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导向下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儿童拼图玩具设计

2022-11-08张可睿

设计 2022年20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模因论

张可睿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 模因论 儿童认知心理学 儿童拼图玩具设计 非遗文化

引言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民审美不断革新的当代,创新非遗传播方式,加强非遗的宣传、传播和普及,并且引导全社会力量来参与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家政策逐渐开始强调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河南的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一直都是各种学者关注的对象。本文从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色入手,基于模因论的方法挖掘提取出其具象模因、行为模因和意象模因,梳理其题材、造型、色彩等特征,尝试探索将朱仙镇木版年画元素嵌入当代儿童益智拼图玩具设计的具体方案,并以此為基础,为拓展优秀传统非遗艺术的当代设计应用空间寻求全新的设计思路。

一、研究背景

河南开封朱仙镇木板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1],最早于《礼记·丧服大计》中有记载:“君释菜,礼门神也。”作为中原文化的载体,朱仙镇木版年画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中以象征性、寓意性为主。这不仅象征着当时农耕社会思想观念,还体现出朴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与善恶判断。可以说朱仙镇木版年画突出的造型特点和文化意义,就是中原文化的集中体现。

当今,现代工业以其高效率的批量生产能力对产生在农耕文明背景下的朱仙镇木板年画文化形成冲击,由于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等原因,朱仙镇木版年画当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例如年画人才青黄不接,内容缺乏创新,市场形式陈旧等,严重影响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有效传承和健康发展。[2,3]因此本文尝试运用模因论的方法论指导设计,将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儿童益智拼图玩具相结合,创新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这种手法可以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保护和创新提供有效的解决策略,为“活态化”传承非遗文化提供了创新的探索路径。

二 、基于模因论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元素提取

(一)模因论的定义

模因论是一种语用学理论,隶属于传播学领域。从它产生到现在仅有四十多年,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而衍生出来的关于文化进化的新理论。

非遗文化的传播本质上是不断重复的信息编码——传递——解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畅达成即是成功的模因复制,成功将信息变现传达给受众,若受各种因素影响,产生偏差或传递失败则是模因产生变异或消亡的情况。[4]因此在模因的传播过程中,经过受众的选择会有意识地保留或变异具有优势的文化特征,淘汰那些相对劣势的文化特征。也就是那些在传播中更容易被受众喜爱的文化模因会成为强模因并保留下来,而那些较之不受喜爱的或是仅短暂出现过的文化模因会成为弱模因随着时间发展逐渐被留在过去。通过这种长时间的演变堆积,文化强模因逐步成长,从量变至质变到进化成另一种模样。但由于选择对象的不断变化,有很多优秀的、需要流传的文化因素被动成为了弱模因,我国很多优秀的非遗文化,也因此逐渐走向衰落,令人唏嘘。

基于模因论的观点,在文化传播的最后一环,文化强模因会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后发生进化,然后再次进入到传播闭环中。[5]这种模因的变异过程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表现为传承人和设计师根据市场用户的喜爱程度与需求,对原本的文化模因进行了融合和改变。笔者认为,在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中需要做的是去思考如何让弱模因通过主动与设计手段结合,成为强模因,从而在生活中保留下来。

为了使朱仙镇木版年画中不同组成的模因能更好地与儿童拼图玩具设计实践进行结合,如图1所示笔者参考专家论点将其分为三大类模因:具象模因、行为模因和意象模因。

(二)朱仙镇木板年画元素提炼

1.具象模因提取

具象模因在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化中体现在年画的物态层,是观众视觉所及范围内的元素体现。如图表1所示,笔者将具象模因的提取集中在特征明显的四大类:图案、颜色、纹样和构图上。在儿童拼图玩具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单一提取原作品物态层面的元素,例如图案、形态或颜色等,是较为常见且简单的方式。这种方式设计出来的作品可以直白清楚地输出设计者所想表达的理念,且传播量大、传播范围广泛,但可复制性强、形式单一,附加在产品上的文化内涵较为薄弱。

2.行为模因提取

行为模因根据朱仙镇木版年画手工艺的特性提取而来,如图表2所示将其分为了三个大类:工艺流程、功能与用途。行为模因根据受众的感官而分为“精神行为”和“操作行为”。“精神行为”是基于设计产品蕴含的抽象文化内涵,在用户体验的过程中化为无形的潜意识来渗入用户的思维。而“操作行为”则是在用户在体验中与产品进行实感的接触过程。作为设计师,在设计中需要将这两者合二为一,在操作过程中让用户能实际感受到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

3.意象模因提取

意象模因是观众视觉所达不到的层面,是结合了具象模因和行为模因之后所得出来的。如图表3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意象模因来源于年画取材的典故、年画中所蕴含劳动人民的朴素愿望、年画背后的哲学思想与其扎根生长的本土文化特征。意向模因是作为非遗文化的内核所存在,如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普遍的门神形象,它向观众传播的不仅是英雄人物的真实形象,而且是两位守护神背后所包含的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的寓意。

三、朱仙镇木版年画拼图玩具设计

(一)设计理念与意义

选择以儿童群体做为设计对象,其主要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将优秀的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儿童的生活日常中,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儿童在玩拼图玩具的时候需要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将观察结果思考后完成配对。经常使用拼图玩具,可以锻炼儿童视觉搜索、眼手协调等能力,使其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儿童时期的探索欲和学习欲最为强烈,在这时将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化元素融于益智拼图玩具之中,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身体、逻辑和文化认知方面等都有促进作用。认知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知觉、记忆、注意、思维、语言、想象等多种心理过程。概念认知和解决问题这两个认知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以儿童的使用感为主并融合文化元素,结合儿童特有的认知特征,使设计出的产品更加贴合小朋友的需要。

通过对拼图游戏过程的不断重复,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里使儿童受到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化的陶冶,激发对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兴趣,在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向往非遗文化的种子,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在当下,对于优秀非遗文化的教育并没有在学龄前儿童群体中普及。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对世界逐渐有了自我独立的认识,记忆力及形象思维能力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渐成长,逐步表现出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倾向,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无论心理或生理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成长空间,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尤为注意。本文针对3-6岁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设计出具有一定趣味性、互动性、实用性和有教育意义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益智拼图玩具,填补儿童非遗文化的认知缺口,提升儿童对于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兴趣,为未来的文化传承打下基础,使其成为儿童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化兴趣的“启蒙书”。

(二)设计基本构思与流程

通过实地调研、查阅文献对朱仙镇木板年画文化进行基础的知识积累。对同类型文创产品进行市场调研,发现在儿童玩具这一领域内有着不小的空缺。寻找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儿童玩具之间的契合点。而拼图玩具因为同时具有娱乐和益智两种基本功能而日益受到家长们的关注。经过对于模因论的方法论探析,确定了提取元素结合的方法,从朱仙镇木版年画最具辨识度的人物形象中提取造型、色彩等元素进行抽象化创新设计,使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弱势模因通过设计转化为强势模因应用于儿童拼图玩具之中,潜移默化地带给儿童关于非遗文化的启蒙学前教育。具体设计流程如图2。

(三)基于模因论的儿童拼图玩具编码过程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儿童拼图玩具设计可以理解为模因信息和模因载体的结合,将较为弱势的模因依附于其他强势的载体进行传播的过程。笔者将朱仙镇木版年画于儿童玩具设计要素进行对应,将文化模因编码到儿童玩具产品中去,具体提炼如下:

1.物态层

根据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具象模因提取五行色:橙色、红色、绿色、黄色和紫色。儿童和青少年都更加容易接受明亮、鲜艳的事物[6],这是人最原始的生理反应。设计儿童玩具所采用的色彩需要比其他产品更加鲜艳,朱仙镇木版年画配色饱和度较高,可以保证颜色搭配的合理性,朱仙镇木版年画特有的鲜艳色彩也可以培养儿童对于色彩的感知。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调整色相,避免过于杂乱,且要选择相对柔和的明度从而保护儿童的视力。

儿童拼图玩具的设计需要参考儿童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来决定它的的颜色和造型,因此好的儿童玩具应具有颜色明亮活泼、造型简洁大方的特点[7],简洁的造型更容易使儿童心情放松,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提高思维的活跃性。基于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的人物造型提取,找到具有明显特征的形象作为儿童玩具设计的出发点。在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接触真实世界的过程中,几何经验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培养了儿童理解世界和解释世界所必须的空间能力,也是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开始发展的桥梁和基础。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感知形状和空间关系”作为学前儿童数学认知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8]克莱门茨等人的研究指出,儿童在进行图形组合任务时,开始注意到图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并能够根据图案的轮廓线来选择和匹配图形,是儿童图形组合能力达到图像阶段的特征之一。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形象几何化融入儿童拼图玩具的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强儿童对于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形式的感知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几何逻辑思维。

2.行为层

鉴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在日常的玩耍过程中需要避免孩子出现危险的情况。在设计时首先最需要的就是保障玩具的安全性,在儿童玩具任何部位的设计上都不能出现尖锐的棱角,同时假如玩具的性能和制作目的已经基本达成,就不需要再配备过多的零件,尽可能减少幼儿误食的概率。

玩具的材料常有塑料、橡胶、金属、木材等,制作材料的差异会带给人截然不同使用感受,比如塑料和橡胶会给人以温和的感觉,而金属则是冰冷严肃的。在这些材料中最贴合朱仙镇木版年画主题的就是木材,而且木材的纹理、质感给人以古朴、自然的感觉,包含着历史的沉淀。在朱仙镇木版年画拼图玩具的设计中,应首选木板与纸质为主的绿色材料,而且制作过程中使用的辅助材料,如黏合剂、涂料等也应保证绿色安全。以功能为基础,结合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行为模因,完成拼图玩具的造型设计。

3.意蕴层

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是以简洁夸张为主的,特别突出的就是人物的头部形象,极具艺术感染力。在设计朱仙镇木版年畫儿童拼图玩具时需要着重强调其人物的表情、脸型、眉眼等面部特征。源于民间的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以神祗和戏曲为主,不仅融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和崇神精神,更反映了劳动人民希冀和睦如意、平安吉祥、家宅兴旺的生活愿望。这种朴实的愿望通过年画的形式传达到大众面前。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题材作为主题进行儿童拼图玩具设计,是为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儿童对于民间艺术的兴趣,是一项有意义的素质教育过程。从日常孩子的玩具使用过程来看,在设计朱仙镇木版年画儿童拼图玩具时,可以在玩具的基础功能之外增添一些附加的社交互动功能,通过朋友间的玩耍过程来提高儿童对玩具的兴趣。

(四)设计过程

本次设计从朱仙镇木板年画的人物造型出发,主要以特征明显的人物形象为设计原型,将尉迟、秦琼、钟馗和“一团和气”的人物形象提炼出来,进行几何化抽象处理,运用特征明显的圆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等基础几何图形来对人物角色进行二次设计,提取出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人物面部特征与形象特色等具象模因表现在玩具的物态层,在整体的形象设计中加入意向模因表现出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故事性和艺术性,行为模因在玩具的行为层表现为玩具材质的选择和游戏的过程。年画的基本色彩经过调整明度色相的方式体现在设计作品中,最终实现朱仙镇木版年画人物造型与儿童拼图玩具的融合,如图3。

1.朱仙镇木版年画形状配对拼图

根据前文的人物形象设计并参考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行为模因,用活态化的思想来改变设计思路,更加注重玩具设计中意蕴层和行为层所体现出的文化意蕴,将三类模因编码重组融入到实际的产品中。图4是主要针对前运算阶段中3-4岁的儿童设计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形状配对拼图玩具。该设计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人物几何抽象形象为图像基础,将组成角色形象的部分几何图形转为白色的轮廓,将对应的几何图形拆解成活动的拼图块。拼图整体是由软磁片制成,每个活动的几何拼图块背后附有磁贴,在游戏过程(图5)中强力的磁性贴会使几何贴片紧紧吸在拼图上不会掉落。

通过手脑互动的图形配对过程,结合分解与组合的游戏方式,构成一个容易上手的益智形状配对拼图玩具。在进行游戏的同时可以增强儿童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专注力以及逻辑思维。在完成拼图后在孩子面前展示,可以使孩子注意到拼图整体的形象,这样在实践中反复操作,最终使孩子能够在一堆拼图块里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块,大块单色的几何图形简洁易于辨识,而将正确颜色和形状放入对应地方的思考过程可以激发孩子想象力并有着发散思维的作用。

2.朱仙镇木版年画儿童空间思维积木拼图

朱仙镇木版年画空间思维积木拼图是针对前运算阶段5-6岁的儿童进行设计的,掌握空间感和色彩认知是这时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儿童通过对照卡片上的形象进行组合拼图,可以增强他们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如图6所示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空间思维积木拼图由四个木块与一套卡片组成,积木的表面上分别印有朱仙镇木版年画人物的五官,并被分为四个部分,卡片上印有这些积木不同面的不同组合方式。积木拼图将有辨识度的人物形象进行分割和拼接,在游戏的过程里可以提升儿童的辨别能力。游戏的玩法为:首先混洗所有卡片并倒扣在桌面上,构成本次游戏牌堆。然后每个小朋友拿一套积木做好准备,互相轮流为对方抽卡,被考验的小朋友要迅速将手中积木拼成和游戏卡一样的造型,比拼速度。赢家可以获得卡片,最终卡片多的一方胜利。

儿童需要通过不断的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来提升自身的能力[9],该设计的出发点是在锻炼孩子的自身水平的同时与家长、老师或者同龄人进行互动,单一机械的拼图操作会使孩子感到厌烦,但在游戏中与游戏对象的比拼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在重复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也能逐步的发现图形的边角关系,有助于儿童完成图形的组合,锻炼自身的智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儿童通过触摸和旋转积木来完成卡片对应的图像,最终不同的组合效果会产生不同的人物表情形象,例如开心、生气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分辨出朱仙镇木版年画角色不同的眉眼、表情和特征,潛移默化地使孩子了解这一非遗民间艺术。

结语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原地区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年画作品,也是中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它的艺术形式、风格和题材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也不言而喻。随着文化生活日益多元化,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题材、造型等元素通过模因论发掘提取出来,从物态层、行为层和意蕴层全面地融入在儿童益智拼图玩具设计中,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更是寄托了培养朱仙镇木版年画下一代接班人的期盼。本文提出了如何创新朱仙镇木版年画现代表现形式的浅表想法,从儿童拼图玩具的设计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希望可以通过不断尝试找到一个稳定的发展路线,提供更多拓展非遗文化传播的路径,做好非遗“活态”传承,使更多的优秀非遗文化能长久流传下去。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模因论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的模因解读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模因论视角看外语教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背诵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
“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