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理论逻辑与其实践路径分析

2022-11-11于润琦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机构金融

于润琦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8)

要有效解决我国的民生国计问题,就需充分重视农业、农村问题的重要性,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解决我国发现中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法和渠道。金融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需将金融融入农村经济,让其充当主导角色,有效提升农村的金融服务质量,促进农村金融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金融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的特点

强化资金作为乡村振兴基本动力,突出金融创新对于其他要素盘活、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引导金融资源向具有增长潜力的“三农”领域倾斜,配置集合适应乡村的投资制度,引导资本对接实体经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以产业基金、投资基金为主要形式,作为平台和桥梁,实现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创新,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促进和加速主要生产要素的“质的提升”。

1.1 资金作为引领要素

资金、金融是此类项目运营的引领性因素。在其参与的乡村振兴项目的类型、周期、机制、特点等方面与资金属性、资金阶段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特别是对于专项产业资金。

1.2 金融公司作为融资平台

金融公司(基金公司)是项目的投融资平台以及操作主体,是资金与项目的对接平台;平台公司以资金效益为主要衡量标准,与项目的公益性关联性较弱。农业农村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

1.3 土地与资金紧密结合

基于资金安全性和快速回收的要求,资金与土地、建筑等实物资源的相关性关系紧密;某种条件下,资金与土地直接关联,同时与其他方面实现融合发展。

1.4 高端人才发挥关键作用

基于金融产品的专业性以及与三农事业融合的创新性,此类项目涉及基金、银行、证券、保险、融资融券、具体产业专业等多方面。因此,具有金融和细分领域的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跨界人才,在此模式中承担并发挥关键作用。

1.5 项目周期明显

资本、基金有明显的“选、投、管、退”的阶段任务,所参与的乡村振兴项目生命周期相对明显,在某些方面缺乏长期稳定性。

2 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金融处于我国现代经济发展核心位置,而农村金融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其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对农村金融进行创新、改革,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提升农村复兴的速度,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是十九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方针,而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即:农村金融与经济制度构建、文化素养培育、生态环境改善、社会和政治体制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加大对于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对农村金融的服务方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建设与“三农”特点相匹配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迫切要求。

3 乡村振兴中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由于农村和城市的金融发展存在加大差距,政府也为给予农村金融足够的重视,导致农村金融缺乏政策、法律的指导,呈现出混乱的局面,进而导致农村金融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其次,缺乏完善的征信审核法律体系也是农村金融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且农村金融机构获取用户征信信息的难度也相对较高,导致农户出现贷款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农户难以获取足够的发展资金、周转资金等,进而导致农户破产。

3.2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服务手段落后、自身能力不足等问题是农村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且,我国的互联网还未覆盖部分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这部分地区的金融机构很难利用互联网给予农户金融服务,农户只能通过实体金融机构获取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体系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当前农户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大对于农村金融的投入,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尤为重要。另外,立足于农村,面向“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与非金融单位缺乏合作,也是制约农村金融于乡村振兴道路上发挥有效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3.3 农村金融供需失衡

3.3.1 资金需求面 目前,大部分农村村民会对于买房、装修、医疗、子女教育、婚嫁等实际消费性的需求较高,对于创办农村企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兴趣,导致政府运用于乡村振兴的资金消耗于农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其次,在农民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金融投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最后,农村各类型经营主体融资需求也日益增加。

3.3.2 资金供给面 结构性存在矛盾、供给渠道过于狭窄、服务种类单一等问题已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凸显。首先,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存在金融与供求产品相矛盾的现象。贷款担保、数额、还款措施等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契合度也相对较差;且农村金融机构所推出的金融产品,也很难解决部分“三农”问题。其次,现代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速度迟缓。对者农村信贷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村金融机构仍使用传统的金融产品,未对现代金融市场进行分析和挖掘。最后,人才的缺乏也是目前农村金融市场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大部分金融人才都聚集在城市地区,而村镇小型金融、农信社等难以吸引优秀金融人才为农村金融提供劳动力。

3.4 农村金融环境亟待优化

由于城乡经济间的差异,导致大部分农村金融的环境并不理想。首选,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农村的劳动力正处于大幅度减少的状态,人才流失严重,导致农村经济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大了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而部分地方政府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与城市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仍存在较大差异,城乡之间的差异也因此进一步扩大。其次,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金融政策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由于政府对于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还不够,企业在开展农村金融所面临的经历压力明显高于城市,导致农村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难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农村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农村金融产权有关制度有待完善。最后,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农村金融发展路程中的绊脚石之一。农村居民的住所十分分散,难以准确、快速的采集农户的征信情况,而且农村居民对于金融的意识也非常淡薄,借款后存在躲避债务的情况,农村金融机构在放贷过程中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

4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4.1 创新金融产品和供给方式

4.1.1 采用“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的模式 该模式是指使用农村的财政资金成立农村企业风险补偿金款项,农村的金融机构可为农村经营主体可实现无担保、低成本、无抵押、简单便捷的贷款服务,所其出现贷款不良时,农村金融机构就可根据程序要求和比例获取相应的风险补偿资金。该模式可以降低农村贷款对于抵押物的要求,提升农村经营主体的贷款积极性,进而提高农村居民的创业概率。其次,该模式可将财政的“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1.2 利用“政银保”模式“政银保”是指有保险公司为需要进行贷款的农户提供保证保险,农村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服务时,可由政府提供保费补贴资金和风险补偿支持等政策,将信贷、财政、保险作为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三大驱动器,共同推动农村企业的持续发展。该模式能够利用保险保证,提升农村企业的信用程度,并能够弱化贷款的抵押要求,让农村企业可以过去便利、优惠的贷款服务。其次,该模式还可以有效降低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风险性,对于活跃农村的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4.2 对农村金融的制度、机制等进行深化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对金融体制进行深化改革,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改革要扩面、提速、集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完善、优化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领域获取更多的金融资源,进而满足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金融需求。”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积极发挥支持“三农”的作用,对支持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战略、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取得积极成效。但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对金融多元化、多样化需求的要求已发生了诸多改变,传统的农村金融已很难满足乡村振兴的要求,且农村金融存在农民缺乏贷款抵押担保条件,信用程度较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量不足;借贷的成本和交易的成本相对较高;农村金融的服务质量严重不合格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解决农村金融所存在的问题,推动农村金融的深化改革,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我国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4.3 创新农村金融的产品

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的改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我国农村金融的消费需求已发生变化。因此,将农村金融推向绿色发展、数字化发展、可持续发展,让农村金融符合金融消费主体的需求,对农村金融的产品和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让农村金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符合时代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开辟一条宽广的道路。

4.4 组建农村金融人才队伍

人才对于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人才问题也是阻碍农村金融的关键问题之一,推动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推动。因此,国家必须重视人才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性,以人才作为基础,保证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农村金融机构应提升农村金融人才的薪资水平,利用薪酬留下高素质人才,并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加入农村金融的行列,进而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质量与工作质量。其次,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其充分了解政策变化、制度变化等,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4.5 加强农村金融的顶层设计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传统的农村金融已难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难以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有新作为,因此,对农村金融的顶层设计进行优化和改革,将农村金融的宗旨、目标突出,让农村金融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农村金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杠杆,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渠道,更是推动农村向两个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对于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由此可见,农村金融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就需从明确农村金融的定位与作用出发,搞好财政、人才、税收、科技等乡村振兴政策的顶层设计,对农村金融进行创新和改革,最大限度发挥农村金融对于乡村金融的作用。

5 总结

农村金融的转型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但由于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乡村振兴的持续实施收到一定的阻碍,因此,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金融优化、改革的核心,对农村金融的服务体系、制度体系进行完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机构金融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