉丝数量和播放数量则更为庞大,它们用幽默的语言和有趣的段子描述广州独特的人文风物。其实这些创作粤语内容的人和那些观看粤语内容的人,都是被粤语的魅力所吸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来宣传和弘扬粤语、粤文化,我们可以把平时看到的一些有趣的片段或是生活的琐事用粤语讲述出来,制作成短视频分享到抖音、微博、B站等各大社交网络平台,或者将看到的生动有趣、内涵丰富的粤语作品转发出去,让更多人能看到粤语、知道粤语、喜欢粤语。

4 结语

目前,粤语受到社会语言环境等多方面复杂多变的影响,但粤语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是我国最强势的方言之一,为此,在坚决贯彻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同时,社会、政府、个人都需要多方联动起来共同发力,社会、政府可以在公共平台上进行积极引导,年轻人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等为传承粤语行动注入新的活力,让古老的粤语在当代继续发挥其促进人们交流、促进语言文化传承、保护语言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也继续为广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助力。■

引用

[1] 邓锐.唐人街的变迁[J].客家文博,2020(1):69-73.

[2] 屈哨兵.广州“撑粤语”事件引发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1):54-62.

[3] 肖绮雯.论湾区时代粤方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粤港澳三地粤语运用的生态探析[J].名作欣赏,2020(9):43-47.

[4] 吴哲妮.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J].文教资料,2016(31):61-62.

猜你喜欢

粤语普通话广州
《讯飞输入法》粤语直接翻译为普通话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第一本小学校本粤语教材问世
陈小春发长文怼后辈不尊重粤语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车展展位图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