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家期间孩子手机使用的家庭教育策略

2022-11-08刘春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北京10014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小兔居家

◎ 刘春芳 郑 南(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北京 100148)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标志着我国全面开启“依法带娃”时代,也意味着家庭教育从“家事”变为“国事”。基于以上背景,指导家长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打好配合”就变得尤为重要。综观当下,疫情反复,孩子们居家学习时间增加。在家庭教育面临的诸多“痛点”中,学生居家期间的手机使用无疑是最让家长头疼的。通过一对一家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居家学习期间,无限制地使用手机是影响孩子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破坏亲子关系的“头号敌人”。目前,学生在校期间的手机管理较为严格,但很多孩子在居家期间养成了依赖手机、沉迷网络的坏习惯,这类孩子往往不爱社交、不爱运动,学习效果差。面对手机,学生管不住自己,有的家长不敢管,有的家长不知如何去管。居家期间如何科学管理孩子的手机使用问题,是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最迫切的需求。

总的来说,想要管理好孩子居家的手机使用问题,家长要做到坚持原则、以人为本和换位思考。敢管,更要会管。

一、沉浸式管理:制定家庭手机使用契约

家庭是孩子习惯养成、性格形成的摇篮,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管理好孩子使用手机的前提是家长做好示范。家长应该采取沉浸式管理的方式,把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手机使用都囊括进来进行管理。孩子升入中学之后,自我意识更加突出,对平等、公平的渴望尤为强烈。家长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家庭成员对待,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要先做到。很多家长自己就手机不离手,严重依赖手机,又如何有底气去对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指手画脚?

首先,家长召集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商量、制定一份大家都能接受的“家庭手机使用契约”,契约要尽量正式,富有仪式感,应该包括明确的目标、期限等核心要素,家庭成员要签字。

其次,关于履约,要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和监管机制。在履约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借此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另外,为了让“家庭手机使用契约”更好地发挥作用,家长可以指导孩子设计一些鼓励性的标语,张贴在家中显眼的位置,这样可以从硬性规定和软性文化两个维度引导孩子居家期间科学使用手机。像下面的这份“家庭手机使用契约书”,简单易操作,执行效果也较好。

“小兔家”家庭成员手机使用契约书

长时间玩手机,眼睛容易疲劳,损害视力。低头玩手机对脊椎的伤害也非常大,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为创建和谐、健康的居家生活环境,我们全体家庭成员将自觉遵守以下协议:

1.“小兔”周一至周五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写作业和上课时务必上交。

2.“兔妈妈”、“兔爸爸”和“小兔”相处时不能使用手机。

3.“兔妈妈”、“兔爸爸”和“小兔”合理安排好各自的学习和生活,从中寻找乐趣。

4.“小兔”在日常生活中少上网,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帮父母做家务,转移注意力。

惩罚措施:如有违反,“小兔”在之后的一周内不得接触电子产品;“兔妈妈”和“兔爸爸”上交智能手机,留用仅有基本通讯功能的手机。

“兔妈妈”、“兔爸爸”和“小兔”自愿履行上述协议,做出重要承诺。

承诺人:小兔 兔妈妈 兔爸爸

时间:×年×月×日

二、替代式管理:精心规划多彩居家生活

孩子无节制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在于网络上的内容极富吸引力,让其欲罢不能。所以,家长只有规划出更加精彩的居家生活,才能将孩子从手机的世界中“拽”出来,从根本上解决手机沉迷问题。居家不等于无事可干,家长应该做好居家生活的“内容官”,精心设计居家生活内容。

首先,家长和孩子一同就每日居家安排做好规划,如制定每日作息时间表,何时起床、何时学习、何时进行户外运动等,都要有详细的说明。

其次,家长要主动参与孩子的生活,如进行亲子运动打卡、组织家庭联欢节目表演等,丰富居家生活内容。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我校有的家庭组织了家庭儿歌唱演比赛,祖孙三代齐上阵,唱响属于自己时代的儿歌,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有的家庭亲子共同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家长教孩子学做地道的家乡美食。这些活动都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总之,精心规划居家内容,用心设计家庭生活,有助于让孩子从手机世界里脱离出来,走进更广阔的生活中去,成为一个有生活趣味的人。在某种意义上,精心设计居家生活,不仅是替代式手机管理的方式,也是高质量家庭教育的应有之义。除此之外,家长还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疫情期间可以组织线上家庭交流活动,为孩子创设更多与同龄人交流互动的机会。

三、引导式管理:孩子参与手机管理施策

家长要明确一点,手机不是洪水猛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手机也让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资源获得更便捷。监管孩子使用手机不能一竿子打死,完全不让孩子使用、接触手机的做法不可取,应该引导孩子如何趋利避害地去使用手机。在未来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孩子难免会遇到诱惑,与其帮他们避开,不如教会他们如何与诱惑和平共处。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对孩子的手机管理极为严格,有的家长甚至没有给孩子配备手机,这种管理方式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是强压之下,孩子很可能表面服从,背后想方设法地使用手机。例如,某个孩子在家长没收手机后,竟然把家长给的餐费省下来买了手机,晚上趁家长睡着偷偷拿出来玩。还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强压下一时不使用电子产品,到了大学后报复式地上网刷夜,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和心理问题。

所以,居家手机管理,与其“堵”,不如“疏”。家长应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引导孩子参与到居家手机管理中,自主想办法解决手机沉迷问题。有一次,我在引导孩子们分享居家管理手机经验时,有的孩子说:“如果想要用手机查阅资料,建议大家用爸爸妈妈的手机,因为这样你就不会忍不住再玩一下手机。”有的孩子说:“每天给自己一个小时的时间酣畅淋漓地玩,学的时候就心无旁骛地学。”有的孩子说:“学习的时候把手机放在客厅,远离自己,进行‘物理隔离’。”还有的孩子说:“大家要明白我们是手机的主人,手机不是我们的主人。”可见,孩子们对手机的使用和管理有着独到的方法,家长应多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孩子总是想得很好,做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其实,家长完全不用因为结果暂时不如意就否定努力的过程。孩子想办法的过程其实就是读懂自己想法的过程,也是强化正面思维和认识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一些信任,适当做一些方法上的引导,当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多鼓励和肯定;当情况出现反复时要耐住性子。有了家长的支持作后盾,在手机使用问题上,孩子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小兔居家
居家的日子
身体传送带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微生高的往事
帮小兔逃跑
骄傲的小兔
幸福的家庭
小兔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