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学教学课程的改革

2022-11-11郭美兰陈宇浩焦欣磊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植物学植物内容

石 悦,任 琴,郭美兰,陈宇浩,焦欣磊

(1.集宁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2.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院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植物学作为园艺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需要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组织和器官如根、茎、叶、花的形态和结构,在其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到器官等基础内容,进一步了解根、茎、叶、花和种子的结构,双受精现象、传粉方式的多样性等一些园艺应用植物,对被子植物个体形态结构有系统、清晰的认识,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包括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和植物生理学,各个分支学科彼此重叠,相互关联。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研究较多,谢鹏等以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植物学课程内容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王紫娟对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制度进行了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达成课程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刘华敏从植物学课程教学目标、方式、结构及内容考核方面对园艺专业探讨教学改革,通过适当“增负”,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凸显其主体地位,提升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 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植物学理论教学上存在的主要是问题是教材内容相对固定,如植物细胞、组织结构到器官的形态结构,因此教师就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解,缺少前沿的学科知识;植物学课程是大学一年级开设的基础课程,学生对于细胞的性状、结构和组成及繁殖方式等内容比较了解,但对于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结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这写方面的知识点过多,像根与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很多同学就会学混,产生畏难情绪,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是很高、主动性差、兴趣不足,有些学生掌握专业课基础内容不错,但是对于应用到实际解决一些问题效果不好。

1.2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植物学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如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植物的组织、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等实验,有些是永久封片,不需要设计实验、收集资料,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就能完成,对于扩展知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利的。

2 植物学课程改革思路与措施

2.1 理论教学

2.1.1 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不仅在内容上与高中要进行衔接,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所过度。比如园艺专业,首先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基础学习情况,如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时,以学生为主通过提问或者设计一堂课让学生来讲,这样即提高学生的兴趣、主动性,而且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讲出来的知识要远比接受这些知识时理解更深刻;同学们对与细胞结构、功能、分裂方式等内容比较熟悉,那这方面的内容就可以通过引导、提问或者让同学们来讲,既可以激发他们上课的兴趣又可以温故而知新;如植物学中讲解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时,可以让大家回忆一下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并提出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根的初生结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处;学生根据所提问题进行查阅书本,在课堂中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内容的补充和纠正错误。此外,教师也可将自己或相关老师的一些科研内容与教学结合,在科研中获得的一些成果或者是通过科研可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从而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扩充他们的知识,开拓思维,鼓励同学们通过参加互联网+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生命科学大赛等活动,在参赛过程中既是巩固相关基础知识又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标本、显微镜、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对植物解剖结构和形态的直观认知,使文字内容更加形象化。利用网络平台如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应用程序手机端操作的便利因素,组织开展限时抢答,分组任务,问卷调查,主题讨论,随机选人等线上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2 提升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对于书本知识和生产生活联系不足的问题,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增加他们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如带学生们到生科院的植物园里去观察草莓的繁殖方式,并实践去移栽草莓;马铃薯地里可以看看茎的变态-马铃薯块茎,并思考马铃薯块茎和甘薯块根的本质区别在哪?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是否能用所学知识进行区分;观察玉米叶的脉序是平行脉、玉米的变态根-气生根;解剖玉米、高梁、小麦等禾本科作物的种子结构等。比如讲到营养器官的变态这节课程,可以带萝卜和胡萝卜,将萝卜和胡萝卜贮藏根进行横切,让同学们观察其横切面,确定这两种根是初生结构还是次生结构?它们的初生木质部是几原型的?将根的各结构名称标出来,看我们日常食用的主要是它们的哪个结构,如萝卜主要食用的部位为次生木质部,而胡萝卜主要食用的部位为次生韧皮部。讲解变态茎的内容时,洋葱和蒜相似,幼时食用鳞茎的整个部分,幼嫩的鳞叶和地上叶部分,成熟的蒜主要食用的是鳞叶间的肥大腋芽,俗称“蒜瓣”,让他们将书本的知识联系到实际生产当中。

2.1.3 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反思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元认知能力,其反思的对象是学习中不会的、反复出错的,学生自觉地对自己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和调节的能力,是学生调控学习、强化自我意识和进行自我监控的能力。如很多学生总是在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记混,这是因为学生对于根的次生生长过程掌握不好,但学生总是死记硬背,导致出错几率很大,因此在解答相关内容过程中,既要回顾根的相关基础知识,又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记混的问题:一开始是如何思考的?自己是否记得次生生长过程中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形成层如何活动形成次生结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弯路和错误?久而久之对于类似的问题就可以总结出经验。

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与反思学习能力,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不断完善植物学学科知识体系和提升教学能力水平。通过课程联系实际,制定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之上的提升反思能力方案。方案根据其条理是否清晰,给出建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给出的建议是否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提出的措施的可行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评价方法进行自我评价,用以检测自己的学习收获并及时发现学习的不足。或者将其作为评价他人学习的标准,便于总结学习经验与锻炼自身的思考判断能力。从自主学习方面来说,它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是自我评价的一种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2.1.4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评价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程评价要坚持目标和过程并重,这就是过程性评价的特质。根据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并结合学习内容,确定评价标准。在制定标准过程中要考虑课程目标与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要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可行的标准,能将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表现出来,并具有终结性评价的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结果进行整体评价。比如回答问题条理性、清晰流畅的表达能力,内容准确把握程度,灵活贯通的应用能力,积极参与讨论,能够正确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并且有独到的见解。要清晰罗列出各要素的水平细则,以减少过程评价的主观随意性。

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植物学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其中,线上教学的主要以超星软件上搭建植物学课程,学生通过平台课进行练习、复习,抢答、教学讨论和互动等学习环节。在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及科目考试完成后,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教师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最后采用SPSS软件对所获得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植物学课程评价量规的建立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可应用评价量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2.2 实验教学

验证性试验可以让学生验证所学植物学相关理论,如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等,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形态验证已学知识,但学生没有通过思考进行试验设计,仅是按照实验操作步骤来完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培养。因此,在完成一定的基础知识相关验证性实验外,要强化技能性和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查阅资料、自己设计试验方案、明确试验目的、完成试验报告。

以植物组织形态解剖实验为例,在观察禾本科玉米叶和双子叶植物大豆表皮时,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植物的气孔器是否一样,有什么区别,细胞中有无叶绿体,保卫细胞的细胞壁薄厚是否完全一致?观察植物机械组织中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中的细胞壁的增厚方式是否相同?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实验内容时,观察双子叶植物叶、禾本科植物叶和裸子植物叶的结构之外,要思考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叶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处?马尾松针叶的结构及其与生长环境是如何适应的?雄蕊和雌蕊的发育实验中,为什么在有些百合胚珠的切片上,找不到完整的7细胞或8核的胚囊?这样就可以通过观察-思考的方式将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加一些拓展性的试验内容,如“带你认植物、校园内植物种类调查”,使学生将课堂知识和大自然结合起来。

2.3 实践教学

生科院每年五一过后组织大三学生取野外实习一周,有三名老师带领学生们去实践,认识不同的科属,如十字花科-诸葛菜-长角果发育、旋花科-打碗碗花-冠生雄蕊、木兰科-白玉兰-芽鳞、苔藓植物-葫芦藓、蕨类植物-水龙骨、百合科-毛百合、桔梗科-桔梗、天门冬科-玉簪、壳斗科-斛树、山茱萸科-红瑞木等的识别,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学习科目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好大学校园这个活生生的“植物标本馆”,把实践教学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如在讲授植物分科期间,可以结合校园实际植物生长状况进行讲解,如木樨科-连翘、唇形科-一串红、菊科-向日葵等,实时实地利用植物活体讲解科属特征,使抽象的形态学术语变得生动直观。

3 小结

基于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不高等问题,以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增加教师教学过程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植物学课程的改革,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与反思学习能力,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不断完善植物学学科知识体系和提升教学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改良一些教学手段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课程的积极性,教师也可将自己或相关老师的一些科研内容与教学结合,在科研中获得的一些成果或者是通过科研可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扩充他们的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植物的奥秘,参与到植物科学研究中,如大学生“互联网+”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活动中,在各项大赛中,同学们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也开阔了思维,学生写关于植物学方面的毕业论文,如: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蔷薇科植物分布调查研究。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同老师有不同老师的见解,要根据各个院校生源和培养目标的差异,其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根据集宁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对生物科学和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校教学资源与各专业发展特色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植物学植物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主要内容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