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动产转移登记撤销后,此前办理的抵押登记是否有效

2022-11-10钟京涛

资源导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抵押权合法债权人

□ 钟京涛

案 例

居民甲与乙是母子关系。甲名下有一套房产(以下简称案涉房屋),2017年4月,乙伪造相关材料办理案涉房屋的继承公证手续后,转移登记至自己名下并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同年5月,乙以案涉房屋作抵押与丙订立借款合同,约定丙出借200万元,还款期限3年。双方签订借款合同及抵押合同后予以公证,并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以下简称案涉抵押登记),丙的同事丁随后向乙转账200万元(因丁为某单位负责人不便于对外放款,以丙的名义订立借款合同并办理抵押登记。乙对此知悉)。2018 年8月,公证处因乙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房屋继承公证书,作出撤销案涉房屋继承公证书的决定;同年10月,市人民法院根据甲的诉讼请求作出行政判决书,撤销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的案涉房屋继承登记及向乙颁发的不动产权证书。

此后,甲多次要求登记机构撤销案涉抵押登记无果,遂于2019年5月以登记机构基于非法物权变动作出抵押登记、乙不再是合法抵押人、案涉抵押权登记合法基础已丧失,以及抵押权人与债权人不一致等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案涉房屋抵押登记行为。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依照不动产物权登记公示公信原则,登记设定的抵押权人应与债权人保持一致,否则不符合法律规定。随后,一审法院判决,撤销案涉抵押登记。丙、丁不服提起上诉。

分 析

该案是民事和行政结合的案例,因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导致转移登记被法院撤销,以及抵押权人与债权人不一致等引发抵押登记合法性争议。

关于抵押登记中抵押权人与债权人不一致是否影响其法律效力问题,笔者认为,认定抵押权与特定债权之间的对应关系,应当从实质上而非仅从形式上予以判断,抵押权设立的目的是担保特定债务履行,因而充分保护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是其基本功能,人民法院应结合抵押权设立是否存在债权基础、抵押权撤销能否损害债权人利益等因素综合认定,并不能仅以形式分离而判定无效。

关于不动产权证书被撤销后,基于所有权而办理的抵押登记是否仍合法有效的问题,笔者认为,不动产权证书在未依法撤销前,应当基于信赖利益基础而认定其具有合法性,符合形式要件并经合理审慎审查后设立的抵押登记行为合法有效。此后,主权利登记被依法撤销的法律效果,并不能基于其依法设立的抵押权,此时要考虑善意取得等法定情形,在符合善意取得条件的情况下,据此设立的抵押登记并不能随意撤销。这既是基于不动产登记信赖保护利益考虑,也是不动产登记行为所具有的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的客观体现。

综上,本案二审法院经审查后认为,抵押权设立目的主要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应以主债权债务关系存在为基础,对此应从实质上审查;不动产权证书被撤销的法律效果并不必然导致据此设立的抵押登记被撤销,抵押登记效力认定要充分考虑是否依法作出、是否存在善意取得抵押权情形。本案中,丙虽与乙签订抵押借款协议后登记为案涉房屋抵押权人,但案涉抵押权实质上是为担保丁所享有债权能顺利实现而设立;抵押权人与债权人不一致仅是登记上的形式不一致,而实质上的抵押权人与债权人仍相统一, 因而案涉抵押权的设立具有相应债权债务基础,符合法律规定。撤销乙不动产权证判决的效力并不自然及于涉案房屋后续登记行为,不影响后续登记行为的效力;案涉抵押登记申请要件齐全、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准确,登记机构在职责范围内尽到了审慎审查的义务;案涉房屋不动产权证书未依法撤销前作为抵押登记要件之一对外具有法律效力,抵押登记系基于其公信力的信赖基础而作出,可认定本案抵押权的善意取得。据此,二审法院判决,撤销一审行政判决,驳回甲的诉讼请求。

因此,判断不动产登记行为能否撤销,需要综合事实基础、基础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等多种因素审慎研判。

猜你喜欢

抵押权合法债权人
一般抵押权可否随部分债权转移
浅析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西班牙推动废除合法卖淫
关于最高额抵押登记的两个问题
刍议附担保债权中债权人撤销权行使问题
最高额抵押权转移登记的新规定
报告
谨防“合法”干预司法
从《物权法》看我国最高额抵押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