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2-11-11吴红方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生态农业农业

吴红方

(中共澄江市委党校 云南,澄江 652599)

受到以往农业粗放型经营模式的限制,致使农业环境变得较为恶劣、耕地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受到破坏,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该根据农业发展环境和实际需求,建立新的工作模式,基于环保、可持续的原则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建立健全、科学的自然农业系统,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时,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 生态农业经济特点

1.1 局限性和开放性

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分析行业发展环境,研究我国生态农业经济整体结构,建立生态农业经济运营管理机制,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在中国推进农业生态经济活动时,应该建立健全、科学的农业生态经济运行机制,发现当下农业产业结构、农业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关内容与农业生态运行发展需求不符,不能达到生态运行管理要求,无法良好的实现生态经济管理目标。生态农业经济会受到相关因素的限制,难以为行业从业者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因此,农业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还应该按照产业活动要求购置新设备,基于我国经济实际状况,规划系统、有效的管理方案,引导农业产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

1.2 有机性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为了更好的开展生态农业经济活动,应该将协调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作为关注要点,还需要将环境生态与农业经济结合起来,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为落实技术监督、职责管理等工作,需要加强对生态经济的管控力度,引导农业生产活动朝生态经济发展方向推进,规划相关任务,达到提高经济运行稳定性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2 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2.1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农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达到生态农业发展要求,改进我国环境和农业资源方面的问题,引导农业经济可靠、持续的发展。为了引导农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生态农业发展原则,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率,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可以达到农业生产要求。

2.2 改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完成推动经济发展的任务,需要选择科学的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活动。近几年,我国农业经济以爆发式的形态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在此过程中,我国农业人口数量非正常增长,对农业经济发展会形成不良的影响,比如农业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农村资源损耗过于严重。面对此种情况,落实生态农业模式,农业生产方式不以经济作为单一考量指标,还会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随着生态农业模式的实施,可以确保农业行业朝国家规划方向进发,有利于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农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提供政策保障

农业生态经济需要依托广大农民,农民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农业经济发展期间相关部门与各级政府需要关注该项工作,同时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通过政策确保农业生态经济可以合理应用各类资源,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应该从宏观层面出发,进行农业生态布局,发挥自身具备的作用,引导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规划农业生态布局时,需要实地考察并进行合理科学的论证,完成生态规划与布局,由此可以为农业生产推出优质产品提供保障,农业生态经济在发展中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基础,还应该根据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在协调统一原则下合理调整工作,确保各类活动可靠、安全进行。各地方政府与部门在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中,需要分析当地农业资源特征,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状况,以当地实际状况作为抓手,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发展地方农业产业,合理应用农业资源,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在资源合理应用的前提下,可以最大程度保障地区生态系统与地区经济,使各类活动可以在环境中良性开展,为农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3.2 加大在农业领域资金的投入量

在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中需要大量资金,为产业活动开展构建基础设施,成为各类活动良好开展的基础。以农业发展情况为基础,得出投入与产出为正相关的结论,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农业发展基础,无法推广新技术,也难以为大众推出优质的农产品。各地政府应该重视资金投入,还需要遵循国家对农业产业发展要求,需要积极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促使各区域农业产业快速应用绿色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从业者不能单纯的以经济为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元素,需要在保证产量同时注重质量。随着农业经济发展,应该提高农业生产力,明确生态经济干预能力需求与管控要点,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判断,基于分析得到的信息与市场发展结构和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协调,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控制,提高生态环境维护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和谐性。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需要加大对农业市场供需管理强度,提高农业生产保护措施与整体资源管理的融合程度,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控制系统,对农业经济发展活动的管控,为农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3.3 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极为重要。通过调查我国农业产业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储备,但是受到农业发展的制约,无法合理应用农业劳动力,不能提高农业产业活动的经济价值。通过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与农业劳动力素养偏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应该将提高农业劳动力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让农业产业工作人员了解农业领域新出现的技术、知识。在知识储备提升后,可以更好的参与农业活动,借助活动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随着培训活动的开展,可以将普通劳动人员转变为农业技能人才。农业生态经济涉及的范围宽广,经济学、生态学、农学均为生态经济领域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在培养现代农民时,应该传授相关知识,使农业劳动人员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活动需要的各类知识和技能。为更好的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培训活动在教育对象能力培养方面的效果,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走入农村。关于知识培训活动,需要将现代化知识传授给农民,在培训活动开展方面可以选择面对面或线上培训教育的方式,提高培训手段的灵活性,合理应用资源优势,最大程度提高培训活动的价值。

3.4 建立畅通的物流渠道

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销售渠道畅通且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满足相关条件为农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农业生态发展中,应该建立完整的链条,需要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农业生态发展提供保障。引导消费者关注绿色生态消费,通过文化宣传、公益广告、品牌宣导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并为消费者普及无公害、绿色食物,教会消费者识别健康食物。在农业产业发展中需要构建专项产品销售渠道,农业产品专项销售需要关注物流与营销两方面内容。营销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宣导,推销当地特色农产品;物流是构建产品销售渠道,在完善基础设施同时,打通物流软件,按照供货需求,将农产品在最短时间内送达全国各地。在互联网、物联网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特色产品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销售,满足各区域人民对特色产品的需求,还可以增加特色产品产地经济收入。我国很多地区享有气候和地源方面的优势,生产出很多特色农产品。然而,因为物流渠道的问题,此类产品只能在周边区域销售。如果不能及时销售产品,会降低此类产品的价值。在物流渠道畅通后,通过物流渠道传输此类产品,在冷鲜链渠道与物流渠道的双向作用下,可以在短期内将产品传送到消费者手中。

3.5 促使农民拥有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该关注农民,农民在农业种植生产中,应该形成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可以更好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为推动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需要政府发挥职能作用,明确我国当下农业市场环境以及农业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农业种植可以良性发展并带来较高的经济价值。当下政府需要宏观控制,为当地农村开展经济活动编制完善的发展规划,使农民了解农业种植的科学知识,指导农民完成种植任务。农业工作者需要形成可持续农业经济意识,从而在意识的引导下,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选择农业种植方式。地方干部需要积极宣传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对各类农作物资源的利用水平。比如,舍弃以往大面积焚烧秸秆的污染环境的工作方式,通过秸秆能源利用,在处理农产品废弃物同时,将其具备的生态价值最大程度的挖掘出来。秸秆发酵产生的气体,可以作为能源供给物,结合农业生活实际状况,引导农民形成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利用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水平。摒弃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方式,为农村生态环境优化贡献一份力量,推动地方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

3.6 部署战略格局

在我国高度关注农业农村的背景下,为了达到国家对农业产业规划要求,实现生态型农业发展目标,需要进行合理经济的布局,应该明确工作目标。农业战略布局需要基于微观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合理组织资源,按照农业生态发展需求进行规划与布局。组织专家研究农业地区实际情况,收集地方农业发展资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地方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参与到农业现代化建设活动中,收集地区自然环境资料并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农业生产活动可靠、安全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链条。基于纵向原理推进农业生产加工和生态管理,由此可以合理应用地方资源,为农业产业活动提供助力。当下需要根据农业发展需求,合理划分产业区域,按照生态环境好坏分配,最大程度的利用资源,为农业产业发展服务。在农业产业发展中,需要合理应用现代技术,确保农民可以形成科学技术意识,确定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使用现代技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从而借助新型农业技术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提高我国农业产业推出农产品的品质,获得大众喜爱。

3.7 加强技术研发力度

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国家政府支持,应该合理应用科学技术的力量,由此才能实现生态农业发展目标。在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加大对科学技术与相关设备的投入,借助科学技术以及相关设备,高效、可靠推进农业生产活动,推出品质优异的农产品,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在经济与科技技术相互融合后,可以借助科学技术手段,高效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推出绿色有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强化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中的竞争能力。利用先进的设备,可以帮助农民更高效推进农业生产活动,使播种、翻土等工作机械化操作,在降低人工成本同时,通过高效的工作模式,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收益。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工作,不会对地方环境造成破坏,需要合理应用科学技术,在推进农业生产活动时,积极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明确农业生产发展需求,科学布置生态农业格局。通过科学的手段,降低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程度,利用先进技术降低农产品在种植与管理环节对肥料、农药的需求量,在提高农产品健康程度同时,不会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地方政府需要遵循国家对农业产业发展指示,关注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发现科学技术对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科学技术方面提高资金投入量,积极推进人才引进、技术普及等工作,由此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4 结语

农业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成为国家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关注的重要事项。生态农业经济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为了获得显著的成绩,需要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综合考量多方面要求,优化生态农业服务,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生态农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