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陶瓷艺术品器形设计地域化风格探索*

2022-11-08倪鑫哈尔滨商业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27期
关键词:器形黑龙江黑龙江省

倪鑫(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省的陶瓷工艺发展历史源远流长。陶瓷工艺的发展伴随着黑龙江流域文明发展的始终。尽管如此,从艺术品设计的角度来看,虽然黑龙江省已拥有哈尔滨冰花瓷、依安冰雪瓷、大庆油陶、绥棱黑陶、勃利黑陶等极具地方特色的陶瓷种类,但无论从发展程度度、发展体量、影响力等方面都尚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如果从陶瓷艺术品创作工艺的角度去审视这些特色陶瓷品类,就不难发现,它们的发展特色与突破主要集中在其釉面、材质、烧制方法等方面,对陶瓷艺术品器形的创新和突破是相对较少的。2022 年3 月,黑龙江省颁布了《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陶瓷艺术品产业成为黑龙江省着力加快赋能的重点领域。面对当今的大好形势,如何开发出具有龙江特色的陶瓷艺术品器形,成为黑龙江陶瓷艺工艺品、艺术品设计与研发道路上的必经关卡。

一、陶瓷器形地域化特色探索的基本原则

陶瓷的器形是指陶瓷工艺品、艺术品的基本形态,通常情况下,陶瓷的大部分形态元素是在上釉和烧制等工序前,陶艺师通过对坯体形状塑造实现的。对于一省的陶瓷工艺品、艺术品器形特色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不是搞某项具体的艺术创作,不应该过于泛泛,更不可能制定一个机械的标准,强迫艺术创作工作者去遵守。这种探索应该是在对一省的自然风貌、历史沿革、民族特色、文化特征、建筑特色、生产劳动特点、人文品格、陶瓷发展现状、其他工艺美术发展特色等多个方面可能对该省陶瓷艺术品器形特色形成造成影响的元素进行的系统梳理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对该省陶瓷艺术品器形特色建立具有领航和启发意义的指导性材料。

二、黑龙江省艺术设计资源概述

黑龙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这里有广袤、优美的自然风光,包括林地、草原、湿地、寒地、山地、江河等多种原生态自然环境。这里拥有世界闻名的黑土地,拥有辽阔壮美的农业耕作环境景观资源,拥有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冰雪景观资源。黑龙江省的文化资源丰厚,鲜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欧陆文化、冰雪文化、音乐文化等现代文化交相辉映,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彪炳史册。黑龙江的少数民族具有鲜明而丰富的地域性特点,涵盖北方民族中的游牧、狩猎、渔业等多种不同的生态类型,各族传统文化技艺十分丰富,黑龙江的传统民间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无论从类型到质量在中国都是领先的。黑龙江有中国最早兴修的铁路——中东铁路,以及依附铁路建立起的新兴城市文明。这些新兴的城市又为我们提供了别具一格的优秀建筑、器物资源以及汇自五湖四海的“闯关东”文化、外国移民文化。黑龙江是中国最早的老工业基地,拥有极其丰富的旧工业遗产。这共同孕育了黑龙江人豪爽、包容、时尚、进取的人文品格,为黑龙江省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不竭的智慧源泉,足以滋养出别具特色的地方艺术风格。在这些殷厚的基础条件下,怎样才能开辟出黑龙江陶瓷器形自身的地域化特色呢?

图1 渤海石灯幢横纵尺度节奏韵律关系(来源:作者本人绘制)

三、黑龙江陶瓷器形地域特色的探寻方向

(一)从自然风貌中汲取广博的营养

黑龙江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地形地貌变化多样,雄奇的大小兴安岭上万木森森;松嫩大平原上的稻浪一望无垠;镜泊湖的瀑布百川汇流;火山口下的生态环境仙气飘然;湿地和草原之上郁郁青青,常有百鸟归巢;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上波光粼粼,总见渔歌唱晚;雪乡的冬天银装素裹,亚布力的雪道高绝险峻。在这里还能看到满眼的粮海、林海、草海和海一样辽阔的江湖。通过类比,我们可以找到这些景色的一些共同的美学特质:无拘无束,万类自由,洗练与粗犷,阳刚而丰饶,绝不拖泥带水,始终大气磅礴。这应该是黑龙江本土器形风格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黑龙江的自然形态元素也为器形创作提供很多好的题材。比如海东青、白鹭、丹顶鹤等鸟类,黑熊、东北虎等猛兽,各种珍稀植物花卉等,这些本土的动植物是最能代表本土形象的造型元素。

(二)从历史的遗留中捡拾形态的珍宝

黑龙江地处关外,历史上是多个少数民族政权更替之地。所以黑龙江的远古和中古历史在我国的各省中特色较为鲜明。黑龙江的考古发现中出土的普通民用陶瓷器物不少,但到目前为止暂少有极具地方特色的精品。虽在渤海国考古发现中出土了相对精美的三彩陶器,但因其为买卖商品,在器形上并不能代表黑龙江本土陶器特征。在黑龙江鲜卑族古史、渤海国古史、金代历史的文献记录中也无名陶瓷窑的记载。可见黑龙江地区的古代文明并不像中原民族那样善于烧制陶瓷器具。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黑龙江的历史文化遗存中得到很多间接启发。比如在圆器的拉坯塑造中,黑龙江渤海国遗留的古石灯幢为我们提供了形态处理节奏关系的典范。这种节奏可以概括为其纵向上活泼跳跃的节奏关系以及横向上稳健匀称的韵律关系(见图1)。受到这种启发,我们可以利用类似节奏变化原则来创造符合黑龙江历史韵味的陶瓷器皿形态,我们还可以利用这种思维,从更多文物上寻找陶瓷器形设计的灵感。又如金上京的座龙铜像,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不同常规的形态资源。将这一经典形象本身进行演绎会在陶瓷艺术创作上产生很多新火花;如果能够对这件文物的形态元素进行提取和再运用,则定会在器形塑造创作中体现更丰富的地域化特色。

(三)在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求启发

图2 1.柯尔克孜族礼服2.柯尔克孜族“卡拉帕克”毡帽3.鄂温克族使鹿部落帽子、腰带4.鄂伦春族代盘肠纹的皮包5.达斡尔族盘花纹鎏金钗6.赫哲族盘花纹鱼皮礼服(来源: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馆藏)

图3 赫哲族鱼骨雕作品(来源:抚远市乌苏镇抓吉村赫哲民俗展示馆)

黑龙江的少数民族主要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锡伯族、赫哲族、柯尔克孜族、俄罗斯族等。这些民族特色鲜明,大都属于传统北方游牧民族。其中黑龙江本土特色鲜明的民族主要有典型的渔猎民族赫哲族,多在山区生存的鄂伦春族;善于北方农耕的锡伯族,以冬季驭鹿闻名的鄂温克族,能骑善射的达斡尔族等。其他各族因其涵盖已经超越了一省一地,故这些民族的文化和特征只作为辅助考察对象或不从民族特色角度做重点研究。这些民族大多是游牧民族的后裔,他们使用的陶瓷器物多为交易而来,并不具备本土典型性。但课题组在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中仍然发现了比较丰富的可借鉴元素。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医疗、典礼等日常生活中,仪式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少数民族进行各项仪式活动的过程本身就为黑龙江省陶瓷器形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其手鼓、法杖、服饰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这些形态元素都可以运用到陶瓷器形的创作中去。此外,锡伯族的海尔堪玛法供奉的木盒,还有在锡伯族的生活中充当“家谱”作用的“喜利妈妈”挂件等,这些丰富的形态素材可以为陶瓷器形创作提供有利的题材启发和鲜明的地方特色。黑龙江的各少数民族服饰形态、色彩和纹样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和地方性特色。对于陶瓷工艺品设计来说,这些服装的色彩和质感可以为陶瓷的釉面处理提供更多的灵感,服装鞋帽的局部结构可以为陶瓷器形设计提供构图依据;而服装或饰品纹样的具体排列和编制方法则可以为陶瓷器形的盘筑带来更多样本和启示。这其中柯尔克孜族礼服、礼帽上的盘纹装饰,敖鲁古雅鄂温克族衣帽上的装饰条纹,鄂伦春族服饰上的盘肠纹样、达斡尔族鎏金饰品上的盘肠纹样、赫哲族服饰上的盘花纹样等参考性最大(图2)。一些少数民族从事的艺术创作门类如桦树皮绘画艺术创作、鱼皮画艺术创作、鹿狍皮艺术品创作等,其与陶瓷艺术品的创作是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关系,但若单论对陶瓷工艺品器形地域化风格构建的作用,有一种特殊的艺术将不可或缺——赫哲族的鱼骨雕塑(见图3)。这种艺术形式用别出心裁的艺匠,将鱼类的骨骼进行加工和拼接,形成独特艺术形态。其结构形态新颖,地域化、本土化程度极高,对于陶瓷器形的雕刻形态构建有比较直接的指导性作用,并可以此为基本元素进行更加丰富的形态构建,形成独特的器形雕塑艺术特色。少数民族的建筑元素也会为黑龙江省陶瓷器形地域化特征的构建提供形态元素支撑。比如在许多少数民族中经常出现的,以桦树杆为基本框架,以桦树皮为饰面材料建立的“撮罗子”,其优美的三维圆锥形态,立面上稳定的三角形结构,都可以为本地陶瓷塑形提供特色鲜明的形态元素。而俄罗斯族的“木刻楞”民房也会为黑龙江省陶瓷泥条盘筑塑形提供与众不同的思路。除此之外,部分少数民族至今还在使用的一些特殊狩猎、取暖、耕作用具等的局部构件,也具备以陶瓷材料改良的潜质。

(四)继承地缘文化特征中的经典元素

图4 黑龙江现有的艺术资源足以覆盖本土陶瓷器形地域化风格建设的各个方面(来源:作者本人绘制)

黑龙江近代文化的建立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中原百姓“闯关东”的历史事件开始的,因此黑龙江的近代文化气质中天然带有兼收并蓄的特征,无论对中华传统文化、欧陆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地方文化,都不会表现出排斥。这一点在黑龙江的建筑及陈设艺术上表现得尤其突出。在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等随着中东铁路沿线建设兴起的城市中,保留了大量城市初建时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及后期的折中主义建筑群、中华巴洛克建筑及相关器物资源。在这些遗存中,有大量形态和符号可以为陶瓷器形的创作所用。比如新艺术运动晚期的“一圆三竖”组合符号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化特征,这些特征是可以在陶瓷器形塑造的过程中加以继承的。同时我们在陶瓷器形的创作中也应充分继承黑龙江现代文化兼收并蓄的特质,尽量减少创作中不必要的思想包袱,杜绝单纯“为了特征而特征”的造作行为。

近代早期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概括黑龙江的人文品格。这里之所以从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是李兆麟、赵尚志、赵一曼、汪雅臣等英雄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先烈以及后来一代又一代地建设者为我们换来的。经过不懈的努力,这里的沼泽被开垦成良田,这里的森林资源、煤炭资源支撑了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需求,这里的重工业满足了社会主义国家早期基础建设的需要,整整几代人在这里谱写了壮丽的抗争和劳动诗篇。所以黑龙江的文化气质中还有宁死不屈的热血豪情,寄托了光荣和梦想的劳动号子,“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宏伟志向和为了“四化建设”急速运转的轴承齿轮。这种精神内核是黑龙江陶瓷地域化特征塑造过程中不能忽略也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是一省性格的重要和集中体现。

(五)向其他艺术形式借取力量

因为地处边疆,民族成分复杂,外来文化碰撞激烈,黑龙江的民间艺术形式十分多样,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剪纸类、彩灯类、贴画类、刺绣类、木雕类、骨雕类、泥塑类、珠宝种子雕刻类、冰雪雕塑类等。其中,剪纸类、贴画类、刺绣类对于陶瓷艺术特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陶瓷的釉面处理上,而木雕和泥塑艺术与陶瓷艺术同源,是共同进行地域化风格探索的同伴。真正会对陶瓷器形骨架的编制和建立起到借鉴性作用的是彩灯类。黑龙江的邓氏彩灯、牡丹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马积瑞先生制作的彩灯中,有大量值得引入黑龙江陶瓷器形设计的技法,将这些技法有效融入陶瓷器形创作,可以形成黑龙江省陶瓷器形设计的一大特色。另一项对黑龙江陶瓷地域化特色建立有着决定性影响的艺术门类是冰雪雕塑,它是黑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冰雪艺术之于黑龙江,就像金字塔之于开罗,紫禁城之于北京一样,具有典型的地域艺术标杆作用。黑龙江陶瓷的地域化特色建立自然应该主动向冰雪这一黑龙江省的重要艺术母题靠拢,积极开展与冰、雪雕相关的艺术创作,实现陶瓷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创作与冰、雪雕艺术的积极联动。在陶瓷器形上注重对冰雪环境、冰雪元素的开发和演义,同时积极参与到冰雪雕艺术本身的创作中去,结合陶瓷创作技巧,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

(六)向自身发展需求突破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陶瓷也发展势头向好,多种特色陶瓷类型炫异争奇。最近在依安地区发现了高岭土,经过工作者们几年的努力研究和探索,终于实现了瓷器本土化的生产。但从陶瓷器形发展的整体角度看,黑龙江省陶瓷圆器的拉坯水平与陶瓷先进地区尚有差距,琢器和雕塑器上本土特色也尚不够鲜明,这些问题需要陶瓷艺术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尤其省内高校不能敝帚自珍,要积极发挥服务社会,赋能行业的指导性作用,敞开山门,担起重任,积极组织广大陶瓷艺术工作者、爱好者学习、研讨,扩大相关人员的交流机会,共同做的事情多了,共同的风格和特色也就自然会产生了。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一省一地某种艺术风格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陶瓷器来讲要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更需要从多方面下手。经过认真细致的调研,课题组对促进地黑龙江陶瓷器形域化风格形成的方向和方法进行了上述总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建立地域特色与难以保持地域特色的矛盾愈发明显。这无疑为此项工作增加了难度。但同样是这个时代,也会为我们带来很多利好,至少陶瓷工作者们相互交流的渠道前所未有地增多了,相互讨论学习的机会也前所未有地增多了,我们面对多大困难,也就同样面对着多大机遇。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策略去应对。我们的陶瓷工作者应更多地将创作的过程向大众展示出来,充分利用自媒体、大数据等互联网工具更加高效地获取统计和评价信息,不仅要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创作和生产过程,更要具备乐观精神、参与精神、娱乐精神,牢牢扎根群众,充分信任群众,积极引领群众,让产品和创作过程本身都能充分博得群众喜爱和接受,才能最终塑造出地域特征明显的,时尚流行传播广泛的,意趣雅俗共赏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黑龙江陶瓷,(见图4)。

猜你喜欢

器形黑龙江黑龙江省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羡慕等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