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调查研究
——基于浙江省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

2022-11-09邱晓晖

大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意愿问卷困难

邱晓晖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详细部署。实用型、应用性的高技能高职院校学生是建设乡村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类特殊群体,经济困难学生占到高职院校总人数的20%左右,他们“生于乡村,长与乡村”比较了解乡村基层的情况,在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反哺家乡上具有天然优势。调查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分析,显得尤为必要[1-2]。

2005年,刘金雄在《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问题探析》一文中,开始探索鼓励高校毕业生向农村去。同年,周剑平在文章《贫困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中开始探索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之后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相关研究基本都是以调查和原因分析为主,或者单纯提出一下加强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2012年至今,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后。研究乡村建设和相关人才培养的文章开始增多,赖远妮等在《论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在反哺农村中的社会功能》一文中开始探索农村籍大学生在乡村建设中的社会功能,她还在《广西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情况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及贫困大学生和农村发展中的关系。但在现有文献中,对于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返乡就业的研究少之又少,主要集中在如何开展发展性资助以及如何加强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基于此,本文利用浙江省地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调查数据,研究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得出基本结论并提出相应对策分析[3-4]。

一、研究设计

本调查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及存在的问题。在问卷设计上,根据文献查阅法和谢菲尔德专家咨询法对问卷初稿进行设计。初稿拟定后,为确保问卷的科学性,参照罗伯特·F.德威利斯(Robert F.DeVellis)的量表编制理论,在正式发放问卷前,邀请10 位来自不同高职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试填写,根据试填写的结果及反馈意见,对问卷措辞、逻辑跳转和排序进行调整。

(一)样本获取

2021年4—7月,选取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样本点展开调研,每个高校发放200 份问卷,共计800 份问卷,回收718 份问卷,回收率达89.75%;问卷发放过程中,为保证调研数据的多元化,调研对象尽可能涉及不同性别、年级、专业。调研对象的统计特征情况如表1所示。为了使调查数据更加微观、真实,在有效填写问卷的学生中每校随机选取5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用时一般在30 分钟内,充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就业意向等方面的信息。

表1 研究对象的统计学特征分表(N=718)

(二)数据质量检验

数据质量检验包括数据信度、效度、内在一致性三方面。研究使用SPSS25.0 作信度、效度检验,AMOS21.0 作各要素间的内在一致性检验。

一是信度检验。Cronbach’s α 是信度评估工具,在探索性研究中Cronbach’s α 系数0.7 以上,表示调研测试信度可接受。本研究所涉及的变量总体信度为0.839,检验结果可接受。

二是效度检验。本研究的KMO 值为0.798,Bartlett 球形度检显著性为0.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三是内在一致性检验。本研究各项试题负载系数大于0.5,组成信度(CR)大于0.7,平均方差提取量(AVE)大于0.5,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

二、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意愿实证分析

(一)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参与乡村振兴的认识

1.了解乡村振兴渠道

在被问到“您是否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时,“非常了解”的学生占比10.88%,“比较了解”的学生占比27.18%,“了解一点”和“完全不了解”占比分别是43.4%和18.5%。进一步调查“了解乡村振兴”的这一部分学生,显示有61.93%的学生主要从学校宣传、课堂教学等校园传播渠道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剩余学生主要依靠社会新闻媒体(33.3%)和家人朋友介绍(4.77%)。可见,近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广以及高校的重视,学生对乡村振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其认知较为浅显。

2.参与乡村振兴动机

“乡村振兴”需要有文化素养及职业技能的学生,引得进、留得住服务农村的青年是乡村振兴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对于“您毕业了以后愿意到乡村工作吗?”,表示愿意的学生有65.37%,不愿意的学生有34.63%。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学生到乡村工作动机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国家、地方政策支持(65.7%)以及感恩反哺家乡(72.33%)是促使学生到农村工作的两大主要原因,其次对乡村比较了解(42.11%)和乡村竞争压力小、生活压力小(40.75%)也是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有力驱动。

3.参与乡村振兴障碍

高职学生参与乡村振兴也存在诸多障碍。针对不愿意到乡村工作的同学原因调查显示,62.18%的学生认为到乡村工作最大的困难是乡村工作机会少,乡村薪酬低(46.15%)、没有发展前景(38.46%)、不能实现自身价值(30.77%)也是阻碍学生到乡村工作的原因。除此之外,28.85%的学生认为乡村各项配套设施、资源等不能与城市相比以及个人或者家里人认为回到乡村工作没有面子也是导致学生希望留在城市工作的原因。

表2 乡村振兴战略认知情况

表3 参与乡村振兴动机

表4 参与乡村振兴障碍

(二)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意愿差异分析

本调研采用李克特量表测量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分别以性别、专业、户籍、政治面貌等为分组标志,使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意愿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1.男性参与乡村振兴意愿高于女性

统计显示,被调研的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男性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均值高于女性,独立样本T 检验的P 值为0.041,在5%的置信水平以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性别上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存在显著差别。这一方面可能由于乡村生活等基础条件较城市有一定差距,男性体质以及更强烈的事成就满足、敢于冒险的性格,使得男性在乡村工作中有更多的优势。另一方面根据深入访谈,女性访谈对象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家中不支持到乡村工作是阻碍女性返乡就业的主要原因。

2.农学类专业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意愿高于非农业类专业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统计显示,农学类专业被调研对象比非农业类具有更强的农村就业意愿,独立样本T 检验的P 值为0.003,在5%的置信水平以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专业类别上,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存在显著差别。涉农专业学生所学内容适农性更高,因此一线基层更是他们发挥才能的最佳去处。

3.农村户籍调研对象参与乡村振兴意愿高于城市户籍调研对象

统计显示,调研样本中农村户籍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意愿高于城市户籍学生,独立样本T 检验的P 值为0.007,在5%的置信水平之下,农村户籍和城市户籍学生在参与乡村振兴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农村户籍的学生“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于农村的情况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故乡”情怀也让农村户籍学生更愿意到农村就业。

4.调研对象中中共党员参与乡村振兴意愿高于非中共党员

统计显示,调研样本中中共党员走进农村意愿更强,独立样本T 检验的P 值为0.023,在5%的置信水平之下,中共党员和非中共党员参与乡村振兴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党员大学生政治素质、政治觉悟更高,更愿意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同时在大学生计划项目、机关事业单位的农技岗位和公共社会管理服务岗位也会向党员倾斜,故党员身份的学生到农村就业意愿更强。

三、加强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对策分析

(一)政府部门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多措并举增强返乡就业吸引力

让大学生愿意返乡就业,最根本的问题是消除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障碍,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大学生能干得久、留得住。

一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等,缩小城乡在医疗卫生、教育、政府投入等方面的差距,均衡分配社会资源,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活工作环境。二是围绕国家宏观政策,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振兴的具体政策细则。三是加大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宣传,不同人群使用不同的媒介,如针对大学生可利用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抖音等新媒体深入宣传;针对乡村当地的居民可以让驻村干部或者当地有威望的乡贤做好政策普及和解读,提高宣传的有效性,做到政策为人所知[5]。

(二)高职院校应拓展经济困难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一要加快培养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在当前教学内容主要服务城市与工业发展的背景下,可适当增设与“三农”相关专业课、选修课和实践课[6]。非涉农专业适当在课程中融入乡村振兴内容,拓宽农业传统学科专业边界。引导各专业学生为乡村振兴做贡献,如教育类可为农村兴教,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医学类可服务基层医疗,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二将“乡村振兴”“感恩教育”等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用“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理念影响学生就业择业观念,激发学生扎根基层的内生动力。三是拓展校政企合作项目,为学生农村就业提供实习机会,加深学生对农村就业岗位、环境的认知,增强学生农村就业抗风险能力,对于到农村就业意愿较强的农村户籍学生和学生党员,可以给予更多实践机会,肯定学生的选择,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做好示范引领,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服务农村中。

(三)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家庭要转变就业观念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特长和家庭背景,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实际锚定职业方向。学生及家庭要转变就业观念,改变非铁饭碗、非大城市不去的传统择业观念,将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需要、“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就业也一样大有可为。在确定返乡就业后,学生也要做好扎根农村的准备,及早适应农村生活,提升农村就业能力。家长应当好学生在农村就业的坚强后盾,当学生在农村就业中遇到挫折,应及时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其农村就业信心。

猜你喜欢

意愿问卷困难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有困难,找警察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