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的创作与演奏艺术分析

2022-11-08陈庄福建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

艺术品鉴 2022年26期
关键词:音程奏鸣曲大提琴

陈庄(福建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

现如今,大提琴演奏艺术已然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在世界各国的众多流派的作曲家中,乔治·克拉姆(George Crumb,1929~)生长于美国,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克拉姆在创作的过程中有着不同于平常人的想法,在艺术创造上不被传统的规则所困扰,在曲式结构上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采用很多现代音乐,运用不同的乐器组合,在音乐的创作上不断追求新的事物,其艺术特征极具浪漫主义和戏剧色彩,而且他对文学和诗歌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将其融合在作品中。同时,克拉姆的音乐作品强调人的情感表现,蕴含一定的哲理。所以,在研究和分析大提琴的演奏艺术上,选取克拉姆的代表作《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感受著名作品中的创作构思和演奏艺术,形成具有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一、《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乐曲概述

1955 年10 月,乔治·克拉姆(以下简称克拉姆)在柏林创作出了《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1958 年在纽约出版,其创作目的是献给他的母亲,作品中蕴含着深邃的情感。这首作品属于克拉姆早期的作品,是由 Camilla Doppmann进行编辑的,当时作者主要受到德彪西、马勒,尤其受巴托克早期作品的影响,在旋律、和声和变奏手法上都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特征,所以说这是一首具有现代音乐语言于传统手法相结合的时代作品。对于这首作品的创作,克拉姆非常注重情感的表达,所以演出效果非常好。一直到现在为止,也是众多大提琴演奏者非常重视的作品。但对于我国来说,由于大提琴的演奏起步较晚,人们对于克拉姆这首作品的了解不多。

因此,需要加强国内学者对《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的研究和分析,充分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二、《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的创作构思研究

对《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这一作品进行分析上,主要从曲式结构这一角度来具体研究,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在创作构思方面可以看出其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方式,经过划分,可以将这首作品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是幻想曲、田园主体变奏和托卡塔,其中第一乐章属于三部曲式结构,第二乐章主要体现的是变奏曲式结构,第三乐章与第一乐章相同属于三部曲式结构,这三个乐章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大三度音程和小三度音程连接的,而且在连接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大三度音程和小三度音程带来的曲面变化,整个曲目的创作构思非常统一。从曲目调性的角度来分析,这首作品属于一种泛调性,整体以中心调性C 为基础。

下文将其分为三个章节,按照每个乐章的主要内容,对《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的创作构思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第一乐章:幻想曲

对于这一章节的创作方面,克拉姆对于旋律变化上,主要是使用三度音程,应用a(1-2 小节)和b(3-4 小节)两个部分材料,在拨弦和弓字演奏上的节奏比较自由,并且使用右手,在演奏过程中富有表情,以(Andanteespressivo e con moltorubato)♪=ca.60 为主题,三部曲式分为A 段(开始-18 小结)-B段(19-34 小节)-A 段(34 小结-结束)。首先在开始部分的A 段中a(1-2 小结)中,克拉姆在结构上采用两个高声部和两个低声部,高声部创作方法采用纯五度空弦,并且在行进中始终不改变,低声部创作方法采用平行小六度,在二度低音与三度之间低音将主体旋律完成。然后在A 段b(3-4 小节)中,主要采用大三度和小三度形成音高,体现其在交替过程中所形成的色彩变化。与此同时,在整体A 段里,A 段b(3-4 小节)共展现3 次,并且其音乐关系体现为小三和弦,即开始于F、bA、C。在B 段(19-34 小节)中,主要运用大三度音程转位形成的小六度音程推进。在a(1-2小节)、b(3-4 节)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内在关联,并且处于a(1-2 小节)低音部分,相似于b(3-4 节)部分。究其缘由为实际上在整体乐段中,均是构成于a(1-2 小节)、b(3-4 节)。在旋律方面,充分体现出大三度音程、中小三度音程重要性。在B 段(19-34 小节)较后阶段的旋律中,其创作特色主要体现为小三度音程和大三度音程的转位情况,全方位综合应用,从而形成其独特的旋律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旋律再现部分,可以说是体现为对A 段合理进行缩减,而且出现2 次于a(1-2 小节)、b(3-4 节)。在最后两个需要和弦的部分,构建出C 调结构,并且运用纯五度低音。高声部采用大三度的创作手法,低声部采用纯五度的创作手法,同时结合了小三度的创作手法,将其融入近低声部中。

(二)第二乐章:田园主体与变奏

在这一章节的创作中,克拉姆在创作上使用传统的等时值律动装饰性变奏手法,并融入花腔绕唱式。第二乐章与其他两个章节相比在曲式结构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与第一乐章相比有一定的相似性。第二乐章可以分为三个变奏,整个曲目的主题为一个高度半化音,贯穿三个变奏,其中还包括一个后奏部分,因而说第二乐章属于复三部曲式结构,并且在每个乐章部分,均运用二部曲式结构。在创作第二乐章时,其采用传统等时值律动装饰性变奏。与此同时,其还应用花腔绕唱式装饰性变奏方法,以此体现出艺术性。在传统变奏里,各个节奏小组均与等时值律动有着一定关联,在有效分割各个节奏小组情况下,能够产生重音移动效果,并且能够打破节奏平衡,产生不规则特殊的律动艺术性,此种变奏方法与新古典主义风格有些相似。第二乐章主要以(Grazioso e dilicato)♪=ca.56 为主题,在旋律变化上,主要是使用三度音程和纯五度音程为主,这与第一乐章明显相似。在第一部分中第一段的结束部分,为突出其艺术效果,应用四度和五度音程进行相互转换,营造出e 小调的艺术效果。第二乐章中第一个变奏主题为(Un pocopiu animato)♪=60 主题。这一部分的呈现比较活跃,创作结构上应用了主题骨干音,整体节拍和调性为e-a,在变奏方面的装饰音符上使用十六分音符进行创作。在6/8 节奏中,克拉姆利用组合连线的方法对节奏重音进行划分,体现出等时值律动的艺术效果。第二部分的变奏主题为(poco adagioemolto espressivo),应用花腔绕唱式装饰性变奏,为形成装饰性变奏效果,主要应用小三度音程、大三度音程、平行小六度音程,产生宣叙调色彩。

(三)第三乐章:托卡塔

这一章节的创作思路仍应用大三度音程和小三度音程,通过分解和弦的方法演奏,并采用单独的小和弦完成连接,使用分解和弦方式演奏,从而体现出和声色彩的艺术效果。在连续改变三度音程情况下,构成第三乐章旋律,其实质是改变和声,但在整体上却能表现出改变旋律艺术性。在开始的部分,其主要采用慢板,突出其戏剧性色彩,创作主题为(Largo e dram-matico),创作构思可以主要分为三段。A 段应用快板主题,从(Allegro vivace)=ca.144 可以看出,B 段在调性方面进行扩展。在尾声部分,其回归于C 根音和声,通过C 调八度和弦结束。

三、《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的演奏艺术分析

演奏《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的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展现作品的风格,表达其中的情感,应多加注重演奏的节奏、音色、音准、技巧等,突出演奏的艺术性。

(一)演奏节奏与音色的控制

由上文所述,《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这首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的曲式结构非常规整。所以,在演奏上要格外注意节奏的紧凑型,注意速度的一致性,不要由于这是一首具有现代特征的作品就按照自身的想法随意的演奏,必须合理控制乐器的发音和音色。在演奏技巧上,演奏者要尽量做到运弓饱满,是发音更加清晰,体现出乐器音色的透彻性,整体音色上要平稳,不要出现失误,譬如滑音等。但如果有相应要求的话,要做特殊处理,保证演奏作品的完整性。例如,在第三乐章 托卡塔这一章节中,主要突出和声、旋律及调性色彩,在演奏的过程中采用相对音准的演奏法,尤其要注重节奏的控制。在开始阶段,节奏相对来说比较慢,属于带有戏剧性的引子,在第一个八度双音的演奏上,左手的伸张指法应采用1、4 指,在相应ff 力度的要求下,产生一个重音,在随后需要表现的高音上,应提前将弓子预备在一定高度,然后迅速撞击琴弦,从而把重量尽量放在高音上,同时控制弓子慢行,并保持稳定的压力。随后在中弓换弓时要加快弓速,将重音向高音区持续推进。在演奏ffz 的tr 音时,为保证此处的紧张性,演奏者需要将左手全部紧靠在一起,利用臂膀,像颤指一样尽量以最快的速度抖动,从而达到既定的演奏效果。在此之后是一段快板,快板本身的声音就具有鲜明的特征、欢快感,所以在演奏的过程中要尽量突出分解之后的小三和弦的音响色彩,体现出音色和力度上的对比度。

(二)演奏音准的控制

演奏《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这首作品时,除对作品的节奏和音色的控制上,还应注重对乐器音准的控制上,这样才能体现出演奏的艺术性。由于《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这首作品的音响基础的构成主要是由大三度音程和小三度音程这两个基础构成,这就要求演奏在演奏的过程中注重音响基础,加强对音准的控制,在演奏的过程中采用相对音准的方法,尤其是对左手的音准要求非常高,所以,对于色彩的变换上可以选择利用高音的倾向性来表达。例如在第二乐章《田园主体与变奏》这一章节中的左手纯五度双音的演奏中,对音准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为强化音准,保证作品演奏的艺术效果,尤其要注重在拇指上演奏纯五度音,利用其他的手指按在按弦的手指上,从而增强手指按弦的力度,保证稳定性。然后在演奏四度和五度互换的装饰音上,要尽量演奏出此处的轻盈,迅速过渡到后续的主音上,同时为加强本章的主体调性感,要多作颤指处理。此外,换弦时要尽量保证平稳过渡,发音清晰,不要让人产生此处具有喧宾夺主的感觉。其主要体现在第一变奏应用连续等时值的十六分音符。因为采用不同的弓法,故而在速度、节拍、节奏相同下,也会出现不规则重音的等时值律动。基于此,对于运弓技术的应用,其要求较高,不仅要能体现出主题旋律、和声、调性色彩,还要在节奏上体现出音乐特异性。此外,因为全程中并没有渐慢记号、休止符,故而需要在节奏中及时完成所有音乐表情。在第二变奏中,均采用拨奏,会形成明显的对照感觉。其装饰时应用连续等时值的八分音符,经过改变节拍,形成不规则重音等时值律动。在拨fz 力度和弦时,动作要快速,并且在最后将重音拨到高音上。为维持其时值,其可以借助余音,并且使用左手,在瞬息之间为下一个音做好预备。在拨奏p 力度色彩中,动作不仅迅速,而且幅度要小,指触要细微,方能发音较为圆润。在拨奏中,在拨奏手指上集中力量,右手臂需要放松。需要注意的是,拨奏换弦时,不要刮到别的弦,尤其是在换节拍处的音上。与此同时,在拨奏时还可以采用换指方法。因此此段属于高低起伏音型,所有左手换把地方较多,故而对音准的控制要求较高。

(三)演奏的艺术性

无论是什么曲目,在演奏的过程中,充分表达出演奏的艺术性是最终提升演奏效果的关键。因此,对于《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的演奏,为突出演奏的艺术性,演奏者应按照作品本身的意境,加强对演奏技巧的运用,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在对一些不规则的节奏重音中,要在运弓和拨奏上手指要灵活,表达出不同性质的艺术效果。例如,在第一乐章 幻想曲这一部分中的B 段,这是这一部分的高潮段落,对于结尾段落的演奏上,演奏者需要按照乐谱中的重音记号进行相应的演奏。本段主要是对于大量七度换把的运用,而且此处多为旋律进行的支柱音,必须加强对这些音的强调,这就需要演奏者能够控制好运弓和颤指的紧张性,尽量避免滑音的出现,尤其是在大跳换把时,跳的动作多于华星,所以,在演奏的过程中就需要演奏者能够更加准确、干净和流畅,从而突出演奏的艺术效果。

大提琴演奏是否能准确地抓住作品本身的节奏速度和对音色的控制,对一个作品演绎结果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克拉姆对作曲的探索和改革一直是他创作过程中的重点,所以他在大提琴演奏的运用上也是如此,对展示和渲染作品意境、塑造的形象、衬托作品背景以及对作品和诗歌表现出的内涵都离不开演奏者的表现,同时,其在演奏时也能融合曲调的旋律,能够很好地带动听众的情绪感悟,从而将听众带进作品蕴含的意境当中。

在很多演奏作品中,不仅包含演奏者对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有着一定演奏技巧,同时也包括很多自己的感情与理解。作品的好坏,不仅是通过艺术价值来体现的,其中也会包括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理念。这些内容的存在,不仅可以让人感受理想的美好,而且也真实地感受到演奏者的内心。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作品中融入的内容,将技巧、情感转换为作品,展现给更多的听众,让他们感受到作品中,演奏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价值,并且引发更多人对作品的思考,也许是对自己生活的思考,也许包含针对观念的思考。大提琴演奏艺术的追求,同时也包含多个层面。其中,包括美学、哲学以及很多艺术的表现与融合。大提琴音乐,通常会成为流行音乐的原因,主要是源于,其可以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并且在听到关于相关音乐之后,会回想起作品中的细节内容。同时,音乐旋律,通常也会紧扣其主题,让人们对其中表现出来的内容,引起听众的深切关注。在艺术的追求中,演奏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角度,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度理解之后,再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呈现给听众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演奏者对旋律的理解,通常对一个作品的成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不仅需要演奏者加入理解到的一些细节,将看似凌乱的内容,划分主次体现出来,同时也需要融入更多的真情实感,才能让作品的内容更加细腻,听众在听过之后,才会将音乐久久印在脑海中。虽然实际上未应用特殊的现代技巧,但是用现代作曲技巧创作的作品,在表演技术和音乐表达上,是相同的难度。

例如,伸指频繁、把控跳跃大、变化音多、节拍和节奏变化大等。

四、结语

对音乐的赏析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音乐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无论是古典音乐、现代音乐还是两者之间的结合,都具有一定的艺术特征,蕴含着创作者丰富的情感。《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是一首结合现代风格和传统古典风格的大提琴艺术作品,旋律优美,节奏欢快,使听者能够感受创作者的情感。这首作品在演奏方面,虽然说结合了现代音乐语言,但也没有应用过多的属于现代化的特殊技巧,比如说敲打乐器、使用微分音等。其主要应用的是现代作曲技法完成的创作。所以,在演奏技巧和表现力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比如节奏变化大、音色变化多等,这些技巧的应用非常适合大提琴的演奏,也能更好地表现出作品本身具有的音乐风格,这是一首作品的核心内容。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作品创作和演奏艺术的分析,可以加强人们对作品的情感分析,进而了解演奏技巧,也能够更深层次地促进人们对作品本身的理解。

猜你喜欢

音程奏鸣曲大提琴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程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手机上的奏鸣曲
大提琴之味
如何快速地记忆“音程”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怀抱大提琴的男人
饥饿奏鸣曲
音乐游戏玩起来
呼噜奏鸣曲
祭献奏鸣曲(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