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逝者如渡渡

2022-11-07申赋渔

阅读(书香天地) 2022年10期
关键词:托娃马达加斯加利亚

● 申赋渔

每一个物种的人为灭绝,都是一面镜子。照见的,不只是人类对自然界霸道地侵占,还有强势民族对弱势民族的残酷奴役。每一个物种与民族的消失,影响都如水波,扩散到生物链的其他环节。人们当时意识不到,疼痛却绵延至今,并将波及未来。

看完此文,但愿每个人都会问一下自己,我们的作为曾经给地球带来怎样的伤痛?我们有没有为一时的利益而透支我们的未来?

渡渡鸟

1681年,毛里求斯。

清晨7点,天已经大亮。然而罗德里格斯岛上的森林里却突然变得可怕的寂静,所有的小动物们都屏住了呼吸。

渡渡鸟抬起头,不远处,一支黑洞洞的枪口死死地盯着它。火光一闪,枪响了,世界上最后一只渡渡鸟应声倒下。一只卡尔瓦利亚树果从它的嘴里跌落出来,滚到一边。

法国军士托马斯·哈代把渡渡鸟挂在双筒来复枪上,吹着口哨回到驻地。托马斯先生对当天的晚餐很满意。

1505年,葡萄牙一个名叫马卡云拿的航海家惊喜地踏上了毛里求斯海滩,成群的渡渡鸟迎上前来,过分热情地表达着它们对人类的亲昵。随后而来的人们,很快就发现这种肥硕可爱、温顺笨拙的鸟儿居然美味可口,而且,只要用大棒就能轻易打中。因为这个安详平静的岛屿上,渡渡鸟几乎没有天敌,它的翅膀退化了,它不会飞,也跑不快,在葡萄牙人看来,这是很可笑的。于是给它取名“渡渡”,葡萄牙语的意思就是“笨笨”。

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接踵而至,渡渡鸟被一盘盘端上餐桌。渡渡鸟苦苦支撑到1681年的这个清晨,一声枪响过后,渡渡鸟倒在巨大的卡尔瓦利亚树下。卡尔瓦利亚树从高空悲伤地注视着这一切。

不知道为什么,当天晚上,托马斯先生并没有啃掉这只渡渡鸟的头。残存的鸟头,如今被收藏在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刘易斯·卡罗尔先生在博物馆见到了这只风干的鸟头,于是他在《爱丽丝漫游仙境》中写道:“渡渡鸟坐下来,用一个指头撑着前额想了好长时间,就像照片上莎士比亚的那种姿态……”

渡渡鸟死了。目睹悲剧的卡尔瓦利亚树不再有种子发芽。这种可以长到30米高的巨树,像是要为渡渡鸟殉情。人类对此毫无感知。他们只在意它质地坚硬、纹理细密,他们拼命砍伐。300年后,遍布全岛的森林之王,仅仅剩下13棵。

1981年,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来到毛里求斯。他终于发现,濒临灭绝的卡尔瓦利亚树与已经灭绝的渡渡鸟之间,有着神秘的关联。

卡尔瓦利亚树的种子外面,包裹着一层坚硬的外壳,它无法自己冲破,必须被渡渡鸟吃下去,再排出体外,种子的外壳被磨薄了,才能发芽、生长。而且,只有渡渡鸟吃它。所以,渡渡鸟死了,它就不能新生。

坦普尔把与渡渡鸟习性相似的火鸡整整饿了一周,强迫它吃下卡尔瓦利亚树坚硬的果实。种子被排出体外,坦普尔教授小心地把它种进苗圃,不久,苗圃里长出绿绿的嫩芽——卡尔瓦利亚树惊奇地发现,人类居然帮助了它,而不再谋害它。

渡渡鸟的灭绝,是工业文明大规模灭绝地球物种的开始。人们当时漫不经心,后来却深深地感觉到了它的疼痛。“逝者如渡渡”,如今已成了西方一个流传甚广的谚语。人们用它来比喻失去了的一切,将不再回来。

为了这个纠缠至深的伤痛,一些科学家耗尽心血,要让渡渡鸟复活。库珀博士已经从渡渡鸟残留的标本中提取到了仍带有活性的DNA。而就在不久前,地质学家里耶斯迪耶克和他的同事们,在毛里求斯的一个甘蔗园里找到了更多的渡渡鸟的完整骨架。他说他将取得更为优良的样本。然而,时间无法倒流,三百多年来,已经灭绝了的数百种鸟类,有多少还能重回天空?它们一去不返,绝大部分,连一片羽毛都没留下。

自然界环环相扣,一个环节的缺失,会导致怎样的连锁性灾难的发生?对此人类相当无知。了解到渡渡鸟与卡尔瓦利亚树命运相连,只是一个偶然。我们不知道,因为人类的贪婪,自然界中,有多少悲剧已经上演,多少悲剧正在上演。

亚洲猎豹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理,辛夷车兮结桂旗。”《九歌·山鬼》里,诗人屈原伤感地说道,赴约的巫山女神,因为道路既阻且险,虽然所乘赤豹奔跑如飞,还是迟到了,还是没有见着心上人。后来,多情的神女,还有那只赤豹,成了历代画家的宠爱。

我们不知道,屈原所说的那只赤豹,是怎样的物种,不过后世的画家们,总是把它画成金钱豹。我想,在1948年亚洲猎豹灭绝之前,恐怕中国就少有人见过它。要是人们见过它,他们一定会认为,如此瑰丽、奇诡的画面,只有猎豹才是神女的理想坐骑。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就是这么想的。他在《九歌图册》中,就把赤豹,画成了这样一头敏捷优雅的猎豹。

他是见过猎豹的。那个召他来到元大都的皇帝忽必烈,是个猎豹爱好者。他常常用马车驮了一群猎豹,运到猎场,除去它们的头套,然后兴奋地享受着猎豹追捕猎物的速度。

猎豹之所以要用马车,或者别的什么驮到狩猎场,是为了节省它的体力。猎豹可以在2秒钟内,从静止、起跑而达到70千米的时速,继而在数百米之内达到110千米的速度。如果它不仅有速度,更有耐力,恐怕它的猎物很快就会灭种。幸而造化总是和谐而平衡。猎豹高速奔跑,会产生巨大的热量,热量不能很快排出,时间一长,身体过分发热,它就会虚脱。所以,它在奔跑几百米之后,就不得不减速。于是,在它捉到猎物之后,常常会累得没有力气撕咬吞咽,它得休息片刻。这时候,就会有狮子、恶狼或者人来抢夺它的食物。非洲的马塞族人就是这么干的。他们用长矛抢下猎豹的猎物,拿去喂狗。可怜的猎豹只得重新捕猎,但是,如果它连续5次捕猎不成功,或者猎物被抢走,它就会活活饿死。它没有力气了。

我们常常能在电影里看到,埃及女王的寝宫或者欧洲君主的殿堂,常常会徜徉着一两只忧伤的猎豹。那是真的。5000年前,人们就开始把它们关起来,豢养成坐骑、猎犬或者宠物。印度莫卧儿王朝的阿卡巴大帝甚至一下子就圈养了数千头。凶猛的猎豹对人类却是温驯的,几乎没有袭击人的记录。

可是人类为了观赏或者玩弄它,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停止捕捉。可是在捕捉了之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豢养中的猎豹,竟然拒绝繁殖。那位阿卡巴大帝动物园里的几千头猎豹,只有一头繁殖了后代。不知道,猎豹是否在用这种方式,发出对失去自由的抗议。所以,人们要得到它,就必须一次次地去野外捕捉。人类显然乐此不疲,猎豹的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只能使它的种族不断萎缩。

最后的亚洲猎豹是3只幼豹,它们在印度中央邦的巴斯特被人猎杀,时间是1948年。它们再也不会长大,它们的种族就此消失。

“不合作”,曾经使被英国殖民统治了200年的印度人获得了独立,而被人称为“印度豹”的亚洲猎豹,却因为“不合作”,而最终灭绝。

指猴

宴会散了,灯一盏盏熄灭,人声渐渐稀落。马达加斯加的黑森林里,不时传来喑哑的鸟叫和不知名的野兽的低嗥。送出大门的朋友还在劝说着,要托娃留下来。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人们纷纷传言,有个可怕的幽灵,整夜地在森林里游荡。托娃笑笑,不大相信。她挥挥手,一个人朝黑暗里走去。

惨淡的月光底下,突然跳出一个黑影,眼睛里闪着绿光,死死盯着托娃,头上的长耳朵还古怪地转动着。托娃大喊一声:“幽灵!”怪物一惊,张开嘴,露出四只白生生的长牙,不怀好意地一笑,然后扭过身,拖着蓬松的大尾巴,一跳一跳,袋鼠般钻进森林。托娃哭喊着朝家奔去。远处的森林里,传来那怪物“唉唉”的哭一样的叹息。

回到家的托娃,当晚就发起高烧,神志不清。村里的人们惊恐不安,一面在大门贴上驱鬼的纸符,一面拿上武器,四处搜捕。

事实上,这个“可怕的幽灵”,是马达加斯加岛上一种名为“指猴”的动物。马达加斯加岛隔着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遥遥相望,因为在1.6亿多年前就与大陆分离,所以形成了独特的动植物圈,其中70%都是地球上的特有物种。指猴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像是熬夜的松鼠一样的小东西,之所以叫指猴,是因为它有着奇特、不可思议的中指。它的中指细长如铁丝,坚硬灵活,可以随意地转动。一到晚上,指猴便从树顶的小巢中钻出来,开始用它细长的中指,敲击树干,然后贴耳细听。它长长的像蝙蝠一样的耳朵,能够听到树干深处虫子的声响。一旦发现虫子,它先用门牙咬开树皮,再伸出细长的中指,从洞中挖出它最喜欢的金龟子的幼虫捏扁,塞进嘴中。

这样一种小东西,性格温和,并替代啄木鸟,在马达加斯加担当着森林卫士的重任。可是它的长相却让人反感。它体黑面灰,嘴巴尖翘如鼠,牙齿暴突,两只圆圆的眼睛在黑夜之中发出幽幽的绿光,如鬼怪般蹦跳而行,加上“唉唉”的有如孩童啼哭般的叫声,让人不寒而栗。当地居民还认为,如果谁被指猴用长长的中指指着,谁就会死去。所以,一旦发现指猴,就要立即打死,而且还得把它的尸体钉在十字路口的木桩上,以期从这里经过的路人会把厄运带走。20世纪初的马达加斯加人相信,只有这样,才能逃避指猴可怕的诅咒。

敏捷而时时设防的指猴,它的自卫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猴类。当它遭到侵犯时,会激烈争斗,毫不妥协,甚至能发出一种金属刮玻璃似的难听的声音。可是对于人类来说,它是如此渺小,不堪一击。20世纪60年代,指猴消失了。

1960年,摆脱了法国殖民统治的马达加斯加人意识到,必须加强环境和物种的保护。有关部门开始寻找消失了的指猴。直到1966年,人们搜遍全岛,终于找到6只。他们把这最后的指猴放到诺西曼加伯岛,希望它们能够延续种族。

房龙在《宽容》里说道,当原始人被有毒的常青藤刺伤,会认为这是某个幽灵对他的惩罚,他会去向巫师求一张符,来平息幽灵的愤怒。因为无知,原始人在恐惧中求生,在战栗中死去。无知与恐惧,有时竟会滋长出人的残酷。100年前的马达加斯加人也因此对无辜的指猴大开杀戒。可是我们无法嘲笑他们,因为时至今日,当我们面临恐惧之时,依然会同样愚蠢地亮出屠刀。当一种无法命名的肺炎四处传播时,人们开始宰杀果子狸。宠物的主人们,也纷纷把家中的阿猫阿狗丢在街头。因为“禽流感”爆发,人们甚至不放过一只在城市里临时歇脚的小鸟。人们是那样戒备着世界万物,却恰恰没想到,带来灾难的正是人类自己。世人应当相互宽容,其实人与自然也应相互谅解。

(摘自湖南人民出版社《逝者如渡渡》一书)

猜你喜欢

托娃马达加斯加利亚
马达加斯加燕蛾
恭喜发财
你来迟了整整十年
猫与鼠:阿赫玛托娃式婚恋
花之舞,舞之韵
库车克孜利亚胜景
誓诗
——致阿赫玛托娃
如日中天 彩云追月
猎物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