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依弘:舞台不在大小,热爱始终如一

2022-11-07赵玥

阅读(书香天地) 2022年10期
关键词:戏校梅派西施

● 赵玥

史依弘是上海京剧院梅派大青衣,国家一级演员,1972年出生于上海市。好戏不厌百回唱,今年中秋档,史依弘在国家大剧院演唱《贵妃醉酒》。这出久演不衰的梅派经典大戏,伴随着她从学艺初期的默默无闻走到繁花似锦,一边唱着,和恩师学戏时的一幕幕画面重又浮现在她的眼前……

贵妃曾比宫女矮

10岁入戏校之前,史依弘曾是上海市体育宫技巧班的小运动员,身体素质良好的她,一边跟着张美娟老师学习武旦、刀马旦,一边跟着张敏智老师学习青衣。《贵妃醉酒》是她第一次接触到京剧唱腔,“当时老师一哼四平调‘海岛冰轮’我就一下子着迷了。”

当时的史依弘个子小,却有一个登台的梦想。戏校的老师们为了圆她这个梦,便给当时还不到一米四的史依弘找合适的女蟒和宫装,就连凤冠也是为小孩子定制的。贵妃身边八个宫女都是她的同学,每个女孩都要高出她一头,“贵妃醉酒后本来要搭着八个宫女走路,我怎么也搭不到她们的肩,最后就搭在腰上”,史依弘笑着说,前两天翻到这张演出照片,还能感受到老师当时对学生的关爱。如今《贵妃醉酒》也成了史依弘的保留剧目。

十字学唱半学期

少时的史依弘,嗓子还没有如今的开阔,为了让学生走上更广阔的艺术道路,张美娟没有那种戏班师傅“垄断”徒弟的旧习,而是亲手把她交给曾是梅兰芳琴师的卢文勤,让她向这位戏曲声乐家学习梅派青衣的唱工。

13岁开始,史依弘走进了梅派的艺术殿堂。卢文勤教戏不像很多文戏老师教唱一句模仿一句,他会让史依弘回去听梅兰芳的磁带录音,再给一份唱腔的谱子,说:“不要学我,要学梅兰芳。”卢文勤教她的第一出戏是《玉堂春》,先学“起解”,再学“会审”。单就“会审”里“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十个字,她学唱了半学期。

那段日子既枯燥又难熬,虽然只有短短十个字,史依弘却总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唱着唱着声音就跟着音乐一起往下掉。卢文勤就逐字逐音帮她细磨,让每个字都能保持在同样的高度,就像一颗颗珍珠串在线上。只有迈过了这个坎,老师才同意继续下一段。说着说着,史依弘眼前浮现出几十年前在老师家里,一位老人和一个小孩,在夕阳下,他弹着琴,她在唱的画面。

赴港赢得碰头好

1988年在香港,史依弘以《战金山》《西施》文武双出献演,次日香港报纸以大字标题称她为“明日之星”。那次是跟着戏校的青少年演出团赴港,史依弘带了五出武旦戏,张美娟老师替她和主办方协调,再带一出文戏,最终选了《西施》。

当时时间很紧张,史依弘在老师家里学完《西施》,和乐队排练完就直接去了香港演出,还没见过观众,心里也很忐忑,不知道台下反应如何。五出武旦戏反响极好,她唱完《战金山》开始换装,准备演《西施》,没想到还在帘内唱导板的时候,台下已经开始叫好,西施身处吴国想念故国的惆怅感染了香港观众,后面更是一句一个好。这也让史依弘看到,梅派的知音大有人在,回上海后在梅派的唱腔上更是加紧用功。

当年,初入上海京剧院的史依弘演出机会尚不多,演出二团的团长问她,有个大世界的演出想不想去,要演一个星期。史依弘当机立断,要!她还要演《霸王别姬》。

那个舞台很小,小到从上场门到下场门之间都不富裕,台下的观众也不像在剧场里那样从头坐到尾,随时都可能离开去玩其他项目。史依弘却很坚定:“那时我刚刚毕业,能上大舞台演文戏的机会很少,能有这样一个演出机会已经很高兴,哪怕台下没有观众,我也要去演。”

▲史依弘近照

第一次登台演《霸王别姬》,台下的观众稀稀拉拉,史依弘却看到了三个熟悉的身影。卢文勤、张美娟,还有也曾教过她的许美玲等老师,拄着拐杖,互相搀扶着坐在台下,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哪怕只有一个观众,你也得好好对待,这是老师们默默无言,传递给史依弘的最坚定的力量。

史依弘和京剧大家尚长荣一起拍摄的电影《霸王别姬》也成了第一部3D京剧电影,在海内外放映。2017年,史依弘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演出了12场《霸王别姬》。她感慨:“所以其实不在于舞台大小。对于演员来说,舞台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只要你能够上舞台,哪怕观众只有一两个,你也要尽情地演唱。”带着这样的舞台哲学,她将绽放更多的舞台精彩。

(摘编自《北京晚报》等)

猜你喜欢

戏校梅派西施
作品欣赏
“场域”下的民国戏校
——读李如茹《理想、视野、规范: 戏曲教育的实验——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中华戏校)(1930—1940)》
谈《西施断缆》对西施入吴原因的改写
光明行
著名京剧艺术家李维康
——一生都在为传承梅派而努力
“西施舌”的诱惑
梅葆玖先生病逝
《庄子说》(十三)
东施效颦
张火丁:不能再耽误了