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代抚养家庭中祖辈教养方式的类型及冲突研究
——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例

2022-11-11戈静怡覃子怡史秋霞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祖辈父辈教养

戈静怡,覃子怡,史秋霞

(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1 引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阐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018年民政部的数据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仍有697万余人,其中有96%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可见,隔代抚养已成为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方式。祖辈作为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其教养方式及与父辈间的冲突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

隔代抚养家庭中祖辈承担着主要的抚养责任,但父辈并没有从教养儿童中完全脱离。因此,当祖辈与父辈对儿童的教养方式不一致时,家庭教育的复杂性大大增加,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受到挑战,进而影响教育效果。祖辈与父辈就教养方式上的代际冲突,即教养冲突的研究,开始进入学者视野。然而,现有研究更多展现这种冲突的客观存在性与内容,那么祖辈与父辈的教养冲突是否就意味着两者的绝对不同,祖辈又是如何看待和应对其与父辈的教养冲突的,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将聚焦祖辈教养方式,总结归纳出祖辈教养方式的类型及与父辈间的冲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祖辈如何应对教养冲突,从而探究沟通可能发挥的作用。

2 文献回顾

祖辈教养方式的概念多从父母或家长的教养方式引申过来。最具代表的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德(Baumrind)的定义,即“包含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反馈以及父母对儿童所作要求的数量和种类”。在强调教养行为之余,有学者开始同样强调家长表现出的主观方面。如李董平等指出,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子女进行教养的日常活动中传达给子女的态度以及由其行为所创造的情感氛围的集合体。朱美静等认为是通过家长养育行为传递给儿童的有关儿童养育的信念、价值、目标、态度和养育风格。可见已有研究因研究目的不同,对教养方式也有不同的界定,但均强调主观体验及外显行为。因此,本研究也将重点关注祖辈的教养理念及行为,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替父母在看护和教育孙子女的日常中,对待孙子女相对稳定的、复合的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的集合体。

就教养方式的类型,鲍姆林德从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子女交往的清晰度及父母的教养四个方面来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卢乐珍通过呈现祖辈的教养行为,将祖辈分为守旧型、溺爱型、身教型和民主型四种,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划分祖辈教养行为的一种思路。隗代焱基于已有研究,以细心、简洁、关怀、支持与控制五个教养维度,将祖辈教养方式分为中间型、忽视型、温暖型和干涉型四类。已有研究中针对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家庭的祖辈教养方式的研究数量较少,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且分类标准多侧重具体教养行为,教养观念所占比例较小,忽视了主观因素对教养方式的不同呈现的影响。故而,本研究将围绕复合的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进行分类,探究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家庭的祖辈教养方式的特殊性。

成长的不同社会背景,使得祖辈与父辈在教养儿童上形成不同的观念。在不断深刻研究祖辈教养方式类型的基础上,近年开始有学者探究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家庭中祖辈与父辈的教养冲突。王影从习惯培养、智力开发与知识教育、社会交往方面记录了农村儿童家庭教育中祖辈和父辈的冲突。王瑞晴认为祖辈与父辈的教养冲突对儿童行为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徐盼盼指出,两代人在教养儿童上缺乏面对面沟通的条件,使其产生冲突,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尽管研究多以祖辈与父辈的教养冲突为主要内容,但一些研究却指出差异之余亦有相同。骆风在研究中发现祖辈与父辈在家庭教育观念的教育目标、家庭教育内容的生活教育等方面难分伯仲。其研究还表现出子女对父辈与祖辈的评价模糊,甚至相当的特征。这是否意味着祖辈与父辈的教养观念存在某些方面的共识?那么能否更好地实现沟通,并解决祖辈与父辈的教养冲突?

3 研究方法及分析

3.1 半结构式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即根据研究目的编制半结构式的访谈提纲,鼓励受访谈对象充分表达个人意见。访谈提纲包括人口学特征、教养观念及行为。其中,依据对阮艳红教养观念的界定,我们将其具体分为祖辈与父辈对儿童发展观、期望观及教育观的看法,儿童发展观指祖辈或父辈对儿童发展过程中培养重点的认识的观点和看法,期望观是指祖辈或父辈对儿童未来学业及职业规划的观点和看法,教育观指祖辈或父辈教育自我效能的观点和看法。依据王美萍等的划分标准,教养行为包括积极教养行为和消极教养行为,积极教养行为指祖辈或父辈对儿童养育、交流及学习中给予的温情、引导与鼓励独立,消极教养行为则指拒绝、高控制/惩罚。

3.2 访谈对象的选择

访谈对象的选择建立在尽量覆盖不同的祖辈教养方式的目的上,希望避免选择的访谈对象局限于某个分类。依据祖辈及孙辈的年龄、祖辈及父辈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常住家庭人口及父辈是否常年外出务工等进行初步选择,共访谈家庭24个。选取的访谈家庭各具特点,能够较好地展现隔代抚养家庭祖辈教养方式的不同类型。

3.3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强调对资料进行归纳分类,从而建构出科学理论。本研究在整理收集到的原始访谈资料的基础上,参考扎根理论。首先,对原始访谈材料进行编码,分解原始资料并归纳其中的关键信息。其次,概念化这些关键信息,进一步发展不同的类属。最后,按照访谈资料的内在条理性,通过处理不同类属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类属归类。

4 祖辈教养方式的类型分析

4.1 乐观引导型

乐观引导型是指祖辈乐观看待孙辈成长和自己的教育效果,在教养孙辈的日常生活中充当着引领者的角色。

4.1.1 乐观看待成长,尊重孙辈合理需求 该教养方式祖辈乐观对待儿童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尊重儿童的合理需求。在儿童发展观方面,祖辈有较清晰的培养方向,倾向促进全面发展,“孩子喜欢会尽量支持她”。再如“社会进步了,希望他也能都发展啊,多学点东西”。在期望观方面,祖辈期望较高,大多希望儿童以后能有较高学历和稳定工作,“能上好大学”“稳定就好”的类似表述较多。有祖辈表示“他们能有好的工作,工资也高,我才高兴”。在教育观方面,祖辈对自己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认为可以帮助儿童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很少打孩子,经常讲我们这一辈英雄故事,孩子自己也能听进去,我就觉得我们教育得还是不错的!”。

4.1.2 温暖引导 这种教养方式的祖辈的教养行为体现在各方面,“她父母常年不在家,只能我们照顾了,穿衣、吃饭啊这些事情我们都得弄好,该她做的还是要做,做不好我们也会耐心和她讲应该怎么做”。其他家庭中也有着类似的行为,“我和她爷爷都会监督她学习”“告诉孩子要礼貌”。祖辈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给予儿童关爱,行为多以引导、鼓励独立为主,教育过程中包容心较强且表现得较为温暖,属于典型的“乐观引导型”教养方式。

4.2 担忧保护型

担忧保护型是祖辈担心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变化,教养行为上充当着保护者,致力于消解儿童成长中面临的困难。

4.2.1 担忧面对成长,期望朴实 这类祖辈明显表现出对儿童发展的担忧。首先,祖辈关注儿童发展人际关系方面,希望儿童平稳度过成长各阶段。“上学要是同学欺负了,还是比较担心的,怕她交到坏朋友”。其次,祖辈对儿童未来发展的期望朴实,满足于不愁生计。“能有个工作,吃喝管够,这样就不用那么担心了”。最后,祖辈对教育效果评价积极,肯定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方法。“我经常举村里例子讲道理,能教她点知识,我觉得还不错,有效果”。

4.2.2 预防控制 与“乐观引导型”相同的是,祖辈的教养行为也较为温和,但相比前者更为细致,更多的是对儿童的保护行为,教育过程中行为带有较强的预防和控制目的。“平时她做错事的话,我们也不会打她骂她什么的,还是比较照顾保护她”,“孩子又小,能有什么大错啊,尽量不让他出错”。

4.3 高盼管控型

高盼管控型是指祖辈以传统的管教方式来教养儿童,为了掌握儿童的发展动向,保证儿童能够成才,祖辈充当着儿童生活的观察者、监督者及控制者,充分了解儿童的日常表现。

领导干部反思制度。对于贫困地区普通高校而言,学校党政领导要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全面检查、认真反思造成教师队伍流动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原因,真正实现“常梳理、常反思、常改进”的目标,真正实现“专家办学,学者治校”的目标。

4.3.1 重视儿童发展,消极看待教育效能 该教养方式祖辈对儿童的期望值更高,极为关注儿童的发展走向。一是祖辈有比“乐观引导型”祖辈更明确的儿童观,重视学习并希望培养人才,“这些就要从小培养,学习好做事有担当,在企业啊工作能上进”。二是期望观上,期盼儿童向上发展,未来回报家庭,如“找个收入高的”“发展好了,要回报我们”。三是在教育观上,祖辈认为严加教育才能克服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并不相信自己的教育可以达到预期。“他做不好事情,我就惩罚他,对他严才知道好坏,就这样也管不住他,一帮朋友”。

4.3.2 传统高要求 教养行为的特点是管教方式单一传统。祖辈的教养行为大多数情况下体现为不满意则惩罚,对儿童各方面都有较高要求。具体行为为打骂,“辛辛苦苦拉扯他长大、供他上学,不听话就揍”。祖辈都有着大同小异的“口号”,“不打不成才”或者“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4.4 消极放任型

所谓消极放任型,是指祖辈对儿童的教养更为宽松,甚至比较放任,对其不良行为并不管教或纠正。

4.4.1 培养方向不明,被动对待教育责任 祖辈的教养观念表现得较为消极,不认为自己有教育儿童的责任。其一,儿童发展观层面,祖辈认为自己只需把儿童生活照顾好,没有培养方向。“我读的书少,你说的我也不懂,我们只负责把孩子养大,爱好什么的她父母会给她安排”。其二,期望观层面,祖辈也没有过多干涉,任由孩子选择或父辈安排,“只要健康就行,做什么工作那是以后再想的,反正听他们的就好了”。其三,教育观层面,祖辈认为由于年龄和文化水平,教育效果有限。“都老了,还得孩子来照顾我们。教育啊学校的作用比较大,我们书都没读多少,哪能教她呀”。

4.4.2 放养忽视“消极放任型”祖辈的教养行为同样消极,更多表现为拒绝,大部分时间孩子都处于一种被放养的状态。“我们基本就照顾孩子,其他没太注意,安静就行”“每天作业会自己按时完成吧,不用我们多说什么”是“消极放任型”教养方式祖辈每天抚养儿童的真实写照。再如,“我们平时也比较忙,哪有时间管她”。

偶尔面对儿童犯错的情况,祖辈只是辨错,纠正错误的任务则交给父辈,或者直接忽视行为的对错。“这个犯错都是很客观的吧,会先跟孩子说,然后叫她爸妈问”,又如“我们是不会跟他讲什么大道理的,有时候讲了也没啥用,我们干脆就不管了,孩子毕竟也还小,犯点错误也正常嘛”。

5 祖辈与父辈的教养冲突及应对

5.1 冲突表现

5.1.1 观念冲突 通过对祖辈教养方式类型的分析,在期望观及教育观上,祖辈与父辈的观念存在相通部分。然而,在儿童发展观上,却发现祖辈与父辈观念的冲突较为明显。祖辈在儿童的发展观上较为零碎,更关注儿童当下情感满足而不太注重发展的培养重点和方向。父辈则更为理性和现实,总是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考虑,并希望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帮助其明确方向,重点发展其擅长领域。如某受访家庭中,祖辈表示“只要健康就行”,而父辈认为“我们知道外面工作的辛苦,所以希望能够把她培养好,有自己喜欢的”。

5.1.2 行为冲突 祖辈及父辈在教养行为上的冲突体现得更具象。祖辈的教养行为更多呈现两极化的特点。或者倾向于采用消极教养行为,主要包括拒绝和打骂,“做不好就应该挨打,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或者支持积极教养行为,主要包括温情,“孩子还小呢,该给他的我们都会给,只要是我们能做到的”。而父辈的教养行为则是中间性的,主张适度的温情和合理的控制、规范,某受访家庭的祖辈表示,“她父母和我们相反,孩子犯错了,他们不打,反而喜欢讲道理,还指出哪不对,怎么改正”,某父辈提到“孩子不做家务就会批评他,当然要是做得好会给奖励啥的”。

5.2 应对冲突的方式

“乐观引导型”和“担忧保护型”祖辈教养方式的家庭中,祖辈与父辈之间就教养观念及教养行为的沟通均比较多。“我们每天晚上都和孩子父母用微信视频聊天呢,说说孙子一天的情况”,“乐观引导型”教养方式的祖辈对父辈较为现代民主的观念表达尊重,采用接纳、顺应的方式,主动调整。“担忧保护型”教养方式的祖辈,更倾向于与父辈妥协、保留看法,冲突较少,“他们总归是孩子父母,只能听他们的咯”。

“高盼管控型”和“消极放任型”两种教养方式下,教养冲突更为明显,部分祖辈会选择不理睬的方式,“我和我儿媳妇也有过冲突,说我不能这样做啥的,但我觉得我对孩子好也没什么错,我就不理她”,尽管滞后了冲突爆发的时间,但仍会造成家庭的矛盾及不和睦,“因为这事,我们还是吵了,孩子都害怕了”。部分祖辈的应对方式具有动态性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说是有效的,“后来我觉得好像确实是不对,但我也没明说,总之,她的孩子她自己管,我就选择避开她呗”。从不理睬到主动避让,方式的转变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教养冲突。

6 总结与思考

6.1 总结

经过分析质性访谈资料,本研究认为,在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家庭中,祖辈的教养方式可分为乐观引导型、担忧保护型、高盼管控型及消极放任型四种,各维度上参与程度与内容不同。“乐观引导型”祖辈多注重给予儿童温暖与支持,如尊重儿童的想法,肯定其兴趣爱好并帮助发展;“担忧保护型”祖辈倾向全面保护儿童;“高盼管控型”祖辈偏向对儿童的监督与控制;“消极放任型”祖辈较少参与儿童教养,更注重儿童的生活照料,任其自由发展。

6.2 两点思考

6.2.1 冲突应对方式对教养冲突的调节作用 杜红经过研究发现祖辈与父辈缺少沟通是冲突产生的直接原因,并指出解决冲突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相互之间的交流。在这一方面,本研究与其结论是类似的。对于父辈教养方式的差异,祖辈正面态度往往促使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接纳、顺应并调整,进而促成祖辈与父辈间的沟通,调和甚至消解教养冲突。相反,祖辈消极应对或回避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如忽视、避让等应对方式,尽管对教养冲突存在一定的缓和作用,但缓和是暂时的,达不到预期的弥合效果。

本研究认为,冲突不可避免,但冲突的应对方式是动态变化、可选择的,祖辈需认识到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在明确自己能起到什么教育效能的基础上理解父辈的观点,正视冲突。为消解教养冲突,父辈同样需要尊重祖辈的观点和付出,注重教养儿童方面的沟通。

6.2.2 祖辈教养方式与教养冲突的关系 教养冲突的基点在于祖辈与父辈教养方式的差异。但尚未有研究明确表明祖辈教养方式与教养冲突两者的关系。教养冲突的产生是祖辈和父辈教养方式的具体细节的碰撞,祖辈面对父辈的教养方式必定有态度表达,或显性展示,或隐性内化。家庭教养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教养人观念、文化差异、对儿童的情感态度、儿童的行为以及家庭构成模式。对于影响祖辈教养方式的因素,尚未有相关的实证研究。那么祖辈的教养方式是否会受到教养冲突的影响,具体存在什么影响,本研究寄希望于后续研究,更多聚焦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家庭的祖辈,全面考察以祖辈为视角衍生出的一系列现象。

猜你喜欢

祖辈父辈教养
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冲突对祖辈抑郁的影响:祖辈个人掌控感的中介作用与长辈价值感的调节效应
父辈们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教养方程式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接过父辈的旗帜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